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中國酒文化之喝酒

所謂無酒不成宴席, 幾個朋友聚會, 如果坐在一起光吃飯不喝酒, 那場面簡直無法想像。

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 有人喝, 有人不喝。

前一段兒因為身體出了些小故障, 遵照醫囑一直沒有喝酒, 但是參加過幾次聚會, 終於體會到, 當桌上只有你一個人不喝酒的時候, 是怎樣的一種百無聊懶, 生不如死。

通常會有人把大家的杯子都收上來, 一字排開, 然後像做化學實驗一樣分別注入同等計量的酒精。 期間偶爾有人會大叫:“好了好了, 我的少來點。 ”“憑啥?”當然要一視同仁, 我們絕不會因為酒量高低不同而歧視任何一個人,

酒杯面前人人平等, 基本上每杯酒之間的誤差不會超過0.15毫升。

“我真不能喝。 ”“為啥?給個理由先。 ”“中午剛喝過, 明早還有事”之類的理由就不用說了, 說了等於沒說, 根本沒人理會。

“開著車呢。 ”“誰讓你開車了?知道喝酒還開車?”劈頭蓋臉先是一頓訓斥, 然後告訴你:“別開了, 車就放在這兒, 或者找代駕吧。 ”

所以, 如果真不想喝酒, 唯一有效的理由就是:“身體不舒服, 剛吃過頭孢。 ”如果想表演得更真切一點, 還可以虛情假意地加上一句:“應該沒事吧, 要不我少來點?”“哎呀, 算了算了, 一點也不敢喝, 會出人命的, 你負責倒酒吧。 ”

於是假裝遺憾, 暗中 竊喜。 以為脫離了苦海, 殊不知, 迎接你的將是無邊無際的痛苦時光。

一桌人推杯換盞觥籌交錯,

酒過三巡, 場面開始熱烈起來, 原本不太熟的人也開始勾肩搭背稱兄道弟, 唯獨沒人搭理你, 倍受冷落。 對, 如果不是美女, 只喝茶必然會受到歧視。 原本也算德高望重, 因為不喝酒, 只能淪為倒茶添酒叫服務員的雜役, 倍感屈辱。 為了掩飾尷尬, 只能像個沒出息的吃貨一樣不停地夾菜, 沒多久就把自己撐得要死。

看你一個人傻乎乎地坐在那裡實在可憐, 偶爾有好心人過來說:“咱倆喝一個吧, 你喝茶, 隨意隨意。 ”禮貌性地用酒潤潤嘴唇, 轉身又投入火熱的革命熔爐之中。

在酒精的刺激下, 大家說話的分貝無意間都提高了一倍, 指點江山, 縱論天下, 糞土當年萬戶侯, 先國際後國內最後聯繫本單位。 啥啥啥算個球,

誰誰誰那是我兄弟, 一句話的事兒, 包在我身上了。 你想插句話都插不上, 完全無法融入其中。 因為大家熱血沸騰都在拍胸脯, 都在抬杠, 誰要聽你冷靜客觀的分析?

如坐針氈, 巴不得飯局早點結束。

可大家談興正濃, 所謂把酒言歡就在此時。 於是, 越到後來, 你越聽不下去, 酒醉的人一句話能重複八遍, 思維混亂, 口齒含糊不清, 你根本不知道他要表達什麼意思, 酒實在喝不下去了, 就是不停地說, 不停地爭論。

不聽還不行, 拉住你反復問:“你說是不是?兄弟, 我說得對不對?”

一面應付, 一面想:自己酒後是不是也這麼討厭?在別人眼裡是不是也這麼傻逼?

最後, 在服務員三番五次進來問還要不要加菜因為廚師要下班了的暗示下,

在老婆連續電話催促中, 總算散場了。

最後, 大家在門口戀戀不捨依依惜別, 手把手互道珍重, 千叮嚀萬囑咐:路上小心到家了發個微信報個平安。 醉得最厲害的那貨對所有人都不放心, 挨個問:“你沒事兒吧?你沒事兒吧?”整個話別的過程大約需要30分鐘。

與會人員對今晚的聚會給予高度評價, 一致認為這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繼往開來的大會, 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並約定要把此項活動作為一項傳統保持下去, 三天后易地再戰。

所有人都感覺今晚很爽, 就你一個人覺得特無聊。

所以, 真正和諧完美的飯局是桌上所有人都喝酒, 而且喝得狀態必須差不多, 大家一起興奮, 一起傻逼, 一起胡說八道, 就像一車人都吃大蒜,

互相都聞不到臭味, 誰也不嫌棄誰。

子曾經曰過:有福同享, 有難同當, 有肉一起吃, 有酒一起喝。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 當大家都喝酒的時候, 誰不喝誰倒楣!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世人皆醉而我獨醒。

這下你明白了吧!那些在桌上一開始就拼命勸酒, 唯恐你喝不到位的人, 才是真愛, 才是真的為你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