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894年11月旅順大屠殺前後,日本為了掩蓋事實真相做了哪些部署?

1894年11月22日, 日軍佔領旅順, 血洗全城,對城內進行了4天3夜的搶劫、屠殺和強姦, 死難者約2萬人, 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 後經考察生還者大概約800餘人, 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旅順大屠殺。

旅順大屠殺之前, 日本就為掩蓋事實真相做了周密的部署。

1894年6月, 日本陸軍省偕海軍省聯合頒令, 嚴禁本國所有報刊登載軍事新聞, 以免洩漏日軍對中國的侵略企圖。

8月1日, 內務省即宣佈對有關甲午戰爭的報導實施“審閱”制度, 各報社發稿前, 均須將原稿送呈指定的警保局, 加蓋了“審查批准”印戳的, 方可發表。 凡被認屬“有污點的事件”, 則打上“禁止刊登”之印記, 用墨水塗毀。

9月中旬, 大本營規定, 改行新的《新聞材料公示程式》。 全國報刊的記者們, 只能到大本營設在廣島的副官部去, 申請檢索當局“許可公佈”的消息。 而且刊登之後, 皆應寄交一份報刊給副官部備案。 與此同時, 大本營對若干被允准隨軍採訪的日籍記者的報導刊登在當地報紙上”,

這兩家新聞機構通常都立刻出馬, 給予反宣傳。 路透社“及時制止”了本社記者從上海發來的揭露旅順“野蠻慘害”的電稿。 中央通訊社則辯稱:“除戰時正當殺傷之外, (日軍)無殺害一名中國人”。 類似的還有美國的《華盛頓郵報》、日本的《日本郵報》、《日本週刊郵報》以及義大利等國的若干報刊。

雖說日本做了許多周密部署, 歪曲掩蓋真相, 但事實真相最終還是被揭露!

1894年11月26日, 英國《泰晤士報》刊出電訊:據報告, 在旅順發生了大屠殺。 這是世界上最早披露有關“旅順大屠殺”的資訊。

11月29日, 美國的《世界報》刊登了來自中國芝罘(今煙臺一帶)的一則報導:“日本軍(在旅順)不分老幼全都槍殺,

三天期間, 掠奪與屠殺達到了極點”。

該報於12月12日、13日、19日、20日連續數天刊登“戰爭特派員”克裡曼的長篇“紀實報告”:《日本軍大屠殺》及《旅順大屠殺》, 稱:“日本為蒙文明皮膚, 具野蠻筋骨之怪獸”, 掀起了軒然大波。 而英國的《泰晤士報》與《標準報》跟進報導, 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人們在得悉事件詳情的同時, 無不對遠東的暴行感到戰慄、痛心、憤怒”。

萬忠墓下, 埋著大屠殺罹難者的骨灰

旅順萬忠墓紀念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