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貧如洗的窮書生,如何做到家財萬貫?

慈禧太后 榮華富貴

清代道的長官稱道員, 俗稱道台。 《清代職官年表》中並無道員一目, 主要是承襲明制而有所改革, 分為“分守道”與“分巡道”兩種。

清代道員的銜額與品秩, 前後有很大變化很大, 因原職不同, 同為道員品秩卻不一樣, 據《清史稿》職官三:“參政道從三品, 副使道正四品, 參議道從四品, 僉事道正五品。 ” 據嘉慶《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二十二:乾隆十八年 “罷各省守道兼布政司參政、參議銜, 巡道兼按察司副使、僉事銜, 定為守巡各道秩正四品。 ”此後的道員, 品秩一律為正四品。

四品補子

安慶方朗, 即為一位道員。 據網路大V“安慶方哥”研究:方朗(1846—1917), 譜名盛梁, 號晴庵, 安慶府懷甯縣綠水鄉人, 為懷寧《坨埂方氏》的盛字輩, 方氏世居綠水鄉坨埂(今安慶市宜秀區白澤湖鄉先鋒村)。 先生“少時家甚微”, 其父“以貧故未克大有為而卒”。

李鱔 蓮藕圖

方朗出身寒微, 天資聰穎, 在方家家塾讀書, 學業頗精, 但身子孱弱。 一年冬天, 村民下湖挖藕, 方朗亦荷鍁前往, 但這種體力活窮書生根本幹不了。 眾鄉親見他體弱, 讓其在岸邊給大家照看衣物, 回家時每人給他幾節藕。 方朗仰天長歎飽讀詩書之堂堂七尺男兒, 竟然落泊如此!

挖藕

同治四年(1865年), 方朗遂從軍, 後成為李鴻章的淮軍銘軍部。 方朗用自己的軍餉捐了監生, 並加捐候選縣丞。 與太平軍、西撚軍作戰無數, 立下了赫赫戰功, 多次受到軍中嘉獎, 李鴻章對其尤為欣賞, 經當時湖廣總督李鴻章推薦以候補知縣。 在平定西撚之後, 因軍功保加同知銜並獎帶花翎。 從政後的方家, 發跡於地方, 坊間傳說:方朗家土地田畝遍佈長江南北, 號稱“九裡十三個土地廟”。 懷甯《坨埂方氏宗譜》五修時, 方朗捐資, 並請李鴻章作序。 方朗六十大壽時, 慈禧皇太后親書“福壽”匾額。 此匾後懸掛于“方氏宗祠”,

民間傳說此匾掛了不利方氏, 因為是皇太后所賜, 坨埂方氏列祖列宗在享受後世子孫祭祀時, “進入祠堂”還要向此匾行禮。

慈禧太后書 福壽

1887年, 方朗在吉林任侯補知縣。 時清朝與李氏朝鮮勘定邊界, 方朗為大清帝國的全權勘界代表之一(共二人)。 李氏朝鮮妄圖攫取今延邊地區(間島)大片中國領土,方朗據理力爭,明確維護了以圖們江、鴨綠江為中朝邊界的中朝第一次勘界成果。據說方朗收買了當時朝鮮禮部尚書的兒子,花巨金購得了當時朝鮮著名地理學家繪製的朝鮮地圖,那上面明確標明長白山包括天池以及間島(今延邊地區)為大清帝國領土。

天池

方朗長期在吉林戍邊,為大清經略東北祖宗之地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任吉林分巡道道員,兼哈爾濱鐵路局總管。

東北

吉林分巡道置於光緒八年五月二日(1882年7月5日),是月二十二日(7月7日)正式添設,道署設在吉林府城,與吉林將軍衙門同城。吉林分巡道系民署機構,隸于吉林將軍衙門,主要職能是:代替吉林將軍定期巡察地方;管轄新設、改設的府、廳、州、縣,一切政務由其承轉;省垣詞訟、盜案、各局事務歸其總司;旗、民案件府廳州縣審定後,均解省垣,由其覆核審轉。吉林分巡道內部設吏、戶、禮、兵、刑、工六房分理事務,方朗為吉林分巡道第十一任道員。

吉林分巡道官文

在任吉林分巡道期間,隨吳大澂巡視東北,與俄人交涉邊境事宜,樹立了著名的“土”字碑,並使俄國同意中國船隻經圖門江航行到日本海的權力。

坨埂方氏宗譜

清王朝的帝王並無強烈的領土意識,在對待藩屬國領土要求上,往往一賜數十進裡,甚至數百里,以示“皇恩浩蕩”。方朗這樣有強烈維護國家領土主權意識的官員,在當時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方朗在吉林府下轄縣擔任縣令,吳大澂在處理清朝與俄國圖們江領域領土糾紛時,方朗即參與。吳日記中記到,光緒十二年(1886年)二月十六日,吳大澂在今吉林市北門內永升店,應方朗之請,“五更起來,為方晴庵大令題宋拓郭有道碑”。

方朗在東北期間處理黑龍江吉林電線,深得吉林將軍長順賞識。可以說吉林將軍長順是他的貴人。光緒二十二年,長順報請朝廷任命方朗為吉林直隸州知州轄區為今吉林市。光緒二十五年(1889年),長順委任其總辦吉林機器製造局務。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長順委派他總理邊防營務,越一年,又任命他為哈爾濱鐵路局會辦兼總理事,並加二品銜,進入了大清高級幹部的行列。

光緒二十八年三月經長順上奏保薦並經皇帝批准,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吏部領見,於二十五日被光緒皇帝召見。十月十八日奉旨總辦黑龍江吉林邊界鐵路公司事宜,此前的十月初九日,被補授吉林分巡道。

方朗

光緒三十三年即1907年,清廷實行新政,吉林建省。四年後,方朗告老還鄉之後,富甲一方,傳說民國初年家產即達200萬銀元之巨。方朗關心家鄉教育,捐資助學,賑濟災民。扶助鄉人,關心族務。人稱“方大善人”。後因長期征戰以及在吉林寒地落下的病根,高血壓日漸沉重,後中風後遺症,長期養病。1917年初,不幸逝世。

方朗妻福建人,還有如夫人若干人。又有傳說先生還娶過東北大腳女人大,還遭鄉下族人歧笑。

方朗有一子,名堅白,堅白有一女。堅白在安徽省立法專畢業,旅居上海。其母病故時返安慶居住,主要靠田租、房租維生。民國時期,中國國勢風雨飄搖。1938年,日軍佔領安慶,其在貴池殷匯、懷甯淥水地租全無,家勢已售出顯敗象。建國後,其子將方家大屋出售,投靠早年參加解放軍後在合肥工作的女兒安度晚年。

據七修族譜編輯方在華介紹,先生無直系男丁傳世,目前女系傳人即女孫輩有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工作,但姓氏不知,已與安徽安慶方氏失聯,甚為憾哉……

挖藕

(文中部分圖文資料選自方世江先生著述)

李氏朝鮮妄圖攫取今延邊地區(間島)大片中國領土,方朗據理力爭,明確維護了以圖們江、鴨綠江為中朝邊界的中朝第一次勘界成果。據說方朗收買了當時朝鮮禮部尚書的兒子,花巨金購得了當時朝鮮著名地理學家繪製的朝鮮地圖,那上面明確標明長白山包括天池以及間島(今延邊地區)為大清帝國領土。

天池

方朗長期在吉林戍邊,為大清經略東北祖宗之地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任吉林分巡道道員,兼哈爾濱鐵路局總管。

東北

吉林分巡道置於光緒八年五月二日(1882年7月5日),是月二十二日(7月7日)正式添設,道署設在吉林府城,與吉林將軍衙門同城。吉林分巡道系民署機構,隸于吉林將軍衙門,主要職能是:代替吉林將軍定期巡察地方;管轄新設、改設的府、廳、州、縣,一切政務由其承轉;省垣詞訟、盜案、各局事務歸其總司;旗、民案件府廳州縣審定後,均解省垣,由其覆核審轉。吉林分巡道內部設吏、戶、禮、兵、刑、工六房分理事務,方朗為吉林分巡道第十一任道員。

吉林分巡道官文

在任吉林分巡道期間,隨吳大澂巡視東北,與俄人交涉邊境事宜,樹立了著名的“土”字碑,並使俄國同意中國船隻經圖門江航行到日本海的權力。

坨埂方氏宗譜

清王朝的帝王並無強烈的領土意識,在對待藩屬國領土要求上,往往一賜數十進裡,甚至數百里,以示“皇恩浩蕩”。方朗這樣有強烈維護國家領土主權意識的官員,在當時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方朗在吉林府下轄縣擔任縣令,吳大澂在處理清朝與俄國圖們江領域領土糾紛時,方朗即參與。吳日記中記到,光緒十二年(1886年)二月十六日,吳大澂在今吉林市北門內永升店,應方朗之請,“五更起來,為方晴庵大令題宋拓郭有道碑”。

方朗在東北期間處理黑龍江吉林電線,深得吉林將軍長順賞識。可以說吉林將軍長順是他的貴人。光緒二十二年,長順報請朝廷任命方朗為吉林直隸州知州轄區為今吉林市。光緒二十五年(1889年),長順委任其總辦吉林機器製造局務。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長順委派他總理邊防營務,越一年,又任命他為哈爾濱鐵路局會辦兼總理事,並加二品銜,進入了大清高級幹部的行列。

光緒二十八年三月經長順上奏保薦並經皇帝批准,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吏部領見,於二十五日被光緒皇帝召見。十月十八日奉旨總辦黑龍江吉林邊界鐵路公司事宜,此前的十月初九日,被補授吉林分巡道。

方朗

光緒三十三年即1907年,清廷實行新政,吉林建省。四年後,方朗告老還鄉之後,富甲一方,傳說民國初年家產即達200萬銀元之巨。方朗關心家鄉教育,捐資助學,賑濟災民。扶助鄉人,關心族務。人稱“方大善人”。後因長期征戰以及在吉林寒地落下的病根,高血壓日漸沉重,後中風後遺症,長期養病。1917年初,不幸逝世。

方朗妻福建人,還有如夫人若干人。又有傳說先生還娶過東北大腳女人大,還遭鄉下族人歧笑。

方朗有一子,名堅白,堅白有一女。堅白在安徽省立法專畢業,旅居上海。其母病故時返安慶居住,主要靠田租、房租維生。民國時期,中國國勢風雨飄搖。1938年,日軍佔領安慶,其在貴池殷匯、懷甯淥水地租全無,家勢已售出顯敗象。建國後,其子將方家大屋出售,投靠早年參加解放軍後在合肥工作的女兒安度晚年。

據七修族譜編輯方在華介紹,先生無直系男丁傳世,目前女系傳人即女孫輩有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工作,但姓氏不知,已與安徽安慶方氏失聯,甚為憾哉……

挖藕

(文中部分圖文資料選自方世江先生著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