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月兒高掛,所有的出發,都是為了回家

有人說

人的一生都在回家

或是在尋找回家的路上

《十月圍城》中

方班主對質問他為什麼一直要逃跑的女兒說:

有時候

家不僅僅是間四面有牆的房子

它更像是一種習慣

能把所有事物都轉化成情感依存的符號

故鄉房前的樹、木窗的風

捨不得一口吃下的紅紙月餅

與你對飲一杯便醉的紅米酒

它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純粹的回溯

是找到自己心靈可皈依的任何一隅

讓你心安的

就是歸處

中秋要到了

月光灑向你的臉

有的人, 家在眼前

有的人, 還在尋找

有的人, 已在路上

......

對你來說

“家”是怎樣的存在?

1/13

家是什麼呢, 是擺在桌子上的木筷子, 是茶几上靜靜馨香的鮮花, 是窗臺發出悅耳聲音的風鈴。 家是舒服, 是最能給你安全感的存在。

—光裡

2/13

有時候夜裡睡去, 就會夢見兒時的時光。 衣衫破, 房子舊, 笑臉卻最純, 夢裡母親喚你的乳名, 醒來還以為躺在家裡的木板床上。

——小沐

3/13

聽說遠遊的人會帶著一點家鄉的沙土在身上, 它能為你驅邪, 成為你的護身符。 因為這代表你來到這個世上的痕跡,

永不會被家所忘記。

——逆風的船

4/10

人一生的品格和性情, 在你出生後9年就已經成形。 所以, 人一輩子也無法割捨自己出生和生長的地方, 因為它早已融進你的骨血, 是故鄉的水土塑造了你的善良和堅持。

——林子雨

5/13

年少時渴望出門闖一闖, 匆匆忙忙離開家, 回首時已是面目滄桑, 身在天涯。 不知道, 還要走多少路, 才能回到夢開始的地方?

——再見旅人

6/13

故鄉是個江南小鎮, 從小離家, 三十多年隻回去過一兩次。 可能是稍微有點年紀了, 這個原本陌生的概念, 現在卻會讓我惦念, 也會近鄉情怯…

很多年以前, 聽過卻不懂的一句話叫做:或許, 故鄉必須是離開才能歸來。 中間, 是淡淡的鄉愁, 和長長的等待。

——江雪

7/13

只是, 這是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裡擠來擠去的風, 遠不如故鄉五月的風來得痛快。

——張曉風《故鄉的五月》

8/13

故鄉還能回得去,但童年終究是離去了。

——余華

9/13

一個人永遠都無法走出自己的童年......家鄉的水浸潤了我的性格,我的脾氣,我對這個世界的態度。

——曹文軒

10/13

我們所謂的故鄉,不過是祖先流浪的一站。

——餘秋雨

11/13

我是永遠向著遠方獨行的浪子

你是茫茫人海之中我的女人

在異鄉的路上每一個寒冷的夜晚

這思念它如刀讓我傷痛

——許巍《故鄉》

12/13

目擊眾神死亡的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一個叫木頭,一個叫馬尾

——海子《隻身打馬過草原》

13/13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楊絳

我們都做過卓爾不群的夢

仗劍天涯,看世間萬象

我們從家裡出發

一生奔走、喧囂

不斷掙脫、超越

看未看過的路,翻未翻過的山

當我們走向命運的轉捩點

它並沒有按照期待的方式來臨

仿佛被某些無奈的、不好提及的原因一路推搡著

來到這裡

想起一部電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一段對話:

“信仰就像一座房屋,可以有很多樓層、很多房間。”

“那有疑慮的空間嗎?”

“當然,疑慮在每一層都占了幾間。”

我們經常問,什麼才是值得的選擇?

其實,真正自己的選擇,只有是否願意。

在喚醒自我的旅程中

在所有出發後的風景裡

看似腳步不輟的往前追逐

通往的,不過是與自己相遇的路

那是你與生俱來的,帶著家的印記

使你成為不同於別人的所在

你的內心

所有的尋找,都會變成重逢

所有的出發,都是為了回家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或許

異鄉人與天上那輪讓人相思的月兒對望時

已經找到了歸處

而此時,你也走在“回家”的路上了嗎?

8/13

故鄉還能回得去,但童年終究是離去了。

——余華

9/13

一個人永遠都無法走出自己的童年......家鄉的水浸潤了我的性格,我的脾氣,我對這個世界的態度。

——曹文軒

10/13

我們所謂的故鄉,不過是祖先流浪的一站。

——餘秋雨

11/13

我是永遠向著遠方獨行的浪子

你是茫茫人海之中我的女人

在異鄉的路上每一個寒冷的夜晚

這思念它如刀讓我傷痛

——許巍《故鄉》

12/13

目擊眾神死亡的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一個叫木頭,一個叫馬尾

——海子《隻身打馬過草原》

13/13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楊絳

我們都做過卓爾不群的夢

仗劍天涯,看世間萬象

我們從家裡出發

一生奔走、喧囂

不斷掙脫、超越

看未看過的路,翻未翻過的山

當我們走向命運的轉捩點

它並沒有按照期待的方式來臨

仿佛被某些無奈的、不好提及的原因一路推搡著

來到這裡

想起一部電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一段對話:

“信仰就像一座房屋,可以有很多樓層、很多房間。”

“那有疑慮的空間嗎?”

“當然,疑慮在每一層都占了幾間。”

我們經常問,什麼才是值得的選擇?

其實,真正自己的選擇,只有是否願意。

在喚醒自我的旅程中

在所有出發後的風景裡

看似腳步不輟的往前追逐

通往的,不過是與自己相遇的路

那是你與生俱來的,帶著家的印記

使你成為不同於別人的所在

你的內心

所有的尋找,都會變成重逢

所有的出發,都是為了回家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或許

異鄉人與天上那輪讓人相思的月兒對望時

已經找到了歸處

而此時,你也走在“回家”的路上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