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聖旨上的這句話,為何要這樣斷句呢?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這是聖旨開頭的八個字。

很多朋友從影視劇裡知道這句話, 很多影視劇是這樣斷句的:“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

起初, 朋友們也沒什麼異議。

可後來, 網路時代了, 有些飽讀詩書的文人們便在網上告訴了我們, 應該這樣斷句:“奉天承運皇帝, 詔曰”。

很顯然, 文人們說的是對的。

明朝沈德符《野獲編》載:太祖奉天二字, 千古獨見。 故神訓中雲:皇帝所執大圭上鏤“奉天法祖”四字, 臣下誥敕命中, 必首雲“奉天承運皇帝”。

這八個字, 最早見於明朝, 但大意起源于秦朝。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 因此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 自稱“始皇帝”。

這種個人崇拜, 也是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啊。 自己認為自己勝過三皇五帝, 其他很多都是別人認為他勝過某位皇帝。

個人崇拜不值得提倡, 但秦始皇也的確有那個資本, 咱也沒必要批評。

當時, 並沒有“奉天承運皇帝, 詔曰”的提法, 但玉璽上刻有“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的字樣, 以此昭示自己的合法性, 體現了君權神授。

秦始皇自稱“朕”, 命為制, 令為詔。

漢朝建立之後, 承秦制, 逐漸有了一套完善的皇帝制度, 在文書中出現了“詔曰”字樣。

後來的朝代,

也都承襲了這樣的制度。

所以說, “奉天承運皇帝, 詔曰”所代表的意思, 可以追溯到秦朝時期。

“奉天”字樣, 最早見於明太祖朱元璋時。

朱元璋在南京稱帝, 建造皇城, 將最重要、規格最高的朝會大殿命名為“奉天殿”。

就這樣, 有了“奉天承運”的說法。

詔曰, 只是常見的一種措辭, 意思是詔告天下, 皇帝有重大政事告天下臣民時使用。

另外還有“制曰”, 用於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敕曰”, 它的意思很簡單, 告誡百官, 一般用於給官員加官進爵時, 告誡官員要戒驕戒躁, 不要驕傲自滿等。

知道怎麼斷句了, 也知道起源了, 那“奉天承運皇帝, 詔曰”是什麼意思呢?

指受命于天, 繼承氣運的皇帝, 詔告天下。

看到這裡, 大家更加明白為什麼說“奉天承運皇帝,

詔曰”起源于秦始皇時期了, 秦始皇的玉璽刻有“受命於天”的字樣, 朱元璋的“奉天”就是這個意思。

不管是“受命於天”, 還是“奉天”, 都是君權神授的意思。

至於“氣運”, 是一種神化的東西。

看過《封神演義》的朋友應該看到過這幾句話, 原著道:“正行禮間, 頂上兩道紅光沖天。

娘娘正行時, 被此氣擋住雲路。 因望下一看, 如紂王尚有二十八年氣運, 不可造次, 暫行回宮, 心中不悅。 ”

紂王尚有二十八年氣運, 連女媧娘娘都不敢造次。

由此可見“氣運”是“天”賦予皇帝的, 可以理解為皇帝的命數。 皇帝是“天之子”, 只要氣運還有, 誰也無法逆天而行, 就連女媧娘娘那樣的大神也不能。

同理, 《西遊記》裡也是如此, 原著中的十幾位帝王中犯錯的不少, 但仙佛不敢懲罰, 只能讓妖怪下界從側面小懲, 並且最後也都“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了。

弄清楚“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意思, 也就知道該如何斷句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