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幼儀:離開徐志摩是我這一生最正確的決定

她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

自從她嫁入徐家, 徐志摩從沒有正眼看過她。

她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 成功將銀行帶領走出困境。

她在徐志摩出事後、陸小曼不願意搭理徐志摩葬禮時主動承擔下來徐家的事務。

徐志摩去世後, 她幫徐志摩照顧父母、出版詩集、還每月給陸小曼郵寄救濟金。

這就是徐志摩認為的“土包子”——張幼儀。

1

這是一場不均衡的婚姻, 但是張幼儀默默承擔下來。

1900年, 張幼儀出生於江蘇寶山縣(現在上海)的名門世家。

祖父是高官, 父親是名醫, 二哥是哲學家和政治活動家, 民社黨創立者, 四哥是中國銀行總裁。

她在四哥張嘉璈的安排下, 十三歲訂婚。

她正在就讀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 等不及了, 就輟學。

1915年那一年, 張幼儀嫁給徐志摩。

這是一樁“媒妁之言”的婚姻。

原本以為有一點溫情, 她一點都沒有感受到。

在他看來, 這個位原配夫人既不蘭心蕙質,

又沒有風情萬種, 還不懂詩詞歌賦, 土的掉渣, 徐志摩認為不是他的理想的菜。

我的萬水千山, 不是你要的翹首以盼。

他的菜是15歲的林徽因。

在英國倫敦學院留學的徐志摩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他在朋友家初見林徽因, 驚為天人, 這個姑娘不賴, 遂為之傾倒。 家裡有老婆, 家裡有孩子, 這些統統都不是事, 自己是追求愛情的新一代青年, 徐志摩是這樣想的, 也是這樣做的。

於是, 打定主意的徐志摩同學, 加足馬力追求他所謂的靈魂伴侶——林徽因, 這個投名狀就是給自己一個自由之身。

簡而言之, 我馬上離婚, 你等我。

但是, 張幼儀又又懷孕了, 她覺得孩子他爸再畜生也不至於在這情況下離婚吧。

肚子的孩子成為追求愛情和幸福的攔路虎!

於是, 徐志摩強烈要求張幼儀:“馬上把孩子打掉。 ”

張幼儀整個人懵掉了, 童話書都不帶這樣寫的, 故事情節也不帶這樣欺負人。

那時候醫療條件不好, 經常發生打胎死人的世間, 她雖然不外出, 這消息還是知道的, 於是張幼儀委屈至極的說:“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而死掉。 ”

徐志摩說:“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 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而且, 張家人覺得這兒子不靠譜, 不帶這樣玩的, 堅決不同意離婚。

張幼儀二哥, 實力派, 作為娘家人緊急表態, 也說把孩子生下來, 不怕。

梁啟超也認為徐志摩做的不妥, 勸他不要把自己的歡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徐志摩在打胎這事上搞不定, 但是態度還是比較鮮明,

孩子可以生, 這婚必須離。

真見鬼了, 精神、靈魂伴侶的吸引力太大了, 民國男人都喜歡玩這個東西嗎?

張幼儀再捨不得也覺得沒有辦法, 嫁到徐家除了傳宗接代, 生完一個又一個, 一點夫妻的情愛都沒有。

算了, 強扭的瓜不甜, 這段婚姻無望。

張幼儀無奈下簽字了, 在徐志摩已準備好的離婚協議上簽字。

她眼神坦蕩, 簽完遞還給他說:“你去給自己找個更好的太太吧!”

這時是1922年3月的事了。

張幼儀的第一段婚姻就這麼結束了。

這份婚姻給予她的, 除了恥辱還是恥辱。

這婚姻讓她對他多了一份成全, 對自己更是成全。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而在徐志摩心中, 根本就不是這回事。

他從沒有愛過, 孩子都是性下的產物,

不是他想要的, 一切的一切都這樣結束了。

2

離婚後的徐志摩對林徽因死纏爛打, 林徽因已很煩, 唯恐避之不及, 與父親回國, 很快與梁思成結婚。

徐志摩又故伎重演, 癡狂追求陸小曼, 讓陸小曼離開現任丈夫跟他。

這些都是後話。

3

他們有人說, 只有當一個女人一無所有時, 才會一無所懼。

離婚後的張幼儀去了德國, 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協議書上講定的五千元贍養費她一個子兒也沒要。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她到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稚教育。

1925年, 小皮得(離婚前生下的)來不及長大, 便在3歲時死於腹膜炎。

心痛的張幼儀決定回國。

她在東吳大學教德語, 她還出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 從一個對金融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從零做起將銀行做的風生水起, 她還兼任雲裳時裝公司總經理。這是中國第一家新式服裝公司,採用獨特的立體剪裁法,改良了中式服裝的樣式,在上海灘風靡一時。一個女子從轉身的那一刻開始,她就有自己的家了。

曾經她是多麼希望徐志摩就是為她擋風遮雨的家,不求愛情,但求善待,均不得。

就這樣,挺好的,有自己的人生,堅持不懈的人生。

4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飛機失事。

陸小曼哭得死去活來,無力操持喪事,不願運回屍體。

林徽因,遣丈夫梁思成弄回一片飛機殘骸,掛於臥室以供憑弔。

張幼儀以前任夫人的身份處理這些事。

在徐志摩罹難後,張幼儀每月都要寄錢幫助貧病交加的陸小曼。

臺灣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劃下編輯出版的。

因感念徐家二老一直將其厚待,她便以乾女兒的身份為他們送終。

1954年,54歲的張幼儀在香港與鄰居中醫蘇紀之結婚。這是她與徐志摩離婚第32個年頭,她寫信到美國徵求兒子的意見,兒子的回信: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1967年,張幼儀67歲的時候,夫妻兩人到英國康橋、德國柏林故地重遊。她站在當年和徐志摩居住過的小屋外,久久凝望。

物是人非。

她曾對侄孫女說,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一個人。

蘇紀之去世後,張幼儀遂搬至紐約,與兒子團聚。

1988年,她在紐約去世,墓碑上刻著“蘇張幼儀”。

這一段民國時期最唏噓的情事終於落下帷幕。

這就是一個人的一生,兩段婚姻,沒有了恨,只有一段一段歲月的痕跡。

5

寫張幼儀故事是比較難的一件事,因為要寫她,必須要寫四個人——林徽因、張幼儀、陸小曼和徐志摩。

他們相互糾纏,相互補充、相互傷害。

徐志摩為了林徽因,不顧懷孕的張幼儀堅持要離婚,因為林徽因就是他精神世界的一個夢。

而對於林徽因而言,徐志摩不是讓自己敢於托終生的男子,有孩子、老婆懷孕逼迫打掉然後離婚的男人,自己很有可能是第二個張幼儀。林徽因直接拒絕她了。大叔,你不合適我。

陸小曼的第一任老公有麵包,而沒有愛情;徐志摩的如夢如幻的才氣恰給她愛情的夢想,但是事實證明兩個人都錯了,他只能給的愛情禁不住在一起的廝守,直到徐志摩遇事去世前,他們都在相互折磨中。徐志摩死前發現陸小曼並不是他真的靈魂伴侶,錯的太離譜。他去世後,陸小曼拒絕認領遺體。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個受傷害的原配來支持。

我懷孕了你還要離婚,那我把孩子照顧大。

你死掉了,你的父母和我們的孩子我來照顧,這是我的責任。

你的現任夫人,多病多災,我也按月郵寄費用。

徐志摩的一生自以為的過的很滑稽。

陸小曼的一生不值噓唏。

林徽因的一生是理智才情圓滿。

張幼儀的一生經歷世事變遷卻始終不變的堅忍靈魂,讓人尊敬。

我在想,所有的一切事情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在左右我們的命運?

我看完他們的資料後,所有的一切的背後,其實就兩個字——人性。

我們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人性的安排下蹣跚強行。

惡和貪的人性永遠直接改寫你的才氣,讓自己變得自私、變得愚蠢、變得摧殘自己。

而善的人性悲憫眾生,不管是傷害、還是成長,都能承受和善待。

她還兼任雲裳時裝公司總經理。這是中國第一家新式服裝公司,採用獨特的立體剪裁法,改良了中式服裝的樣式,在上海灘風靡一時。一個女子從轉身的那一刻開始,她就有自己的家了。

曾經她是多麼希望徐志摩就是為她擋風遮雨的家,不求愛情,但求善待,均不得。

就這樣,挺好的,有自己的人生,堅持不懈的人生。

4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飛機失事。

陸小曼哭得死去活來,無力操持喪事,不願運回屍體。

林徽因,遣丈夫梁思成弄回一片飛機殘骸,掛於臥室以供憑弔。

張幼儀以前任夫人的身份處理這些事。

在徐志摩罹難後,張幼儀每月都要寄錢幫助貧病交加的陸小曼。

臺灣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劃下編輯出版的。

因感念徐家二老一直將其厚待,她便以乾女兒的身份為他們送終。

1954年,54歲的張幼儀在香港與鄰居中醫蘇紀之結婚。這是她與徐志摩離婚第32個年頭,她寫信到美國徵求兒子的意見,兒子的回信: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1967年,張幼儀67歲的時候,夫妻兩人到英國康橋、德國柏林故地重遊。她站在當年和徐志摩居住過的小屋外,久久凝望。

物是人非。

她曾對侄孫女說,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一個人。

蘇紀之去世後,張幼儀遂搬至紐約,與兒子團聚。

1988年,她在紐約去世,墓碑上刻著“蘇張幼儀”。

這一段民國時期最唏噓的情事終於落下帷幕。

這就是一個人的一生,兩段婚姻,沒有了恨,只有一段一段歲月的痕跡。

5

寫張幼儀故事是比較難的一件事,因為要寫她,必須要寫四個人——林徽因、張幼儀、陸小曼和徐志摩。

他們相互糾纏,相互補充、相互傷害。

徐志摩為了林徽因,不顧懷孕的張幼儀堅持要離婚,因為林徽因就是他精神世界的一個夢。

而對於林徽因而言,徐志摩不是讓自己敢於托終生的男子,有孩子、老婆懷孕逼迫打掉然後離婚的男人,自己很有可能是第二個張幼儀。林徽因直接拒絕她了。大叔,你不合適我。

陸小曼的第一任老公有麵包,而沒有愛情;徐志摩的如夢如幻的才氣恰給她愛情的夢想,但是事實證明兩個人都錯了,他只能給的愛情禁不住在一起的廝守,直到徐志摩遇事去世前,他們都在相互折磨中。徐志摩死前發現陸小曼並不是他真的靈魂伴侶,錯的太離譜。他去世後,陸小曼拒絕認領遺體。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個受傷害的原配來支持。

我懷孕了你還要離婚,那我把孩子照顧大。

你死掉了,你的父母和我們的孩子我來照顧,這是我的責任。

你的現任夫人,多病多災,我也按月郵寄費用。

徐志摩的一生自以為的過的很滑稽。

陸小曼的一生不值噓唏。

林徽因的一生是理智才情圓滿。

張幼儀的一生經歷世事變遷卻始終不變的堅忍靈魂,讓人尊敬。

我在想,所有的一切事情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在左右我們的命運?

我看完他們的資料後,所有的一切的背後,其實就兩個字——人性。

我們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人性的安排下蹣跚強行。

惡和貪的人性永遠直接改寫你的才氣,讓自己變得自私、變得愚蠢、變得摧殘自己。

而善的人性悲憫眾生,不管是傷害、還是成長,都能承受和善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