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安古村揭秘:長安區斗門鎮中豐店!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里秦川, 講陝西故事, 請關注“睜眼看西安”

前文寫了西安市長安區灃西馬王鎮的馳名大堡子大原村, 今天來寫一寫灃東斗門鎮的馳名大堡子中豐店。 灃河以東的斗門鎮, 隸屬西安市長安區管轄, 在西安市正西、長安區西北部, 灃河以東。 撤鄉並鎮時合併鎬京鄉已經升格為斗門街道辦, 現在被西鹹新區灃東新城託管, 本地人還是多稱呼為“斗門鎮”。

斗門鎮是清末長安縣八大古鎮之一。 據《西南夷傳》中記載:漢武帝派遣使者到印度去買竹子, 遭到雲南昆明國的地方武裝勢力所阻止, 沒買成。 於是漢武帝想征伐昆明國, 但是聽說昆明國水師部隊比較厲害, 且昆明國有滇池, 方圓三百里, 因此比照著滇池開鑿一池, 以練習水軍, 以便征伐昆明國, 故得名:昆明池, 以訓練水師。 據《西安通覽》所載:昆明池與灃水相通的地方有調節水量的斗渠閘口,

因地處鬥閘處而得名“斗門鎮”。

【中豐大隊】

中豐店村在灃河東岸邊, 斗門鎮政府東南方向, 這個村子很好找, 在長安區韋鬥路以南, 順著韋曲鎮向斗門鎮走, 過了細柳灃惠渠, 可以看見路兩旁幾個大門樓, 路北叫“石匣口”, 路南就是“中豐店”和“堰下張村”。

中豐店這個村子和大原村比起來, 有異曲同工之說, 那就是這兩個堡子, 都很大而且村子歷史久遠, 村中牛人先賢輩出。 中豐店由4個自然村組成, 12個村民小組組成, 村民將近5000人。 本村集會較大, 我曾經在村子老大隊前面的廣場賣過幾回菜, 村中古樹、老廟、老建築較多, 底蘊深厚。 村中張家1998年發現清朝9道5色聖旨, 轟動一時。

中豐店此地, 根據考古發現, 中豐店遺址為灃河兩岸保存較為完好龍山時代的史前遺址, 足見此地古有人居。 關於中豐店的來歷, 傳說形成于周, 此地屬古灃河渡口, 當時在渡口設店, 供路人中途歇宿而得名灃店, 後鄉民聚集成村。 周文王時在此地滅掉崇國, 修建豐京, 建造三靈, 由南山沿灃河一路北行宣揚周禮,

教化萬民。 先到灃河上游渡口宣講, 後到灃河中游渡口宣講。 灃河上游隨得名:南灃店(今靈沼街道辦上南豐村和下南豐村), 灃河中游就得名:北灃店(今斗門街道辦新莊村), 南灃店和北灃店中間宣講的古渡口就是:中灃店。

【縣誌】

宋代《長安志》記載:北豐店有北豐渡,

南豐店有南豐渡, 中豐店為中豐渡。 《清嘉慶長安縣誌》記載為:北豐店、新豐店、南中豐店、中豐店, 隸屬長安縣馬王廒管轄。 清末《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記載:長安縣設18廒, 西鄉設六廒, 本村隸屬馬王廒管轄。 馬王廒在縣西南五十裡,分十個保障所,統領三十六村, 有住戶二千二百三十四戶,人口一萬二千零四十人。 北中豐店和新中豐店,前志無中字, 叫北豐店和新豐店, 中中豐店和南中豐店,前志記作中豐店。

【烏面將軍馬信】

明末清初本村出了一位大人物,明朝末年鄭成功因蒙南明紹宗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鄭成功手下第一悍將馬信,人稱“烏面將軍”,也是中豐店人。當時鄭成功17萬水陸大軍攻佔南京,明軍先鋒大將就是馬信,而清軍鎮守南京城的就是靈沼鄉小豐村人梁化鳳。眼見南京城指日可破,老鄉梁化鳳詐降,鄭成功為其所敗,南京保衛戰梁化鳳因功,擢蘇松提督,加太子太保、左都督。順治晏駕,康熙即位。康熙親手揮毫,御賜金匾、重嘉其功,以示恩寵,因虎背熊腰,康熙稱之天神,謂之”梁韋陀“。鄭成功眼看大明光復無望,馬信力主鄭成功從荷蘭手中收台澎之地,作為立足之處。後一馬當先,橫渡海峽,大戰荷蘭碉樓“赤嵌城。荷蘭人驚恐稱其為“大官馬爺”,鄭成功在收復台澎後5個月後因病離世,馬信萬份悲憫, 5天后也染病逝世。

【張家康熙皇帝御賜金匾】

除了馬家,同時期張家也出了個風雲人物。在中豐店村八組,有4間清朝順治年間的四合院民居,這就是張鵬程家族的古居。張家先祖張鵬程,行伍出身,原是“南明四鎮”中兵力最強的“興平伯”高傑部下,投奔清朝後,封世襲“二等輕車都尉”,得多爾袞之弟豫親王多鐸賞識,大戰張獻忠部將李定國、盧明臣十萬雄兵,因軍功被詔封為建威將軍、正一品,並追封三代,世襲五輩。後領康熙皇帝密旨,總鎮貴州血戰吳三桂叛軍,屢立奇功。其子張玉麒自幼習文練武,襲祖蔭,任直隸保定總兵參將,衛戍京畿。原配夫人高氏,是李自成之妻高桂英之侄女,即高一功之女。張玉麒以百人騎兵消滅張可大萬人叛軍,任溫州總兵。因對康熙有救駕之功,康熙欽此“機宜果斷”金匾,康熙二十二年與梁化鳳一起參加福建水師提督施琅渡海收復台澎大戰,收復台澎後,任總兵都督,年老歸長安故里,康熙御賜“奕世承休”匾額。其後世子孫七代十三人,歷經六朝,除一人為進士外,均為正二品總兵武將。1998年張家發現清朝9道5色聖旨。

《咸甯長安兩縣續志》18卷《義行傳》就有本村鄉賢記載:“說的是本村翟姓先人翟發、翟瑞、家庭比較富裕,樂善好施,經常在災年賑災鄉鄰,晚年的時候,將鄉鄰所借錢糧字據全部付之一炬,全部焚毀,統統免去。”

【村中關帝廟】

中豐店村歷史人文悠久,古跡廟宇眾多,大多數毀於戰火,現在的中豐店小學,就是古洪教寺,根據《兩縣續志》記載:洪教寺在中豐店,創於唐朝,清朝末年已經荒廢,原有一土洞,供奉羅漢像,人稱“十八羅漢洞”,因台基形如凸起疙瘩,本地人俗稱為“疙瘩寺”。今天西安市西七路有省級重點中學名叫西安中學,學校歷史比較長,創建於清末1907年,是陝西省創辦的第一所新學,當時名為“秦省第一學堂”。辛亥革命後1913年,學校更名為“省立一中”,抗日戰爭爆發後,城內屢遭轟炸,曾經搬到中豐店疙瘩寺開班教學。

豐鎬遺子-張新武整理與2013年1月20日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烏面將軍馬信】

明末清初本村出了一位大人物,明朝末年鄭成功因蒙南明紹宗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鄭成功手下第一悍將馬信,人稱“烏面將軍”,也是中豐店人。當時鄭成功17萬水陸大軍攻佔南京,明軍先鋒大將就是馬信,而清軍鎮守南京城的就是靈沼鄉小豐村人梁化鳳。眼見南京城指日可破,老鄉梁化鳳詐降,鄭成功為其所敗,南京保衛戰梁化鳳因功,擢蘇松提督,加太子太保、左都督。順治晏駕,康熙即位。康熙親手揮毫,御賜金匾、重嘉其功,以示恩寵,因虎背熊腰,康熙稱之天神,謂之”梁韋陀“。鄭成功眼看大明光復無望,馬信力主鄭成功從荷蘭手中收台澎之地,作為立足之處。後一馬當先,橫渡海峽,大戰荷蘭碉樓“赤嵌城。荷蘭人驚恐稱其為“大官馬爺”,鄭成功在收復台澎後5個月後因病離世,馬信萬份悲憫, 5天后也染病逝世。

【張家康熙皇帝御賜金匾】

除了馬家,同時期張家也出了個風雲人物。在中豐店村八組,有4間清朝順治年間的四合院民居,這就是張鵬程家族的古居。張家先祖張鵬程,行伍出身,原是“南明四鎮”中兵力最強的“興平伯”高傑部下,投奔清朝後,封世襲“二等輕車都尉”,得多爾袞之弟豫親王多鐸賞識,大戰張獻忠部將李定國、盧明臣十萬雄兵,因軍功被詔封為建威將軍、正一品,並追封三代,世襲五輩。後領康熙皇帝密旨,總鎮貴州血戰吳三桂叛軍,屢立奇功。其子張玉麒自幼習文練武,襲祖蔭,任直隸保定總兵參將,衛戍京畿。原配夫人高氏,是李自成之妻高桂英之侄女,即高一功之女。張玉麒以百人騎兵消滅張可大萬人叛軍,任溫州總兵。因對康熙有救駕之功,康熙欽此“機宜果斷”金匾,康熙二十二年與梁化鳳一起參加福建水師提督施琅渡海收復台澎大戰,收復台澎後,任總兵都督,年老歸長安故里,康熙御賜“奕世承休”匾額。其後世子孫七代十三人,歷經六朝,除一人為進士外,均為正二品總兵武將。1998年張家發現清朝9道5色聖旨。

《咸甯長安兩縣續志》18卷《義行傳》就有本村鄉賢記載:“說的是本村翟姓先人翟發、翟瑞、家庭比較富裕,樂善好施,經常在災年賑災鄉鄰,晚年的時候,將鄉鄰所借錢糧字據全部付之一炬,全部焚毀,統統免去。”

【村中關帝廟】

中豐店村歷史人文悠久,古跡廟宇眾多,大多數毀於戰火,現在的中豐店小學,就是古洪教寺,根據《兩縣續志》記載:洪教寺在中豐店,創於唐朝,清朝末年已經荒廢,原有一土洞,供奉羅漢像,人稱“十八羅漢洞”,因台基形如凸起疙瘩,本地人俗稱為“疙瘩寺”。今天西安市西七路有省級重點中學名叫西安中學,學校歷史比較長,創建於清末1907年,是陝西省創辦的第一所新學,當時名為“秦省第一學堂”。辛亥革命後1913年,學校更名為“省立一中”,抗日戰爭爆發後,城內屢遭轟炸,曾經搬到中豐店疙瘩寺開班教學。

豐鎬遺子-張新武整理與2013年1月20日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