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武則天慘害的王皇后端莊忠厚,根本不應該進宮當皇后

有位外國大作家說過, 這世界有一個地方, 女人最會討好男人, 不是青樓, 而是皇宮, 青樓裡客人多, 選擇性大, 東家不做就做西家, 而皇宮裡的買主只有皇帝一個, 所以想邀寵的女人什麼的花招都能使得出來。

宮中本是虎狼之地, 皇帝只有一個, 後妃卻很多, 後妃要出盡百寶的討好皇帝, 柔媚承歡已經是雕蟲小計, 用動物般的技巧取悅皇帝也是司空見慣。

被唐太宗贊為佳婦的兒媳婦王皇后根本不明白這些, 她出身世家, 從小受過儒家洗腦教育, 她知道的不過是三從四德, 喜怒不言於表, 對待丈夫要恭敬順從,

不能作出一副嬌媚之態。

王皇后不會做出嫵媚風姿、妖嬈之態去取悅她的皇帝丈夫, 而且她從小受的教育不容許她這樣。 但她的皇帝丈夫李治偏喜歡這一套。

用儒家正統教育培養出來的皇后不適合李治的審美觀。 對於李治來說, 花容月貌、美貌如花的女人若是舉止端莊,

就是木美人, 不如活色生香、嫵媚動人。

因為不愛, 所以無寵;因為無寵, 所以無子, 王皇后入宮多年也沒有生育。 王皇后無子並不能說明她沒有生育能力, 有一個可能就是李治冷落她, 很少寵倖她。

李治寵愛漂亮熱情的蕭淑妃, 蕭淑妃不但得寵, 而且生有二女一子, 蕭淑妃不但想讓自己的兒子李素節當上太子, 而且她還想當皇后。

年輕美麗的王皇后陷入危機, 她很悲哀, 惶惶不可終日。 於是她收養丈夫的長子-----後宮宮女劉氏所生的兒子李忠為養子。 但是李治不肯立李忠為太子。

一個才20多歲的女人這應該這麼早收養孩子, 因為她生育的可能性很大, 乾隆皇帝的寵妃令妃就是得寵十年後才開始生孩子。

這只能說明李治冷落王皇后, 斷絕她生孩子的希望, 或者因為王皇后覺得自己處境太危險才不得不做出這個舉動。

對於唐朝的民間婦人, 原配妻子被小妾奪位不過是被休回娘家改嫁, 皇后則不然。 皇后失去皇后之位就會廢為庶人,

命運悲慘, 以後的日子全看皇帝和新皇后的仁慈。

(當然民間能庶奪嫡已經不可能, 民間要講嫡庶之別的, 只有皇帝才可以不遵禮教。 )

而且王皇后如果被廢掉, 她的全家要跟著她倒楣。 為了自己, 為了王氏家族的榮辱, 王皇后必須竭盡全力保住自己的後位。

為了阻止蕭淑妃的逼宮, 王皇后做了一個驚人的行動, 她就把李治當太子時就有私情的先帝妃子武媚娘從感業寺迎入後宮。 這真是飲鴆止渴。

王皇后當時並不認為這對自己對產生什麼危險。 因為武媚娘曾經是先帝唐太宗的才人, 也就是李治的庶母, 武媚娘有歷史污點。

此時王皇后一定想, 就算李治一時寵愛武媚娘, 但為了面子, 絕對不會讓武媚娘當皇后。 而且武媚娘在唐太宗的後宮十幾年就沒有生育, 說不定根本沒有生育能力。

再者, 王皇后認為人都會有感恩之心, 她讓武媚娘從尼姑庵重新回到了繁華的後宮, 讓武媚娘從清苦的尼姑成為富貴的妃子, 這就是從水深火熱的境地拯救了武媚娘, 簡直是恩如再造, 就算武媚娘得了寵,也會對自己感恩戴德,不會奪去自己的皇后之位。

不但王皇后這樣想,就是一般人也會這樣想。誰會娶父親的小妾為正妻?誰會恩將仇報,搶自己恩人的地位,殺害自己的恩人?

可是王皇后太低估了李治和武媚娘。李治和武媚娘是天生一對,兩個人都不是常人,不能拿常人的思維來衡量他們兩個。李治不顧倫理道德,武媚娘沒有感恩之心。

《新唐書.則天皇後傳》中記載:“才人有權數,詭變不窮。始,下辭降體事後,後喜,數譽於帝,故進為昭儀。一旦顧幸在蕭後,寢與後不協。後性簡重,不屈事上下”。

這段文字表明武媚娘工于心計,詭計無窮,剛入宮時對王皇后是卑躬屈膝,小心翼翼地侍奉王皇后,恭維著王皇后,王皇后很歡喜,在皇帝面前誇獎武則天,武則天進封為昭儀,後來武則天得到三千寵愛于一身時,就開始覬覦後位了。而王皇后端莊守禮,不會討好上級和下屬。

《資治通鑒》記載:“後寵雖衰,然上未有意廢也。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適來此。」上大怒曰:「後殺吾女!」昭儀因泣訴其罪。後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志。

武媚娘掐死出生不久的女嬰誣陷王皇后,糊塗的李治卻相信是王皇后殺死小公主,所以痛恨王皇后。王皇后百口難辯,李治起了廢掉王皇后的心。

可是證據不足,李治沒法廢掉王皇后,但是他已經堅定地下了廢後之心。

李治太殘酷,雖然他不愛王皇后,但王皇后和他有十幾年的結髮夫妻之情,而且王皇后的存在也不影響他在後宮找妃子尋歡作樂,雖然王皇后沒有生育,但是她也不影響李治的後宮妃子生兒育女。

古代的廢後命運悲慘,作皇帝的對皇后有一點憐憫之心就不會廢掉她。李治原不想廢掉王皇后,可女兒的死讓他痛恨王皇后,所以和武則天齊心合力、竭盡全力地廢掉王皇后。

不久之後,王皇后和蕭淑妃被誣陷為咒詛之罪被雙雙為庶人,打入冷宮。

中國廢後的冷宮待遇全看皇帝的仁慈,漢代廢後陳阿嬌的被廢之後住的長門宮和原來住的中宮差不了多少,明憲宗的廢後吳氏的冷宮也不差,她還有餘錢養活宮女紀氏偷偷生的兒子。

歷史上有的廢後的待遇只能比宮女強一點,住破舊房子,衣食也普通。

但王皇后的冷宮卻是一間門窗全被封住的屋子,不見陽光,只留一個小洞送飯,吃喝拉撒都在裡面,這比囚犯的監獄還苦。

本來這暗無天日的日子會堅持幾年,但李治突然良心發現來看望她,還呼喚著她和蕭淑妃的名號:“皇后,淑妃,你們在哪裡?”

可憐的王皇后淒慘地答道:“妾等得罪,廢棄為宮婢,何得更有尊稱,名為皇后?”言畢悲咽,又曰:“今至尊思及疇昔,使妾等再見日月,出入院中,望改此院名為‘回心院’,妾等再生之幸。”

李治還溫情地答道:“朕即有處置。”

可恨李治又一次辜負了王皇后,不但沒有使她重見日月,出入院中,還縱容武則天把她和蕭妃慘無人道的命人毒打各一百杖,截去四肢,將身軀投於酒缸之中。

武則天還揚揚得意的說:“令此二嫗骨醉!”

王皇后同蕭淑妃受了這慘絕人寰般的酷刑,幾天後被折磨而死。

兩個如花生命,才二十多歲就血腥結束了。

(這是新唐書說的,也有資料說是毒打後吊死)

王皇后在宣讀皇帝處死她的聖旨時,王皇后平靜地說:“陛下萬年,昭儀承恩,死吾分也”。

作為尊貴的皇后,王皇后從來沒有掌握過自己的命運,只能象案板上的肉一樣任人宰割。

只有在她臨死時那一刻,才是她真正屬於她的,這是她一生中的唯一閃光點,也是她唯一的機會表現出她的名門閨秀的風度。

可惜王皇后她的一生,這樣短暫而悲慘,她的皇后的身份只是家族的安排。她的丈夫對她敬而遠之,她沒有機會表現自己的賢德,也沒有機會給後世留下她作為賢後的事蹟。

歷史上所記載的,不過是王皇后她被小妾奪位,卻無力反抗。

在王皇后她慘死後,武則天也沒有放過她,改她的稱號為“蟒氏”來羞辱黃泉之下的她,而王皇后的娘人家被流放,必須用武則天所賜的“蟒”為姓氏。

可憐的王皇后怎麼說也曾經幫助過武則天,而武則天奪了她的地位,殺害她的生命,還不給她一個好死,死後用名字羞辱她,這就是被後世讚揚的“偉大”的一代女帝武則天。

在武則天被兒子李顯被推翻後,李顯下令,讓王皇后雖然被恢復了姓名,但是並沒有恢復王皇后的皇后的地位,畢竟李顯是武則天的兒子,以後唐朝的皇帝都是武氏的子孫。

兒子是親生的好,就算武則天殘酷殺害她的子孫,她的子孫還是尊崇她。

王皇后沉穩端莊,循規蹈矩,卻結局悲慘。幾千年後的今天,對她同情的人很少,對殘害她的武氏卻加以讚揚。

只能說,王皇后這樣的女人不應該入宮當皇后。可是王皇后嫁給李治時,李治只是晉王,王皇后只是王爺正妃,也沒有想到自己會當皇后。

就算武媚娘得了寵,也會對自己感恩戴德,不會奪去自己的皇后之位。

不但王皇后這樣想,就是一般人也會這樣想。誰會娶父親的小妾為正妻?誰會恩將仇報,搶自己恩人的地位,殺害自己的恩人?

可是王皇后太低估了李治和武媚娘。李治和武媚娘是天生一對,兩個人都不是常人,不能拿常人的思維來衡量他們兩個。李治不顧倫理道德,武媚娘沒有感恩之心。

《新唐書.則天皇後傳》中記載:“才人有權數,詭變不窮。始,下辭降體事後,後喜,數譽於帝,故進為昭儀。一旦顧幸在蕭後,寢與後不協。後性簡重,不屈事上下”。

這段文字表明武媚娘工于心計,詭計無窮,剛入宮時對王皇后是卑躬屈膝,小心翼翼地侍奉王皇后,恭維著王皇后,王皇后很歡喜,在皇帝面前誇獎武則天,武則天進封為昭儀,後來武則天得到三千寵愛于一身時,就開始覬覦後位了。而王皇后端莊守禮,不會討好上級和下屬。

《資治通鑒》記載:“後寵雖衰,然上未有意廢也。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適來此。」上大怒曰:「後殺吾女!」昭儀因泣訴其罪。後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志。

武媚娘掐死出生不久的女嬰誣陷王皇后,糊塗的李治卻相信是王皇后殺死小公主,所以痛恨王皇后。王皇后百口難辯,李治起了廢掉王皇后的心。

可是證據不足,李治沒法廢掉王皇后,但是他已經堅定地下了廢後之心。

李治太殘酷,雖然他不愛王皇后,但王皇后和他有十幾年的結髮夫妻之情,而且王皇后的存在也不影響他在後宮找妃子尋歡作樂,雖然王皇后沒有生育,但是她也不影響李治的後宮妃子生兒育女。

古代的廢後命運悲慘,作皇帝的對皇后有一點憐憫之心就不會廢掉她。李治原不想廢掉王皇后,可女兒的死讓他痛恨王皇后,所以和武則天齊心合力、竭盡全力地廢掉王皇后。

不久之後,王皇后和蕭淑妃被誣陷為咒詛之罪被雙雙為庶人,打入冷宮。

中國廢後的冷宮待遇全看皇帝的仁慈,漢代廢後陳阿嬌的被廢之後住的長門宮和原來住的中宮差不了多少,明憲宗的廢後吳氏的冷宮也不差,她還有餘錢養活宮女紀氏偷偷生的兒子。

歷史上有的廢後的待遇只能比宮女強一點,住破舊房子,衣食也普通。

但王皇后的冷宮卻是一間門窗全被封住的屋子,不見陽光,只留一個小洞送飯,吃喝拉撒都在裡面,這比囚犯的監獄還苦。

本來這暗無天日的日子會堅持幾年,但李治突然良心發現來看望她,還呼喚著她和蕭淑妃的名號:“皇后,淑妃,你們在哪裡?”

可憐的王皇后淒慘地答道:“妾等得罪,廢棄為宮婢,何得更有尊稱,名為皇后?”言畢悲咽,又曰:“今至尊思及疇昔,使妾等再見日月,出入院中,望改此院名為‘回心院’,妾等再生之幸。”

李治還溫情地答道:“朕即有處置。”

可恨李治又一次辜負了王皇后,不但沒有使她重見日月,出入院中,還縱容武則天把她和蕭妃慘無人道的命人毒打各一百杖,截去四肢,將身軀投於酒缸之中。

武則天還揚揚得意的說:“令此二嫗骨醉!”

王皇后同蕭淑妃受了這慘絕人寰般的酷刑,幾天後被折磨而死。

兩個如花生命,才二十多歲就血腥結束了。

(這是新唐書說的,也有資料說是毒打後吊死)

王皇后在宣讀皇帝處死她的聖旨時,王皇后平靜地說:“陛下萬年,昭儀承恩,死吾分也”。

作為尊貴的皇后,王皇后從來沒有掌握過自己的命運,只能象案板上的肉一樣任人宰割。

只有在她臨死時那一刻,才是她真正屬於她的,這是她一生中的唯一閃光點,也是她唯一的機會表現出她的名門閨秀的風度。

可惜王皇后她的一生,這樣短暫而悲慘,她的皇后的身份只是家族的安排。她的丈夫對她敬而遠之,她沒有機會表現自己的賢德,也沒有機會給後世留下她作為賢後的事蹟。

歷史上所記載的,不過是王皇后她被小妾奪位,卻無力反抗。

在王皇后她慘死後,武則天也沒有放過她,改她的稱號為“蟒氏”來羞辱黃泉之下的她,而王皇后的娘人家被流放,必須用武則天所賜的“蟒”為姓氏。

可憐的王皇后怎麼說也曾經幫助過武則天,而武則天奪了她的地位,殺害她的生命,還不給她一個好死,死後用名字羞辱她,這就是被後世讚揚的“偉大”的一代女帝武則天。

在武則天被兒子李顯被推翻後,李顯下令,讓王皇后雖然被恢復了姓名,但是並沒有恢復王皇后的皇后的地位,畢竟李顯是武則天的兒子,以後唐朝的皇帝都是武氏的子孫。

兒子是親生的好,就算武則天殘酷殺害她的子孫,她的子孫還是尊崇她。

王皇后沉穩端莊,循規蹈矩,卻結局悲慘。幾千年後的今天,對她同情的人很少,對殘害她的武氏卻加以讚揚。

只能說,王皇后這樣的女人不應該入宮當皇后。可是王皇后嫁給李治時,李治只是晉王,王皇后只是王爺正妃,也沒有想到自己會當皇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