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治“巧官”需對症下藥

“巧官”, 指善於鑽營諂媚的官員, 譬如清朝和珅, 就是“巧官”中的典型代表。 他在官場八面玲瓏、左右逢源, 靠溜鬚拍馬、阿諛奉承得到乾隆皇帝寵信, 進而利慾薰心、貪得無厭, 害了自己的同時也使清朝元氣大傷, 從此盛極而衰、日薄西山。 由此可見, “巧官”不僅誤事, 而且誤國。

“以史為鏡, 可以知興替”, 由和珅的例子可以看出, “巧官”危害這麼大, 表面看是自己造成的, 但追根溯源, 問題還在於用人者本身。 上有所好, 下必效焉, 正是因為少數領導喜歡這樣的官員, 甚至依賴這樣的官員, “巧官”才能在機關裡混得風生水起。

相比之下, 一些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跑也不送的老實人卻不如“巧官”“吃得開”, 久而久之, 機關內老實人越來越寒心, “巧官”越來越盛行。

用人導向不正, 黨內政治生活就會自由散漫、邪氣橫生、前腐後繼。 要避免黨員幹部成為“巧官”, 在選人用人時就要進行精准的識別, 誰在作秀擺拍, 誰在幹事創業, 上級領導幹部應該有明確的判斷和公正的對待, 要通過分析研判、日常考核、任前考察、審查核實等多種手段, 校準識人“尺度”, 豐富評判“角度”, 拉長觀察“跨度”, 把“巧官”篩選出來, 讓這些掛帥不出征、坐診不號脈的“巧官”騰位置、摘“帽子”, 丟位子。

同時, 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 “尚賢者, 政之本也。 ”只有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 才能使作風務實、工作唯實、處世樸實的“老實人”脫穎而出,

還官場一個乾淨、清新的環境。 (鹽城市大豐區委組織部 王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