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象棋發明時還沒有火藥,為什麼有“炮”?

中國象棋是傳統的弈棋類遊戲, 雖然象棋發明的源頭有多種說法, 不過不少人都有疑惑的就是, 象棋出現的年代火藥尚未發明, 更不用說火炮用上戰場, 為什麼有只棋子名為“炮”?

有不少人認為其中一個可能性, 是象棋經歷了時代變化, 到了宋代才有棋子“炮”也不出為奇, 但另一更大可能性就是, 這個“炮”另有所指-投石機。

北宋時期象棋棋書

相傳, 拋石機早在周代發明, 但沒理據支持。 到了先秦時期, 拋石機就一定存在, 戰國時期中原軍事著作《孫臏兵法》已有提及投石機, 並廣泛運用:“飛石十二斤, 為機發, 行二百步”, 換句話說, 以2.7公斤的石頭, 可投至280米遠, 威力驚人。

到了漢代, 秉承著先秦發展, 投石機有更大進步。 當時投石機已可安裝在船上。 東漢末年, 群雄並起, 武器技術更層出不窮, 三國梟雄曹操改良了投石機, 可謂當時技術的一大進步。 西元200年, 曹操、袁紹大戰官渡。

袁軍為了“地利”, 在曹營前搶修了一座小土山, 上面修建木質櫓樓, 安排大量士兵站在樓櫓上向曹營射箭, 身為一軍統帥的曹操, 苦苦思索應敵之道, 敵在上, 我在下, 弓箭占不了優勢, 於是曹操利用改良版的投石機反攻。

原本的投石機只能固定在同一個地方, 每次使用之後都要拆卸, 組裝費時, 曹操於是就在投石機的基礎上增加設底座, 底座兩邊增加了輪子, 於是新式投石機, 轉化為投石車, 可隨處走動, 突破限制。 曹操最終在官渡大勝, 順道統一北方。 這一次, 也是史藉中清晰地記載投石車在戰爭中的運用。

北宋兵書《武經總要》中描繪的投石車

隨後南北朝、隋唐時期就不斷提升投石車的規模, 唐代開始就有專門的部門規定投石車規格, 不論是投石車的尺寸、材料或者是投石車所用的“彈藥”都有嚴格規定。 投石車隊在戰爭中也越見越大, 《新唐書》載, 西元617年, 李密攻打長安城, 命令製造三百架投石機。 到了五代, 投石機技術進一步發展, 開始結合燃燒物一起使用,

各類投石機在戰爭中作用更大, 攻守雙方都利用投石機來較量。

至於中國史上投石機最大規模的對戰, 相信就是襄樊之戰, 是南宋與蒙古之間的一次重要戰役。 為了這次戰役, 忽必烈準備五年, 當中投入戰爭的包括全新的投石機“回回炮”。 根據研究, 回回炮很可能出自阿拉伯人對中國投石機的改造。 當時, 中國使用投石機已有上千年, 但一直都以人力驅動, 效率不高。 而回回炮, 是一種利用杠杆原理為主要結構的投石機, 其一端為炮彈, 一端為配重物。 先用人力或獸力拉下炮彈端, 同時使配重端上升至高處來蓄能。 發射時, 放開杠杆使配重端下墜同時使炮彈上升並投射出去。

蒙古軍圍城

當時宋元之間的戰爭, 因“回回炮”的使用就令到宋軍的守城更加困難。 這種利用重力勢能的投石威力, 比中國一直使用的投石機要大, 但是南宋所使用的投石機傳承著唐宋以來的精粹, 在彈藥上有著不少的分類及針對性。 這一次的襄樊之戰投石機的使用, 可謂中國戰爭中的巔峰。 然而回回炮的威力實在太強,宋軍無法再守,加速南宋滅亡。後來火器發展,使得投石機漸漸淡出歷史舞臺。

然而回回炮的威力實在太強,宋軍無法再守,加速南宋滅亡。後來火器發展,使得投石機漸漸淡出歷史舞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