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帝國最後的騎士僧格林沁,死後滿清土崩瓦解!

僧格林沁(1811年-1865年), 博爾濟吉特氏, 蒙古族, 晚清名將, 科爾沁左翼後旗(今屬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後旗雙勝鎮)人。 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過繼兒子,

道光五年(1825年)襲科爾沁郡王爵, 歷任御前大臣、都統等職。 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的二十六代孫。 咸豐、同治年間, 僧格林沁參與對太平天國、英法聯軍等戰爭, 軍功卓著。

大清的鐵拳

首先我們先瞭解一下當時清軍的軍事體系。 在曾國藩的湘軍出來之前, 國家軍隊主要分為八旗兵和綠營兵。 綠營兵是指漢人士兵, 綠營兵一般保持在60萬左右。 分佈在全國各地, 主要邊疆地區, 除非戰時才會集中起來。 八旗是滿族士兵, 八旗兵一般保持在20多萬人, 最多不超過35萬, 一部分駐守在外各地, 但主力部分留駐京師, 就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在軍區, 專門負責京師安全。 因此, 八旗軍的主力在當時軍隊中佔有絕對優勢,

而僧格林沁率領的清軍驍勇善戰, 更是滿清的鐵拳!

咸豐三年(1853年),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 天王派遣林鳳祥、李開芳率軍北伐。 北伐軍沿江蘇、安徽、河南、山西等省一路北上, 兵峰直指天津西南的楊柳青。 咸豐帝聞聽之後大驚, 派僧格林沁率部迎敵,

雙方在天津西南的獨流鎮進行以一個回合的較量, 太平軍大敗, 清軍首戰告捷。 面對驍勇的太平軍, 僧格林沁親自帶隊衝鋒, 士氣大振。 在一次次的較量中, 太平軍因孤軍深入, 又不適合北方的寒冷天氣, 三個月之後, 退往直隸東光縣連鎮。 第二年, 僧格林沁追擊至連鎮, 在圍攻了近十一個月之後, 北伐主將林鳳祥和李開芳被俘, 解往京城處死。 此役全殲太平軍北伐部隊!

隨後又對付進攻天津、北京的英法聯軍。 雖先勝後敗, 敗也敗得可歌可泣!為了保衛國家不顧個人生死, 一批批倒在敵人的槍口下。 僧格林沁因此被削去王爵, 但他們是真正的勇士!

太平軍雖被打敗, 但北方還有撚軍作亂。 咸豐帝恢復僧格林沁王爵, 命其率部一萬剿撚。 一開始僧王勢如破竹, 由於前期接連的戰術性勝利, 僧格林沁開始輕敵, 後來孤軍深入, 身重圍, 雖奮力殺出重圍, 卻身受益重傷, 摔下戰馬。 結果一代英雄卻被一個年僅16歲的小撚軍殺死在麥地!

僧王死後,八旗再無猛將!無人能勝任八旗統帥,八旗軍實力大減已不復往日榮耀,從此全面退出了歷史舞臺。湘軍、淮軍取而代之,成為滿清最重要的軍事力量!但是, 如果僧格林沁不死, 八旗主力就仍然會是滿清的鐵拳,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的勇營武裝很難獲得向北控制的機會, 所面臨的命運要麼綠營化, 要麼就像曾國藩已經在做的那樣進行解體。

總之, 漢人不會有這樣一個成為滿清主力乃至掌握兵權的歷史性契機,也就不會有後來漢人掌管新軍,如果袁世凱不掌握北洋軍,何來的逼清帝退位,那樣可能就是另一個局面……

僧王死後,八旗再無猛將!無人能勝任八旗統帥,八旗軍實力大減已不復往日榮耀,從此全面退出了歷史舞臺。湘軍、淮軍取而代之,成為滿清最重要的軍事力量!但是, 如果僧格林沁不死, 八旗主力就仍然會是滿清的鐵拳,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的勇營武裝很難獲得向北控制的機會, 所面臨的命運要麼綠營化, 要麼就像曾國藩已經在做的那樣進行解體。

總之, 漢人不會有這樣一個成為滿清主力乃至掌握兵權的歷史性契機,也就不會有後來漢人掌管新軍,如果袁世凱不掌握北洋軍,何來的逼清帝退位,那樣可能就是另一個局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