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22歲時目不識丁,整日無所事事,20年後一躍成為四朝宰相

姚元崇是眾所皆知的唐朝名相, 他曆仕武則天, 李顯, 李旦, 李隆基四朝, 63歲高齡時和宋景一起輔佐唐玄宗創造了開元盛世。 但就是這樣一位德高望重, 才識淵博的將相卻在22歲時仍舊目不識丁, 無所事事。

姚元崇又名姚崇, 出生於陝州一個武將之家, 祖籍是吳興人, 其高祖姚宣業任南朝梁陳征東大將軍, 屢建奇功, 曾祖姚安仁在隋朝時任青、汾二州刺史, 為官清廉, 秉公無私, 父親姚懿官任唐朝嶲州都督, 贈幽州都督吏部尚。

姚崇二十歲時, 父親病故, 隨母親遷回汝州梁縣廣成。 由於出身武將世家, 姚崇年幼時秉承了祖上尚武的遺風, 每日以習武為樂, 諸般兵器無所不通, 經常和同齡人一起在山野打獵, 比試騎射。 在一次射獵中, 姚崇遇到了改變他命運的一個人, 此人名叫張景, 是一個飽學之士。

張景見姚崇器宇軒昂, 見識不凡, 但卻知識匱乏, 文理欠通,

就勸他好好讀書, 博取功名。 姚崇聽完深受啟發, 從此潛心修學, 刻苦讀書, 最終學業大成, 被朝廷授予濮州司倉, 開始步入政壇。

在處理朝廷事物中, 姚崇秉公辦案, 執法公正, 從不冤殺無辜之人, 引起朝野側目, 並深得女皇武則天的賞識, 官職連續得到晉升。

聖曆元年, 武則天破格提升他為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成為宰相, 姚崇一時成為武周王朝最顯赫的人。 但五年後, 因得罪武則天內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 姚崇被調任靈武道行軍大總管, 失去宰相之權。

705年, 武則天病重, 姚崇從邊關返京, 同張柬之密謀誅殺了張氏兄弟並發動神龍政變, 逼武則天讓位給太子李顯。 李顯復位後, 封姚崇和張柬之為宰相, 處理國家大事。 武則天交出權力後, 被遷到上陽宮居住, 中宗率文武百官去問安, 大家都歡呼鼓舞, 相互慶賀。 可是姚崇卻獨自嗚咽流涕, 哭了起來。 張柬之與桓彥範等人很是詫異, 對他說:“今天難道是哭的時候嗎?你恐怕要從此招禍了。 ”

姚崇缺很坦然, 他說:“事奉則天皇帝年代久了, 突然離開她, 哭是發自內心的感情, 實在控制不住啊!昨天參與你們組織的誅殺凶逆之舉, 是盡做臣子的常道, 不敢說有什麼功勞;今天與舊主告辭而悲泣, 也是做臣子的應有的節操, 由此而犯罪, 實乃心甘情願。 ”當天, 姚崇便被調離朝廷, 官遷亳州刺史。

有人認為, 這正是姚崇的聰明之處。 他預見朝廷的內部鬥爭並沒有結束, 為了不致陷入更深的旋渦, 他就借機獲罪, 被貶出朝廷, 保全了自己。 後來參與神龍政變的功臣都被韋後和武三思勾結陷害, 唯有姚崇毫髮未傷。

西元710年, 李旦繼位後, 拜姚崇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姚崇再次當了宰相,但不久就被罷官,貶為申州刺史。開元元年,唐玄宗李隆基繼位,消滅了太平公主的黨羽,穩固了皇權,決定起用姚崇為相,姚崇趁勢上書治國十策,唐玄宗聽後非常高興,並積極配合姚崇勵精圖治,此後唐帝國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四夷賓服,萬邦來朝。

716年,姚崇辭掉宰相職務,推薦宋璟代替自己,宋璟繼續推行姚崇的政治路線,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稱:“唐時賢相,前有房杜,後有姚宋,他人莫道焉”。開元九年九月丁未日姚崇去世,享年72歲。唐憲宗追贈他為揚州大都督,諡號文獻,開元十七年,追贈為太子太保。葬汝州梁縣,墓塚在今汝陽縣境內。

姚崇再次當了宰相,但不久就被罷官,貶為申州刺史。開元元年,唐玄宗李隆基繼位,消滅了太平公主的黨羽,穩固了皇權,決定起用姚崇為相,姚崇趁勢上書治國十策,唐玄宗聽後非常高興,並積極配合姚崇勵精圖治,此後唐帝國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四夷賓服,萬邦來朝。

716年,姚崇辭掉宰相職務,推薦宋璟代替自己,宋璟繼續推行姚崇的政治路線,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稱:“唐時賢相,前有房杜,後有姚宋,他人莫道焉”。開元九年九月丁未日姚崇去世,享年72歲。唐憲宗追贈他為揚州大都督,諡號文獻,開元十七年,追贈為太子太保。葬汝州梁縣,墓塚在今汝陽縣境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