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蘇軾這首詞,唱圓中秋月唱盡離人心,千百年來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

說到蘇軾, 我們會想到他大江東去的豪邁, 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婉約, 這兩首都堪稱絕品, 風華絕代。 那麼我們是不是還會想到另一首呢?它唱圓了中秋月, 唱盡了離人心, 唱出了思鄉淚, 唱濃了故人情。 千百年來傳唱,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 沒錯, 就是那有有明月幾時有, 今天我們就來神交古人, 領悟古人, 看看他們的中秋月, 看蘇軾的兄弟情。

明月幾時有

月亮是個奇特而美妙的存在。 它每三十天圓滿一次,又消失一次;這正如人們的離離合合。 於是千百年來寄情于月成了美麗的主題

唐代詩仙李白曾這樣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這位嗜酒如命的謫仙人“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當代詩人余光中說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李白

依舊是唐代,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問世,詩人和月亮之間的情思早已難解難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當蘇軾寫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時,他想到了李白人稱“謫仙人”,是因為人們覺得他不是地上的凡人,而是天上的仙人被貶 了人間。 古人常常認為有才華的人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

蘇軾說“乘風歸去”或許他也自認為是“謫仙”了,所以把“天上宮闕”當成他前世的家。

蘇軾

後來蘇軾死後的前十年裡,一切官銜全被剝奪。 蘇軾的所有著作嚴禁印行,凡石碑上刻有蘇軾詩文或他的字的,都被朝廷下令銷毀。

不過後來有一位道士向“道君皇帝”宋徽宗奏稱,自己看見過變身文曲星的蘇軾在玉皇大帝駕前掌管詩文。 徽宗聞聽此說,才匆忙給蘇軾平反昭雪。

但當時蘇軾卻不是很樂意上天,瓊樓玉宇固然美好,但他怕“高處不勝寒”傳說唐玄宗曾被一位方士引導去月宮, 感受到那裡的清冷。 而蘇軾也說"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直直洩露他對人間的留戀, 這是他對生活熱愛豁達的個性。

蘇軾

這首《水調歌頭》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 到了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正戴罪于黃州,這詞早已在京城裡到處傳唱。 神宗當然也聽到了,當高高在上的皇帝讀到“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時,竟感悟到:“蘇軾終是愛君。 ”於是,他就把蘇軾調到了比黃州條件稍好的汝州。 他大概覺得,蘇軾心系君王,所以不忍乘風歸去,回歸瓊樓玉宇。

其實蘇軾留戀人間,更可能是骨子裡對塵俗生活的熱愛。 他是那樣豁達樂觀愛人愛生活愛世間一切, 興趣廣泛的他發明了菜東坡肉、東坡肘子,善釀酒、精茶道,晚年到了嶺南蠻荒之地,反而“不辭長作嶺南人”,只因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顆”。 這都可見蘇軾對紅塵的熱愛。他雖受老莊思想的影響,明瞭世事不過大夢一場,人生如寄,但他卻又如此積極地面對生活,會享受生活。那麼你會嗎能做到嗎?

蘇轍

‌月亮從來只是月亮,它自顧自地陰晴圓缺,但在詩詞中總被多情之人加上人世離合的情愫。有人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詞評者在意的是那詞工精湛,卻不曾想東坡在乎的卻是那寄詞的對象——蘇轍。

蘇軾請調密州本就是為了接近弟弟蘇轍,密州與蘇轍所在的濟南並不遠,不到詞中所言的“千里”,但由於兩個人都忙於官事,至今卻已有五年沒有相見了。月不解意,這五年間它每個月都圓一次,尤其以中秋為甚,引人神傷。

水調歌頭

又是中秋,又是月圓。月光悄悄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向屋裡失眠的人兒。它就這樣耀眼地照著,月光如水,引人費思量。想想上一次兄弟相見是什麼時候?上一封通信又有幾個月了吧,蘇轍現在身體怎樣?跟上司相處還融洽嗎?月兒總無情,今夜最傷人。

不過東坡是曠達的,短短的傷懷後,他依舊理性地安慰自己。月亮運行自有其道,就像再親密的人都離離合合一樣,此事自古難全,豈是人力所能強求。親人朋友自古聚少離多,自古別時容易見時難。秋月春花,心中的人兒依舊各自天涯,忙他所忙,想他所想,不管你急與不急,想與不想,他只在那裡。我們能做什麼呢?只有祈禱蒼天,一番祝願,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樂樂,不貪富貴貪長久。我們想到兒時母親的精心呵護,長大後父親的諄諄誘導,他們最大的願望便是兒子們一輩子的開心平安。

我還想到了一首歌曲,李春波《一封家書》。1993年,李春波在廣州生活的很苦,有一天李春波給父母寫信: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嗎

現在工作很忙吧

身體好嗎

我現在廣州挺好的

爸爸媽媽不要太牽掛……雖然蘇東坡想的弟弟,李春波想的是爸媽,但那份情是一樣的或親情友情愛情,都有個同樣的名字,叫牽掛!

今天中秋了,別忘記了回家看看,或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錢可以掙,但情義買不了。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明天我們接著說蘇軾:蘇 軾與王朝雲的故事。謝謝大家,再見。

這都可見蘇軾對紅塵的熱愛。他雖受老莊思想的影響,明瞭世事不過大夢一場,人生如寄,但他卻又如此積極地面對生活,會享受生活。那麼你會嗎能做到嗎?

蘇轍

‌月亮從來只是月亮,它自顧自地陰晴圓缺,但在詩詞中總被多情之人加上人世離合的情愫。有人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詞評者在意的是那詞工精湛,卻不曾想東坡在乎的卻是那寄詞的對象——蘇轍。

蘇軾請調密州本就是為了接近弟弟蘇轍,密州與蘇轍所在的濟南並不遠,不到詞中所言的“千里”,但由於兩個人都忙於官事,至今卻已有五年沒有相見了。月不解意,這五年間它每個月都圓一次,尤其以中秋為甚,引人神傷。

水調歌頭

又是中秋,又是月圓。月光悄悄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向屋裡失眠的人兒。它就這樣耀眼地照著,月光如水,引人費思量。想想上一次兄弟相見是什麼時候?上一封通信又有幾個月了吧,蘇轍現在身體怎樣?跟上司相處還融洽嗎?月兒總無情,今夜最傷人。

不過東坡是曠達的,短短的傷懷後,他依舊理性地安慰自己。月亮運行自有其道,就像再親密的人都離離合合一樣,此事自古難全,豈是人力所能強求。親人朋友自古聚少離多,自古別時容易見時難。秋月春花,心中的人兒依舊各自天涯,忙他所忙,想他所想,不管你急與不急,想與不想,他只在那裡。我們能做什麼呢?只有祈禱蒼天,一番祝願,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樂樂,不貪富貴貪長久。我們想到兒時母親的精心呵護,長大後父親的諄諄誘導,他們最大的願望便是兒子們一輩子的開心平安。

我還想到了一首歌曲,李春波《一封家書》。1993年,李春波在廣州生活的很苦,有一天李春波給父母寫信: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嗎

現在工作很忙吧

身體好嗎

我現在廣州挺好的

爸爸媽媽不要太牽掛……雖然蘇東坡想的弟弟,李春波想的是爸媽,但那份情是一樣的或親情友情愛情,都有個同樣的名字,叫牽掛!

今天中秋了,別忘記了回家看看,或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錢可以掙,但情義買不了。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明天我們接著說蘇軾:蘇 軾與王朝雲的故事。謝謝大家,再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