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元璋為啥隔輩把皇位傳給孫子,當叔叔的朱棣造反有錯嗎

明惠帝朱允炆, 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孫, 太子朱標長子。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病逝, 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慮皇位的繼承問題, 在此期間, 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 因為朱棣又許多地方都與自己非常相似, 但向群臣諮詢的時候, 大臣劉三吾提出, 如立皇四子, 那麼將皇二、三子立於何地?當時朱元璋已經分封了諸王, 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別被封為了秦、晉、燕王, 三人的封地都是邊境重鎮, 而且手握重兵, 一但由於爭儲而出現內訌, 後果將非常嚴重。 因此朱元璋只得將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朱標長子早逝)。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 朱允炆正式即位, 改明年為建文元年。 從年號上不難看出, 一個建文, 一個洪武, 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 而且朱元璋不願立皇太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親一樣, 過於柔弱, 過於仁慈,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太嚴重, 恐怕日後會吃大虧。

朱元璋

建文帝即位之後, 一改洪武時期的緊張氣氛, 使中國大地吹過了一陣清風, 他重用黃子澄、齊泰、方孝儒等文人, 對先朝的政治實行改革, 為無論是百姓, 還是官吏都創造了一個寬鬆的環境。 在改革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削番, 當時的番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 而且手中都有兵權, 他們在自己的番地為非作歹, 有的甚至摩拳擦掌準備造反。 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當時朱元璋的前三個兒子都已經亡故, 朱棣成為了皇子中的最長者, 而且隨著朱棣在對蒙古作戰的過程中不斷壯大, 他已經成為了皇權最大的威脅。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不把皇位傳給老四朱棣?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 皇帝的個人青睞不無關係。

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 首先立了自己的長子朱標為太子, 這是很正確的舉動, 因為防止了兒子們爭權奪位。

朱允炆

事實也證明朱標是塊當皇帝的料, 學業武藝俱佳不說, 訓練處理政事時也令朱元璋非常滿意。

可朱標卻在一次出宮巡查中積勞成疾, 沒幾個月就死掉了, 這令朱元璋的多年心血付之東流。

後來經過思考, 朱元璋將太子之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 即自己年幼的長孫朱允炆, 允炆雖然先天資質不足, 但經過後天努力進步也是相當大的。 但從朱元璋傳位給太孫的一刻起, 就引起了手握重兵、鎮守邊關的兒子們特別是朱棣的不滿, 因為朱棣確實在功勞和能力方面都更適合做國君。

朱元璋的這種疏忽最終導致了朱棣造反奪位。

另一個原因, 皇位繼承規律。

嫡長子繼承制, 嫡長子死, 嫡孫繼承。 嫡孫繼承順序高於幼子和庶子。

朱棣

長房無人, 考慮幼子;嫡系無人, 考慮庶子。 若無直系繼承人, 則上推一服, 選關係親近、有德者繼承。 若還無人, 則繼續上推, 直至找到合適繼承人。 宋朝和明朝都有幾個皇帝是上推了N代繼承的。 女子無繼承權, 外戚無繼承權。 養子有繼承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