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滿清時期的“披甲人”是怎麼樣的一個群體呢?

披甲人, 多指受降後披甲上陣為統領部族征戰討伐的人, 地位低於一般軍人, 高於奴隸;滿清時, 多有朝廷大員犯重罪, 配邊疆, 與披甲人為奴 。

披甲人又分馬甲(騎兵)和步甲(步兵)

披甲人就是一種幫助清王朝鎮守邊疆的, 所以, 披甲人世代居住邊疆, 清王朝會經常將一些犯人或其家屬發配給這些人, 穩定軍心。 再後來, 降人減少了, 披甲人的意思引申為軍人。

八旗制度“以旗統軍,

以旗統民”, 平時耕田打獵, 戰時披甲上陣。 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 分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種。 阿哈即奴隸, 多是漢人、朝鮮人;披甲人是降人, 民族不一, 地位高於阿哈;旗丁是女真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