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國慶中秋無需遠行,被廣州人遺忘的番禺余蔭山房已美翻了

余蔭山房位於廣州番禺南村鎮東南角北大街, 為清代舉人鄔彬的私家花園, 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 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

余蔭山房與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佛山的梁園一道, 合稱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 余蔭山房是最深藏不露、卻又最精緻的一座。

余蔭山房是典型的一畝三分地, 小巧精緻卻又五臟俱全, 亭臺樓閣、別館軒榭、橋廊堤欄、魚池石山等傳統園林美景一項不拉, 全部收納其中。

山房佈局巧妙, 曲折迂回, 方寸之間就把橋、廊、亭、欄都組合到了一起, 讓人不僅不會感到園子小巧, 反到覺得深遠幽長。

從臨池別館的池塘假山, 經雕樑畫棟、飛龍走避的文昌閣。 連廊上鮮豔華麗的花鳥、人物彩畫, 道不盡中國流芳百世的戲曲與傳說。

穿過深柳堂、臥瓢廬、來熏亭,有兩位身著漢服的美女在池邊喂魚,飛簷青瓦,堂前花草,裙裾飄逸,一時恍惚不覺穿越時空。

一路走過浣紅花鬧,夾牆翠竹,來到水榭八景,園子主人賦詩填詞、品茶聽琴之處。

八面來風的水榭是廣東園林的標配,余蔭山房的八景設計十分經典,八景:丹桂迎旭日,楊柳樓臺青,那梅花開盛,石林咫尺形,虹橋清暉映,臥瓢聽琴聲,果壇蘭幽徑,孔雀盡開屏。將水榭周圍的樹木花草奇石蟲鳥盡收眼底。

建亭飼養孔雀也是大多數廣東園林主的情懷,不知是否寄託著對曾經官場輝煌的記憶,因為清朝官員頂戴花翎,花翎就是孔雀的羽毛。孔雀亭跨水而建,也有寓意“雀躍”的勃勃生機。

後花園“南苑”是女眷居住的地方,後又加建了兩層樓的瑜園兩層,瑜園雖然只有400多平方米,但卻擁有魚池船廳、觀魚橋、“曲水流觴”、圍棋盤等娛樂景致。

“曲水流觴”是一種詩詞接龍的遊戲,把酒杯放在水槽裡,杯子飄到誰面前誰就要接詩句、對對聯。可見當時太太小姐們玩得非常風雅。

繽紛的牆頭灰塑、鎏金的門廊掛落、七彩的滿洲玻璃窗也是廣東園林的亮點,而余蔭山房的玻璃窗就很有創意,把蠔殼磨薄成片,鑲到窗格裡,既節省成本也不失雅興。

回廊、庭院、花紅、樹影,園中有園,景中有景,一步一景,水墨丹青意境的余蔭山房,不愧為廣東園林的濃縮精華。美景就在家門口,何必遠行添加擁堵。

更多旅途軼事,個性美食美宿,敬請關注崇尚慢旅行的SophyJiang慢旅繪。

穿過深柳堂、臥瓢廬、來熏亭,有兩位身著漢服的美女在池邊喂魚,飛簷青瓦,堂前花草,裙裾飄逸,一時恍惚不覺穿越時空。

一路走過浣紅花鬧,夾牆翠竹,來到水榭八景,園子主人賦詩填詞、品茶聽琴之處。

八面來風的水榭是廣東園林的標配,余蔭山房的八景設計十分經典,八景:丹桂迎旭日,楊柳樓臺青,那梅花開盛,石林咫尺形,虹橋清暉映,臥瓢聽琴聲,果壇蘭幽徑,孔雀盡開屏。將水榭周圍的樹木花草奇石蟲鳥盡收眼底。

建亭飼養孔雀也是大多數廣東園林主的情懷,不知是否寄託著對曾經官場輝煌的記憶,因為清朝官員頂戴花翎,花翎就是孔雀的羽毛。孔雀亭跨水而建,也有寓意“雀躍”的勃勃生機。

後花園“南苑”是女眷居住的地方,後又加建了兩層樓的瑜園兩層,瑜園雖然只有400多平方米,但卻擁有魚池船廳、觀魚橋、“曲水流觴”、圍棋盤等娛樂景致。

“曲水流觴”是一種詩詞接龍的遊戲,把酒杯放在水槽裡,杯子飄到誰面前誰就要接詩句、對對聯。可見當時太太小姐們玩得非常風雅。

繽紛的牆頭灰塑、鎏金的門廊掛落、七彩的滿洲玻璃窗也是廣東園林的亮點,而余蔭山房的玻璃窗就很有創意,把蠔殼磨薄成片,鑲到窗格裡,既節省成本也不失雅興。

回廊、庭院、花紅、樹影,園中有園,景中有景,一步一景,水墨丹青意境的余蔭山房,不愧為廣東園林的濃縮精華。美景就在家門口,何必遠行添加擁堵。

更多旅途軼事,個性美食美宿,敬請關注崇尚慢旅行的SophyJiang慢旅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