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文武全才的四位亡國之君,哪個最讓人惋惜痛心?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 有明君、有昏君;有暴君、有仁君;有開國之君, 也有亡國之君。 在眾多的亡國之君中, 有的真該亡國, 的確很差, 但有的皇帝並不差, 也亡了國, 實屬不該。 比如下麵這四位皇帝。 第一位是商紂王。

帝辛(約西元前1105年―西元前1045年 ), 中國商朝最後一位君主, 帝乙少子。 子姓, 名受 (一作受德 ), 諡號紂, 世稱殷紂王、商紂王。 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時間定為西元前1075年―西元前1046年。

帝辛天資聰穎, 聞見甚敏, 才力過人, 有倒曳九牛之威, 具撫梁易柱之力 , 深得其父帝乙歡心。 帝辛繼位後, 重視擴張領土 , 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 把中國疆域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 國土則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 西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戰中, 周武王擊敗商軍, 帝辛在鹿台(今河南鶴壁)自焚而死, 商朝滅亡。 後世對其評價褒貶不一。

《呂氏春秋·當務》記載:"紂之同母三人, 其長曰微子啟,

其次曰中衍, 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紂也, 甚少矣。 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中衍也, 尚為妾, 已而為妻而生紂。 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 太史據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紂故為後。 "

商紂王是商代第三十二位帝王, 叫“帝辛”, 他也是商朝最後一位君主。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抹黑的帝王。 據正史記載, 商紂王此人見多識廣、力大無窮, 不用武器, 僅憑雙手就可以殺死猛獸, 還能把九頭牛拉倒著走。 商紂王繼位後, 定都於沬, 後改沬邑為朝歌。 他在位時期, 討伐東夷, 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 開發了長江流域, 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貢獻很大。 更為重要的是商紂王在東征的過程中把中原地區的文化逐漸傳播到了東南地區。 據說蘇妲己就是商紂王在這次征伐東夷的戰爭中征討有蘇氏部落擄獲的。 不過, 商紂王的這場東征也拖垮了大商王朝。 與此同時, 西方周部落的酋長周武王得知帝辛統治集團分崩離析, 王族重臣比干被殺, 箕子被囚, 微子出奔, 而商軍主力遠征東夷,
朝歌空虛, 於是率兵伐商。 商紂王驚聞周軍來襲, 手足無措下倉促武裝大批奴隸、戰俘, 連同守衛國都的軍隊總計十七萬, 開赴朝歌以外四十裡的牧野迎戰 想不到的是這些大批夷人、奴隸組成的軍隊, 忽然一夜之間嘩變, 潰不成軍。 於是周軍不費吹灰之力, 長驅直入, 兵臨朝歌城下。 商紂王看到大勢已去, 退入城中, 登上鹿台, 把他的寶玉都穿戴在身上, 自焚而死。 後來毛主席說“把紂王看作壞人是錯誤的, 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他經營東南, 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 在歷史上是有功的。 帝辛伐徐州之夷, 打了勝仗, 但損失很大, 俘虜太多, 消化不了, 周武王乘虛進攻, 大批俘虜倒戈, 結果商朝亡了國。
” 第二位是王莽。

王莽(西元前45年-西元23年10月6日), 字巨君, 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 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 即新始祖, 也稱建興帝或新帝, 西元8年-西元23年在位。

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 其人謙恭儉讓, 禮賢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視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選,被看作是"周公再世"。西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佈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統治的末期,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歲,而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王莽,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發跡前,極度謙卑,甚至一門心思的鑽研學問,他的許多時光是在讀書中度過的,學問好的連政敵們也不否認。而且王莽的物質生活極其儉樸,以至於他的妻子甚至因為著裝過於簡單,而被來訪的客人誤認為是女傭。 還有一件事情也讓他獲得廣泛好評。他的二兒子王獲殺了一個家奴,王莽不但沒有包庇,反倒責令其自殺,為這個冤死的奴隸償命。

所以,漢哀帝駕崩後王莽大權在握。 西元9年元旦,王莽正式篡位稱帝,登基成為一朝開國君主,改國號為“新”,年號“始建國”。 王莽在當皇帝後,進行了一系列在現代人看來極具“現代意識”的社會變革,史稱“王莽改制”。 比如實行“王田制”,也就是土地國有化。實行國營專賣,王莽將國內的山川、河流、礦藏都收歸國有,只有朝廷有權開採。諸如酒、鹽、鐵之類的實行國家專營,依靠國家手段,穩定糧、布市場穩定。 比如徵收商業稅、所得稅。還比如王莽實行計劃經濟政策,王莽實行政府控制物價,禁止商人囤貨炒作,商人貨物低於政府定價隨意買賣,有點像今天的物價局。供大於需時政府按本錢買,需大於供時候政府再以平常物價賣出,這就是典型的計劃經濟。 而最能王莽現代意識的就是王莽堅決主張廢除奴隸制度。當時底層貧民賣兒賣女,甚至於自賣為奴,豪強地主擁有大量的奴隸,這些奴隸都是富人們的私有財產,可以隨意買賣。王莽十分痛恨奴隸制度,於是登基後禁止買賣奴婢。 王莽統治下的國家,朝廷可以為從事農業和商業的人提供低息貸款,因祭祀或喪葬財用不足的,還可向朝廷申請無利息的貸款。無業遊民由官府強制安排工作,並提供食宿。 這就是王莽的變法和改制。毫無疑問,他的動機應該是良善的,於是有人稱他為“最早的社會主義者”。也難怪大家都說王莽是個穿越者。 不過依然無法挽救他的王朝,最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 第三位是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是繼商紂王后,第二位被後世取代王朝大肆抹黑的有為帝王。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人(今陝西華陰),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生於大興,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建隋朝大運河 ,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對後世頗有影響,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業十四年(618年),驍果軍在江都發動兵變,楊廣被叛軍縊殺。唐朝諡煬皇帝,隋恭帝楊侗諡世祖明皇帝,夏王竇建德諡閔皇帝,《全隋詩》錄存其詩40多首。

西元581年,開皇元年,立為晉王,後統領51萬大軍南下向富裕、強盛的陳朝發動進攻,最終消滅南陳,統一中國。隋煬帝是一位實實在在的“馬上皇帝”。 隋煬帝當皇帝後,開科舉,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對後世頗有影響。尤其是科舉制和大運河,至今都在影響,影響一千多年。 而且隋煬帝對中國疆域功不可沒,他西巡開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國。乃一代有作為的國君所為。但最終三征高麗,同時又得罪了關隴集團,亡了國。 第四位是崇禎皇帝朱由檢。

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於1622年(天啟二年)年被冊封為信王。年號崇禎(1627年-1644年),後世稱為崇禎帝。

朱由檢繼位後大力剷除閹党,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惜其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皇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朱由檢死後廟號懷宗,後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諡號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湣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諡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於十三陵思陵。

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為什麼說他最不該亡國呢?因為崇禎皇帝比起他的前兩任要好很多。 崇禎帝繼位後大力剷除閹党,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史料記載崇禎皇帝十分勤勞。 《明史》記載:“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而且,從崇禎的諸多舉措來看,他也是想有為的,他在位十七年,動輒下《罪已詔》來安撫民心,所用之言都極儘自責之能事。 可惜勤勞的崇禎皇帝最終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內外交困下,西元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崇禎皇帝于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崇禎帝死後,據說大批官員自殺追隨,史載自殺官員有戶部尚書倪元璐、工部尚書范景文、左都禦史李邦華、左副都禦史施邦曜、大理寺卿淩義渠、太常寺卿吳麟征、左中允劉理順、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駙馬都尉鞏永固全家自殺,太監自殺者以百計,戰死在千人以上。宮女自殺者三百餘人。紳生生員等七百多家舉家自殺。

其實,崇禎皇帝很無辜,他繼位時,大明王朝從萬曆皇帝開始積累的矛盾已經無法挽回,積弊深重,千瘡百孔。

其實這四位君主都是很有才幹的,但是最終卻亡國,並擔負千古駡名,其實很不公平,不由感歎命運:生不逢時!

小編都很痛惜的,所謂成王敗寇就是如此吧?你們覺得那個亡國之君最讓你痛心哪?

禮賢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視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選,被看作是"周公再世"。西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佈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統治的末期,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歲,而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王莽,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發跡前,極度謙卑,甚至一門心思的鑽研學問,他的許多時光是在讀書中度過的,學問好的連政敵們也不否認。而且王莽的物質生活極其儉樸,以至於他的妻子甚至因為著裝過於簡單,而被來訪的客人誤認為是女傭。 還有一件事情也讓他獲得廣泛好評。他的二兒子王獲殺了一個家奴,王莽不但沒有包庇,反倒責令其自殺,為這個冤死的奴隸償命。

所以,漢哀帝駕崩後王莽大權在握。 西元9年元旦,王莽正式篡位稱帝,登基成為一朝開國君主,改國號為“新”,年號“始建國”。 王莽在當皇帝後,進行了一系列在現代人看來極具“現代意識”的社會變革,史稱“王莽改制”。 比如實行“王田制”,也就是土地國有化。實行國營專賣,王莽將國內的山川、河流、礦藏都收歸國有,只有朝廷有權開採。諸如酒、鹽、鐵之類的實行國家專營,依靠國家手段,穩定糧、布市場穩定。 比如徵收商業稅、所得稅。還比如王莽實行計劃經濟政策,王莽實行政府控制物價,禁止商人囤貨炒作,商人貨物低於政府定價隨意買賣,有點像今天的物價局。供大於需時政府按本錢買,需大於供時候政府再以平常物價賣出,這就是典型的計劃經濟。 而最能王莽現代意識的就是王莽堅決主張廢除奴隸制度。當時底層貧民賣兒賣女,甚至於自賣為奴,豪強地主擁有大量的奴隸,這些奴隸都是富人們的私有財產,可以隨意買賣。王莽十分痛恨奴隸制度,於是登基後禁止買賣奴婢。 王莽統治下的國家,朝廷可以為從事農業和商業的人提供低息貸款,因祭祀或喪葬財用不足的,還可向朝廷申請無利息的貸款。無業遊民由官府強制安排工作,並提供食宿。 這就是王莽的變法和改制。毫無疑問,他的動機應該是良善的,於是有人稱他為“最早的社會主義者”。也難怪大家都說王莽是個穿越者。 不過依然無法挽救他的王朝,最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 第三位是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是繼商紂王后,第二位被後世取代王朝大肆抹黑的有為帝王。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人(今陝西華陰),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生於大興,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建隋朝大運河 ,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對後世頗有影響,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業十四年(618年),驍果軍在江都發動兵變,楊廣被叛軍縊殺。唐朝諡煬皇帝,隋恭帝楊侗諡世祖明皇帝,夏王竇建德諡閔皇帝,《全隋詩》錄存其詩40多首。

西元581年,開皇元年,立為晉王,後統領51萬大軍南下向富裕、強盛的陳朝發動進攻,最終消滅南陳,統一中國。隋煬帝是一位實實在在的“馬上皇帝”。 隋煬帝當皇帝後,開科舉,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對後世頗有影響。尤其是科舉制和大運河,至今都在影響,影響一千多年。 而且隋煬帝對中國疆域功不可沒,他西巡開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國。乃一代有作為的國君所為。但最終三征高麗,同時又得罪了關隴集團,亡了國。 第四位是崇禎皇帝朱由檢。

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於1622年(天啟二年)年被冊封為信王。年號崇禎(1627年-1644年),後世稱為崇禎帝。

朱由檢繼位後大力剷除閹党,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惜其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皇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朱由檢死後廟號懷宗,後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諡號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湣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諡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於十三陵思陵。

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為什麼說他最不該亡國呢?因為崇禎皇帝比起他的前兩任要好很多。 崇禎帝繼位後大力剷除閹党,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史料記載崇禎皇帝十分勤勞。 《明史》記載:“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而且,從崇禎的諸多舉措來看,他也是想有為的,他在位十七年,動輒下《罪已詔》來安撫民心,所用之言都極儘自責之能事。 可惜勤勞的崇禎皇帝最終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內外交困下,西元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崇禎皇帝于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崇禎帝死後,據說大批官員自殺追隨,史載自殺官員有戶部尚書倪元璐、工部尚書范景文、左都禦史李邦華、左副都禦史施邦曜、大理寺卿淩義渠、太常寺卿吳麟征、左中允劉理順、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駙馬都尉鞏永固全家自殺,太監自殺者以百計,戰死在千人以上。宮女自殺者三百餘人。紳生生員等七百多家舉家自殺。

其實,崇禎皇帝很無辜,他繼位時,大明王朝從萬曆皇帝開始積累的矛盾已經無法挽回,積弊深重,千瘡百孔。

其實這四位君主都是很有才幹的,但是最終卻亡國,並擔負千古駡名,其實很不公平,不由感歎命運:生不逢時!

小編都很痛惜的,所謂成王敗寇就是如此吧?你們覺得那個亡國之君最讓你痛心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