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晉文公焚山逼介子推受封,而後有寒食清明節,歷史為何是這樣

清明節自周朝起就為“上巳節”, 而東周末年, 王室勢力漸衰, 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國, 於是就出現了群雄蜂起, 諸侯國開啟了激烈爭霸戰鬥, 東征西討, 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稱為霸主, 形成了後世所謂的“春秋五霸”。

影視圖片之晉文公逃亡

春秋時期, 不光諸侯國之間爭鬥, 在一些諸侯國內的公子們也為了奪權相互碾壓, 像最先稱霸的“齊桓公(公子小白)”就是和公子糾爭位成功後, 在管仲、鮑叔牙的輔佐下, 國內經濟、文化迅速崛起, 率先在西元前681年稱霸。 而第二位稱霸的是“晉文公(重耳)”, 也是逃亡19年後才繼位, 這也就是傳說下令燒綿山, 導致介子推死亡事件的實施者, 並在介子推死後為了紀念他, 在清明節前一天定為“寒食節”, 不許人們生火做飯, 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歷。

影視圖片之介子推

介子推事件前奏:晉文公之父獻公, 共生三個兒子, 後被一妃子(驪姬)使用離間了晉獻公與三個兒子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間的感情, 並設計殺死了太子, 重耳被迫逃亡,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國驪姬之亂”。 重耳在外總共逃亡了19年, 終於在西元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到晉國, 殺了當時的晉懷公自立。

在晉文公逃亡的這些年中, 身邊一直有五位重要的人跟隨, 分別是狐偃、趙衰、魏犨(chou)、司空季子和介子推。

影視圖片

身份的轉換自然引來屑小之徒的奉承, 在晉文公封賞眾人的時候, 連那些沒有跟隨逃亡的人, 都主動言說自己的功勞去請賞, 看到此情此景,

介子推非常鄙視, 認為忠君行為應該發乎自然, 沒必要得到封賞, 更不應該主動請賞, 對於狐偃等人的“以為己力”, 就和“竊人之財”的盜賊一樣, 自己是很難和這些人相處的。 於是介子推便帶著自己的目前隱居綿山, 並賦詩一首“有龍于飛, 周遍天下。 五蛇從之, 為之丞輔。 龍反其鄉, 得其處所。 四蛇從之, 得其露雨。 一蛇羞之, 死於中野”。

介子柳

據說他隱居是因為有位鄰居解張(後為晉國大夫)很為介子推不平, 便夜裡寫了封書信掛到城門上, 為他請功封賞, 介子推知道他這樣做後, 背著自己的母親才往綿山深谷隱居。 後晉文公看到解張信裡介子推作的詩, 想到介子曾為自己“割股充饑”, 深感不安和愧疚, 帶著人去綿山尋找介子推。 苦苦尋找不著, 為逼介子推下山領賞, 洗刷天下對自己的忘恩之責, 就下令焚山。 大火燒了三天, 介子推卻寧死不出, 用生命捍衛自己尊嚴, 抱著一棵柳樹赴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