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洛陽城裡夢一場:唐德宗時期的真假太后事件

唐帝國的第二首都洛陽城, 是一個與長安截然不同的城市, 這座古城承載了隋煬帝對於南方的想像, 也繼承了武周時代繁複誇張的特質, 興盛的貿易與文化活動讓這座城市的人們格外注重生活雅趣, 流水在官人富豪的園林之間蜿蜒而過, 一條雒水將城市分成兩半, 一座天津橋橫過雒水, 連接著象徵天界的皇城與人間。

然而, 在西元 759 年九月, 天津橋上來去的人卻非皇城中的禁衛, 禁衛軍的屍體淩亂地倒在雒水兩岸, 說著不同語言的燕軍跨馬直入宮城, 毫無阻攔地突破了千門萬戶, 趕出其中的男女老幼。

燕軍, 就是史思明的部屬, 史思明在不久前殺了安祿山之子、自立為大燕皇帝, 這場由安祿山發起、延續了八年之久的戰爭, 崩解了唐帝國的各種體制, 暴露出盛世之下的種種問題, 接下來, 唐帝國要開始學習如何與它轄下的地方勢力溝通, 統治著半個亞洲的世界帝國一去不返, 歐亞大陸的歷史, 也邁入了新的階段。

當然, 當時沒有人會預見這麽大的影響, 也沒有人想到, 759 年的這場攻城戰中失蹤的一個少婦, 會帶來十幾年後的一場風波。

這個少婦姓沉, 可信的史料中沒有她的名字, 出身于南方的吳興沉氏, 她是唐玄宗的孫子、廣平王的妾室。 她是以「良家子」的身分被選入宮中當宮女, 顯示她的家世清白, 但並不是太過顯赫,

因為在她之上還有廣平王的正妃崔氏, 崔氏不只出身高貴的五姓家族, 崔氏的母親韓國夫人, 是楊貴妃的大姊。

在玄宗的時代, 崔妃的地位穩如泰山, 因此, 即使沉氏生下了兒子, 在唐皇室中, 還是一個不太重要的人, 因為玄宗的孫子超過百人, 皇孫們的妾婢更是不計其數。

正是因為不夠重要, 在玄宗帶著皇室宗親逃難時, 她沒有被帶上, 也正是因為不夠重要, 當安祿山親入長安城, 殺害數十名公主、王妃等皇室成員來替長子復仇時, 她也不在其中。

但是她也沒有不重要到會被放走, 當燕軍撤退時, 將她與其他宮人一同帶往洛陽。 當官軍一度收復洛陽時, 她與她的丈夫廣平王重逢, 只是此時的廣平王已是儲君,

肩負著收復天下的使命, 因此, 她被暫時安置在洛陽宮中, 等待有朝一日重返長安。

這一等, 就是兩年, 在 759 年的戰爭中, 沉氏從此消失, 不久之後, 廣平王在殘酷的宮廷鬥爭中先下手為強, 登基為帝, 也就是唐代宗。 兩年後, 沉氏的兒子李適被立為太子。

對代宗而言, 沉氏只是他早年的一個女人, 安史亂後, 崔妃的靠山楊貴妃一族垮臺, 崔妃也隨之失勢, 抑鬱而終。 而代宗也早已找到了一生的摯愛、容色姝豔的獨孤妃。 他遣人尋訪沉氏, 是因為她是太子的母親。

就在此時, 在遙遠的壽州, 一個在崇善寺的女尼廣澄自稱是太子的母親, 於是被送往長安。 但是經過驗證後, 發現她並不是沉氏, 而是從前在東宮工作過的乳母, 震怒的代宗皇帝於是命人將她鞭打致死。

我有時候想, 廣澄會不會真的是沉氏?有沒有可能是經歷過血腥宮鬥的代宗刻意所為, 意在杜絕太子之母在後宮的影響力呢?或者他僅只是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 而讓詐欺之人付出代價?不管如何, 這血腥的結局, 在代宗的時代裡, 固然再也沒有人敢自稱是太子之母來行騙, 但也失去了尋找沉氏的黃金時間。

但是對於沉氏的兒子李適而言, 媽媽永遠是媽媽, 失去母親的時候, 他已經是十五六歲的少年, 有許多與母親一起生活的回憶, 而沒有母親這件事, 在他擔任太子的十餘年來, 也使他備受威脅。 (關於唐代的太子有多麽悲情, 請看穿越到唐代千萬不要做的五種人:皇太子)

或許命運真的眷顧李適, 他有驚無險地熬過了代宗的時代, 成功登基, 也就是後來的唐德宗。

等他終於當家作主, 第一件事就是補償媽媽的娘家, 他找來了沉家的親戚, 一天之內封了一百二十七個舅公舅舅表兄弟當官, 還在世的舅媽也趕緊請進宮中, 叫出自己的兩個妃子來拜見舅媽。

接著,他就要給媽媽正名,德宗弄了一個盛大儀式,尊奉媽媽沉氏為太后,群臣都正裝出席,然而,應該受尊封的太后席位上空無一人,德宗一邊念著冊文、一邊哭得難以克制。

此時的德宗已經三十七歲,距離他媽媽失蹤,也超過二十年了,而這位已近中年的皇帝對母親的思念卻有增無減。

典禮結束後,德宗向群臣宣佈他要認真開始找媽媽,於是他指派了弟弟睦王當這個專桉的主責、奉迎皇太后使,又叫姊妹昇平公主預備之後要去照顧太后,接著,德宗派出使者,分行天下,展開了尋人任務。

當然,事隔已久,大部分的使者都沒有見過太后本人,所以德宗也派出安史亂前就曾經在宮中服役的女官,一起去地方上尋人。

然而,當時的畫像技術沒那麽好,時日一長,太后的模樣也早已改變,除了大致的形貌、年紀之外,德宗還記得小時候媽媽曾經因為切水果給他吃而割傷了手,左手的傷痕成為辨認太后的重要印記。

皇帝大張旗鼓找媽媽,整個帝國都要動員起來,使者們川流不息地追蹤著太后的蹤影,就在發佈尋人啟事的三個月後,好消息傳回長安「找到太后了!」

激動的德宗喜不自勝,趕緊命人把太后先迎回洛陽的上陽宮中安頓,加派人手伺候。可能是在此時,一紙奏書送進皇宮:「等等!這不是太后!」

如果是旁人也還罷了,奏報之人是高承悅,繼承了渤海郡公的公爵爵位,而他的父親不是旁人,正是安史亂前最具權勢的大太監:高力士。

各位須知,唐代的太監是正式進入朝廷體制的官員,除了必須閹割之外,他們在朝廷中享受的待遇與一般官員沒有太大差別,他們甚至可以受封為大將軍、可以領兵出征,也可以接受爵位,得到外姓臣子中最高的封爵──國公。

閹割無法割斷人對家庭的渴望,太監們所擁有的榮華富貴也需要有人可以繼承,因此,他們大部分都會娶妻,藉由本家、妻家或者收養小太監的方式,得到養子或養女。他們的養子有的是太監、有的不是,太監的養子養女之間會互相嫁娶,形成一種假血緣的家族,延續這個家族在宮中的勢力。

比如說,玄宗時代最重要的大太監高力士,他原姓馮,是南方一個大部落首領的孫子,他的祖先就是著名的女首領冼夫人,因為家族被朝廷剿滅,他被抓進皇宮,被大太監高延福收養,因而改姓。在他得勢後,雖然找回了生母麥氏,卻仍然奉養養父母高延福夫妻到老,也從未改姓。

高力士與妻子呂氏以馮家的侄子為繼承人,就是前述的渤海郡公高承悅,並收養了一些養子養女,形成一個勢力龐大的假血緣家族。他的一個養女就曾經在宮中活動,熟悉宮中的各種禮儀掌故,也曾與另一位女官一起作為沉太后的隨從去玩耍,而這位高氏女也曾經切瓜而傷了手指,剛好與太后的傷痕相似。

但是,這一切總瞞不過高承悅,他不知從何得知了姊妹假冒太后的事,他或許想到了代宗朝的那個女尼的悲慘結局,惟恐此事禍連家門,於是告訴皇帝:「那不是真的太后,而是臣的姊妹!」

於是,德宗再派了高氏家族的人、高力士的養孫樊景超趕往洛陽,樊景超一見到自己的姑母以太后自居,又氣又急:「姑母你幹嘛自己跳上砧板等著被殺!」

左右的侍從見樊景超對「太后」不敬,連忙要把他轟出去,直到樊景超說出是奉詔來時,人們才讓他跟「太后」單獨見面。

直到此時,這位「太后」才說起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她在戰後寡居於洛陽,那位曾經跟她一起隨太后遊玩的女官意外看見她,認為她就是太后,於是奏報了皇帝。當人們一擁而上來稱呼她為太后時,高氏一再說自己根本就不是,但她越否認、人們越是信以為真,又將她強行送入上陽宮中。

當高氏一入宮,迎面而來的富貴榮華讓這個老寡婦暈了船,而急欲達成皇帝心願的宮人們又一再勸誘她承認自己的身分,於是,她也就半推半就地認了。

當她獨自與樊景超面對面時,她告訴姪兒:「我是被強迫的,並不是我自己想這麽做。」

樊景超也只能搖搖頭,如實奏報皇帝,利用皇帝一片尋親的誠心來詐騙,正常來說是不可輕饒的,但是德宗卻說:「算了吧,不要問她的罪了。」就這麽輕易地放過了她。

當人們問德宗為什麽,他說:「我寧願被騙一百次,只希望有一次是真的。」

於是,高氏結束了短暫的富貴生活,被德宗遣人用平穩的牛車送回家。

此後,尋訪任務從來沒有停過,大家吃定了皇帝不會問罪,假冒太后的事情也一再發生,然而,直到去世,德宗都不曾再見到思念的母親。

德宗去世後一年,他的孫子登基,新皇帝想想,見過沉氏的人也都死光了,應該真的找不到了。於是,新皇帝下令製作一件皇后的正裝,用招魂的方式,以衣權充太后的屍身,最後,將這套衣服送往代宗的廟,放在代宗的衣服旁邊,正式宣告終結尋人任務。

從唐帝國的歷史來說,沉氏是個不太重要的人物,甚至可以說是個沒有聲音的人,她的故事,其實從她消失之後才真正開始。後來,她曾經在唐代的傳奇〈周秦行紀〉中一閃而過,在這篇傳奇中,楊貴妃的鬼魂嘲笑德宗:「沉婆兒作天子也,大奇!」。

而後才出現的吳興沉氏族譜中,則多出了沉氏的名字「沉珍珠」,但宋代以前的古籍,其實「珍珠」大多寫成「真珠」,而這個族譜出現的時間也遠晚于唐代,沉珍珠之名恐怕並不可信。

當然,最近出現的小說或者隨之而生的電視劇,也是在這個錯誤之上寫成。

沉氏的故事裡,固然有離亂之苦,但愛情的成分是不高的,就我看來,倒顯示了代宗與德宗父子的統治風格,和安史戰後宮廷中人的離散,不論是沉氏、女尼廣澄或者高氏女,她們面對的其實是一樣的命運。

接著,他就要給媽媽正名,德宗弄了一個盛大儀式,尊奉媽媽沉氏為太后,群臣都正裝出席,然而,應該受尊封的太后席位上空無一人,德宗一邊念著冊文、一邊哭得難以克制。

此時的德宗已經三十七歲,距離他媽媽失蹤,也超過二十年了,而這位已近中年的皇帝對母親的思念卻有增無減。

典禮結束後,德宗向群臣宣佈他要認真開始找媽媽,於是他指派了弟弟睦王當這個專桉的主責、奉迎皇太后使,又叫姊妹昇平公主預備之後要去照顧太后,接著,德宗派出使者,分行天下,展開了尋人任務。

當然,事隔已久,大部分的使者都沒有見過太后本人,所以德宗也派出安史亂前就曾經在宮中服役的女官,一起去地方上尋人。

然而,當時的畫像技術沒那麽好,時日一長,太后的模樣也早已改變,除了大致的形貌、年紀之外,德宗還記得小時候媽媽曾經因為切水果給他吃而割傷了手,左手的傷痕成為辨認太后的重要印記。

皇帝大張旗鼓找媽媽,整個帝國都要動員起來,使者們川流不息地追蹤著太后的蹤影,就在發佈尋人啟事的三個月後,好消息傳回長安「找到太后了!」

激動的德宗喜不自勝,趕緊命人把太后先迎回洛陽的上陽宮中安頓,加派人手伺候。可能是在此時,一紙奏書送進皇宮:「等等!這不是太后!」

如果是旁人也還罷了,奏報之人是高承悅,繼承了渤海郡公的公爵爵位,而他的父親不是旁人,正是安史亂前最具權勢的大太監:高力士。

各位須知,唐代的太監是正式進入朝廷體制的官員,除了必須閹割之外,他們在朝廷中享受的待遇與一般官員沒有太大差別,他們甚至可以受封為大將軍、可以領兵出征,也可以接受爵位,得到外姓臣子中最高的封爵──國公。

閹割無法割斷人對家庭的渴望,太監們所擁有的榮華富貴也需要有人可以繼承,因此,他們大部分都會娶妻,藉由本家、妻家或者收養小太監的方式,得到養子或養女。他們的養子有的是太監、有的不是,太監的養子養女之間會互相嫁娶,形成一種假血緣的家族,延續這個家族在宮中的勢力。

比如說,玄宗時代最重要的大太監高力士,他原姓馮,是南方一個大部落首領的孫子,他的祖先就是著名的女首領冼夫人,因為家族被朝廷剿滅,他被抓進皇宮,被大太監高延福收養,因而改姓。在他得勢後,雖然找回了生母麥氏,卻仍然奉養養父母高延福夫妻到老,也從未改姓。

高力士與妻子呂氏以馮家的侄子為繼承人,就是前述的渤海郡公高承悅,並收養了一些養子養女,形成一個勢力龐大的假血緣家族。他的一個養女就曾經在宮中活動,熟悉宮中的各種禮儀掌故,也曾與另一位女官一起作為沉太后的隨從去玩耍,而這位高氏女也曾經切瓜而傷了手指,剛好與太后的傷痕相似。

但是,這一切總瞞不過高承悅,他不知從何得知了姊妹假冒太后的事,他或許想到了代宗朝的那個女尼的悲慘結局,惟恐此事禍連家門,於是告訴皇帝:「那不是真的太后,而是臣的姊妹!」

於是,德宗再派了高氏家族的人、高力士的養孫樊景超趕往洛陽,樊景超一見到自己的姑母以太后自居,又氣又急:「姑母你幹嘛自己跳上砧板等著被殺!」

左右的侍從見樊景超對「太后」不敬,連忙要把他轟出去,直到樊景超說出是奉詔來時,人們才讓他跟「太后」單獨見面。

直到此時,這位「太后」才說起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她在戰後寡居於洛陽,那位曾經跟她一起隨太后遊玩的女官意外看見她,認為她就是太后,於是奏報了皇帝。當人們一擁而上來稱呼她為太后時,高氏一再說自己根本就不是,但她越否認、人們越是信以為真,又將她強行送入上陽宮中。

當高氏一入宮,迎面而來的富貴榮華讓這個老寡婦暈了船,而急欲達成皇帝心願的宮人們又一再勸誘她承認自己的身分,於是,她也就半推半就地認了。

當她獨自與樊景超面對面時,她告訴姪兒:「我是被強迫的,並不是我自己想這麽做。」

樊景超也只能搖搖頭,如實奏報皇帝,利用皇帝一片尋親的誠心來詐騙,正常來說是不可輕饒的,但是德宗卻說:「算了吧,不要問她的罪了。」就這麽輕易地放過了她。

當人們問德宗為什麽,他說:「我寧願被騙一百次,只希望有一次是真的。」

於是,高氏結束了短暫的富貴生活,被德宗遣人用平穩的牛車送回家。

此後,尋訪任務從來沒有停過,大家吃定了皇帝不會問罪,假冒太后的事情也一再發生,然而,直到去世,德宗都不曾再見到思念的母親。

德宗去世後一年,他的孫子登基,新皇帝想想,見過沉氏的人也都死光了,應該真的找不到了。於是,新皇帝下令製作一件皇后的正裝,用招魂的方式,以衣權充太后的屍身,最後,將這套衣服送往代宗的廟,放在代宗的衣服旁邊,正式宣告終結尋人任務。

從唐帝國的歷史來說,沉氏是個不太重要的人物,甚至可以說是個沒有聲音的人,她的故事,其實從她消失之後才真正開始。後來,她曾經在唐代的傳奇〈周秦行紀〉中一閃而過,在這篇傳奇中,楊貴妃的鬼魂嘲笑德宗:「沉婆兒作天子也,大奇!」。

而後才出現的吳興沉氏族譜中,則多出了沉氏的名字「沉珍珠」,但宋代以前的古籍,其實「珍珠」大多寫成「真珠」,而這個族譜出現的時間也遠晚于唐代,沉珍珠之名恐怕並不可信。

當然,最近出現的小說或者隨之而生的電視劇,也是在這個錯誤之上寫成。

沉氏的故事裡,固然有離亂之苦,但愛情的成分是不高的,就我看來,倒顯示了代宗與德宗父子的統治風格,和安史戰後宮廷中人的離散,不論是沉氏、女尼廣澄或者高氏女,她們面對的其實是一樣的命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