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狼牙山導遊解說詞

各位朋友:

大家好!您現在來到了全國聞名的狼牙山。 狼牙山, 以八路軍五勇士浴血抗擊日寇捨身跳崖而聞名於世。 狼牙山是一座雄奇險峻、景色秀麗的名山, 早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期, “郎山競秀”就是當時燕國十景之一。 如今這裡既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又是一座國家級森林公園。 五勇士紀念塔為國家級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占地816平方米, 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 館內有圖片、歷史資料、抗戰文物、戰鬥場景雕塑等, 生動地再現了我抗日軍民在党的領導下, 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英雄業績和悲壯歷史。

狼牙山位於保定境內易縣城西南55公里處, 太行山東麓, 距保定45公里。 因其奇峰林立, 崢嶸險峻, 狀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由5坨36峰組成, 主峰蓮花瓣海拔1105米, 西、北兩面峭壁千仞, 東、南兩面略為低緩。 登高遠眺, 可見千峰萬嶺如大海中的波濤, 起伏跌宕。 近望西側, 石林聳立, 自然天成, 大小蓮花峰如出水芙蓉, 傲然怒放, 鐧峽雲霧縹緲, 神奇莫測。

狼牙山風光綺麗, 漫山遍佈蒼松翠柏, 飛瀑流泉, 擁有豐富的動物和植物資源, 動物有黃羊、松鼠、錦雞等, 植物有松、柏、樺、楓等北方樹種二三百種之多, 涉足流覽, 可盡享森林浴之妙。 秋季金風送爽時, 坡崗溝壑之間, 紅葉吐豔, 層林盡染, 放眼望去, 漫山猩紅, 可與香山紅葉相媲美。

狼牙山, 以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美麗自然的人文景觀, 獨特的地質構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於1994年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 山上有豐富的林業資源, 方圓15公里, 有林地8000畝, 森林覆蓋率達60%。 林木主要有側柏、油松、刺槐、梨樹、櫟樹、山楊、山核桃等天然次生林。 灌木荊條、胡枝子、繡線菊、杜鵑、酸棗等為主組成的灌木叢。 草類主要以菊科、蝶形花科、白草、羊鬍子草為主的草叢。 隨著森林資源不斷增加, 野生動物、飛禽類資源也不斷豐富, 狼、麅、山羊、野兔、狐狸、松鼠、獾、野豬等馳騁在狼牙山上。 野雞、翠鳥、喜鵲、石雞等穿梭在林木灌草叢之間。 野獸的歡嘯, 飛鳥的鳴叫, 不時回蕩在狼牙山幽谷之中, 交織成一曲美麗的狼牙山交響曲。 千百年生成的大量野生植物散發出的萜稀類有機物質和千畝藤區產生的大量負離子層,

具有殺菌、消炎和強身健體功效, 故狼牙山成為綠色療養地—森林浴公園。

在狼牙山眾多的景觀中, 有幾處重要景觀不可不遊。

位於半山腰的紅瑪瑙溶洞, 是我國首次發現的紅瑪瑙質構成的自然景觀, 形成距今已有16億多年的歷史。 通高90米、寬50米, 共設6個景廳, 有仙女下凡、八仙賀壽、塔林夜月等40多個景觀。 進得洞來, 拾級攀援而上, 既能觀賞驚險奇絕的景色, 又可當做登狼牙山的必經通道。

在通往主峰棋盤坨頂峰的一處懸崖旁, 有一塊天然形成的酷似棋盤的岩石, 約三尺見方, 石面紋理縱橫。 傳說孫臏與其師傅鬼穀子常在此下棋為樂, 棋盤坨因此而得名。

後來, 又在於此不遠處的另一塊平面岩石上用利鏨人工造成一幅棋盤, 供遊人對弈。 現在兩塊石棋盤邊上各生有虯結蒼勁的古柏一棵, 如二人在此對弈。 一側為懸崖峭壁, 一側為古樹虯枝, 身畔雲霧繚繞, 置身於此, 如臨仙境。

褡褳陀山勢極為陡峭, 但半山腰卻有一塊平地, 過去建有廟宇, 即老君堂。 老君堂依洞而建, 半是人工, 半是天然,

原有廟宇惜已毀于“文革”動亂。 殿后有名為“仙人洞”的天然溶洞, 洞深約10余米, 寬約5米, 洞內有一泉水常年不斷, 泉水清涼甘冽, 傳說太上老君曾于此修行。

蠶姑坨, 又名姑姑坨, 是狼牙山五坨之最, 山勢險要, 風景優美, 山上有廟, 勝景頗多, 據史書記載, 此處為燕昭王當年求仙之處。

在蠶姑坨半山腰,

有一座靈峰院, 俗稱蠶姑聖母院。 原有佛殿20餘間, 現蠶姑聖母殿仍保存完好。 據碑文記載, 靈峰院歷史悠久, 為五代所建, 此後歷代都曾對它進行過修葺, 是一座“千年古刹”。 三教堂因供奉“儒、道、佛”三教之祖孔子、老子、如來佛於一堂, 形成全國獨一無二的“三教文化”, 為其增加了深厚的底蘊。 如今靈峰院已辟為狼牙山6大景點之一, 每天遊人如織, 蠶姑殿內香火繚繞。

抗日戰爭時期五壯士捨身跳崖的英雄壯舉更使狼牙山馳名中外。 1941年9月25日, 5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部隊機關和當地群眾轉移, 將日偽軍引上棋盤坨下的牛角壺峰巔, 這裡三面絕壁, 異常險要。 在彈盡糧絕無路可退的情況下, 5名戰士摔爛槍支縱身跳下懸崖。 如今,棋盤坨頂峰巍然屹立著五勇士紀念塔,塔高21米,正面刻有聶榮臻元帥書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9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塔底層有五勇士頭像浮雕。沿塔內鋼梯登上塔頂涼亭,俯瞰群山,千峰競立,浮雲繚繞,狼牙山雄姿盡收眼底。

總投資1300萬元的狼牙山索道也於2004年底建成,該索道從五勇士陳列館後坡一直通往棋盤坨,全長860米,上下落差300多米,為箱式客運索道,乘坐索道可縱觀狼牙山全貌。

狼牙山下有賓館兩座,集食宿娛樂於一體,有高中低檔客房,床位500張,並設有容納200人同時就餐的餐廳,沿途30多家農家小院可使遊客體驗吃農家飯、住農家屋、摘農家果的農家樂趣。

狼牙山管理處可以協助組織黨日、團日、隊日革命傳統教育活動,開展登山比賽等健身遊樂專案。陳列館內設有講解員,可進行全程講解。

狼牙山攬紅色教育與綠色旅遊於一身,集愛國主義教育、山嶽風光、溶洞、森林浴、三教文化五大優勢於一體,獨具特色,是教育健身的最好遊覽地。

這正是:紅綠兩條線,教育加保健。

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參觀,它占地面積816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300平方米,其分為兩個展廳6個展室,主要是向您展示狼牙山五勇士的英雄事蹟。

首先請大家看一下前言部分,狼牙山原來被人們稱為“郎山”,相傳漢武帝的孫子劉郎曾經帶著他的母親來這裡避難,故起名為“郎山”,又因為它的山峰險峻,狀似狼牙,被後人稱為“狼牙山”。它由5坨36峰組成,主峰海拔1105米,屬太行山脈。在抗日戰爭時期,狼牙山根據地是晉察冀邊區的北大門,聶榮臻、楊成武等老一輩革命家曾長期生活戰鬥在這裡。

第一展室主要是以時間為順序講述了從1937年到1939年,狼牙山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了盧溝橋事變,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妄圖在三個月內吞併我全中國。面對民族存亡,中國共產黨挺身而出,在事變發生第二天,也就是1937年7月8日,中共發表通電,號召全國人民奮起抗戰。8月25日,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下轄115、120、129三個師。同時,中共中央洛川會議召開。9月初,八路軍主力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9月下旬,115師與日軍決戰平型關,取得了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勝利,大大鼓舞了中國軍民的士氣。10月,聶榮臻司令員率2000多名精銳部隊,開闢了全國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937年10月,楊成武率領115師獨立團在狼牙山地方黨組織的配合下進駐易縣,開闢和建立了狼牙山根據地。中國抗戰八年,楊成武司令員就在易縣老區生活戰鬥了六年,為什麼說易縣是老區?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它早在1927年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黨支部—馮家莊村黨支部。楊成武所屬部隊東渡黃河以後,連續攻克了淶源、易縣等周邊七縣,部隊發展非常迅速。他們一邊抗日,一邊積極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運動,使農民真正當家作主。

這四張圖片講述了大龍華戰鬥,它發生在1939年5月20日,在這次戰鬥中,我軍繳獲了大批日軍侵華作戰的機密文件,受到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讚揚。在1939年11月3日的雁宿崖戰鬥中,我軍擊斃了阿布規秀的愛將遷村憲吉大佐,阿布規秀非常惱火,於11月5日沿憲吉舊路找楊成武尋仇,既而導致了11月7日的黃土嶺戰鬥。在這次戰鬥中,我軍採用“口袋戰術”擊斃了日軍中將阿布規秀,日本朝野震動,哀歎到“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這是教場村最北邊的一家農戶,阿布規秀在這裡成立了一個臨時指揮所,他搬來一張桌子坐在門口指揮戰鬥,我軍用從日軍繳獲來的迫擊炮所發射的炮彈落在院子正中,但是彈片飛濺,擊中阿布規秀的腿部和胸部,數小時後,阿布規秀就斃命了。在抗日戰爭史上,阿布規秀是我軍擊斃日將領中官銜最高的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

第二展室:黃土嶺戰鬥景觀。

請各位參觀第三展室。

我根據地的不斷壯大和發展,引起了日寇的極大恐慌和仇視,為消滅我根據地,日本帝國主義採取了嚴密的經濟封鎖政策,妄圖用這種方法困死、餓死我抗日根據地軍民,但我軍積極回應毛主席提出的“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展出的這些都是大生產中所使用過的工具)。

在毛主席提出的人民戰鬥方針的指導下根據地積極發展人民武裝,成立了青年抗日先鋒隊、婦女自衛隊等民兵組織。同時各區、村的遊擊隊也迅速的發展起來,他們利用地雷戰、地道戰等各種形式同敵人展開了堅決的鬥爭。日寇抓不住我八路軍,就拿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開刀。從1939年開始,日軍對狼牙山根據地進行一次又一次的野蠻“掃蕩”,製造了田崗、淇村、寨頭等多起慘案。從1937年到1945年,日寇共殺害我抗日軍民5000多人,掠奪財物眾多,燒毀房屋22600多間,行徑之卑劣,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

五勇士所在的部隊來到狼牙山,同當地人民生活戰鬥在一起,親眼目睹了日寇的罪行,這就更堅定了他們抗戰的決心。這就是第一展廳,主要是起襯托作用,講述五勇士成長的大環境、大背景。

請隨我參觀第四展室:五勇士血戰狼牙山。

以狼牙山壯美的群峰為背景,通過電影真實的再現了五勇士當年血戰狼牙山的激烈場面。在這一展室我們主要看一下五勇士戰鬥經過示意圖。

敵人為了消滅我八路軍主力,向狼牙山根據地採取了“遠端迂回,鐵壁圍合”的戰術。時間:1941年9月24日,3500多名日偽軍從四面八方包圍了狼牙山,當時被困在山上的遊擊支隊、主力部隊、黨政機關和附近的老百姓共計兩萬多人,但是在這兩萬多人當中能夠實際作戰的卻只有兩百人。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楊成武司令員制定了一種“圍魏救趙”的作戰方案,他命令部隊在南、北管頭一帶向敵人猛烈開火,發起佯攻,造成我軍突圍的假像。鬼子中計了,從沙嶺一帶調兵來支援西南線,從而使沙嶺這一帶就空出了20多華里的大缺口,我主力部隊向著缺口於24日趁著月色撤出了狼牙山,當時留下的是七連擔任掩護任務。25日淩晨500多名日偽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由日本指揮官高見和漢奸趙玉昆帶領,對狼牙山發起了正面進攻,我七連戰士憑藉狼牙山有利地形製造了漫山都是八路軍的假像,時近中午,七連傷亡非常慘重,連長劉福山身負重傷,二班和機槍班的戰士大部分壯烈犧牲了。

這時六班班長馬寶玉挺身而出,向指導員蔡展鵬請戰,要求留下來作掩護任務,當時六班除去生病住院的同志外就剩下五名戰士,指導員給他們補充了一些槍支彈藥並交代了他們邊撤邊打,於是七連就在六班五位同志的掩護下,沿著棋盤坨撤出了狼牙山,去追趕大部隊。這時山下就只剩下我們五位勇士了,他們為了使敵人摸不清主力部隊撤走的方向,就故意暴露自己,把敵人引向相反的方向,通往三面絕壁的小蓮花峰上。到了下午三、四點,子彈用光了,他們就用石頭砸。山峰上石頭是有限的,黃昏時,石頭也用光了,就只剩下班長馬寶玉手中唯一的一顆手榴彈,同志們都深深的明白,這顆手榴彈是留給自己的,就都不由自主的靠近了班長,說:“班長拉吧!”但是看著還在瘋狂進攻的敵人,班長果斷的把最後一顆手榴彈也甩向了敵群。他們把槍摔壞,丟下深谷,決定寧可跳崖也不投降,班長馬寶玉來到山崖前,高喊口號,第一個縱身跳下了萬丈深淵,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行動表現了他對党的忠誠,接著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也高喊口號,紛紛跳下大峽谷,此時氣壯山河的口號激蕩在群山峽谷間,讓山川嗚咽,讓百鳥哀鳴。當爬上山頂的日偽軍,看到和他們血戰一天的卻只有五位八路軍時,他們完全被中華壯士的精神所折服,竟整齊的站成一排,面向五位勇士跳崖處深深的行了軍禮。這就是五位勇士不屈不撓的抗日精神。

其實在當時,五勇士完全有生的希望,第一,他們可以尾隨大部隊邊打邊撤;第二,這連綿的群山也為他們提供了可藏身之地。五勇士的精神高貴之處就在為了掩護大部隊安全轉移,就主動的去選擇了犧牲,這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所以說五勇士的英明將永垂中華史冊,五勇士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要不忘歷史,振興中華。

第五展室:五勇士血戰狼牙山的場景

我們為了讓遊人一進館就可以見到五勇士跳崖前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光輝形象,所以就進行了這個群雕創作,他們之間並沒有固定的站位,因為犧牲的這三位烈士都比較年輕,沒有留下任何的實地照片。

下面參觀最後一個展室。

第六展室主要展現了五勇士血戰狼牙山之後,各級領導、各抗日根據地軍民以及黨和人民政府學習英雄、紀念英雄的概況。

對於當年五勇士跳崖的壯舉,聶榮臻司令員,楊成武司令員非常重視,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聶榮臻司令員及時報告軍區總部,在1941年10月18日,軍區政治部就頒發了訓令,號召全軍學習五勇士精神,並授予葛振林、宋學義“模範青年”的光榮稱號。在當時,五勇士的精神迅速傳遍了抗日根據地。事隔41年後,也就是在1982年,聶榮臻元帥、楊成武將軍親自接見了葛振林同志。

我們主要看一下五勇士生平簡介:

馬寶玉(乳名潤堡子),男,1920年10月出生在河北省蔚縣壺流河北岸陳家窪鄉下元皂村一戶農民家裡,幼年飽受了舊社會黑暗統治的痛苦。1937年10月參軍,被編入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二營七連六班。1939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被任命為七連六班班長。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鬥中,為了掩護部隊和群眾安全撤退,率全班4人跳下萬丈深淵,壯烈犧牲,時年21歲。

胡福才(又名胡小禿),男,1913年出生于河北容城縣平王鄉郭村。1938年參加八路軍,分配到七連六班,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28歲。

胡德林(又名安小尚),男,1917年出生于河北容城縣平王鄉郭村,生父姓胡,後隨母改嫁到本縣李朗村,隨繼父姓,與胡福才同村,並為叔侄關係。1938年參軍,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鬥中同日寇進行殊死搏戰,與戰友一起跳崖,壯烈犧牲,時年24歲。

葛振林,男,1917年8月出生,河北曲陽縣黨城鄉喜峪村人。1939年參加八路軍,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鬥中英勇跳崖,被樹枝掛住,才倖免於難。傷複歸隊後被保送到抗大二分校學習深造,畢業後回部隊任排長。全國解放後隨軍南下,在中南地區參加荊江分洪建設。曾擔任湖南省公安大隊副大隊長、省軍區警衛營長等職,1955年被國防部授予少校軍銜,1982年離休,享受正師級待遇。

宋學義,男,1918年出生于河南省沁陽縣北孔村。1939年參軍,1941年狼牙山戰鬥中,被樹枝掛住,倖免於難。傷好歸隊後被保送到抗大二分校學習深造,回到部隊後擔任副連長。因腰部受過重傷,轉入易縣擔任縣大隊長。1944年被安置到易縣北管頭村擔任農會主席。1947年6月才回到河南省老家。他的英雄事蹟到1952年才正式公開。1953年河南省為他召開了慶功掛牌大會。回到老家後,一直擔任北孔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全村群眾改變了家鄉的落後面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走資派”、“假英雄”,身心受到了嚴重的摧殘。因積勞成疾,於1971年7月26日與世長辭,終年53歲,197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宋學義同志“革命烈士”光榮稱號,遺體安葬于沁陽縣烈士陵園。

這一面是老一輩革命家為五勇士壯舉的題詞。

五勇士的精神在抗日戰爭史乃至今天都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為了永遠紀念五勇士,教育後人,從1942年起,就開始了對狼牙山的建設。1942年1月,黨和邊區政府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塔”,巍然屹立的三烈士塔引起了日寇極大的恐慌和仇視。在1943年9月的大掃蕩中,日寇架起了山炮將此塔擊毀,敵人的炮火只能擊毀有形的建築,卻不能摧垮人們心中堅定的信念。新中國成立後,党和政府於1959年第二次修建紀念塔。為了把兩名倖存者也包括進去,此塔更名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但是,由於保護不善,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了破壞。現在各位上山看到的這座塔是1986年建成的,上面有聶榮臻元帥親筆題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

半個多世紀以來,千千萬萬愛好和平的人們登上狼牙山,瞻仰五勇士紀念塔,憑弔先烈英靈,狼牙山已成為全國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幾年來,經過當地政府和人民不懈的努力,在狼牙山周圍又栽植了3萬多畝各類果樹和生態林,使狼牙山景區成為一個“紅綠”相容的景區。不知您是否感受到了我們此次之行目的:即:登狼牙山,走英雄路,受紅色教育,賞綠色風光;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嘗綠色果品,享田園樂趣。如果您感受到了,請告訴您的朋友,如果您還沒有感受到,那說明我們的工作還需進一步改進。真誠的希望您帶走我們的祝福,留下您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期待著我們再次重逢!

如今,棋盤坨頂峰巍然屹立著五勇士紀念塔,塔高21米,正面刻有聶榮臻元帥書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9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塔底層有五勇士頭像浮雕。沿塔內鋼梯登上塔頂涼亭,俯瞰群山,千峰競立,浮雲繚繞,狼牙山雄姿盡收眼底。

總投資1300萬元的狼牙山索道也於2004年底建成,該索道從五勇士陳列館後坡一直通往棋盤坨,全長860米,上下落差300多米,為箱式客運索道,乘坐索道可縱觀狼牙山全貌。

狼牙山下有賓館兩座,集食宿娛樂於一體,有高中低檔客房,床位500張,並設有容納200人同時就餐的餐廳,沿途30多家農家小院可使遊客體驗吃農家飯、住農家屋、摘農家果的農家樂趣。

狼牙山管理處可以協助組織黨日、團日、隊日革命傳統教育活動,開展登山比賽等健身遊樂專案。陳列館內設有講解員,可進行全程講解。

狼牙山攬紅色教育與綠色旅遊於一身,集愛國主義教育、山嶽風光、溶洞、森林浴、三教文化五大優勢於一體,獨具特色,是教育健身的最好遊覽地。

這正是:紅綠兩條線,教育加保健。

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參觀,它占地面積816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300平方米,其分為兩個展廳6個展室,主要是向您展示狼牙山五勇士的英雄事蹟。

首先請大家看一下前言部分,狼牙山原來被人們稱為“郎山”,相傳漢武帝的孫子劉郎曾經帶著他的母親來這裡避難,故起名為“郎山”,又因為它的山峰險峻,狀似狼牙,被後人稱為“狼牙山”。它由5坨36峰組成,主峰海拔1105米,屬太行山脈。在抗日戰爭時期,狼牙山根據地是晉察冀邊區的北大門,聶榮臻、楊成武等老一輩革命家曾長期生活戰鬥在這裡。

第一展室主要是以時間為順序講述了從1937年到1939年,狼牙山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了盧溝橋事變,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妄圖在三個月內吞併我全中國。面對民族存亡,中國共產黨挺身而出,在事變發生第二天,也就是1937年7月8日,中共發表通電,號召全國人民奮起抗戰。8月25日,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下轄115、120、129三個師。同時,中共中央洛川會議召開。9月初,八路軍主力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9月下旬,115師與日軍決戰平型關,取得了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勝利,大大鼓舞了中國軍民的士氣。10月,聶榮臻司令員率2000多名精銳部隊,開闢了全國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937年10月,楊成武率領115師獨立團在狼牙山地方黨組織的配合下進駐易縣,開闢和建立了狼牙山根據地。中國抗戰八年,楊成武司令員就在易縣老區生活戰鬥了六年,為什麼說易縣是老區?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它早在1927年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黨支部—馮家莊村黨支部。楊成武所屬部隊東渡黃河以後,連續攻克了淶源、易縣等周邊七縣,部隊發展非常迅速。他們一邊抗日,一邊積極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運動,使農民真正當家作主。

這四張圖片講述了大龍華戰鬥,它發生在1939年5月20日,在這次戰鬥中,我軍繳獲了大批日軍侵華作戰的機密文件,受到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讚揚。在1939年11月3日的雁宿崖戰鬥中,我軍擊斃了阿布規秀的愛將遷村憲吉大佐,阿布規秀非常惱火,於11月5日沿憲吉舊路找楊成武尋仇,既而導致了11月7日的黃土嶺戰鬥。在這次戰鬥中,我軍採用“口袋戰術”擊斃了日軍中將阿布規秀,日本朝野震動,哀歎到“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這是教場村最北邊的一家農戶,阿布規秀在這裡成立了一個臨時指揮所,他搬來一張桌子坐在門口指揮戰鬥,我軍用從日軍繳獲來的迫擊炮所發射的炮彈落在院子正中,但是彈片飛濺,擊中阿布規秀的腿部和胸部,數小時後,阿布規秀就斃命了。在抗日戰爭史上,阿布規秀是我軍擊斃日將領中官銜最高的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

第二展室:黃土嶺戰鬥景觀。

請各位參觀第三展室。

我根據地的不斷壯大和發展,引起了日寇的極大恐慌和仇視,為消滅我根據地,日本帝國主義採取了嚴密的經濟封鎖政策,妄圖用這種方法困死、餓死我抗日根據地軍民,但我軍積極回應毛主席提出的“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展出的這些都是大生產中所使用過的工具)。

在毛主席提出的人民戰鬥方針的指導下根據地積極發展人民武裝,成立了青年抗日先鋒隊、婦女自衛隊等民兵組織。同時各區、村的遊擊隊也迅速的發展起來,他們利用地雷戰、地道戰等各種形式同敵人展開了堅決的鬥爭。日寇抓不住我八路軍,就拿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開刀。從1939年開始,日軍對狼牙山根據地進行一次又一次的野蠻“掃蕩”,製造了田崗、淇村、寨頭等多起慘案。從1937年到1945年,日寇共殺害我抗日軍民5000多人,掠奪財物眾多,燒毀房屋22600多間,行徑之卑劣,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

五勇士所在的部隊來到狼牙山,同當地人民生活戰鬥在一起,親眼目睹了日寇的罪行,這就更堅定了他們抗戰的決心。這就是第一展廳,主要是起襯托作用,講述五勇士成長的大環境、大背景。

請隨我參觀第四展室:五勇士血戰狼牙山。

以狼牙山壯美的群峰為背景,通過電影真實的再現了五勇士當年血戰狼牙山的激烈場面。在這一展室我們主要看一下五勇士戰鬥經過示意圖。

敵人為了消滅我八路軍主力,向狼牙山根據地採取了“遠端迂回,鐵壁圍合”的戰術。時間:1941年9月24日,3500多名日偽軍從四面八方包圍了狼牙山,當時被困在山上的遊擊支隊、主力部隊、黨政機關和附近的老百姓共計兩萬多人,但是在這兩萬多人當中能夠實際作戰的卻只有兩百人。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楊成武司令員制定了一種“圍魏救趙”的作戰方案,他命令部隊在南、北管頭一帶向敵人猛烈開火,發起佯攻,造成我軍突圍的假像。鬼子中計了,從沙嶺一帶調兵來支援西南線,從而使沙嶺這一帶就空出了20多華里的大缺口,我主力部隊向著缺口於24日趁著月色撤出了狼牙山,當時留下的是七連擔任掩護任務。25日淩晨500多名日偽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由日本指揮官高見和漢奸趙玉昆帶領,對狼牙山發起了正面進攻,我七連戰士憑藉狼牙山有利地形製造了漫山都是八路軍的假像,時近中午,七連傷亡非常慘重,連長劉福山身負重傷,二班和機槍班的戰士大部分壯烈犧牲了。

這時六班班長馬寶玉挺身而出,向指導員蔡展鵬請戰,要求留下來作掩護任務,當時六班除去生病住院的同志外就剩下五名戰士,指導員給他們補充了一些槍支彈藥並交代了他們邊撤邊打,於是七連就在六班五位同志的掩護下,沿著棋盤坨撤出了狼牙山,去追趕大部隊。這時山下就只剩下我們五位勇士了,他們為了使敵人摸不清主力部隊撤走的方向,就故意暴露自己,把敵人引向相反的方向,通往三面絕壁的小蓮花峰上。到了下午三、四點,子彈用光了,他們就用石頭砸。山峰上石頭是有限的,黃昏時,石頭也用光了,就只剩下班長馬寶玉手中唯一的一顆手榴彈,同志們都深深的明白,這顆手榴彈是留給自己的,就都不由自主的靠近了班長,說:“班長拉吧!”但是看著還在瘋狂進攻的敵人,班長果斷的把最後一顆手榴彈也甩向了敵群。他們把槍摔壞,丟下深谷,決定寧可跳崖也不投降,班長馬寶玉來到山崖前,高喊口號,第一個縱身跳下了萬丈深淵,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行動表現了他對党的忠誠,接著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也高喊口號,紛紛跳下大峽谷,此時氣壯山河的口號激蕩在群山峽谷間,讓山川嗚咽,讓百鳥哀鳴。當爬上山頂的日偽軍,看到和他們血戰一天的卻只有五位八路軍時,他們完全被中華壯士的精神所折服,竟整齊的站成一排,面向五位勇士跳崖處深深的行了軍禮。這就是五位勇士不屈不撓的抗日精神。

其實在當時,五勇士完全有生的希望,第一,他們可以尾隨大部隊邊打邊撤;第二,這連綿的群山也為他們提供了可藏身之地。五勇士的精神高貴之處就在為了掩護大部隊安全轉移,就主動的去選擇了犧牲,這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所以說五勇士的英明將永垂中華史冊,五勇士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要不忘歷史,振興中華。

第五展室:五勇士血戰狼牙山的場景

我們為了讓遊人一進館就可以見到五勇士跳崖前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光輝形象,所以就進行了這個群雕創作,他們之間並沒有固定的站位,因為犧牲的這三位烈士都比較年輕,沒有留下任何的實地照片。

下面參觀最後一個展室。

第六展室主要展現了五勇士血戰狼牙山之後,各級領導、各抗日根據地軍民以及黨和人民政府學習英雄、紀念英雄的概況。

對於當年五勇士跳崖的壯舉,聶榮臻司令員,楊成武司令員非常重視,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聶榮臻司令員及時報告軍區總部,在1941年10月18日,軍區政治部就頒發了訓令,號召全軍學習五勇士精神,並授予葛振林、宋學義“模範青年”的光榮稱號。在當時,五勇士的精神迅速傳遍了抗日根據地。事隔41年後,也就是在1982年,聶榮臻元帥、楊成武將軍親自接見了葛振林同志。

我們主要看一下五勇士生平簡介:

馬寶玉(乳名潤堡子),男,1920年10月出生在河北省蔚縣壺流河北岸陳家窪鄉下元皂村一戶農民家裡,幼年飽受了舊社會黑暗統治的痛苦。1937年10月參軍,被編入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二營七連六班。1939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被任命為七連六班班長。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鬥中,為了掩護部隊和群眾安全撤退,率全班4人跳下萬丈深淵,壯烈犧牲,時年21歲。

胡福才(又名胡小禿),男,1913年出生于河北容城縣平王鄉郭村。1938年參加八路軍,分配到七連六班,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28歲。

胡德林(又名安小尚),男,1917年出生于河北容城縣平王鄉郭村,生父姓胡,後隨母改嫁到本縣李朗村,隨繼父姓,與胡福才同村,並為叔侄關係。1938年參軍,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鬥中同日寇進行殊死搏戰,與戰友一起跳崖,壯烈犧牲,時年24歲。

葛振林,男,1917年8月出生,河北曲陽縣黨城鄉喜峪村人。1939年參加八路軍,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戰鬥中英勇跳崖,被樹枝掛住,才倖免於難。傷複歸隊後被保送到抗大二分校學習深造,畢業後回部隊任排長。全國解放後隨軍南下,在中南地區參加荊江分洪建設。曾擔任湖南省公安大隊副大隊長、省軍區警衛營長等職,1955年被國防部授予少校軍銜,1982年離休,享受正師級待遇。

宋學義,男,1918年出生于河南省沁陽縣北孔村。1939年參軍,1941年狼牙山戰鬥中,被樹枝掛住,倖免於難。傷好歸隊後被保送到抗大二分校學習深造,回到部隊後擔任副連長。因腰部受過重傷,轉入易縣擔任縣大隊長。1944年被安置到易縣北管頭村擔任農會主席。1947年6月才回到河南省老家。他的英雄事蹟到1952年才正式公開。1953年河南省為他召開了慶功掛牌大會。回到老家後,一直擔任北孔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全村群眾改變了家鄉的落後面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走資派”、“假英雄”,身心受到了嚴重的摧殘。因積勞成疾,於1971年7月26日與世長辭,終年53歲,197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宋學義同志“革命烈士”光榮稱號,遺體安葬于沁陽縣烈士陵園。

這一面是老一輩革命家為五勇士壯舉的題詞。

五勇士的精神在抗日戰爭史乃至今天都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為了永遠紀念五勇士,教育後人,從1942年起,就開始了對狼牙山的建設。1942年1月,黨和邊區政府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塔”,巍然屹立的三烈士塔引起了日寇極大的恐慌和仇視。在1943年9月的大掃蕩中,日寇架起了山炮將此塔擊毀,敵人的炮火只能擊毀有形的建築,卻不能摧垮人們心中堅定的信念。新中國成立後,党和政府於1959年第二次修建紀念塔。為了把兩名倖存者也包括進去,此塔更名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但是,由於保護不善,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了破壞。現在各位上山看到的這座塔是1986年建成的,上面有聶榮臻元帥親筆題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

半個多世紀以來,千千萬萬愛好和平的人們登上狼牙山,瞻仰五勇士紀念塔,憑弔先烈英靈,狼牙山已成為全國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幾年來,經過當地政府和人民不懈的努力,在狼牙山周圍又栽植了3萬多畝各類果樹和生態林,使狼牙山景區成為一個“紅綠”相容的景區。不知您是否感受到了我們此次之行目的:即:登狼牙山,走英雄路,受紅色教育,賞綠色風光;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嘗綠色果品,享田園樂趣。如果您感受到了,請告訴您的朋友,如果您還沒有感受到,那說明我們的工作還需進一步改進。真誠的希望您帶走我們的祝福,留下您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期待著我們再次重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