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白:誰還沒有偶像,誰還不能瘋狂

圖片發自簡書App

-1-

西元742年的某一天, 在浙江紹興的東山之上, 隱隱傳來一個男子的哭聲。 這個男子趴在自己偶像的墳頭上, 與偶像隔空對飲,

跟偶像傾吐心事, 這個男子, 就是李白。

你以為西元742年的李白是只知道追星的虹橋一姐?NONONO。

這一年, 李白先是通過好朋友元丹丘結識了唐玄宗的親妹妹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對道教和詩歌都特別感興趣, 而李白, 正是這兩樣的行家裡手。 玉真公主與李白相識恨晚, 據說沒多久, 玉真公主就把李白請到自己的宮裡宴飲了。 至於宴飲時有沒有上演《西遊記》裡女兒國王請唐僧賞國寶的戲碼, 我不知道, 反正玉真公主承諾給李白說:“朝中的路, 我幫你鋪。 ”

這一年, 李白在大街上偶遇“四明狂客”賀知章。 對, 就是“二月春風似剪刀”的那個賀知章。 此時的賀知章已經是太子賓客兼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 卻不計身份地用腰間佩戴的金龜請比自己小42歲的晚輩李白喝酒,

並且還給李白取了一個流傳千古的雅號——謫仙人。

這一年, 李白經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 入宮朝見唐玄宗。 唐玄宗降輦步迎, 並以“七寶床賜食於前, 親手調羹”的最高禮節接見。

這一年, 李白坐上了唐朝第一天王的寶座。

然而, 當娛樂圈的潛規則和沒完沒了的通告、紅毯、緋聞、狗仔把他弄得焦頭爛額時, 他首先想起的, 還是自己的偶像。 是的, 唐朝第一天王李白也有自己的偶像。

-2-

墳頭裡的那個人, 叫謝安。 挽救東晉江山於水火的退休宰相, “老有所為精英獎”獲得者。 如果這個名字你不太熟悉, 那麼有個成語你一定聽過——東山再起。 沒錯, “東山再起”說的就是謝安。

東晉年間, 北方匈奴人進攻中原,

當時的謝安已經退休, 在東山隱居無心世事。 但由於國事危急, 朝廷又無才可用, 謝安只好重新披掛上陣, 迎戰匈奴。 最後在淝水之戰中擊敗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 大獲全勝。

李白為什麼崇拜謝安?大抵是因為李白與謝安有著相同的社會理想和政治理想。 不過這些並不是我要說的重點, 我要說的重點是李白如何粉謝安。

文藝界的人士都喜用作品向偶像致敬。 比如beyond唱了《光輝歲月》, 星爺拍了《百變星君》。 李白也不例外。 李白提到謝安的詩, 我所知道的, 就有好幾首。

攜妓東土山, 悵然悲謝安。 ——《東山吟》

謝公自有東山妓, 金屏笑坐如花人。 ——《攜妓登梁王棲霞山孟氏桃園中》

嘗高謝太傅, 攜妓東山門。 ——《書情贈蔡舍人雄》

但用東山謝安石,

為君談笑淨胡沙。 ——《永王東巡歌》

謝公終一起, 相與濟蒼生。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

對於像李白這樣一個詩歌天王來說, 為偶像作幾首詩, 簡直是so easy。 每一個粉絲的終極理想是能成為偶像本身, 但這不可能。 因為從哲學和科學上來說, 你永遠不可能成為另外一個人。 所以只能效仿偶像身上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我, 我特別粉李白, 但我清楚地知道我這輩子都寫不出《將進酒》, 所以我只好學他喝酒;我還特別特別粉蘇軾, 但我估計我下輩子也寫不出《赤壁賦》, 所以我只好學他吃肉。 李白粉謝安, 可他畢竟不是謝安, 時勢也沒有給他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所以, 他只好效仿偶像的一個生活雅趣——攜妓冶遊。

攜妓冶遊是好多古代文人的一個共同樂趣,

而這件事就始于謝安。 《世說新語·識鑒》中記載:謝公在東山蓄妓, 簡文曰:“安石必出。 既與人同樂, 亦不得不與人同憂。 ”請注意李白為謝安作的那幾首詩, 兩首提到他兼濟蒼生, 卻有三首提到他攜妓冶遊。

大概西元742年那一年, 李白鬱鬱不得志, 帶著紅顏知己在紹興的東山上一邊流淚一邊作《東山吟》的時候心裡想的是:偶像, 我終不能成為你, 但是, 你有理想, 我也有;你有本事, 我也有;你身邊有美女, 呵呵, 我也有。

圖片發自簡書App

-3-

據說某寶在賣衣服的時候動不動就打出“某某某同款”的字樣,然後再在下邊再配幾張那個某某某在不同場合身著這件衣服的照片,以證實這件衣服就是某某某的心頭所愛。衣服一下子就是成千上萬的銷量。

這種行銷方式叫什麼來著?對了,好像叫“偶像周邊”。

我認為這種“周邊”消費源於李白。

李白的另一個偶像也姓謝,名叫謝靈運。說起來,這個謝靈運跟謝安還有著直接的必然連系。謝靈運為東晉名將謝玄的孫子,這個謝玄又是謝安的侄子,論輩分的話,謝靈運應該管謝安叫三太爺。

謝靈運是南北朝時期的大咖。大到什麼程度呢?還是先說一個成語。謝靈運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他說:如果給天下的才華加一個重量的話,那麼我希望是一石(dan第四聲,古代容積單位,等於十鬥)。在這一石的才華裡,曹植一個人就占了八鬥。剩下的,我得一鬥,天下人共分一鬥。

“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就是謝靈運創造的,說的是曹植。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曹植死了快兩百年了,高興不起來,但這個成語讓謝靈運本人火了。他這麼說,有他的道理,因為後世詩壇中那個地位甚高的“山水詩派”就是他開創的。這足夠了。

如果李白粉謝安是因為理想和功業,那麼他粉謝靈運一定是因為情懷和才華。李白在謝靈運的詩歌中取法多少,成就了他自己豪放飄逸的詩風,我還是不想說。畢竟這些很無聊。繼續說說他追星的事。

謝靈運作為山水詩歌的開創者,首先他得去遊山玩水。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詩和遠方的人生理想,謝靈運在作詩之餘,還自己動手DIY了一雙戶外登山鞋,取名為“謝公屐”。李白追星就是從這雙鞋開始的。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夢遊天姥吟留別》

看到了嗎?腳上穿著愛豆品牌兼同款的鞋子,便能身輕如燕,一直走到雲霄當中去。這就是偶像的力量。我覺得,李白在心裡肯定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這輩子走過最長的路,就是穿上謝公屐之後腳下的路。

-4-

李白的第三個偶像,依然姓謝,叫謝朓。也是南北朝時期人士,據說與謝靈運為同族,但並沒有太直接的親屬關係,人們稱他倆為“大小謝”。小謝的詩,以其清新俊逸和直抒懷抱的風格,一下子就俘獲了李白的心。

李白是如何粉謝朓的呢?呵呵,去找他拍過照的郵筒合影啊!沒錯,我說的不是鹿晗的粉絲,是李白。

謝朓只活了三十六歲,一生中大部分時光都是在一個叫宣城的地方度過的,並在為官期間修建了一座叫“高齋”的樓閣,後人稱為“謝朓樓”。西元753年-754年,安史之亂爆發的前夕,李白兩次來到宣州,登上謝朓樓,把酒臨風,懷念偶像。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李白是四川人,但李白死在了安徽,安葬在當塗縣青山南麓。而這座青山,謝朓在宣城任太守時,曾築室於此。“宅近青山同謝脁”,這個地方對於李白來說,大概是最好的歸宿。

關於粉謝朓這件事,李白自己說:“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清人王士禎說:“白紵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謝宣城。”

-5-

好巧,李白的偶像都姓謝。是不是同一姓氏人的血脈中都攜帶著相似的基因,繼而具有相仿的氣質,吸引了相同的人呢?我想是的。

謝安有“東山再起”的豐功偉績,也有“攜妓冶遊”的風流雅興;謝靈運有“才高八斗”的狂傲,也有開創山水詩的才華;謝朓有三十六歲冤死獄中的苦楚,也有梁武帝說“不讀謝詩三日覺口臭”的風光。

李白也是一樣。一面渴望出仕,一面嚮往遊俠;一面為世人的偶像,一面為愛豆瘋狂;一面是“古來聖賢皆寂寞”的惆悵,一面又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

這樣的李白對這樣的“謝家人”說:“姓謝的,我跟你沒完!”

圖片發自簡書App

-3-

據說某寶在賣衣服的時候動不動就打出“某某某同款”的字樣,然後再在下邊再配幾張那個某某某在不同場合身著這件衣服的照片,以證實這件衣服就是某某某的心頭所愛。衣服一下子就是成千上萬的銷量。

這種行銷方式叫什麼來著?對了,好像叫“偶像周邊”。

我認為這種“周邊”消費源於李白。

李白的另一個偶像也姓謝,名叫謝靈運。說起來,這個謝靈運跟謝安還有著直接的必然連系。謝靈運為東晉名將謝玄的孫子,這個謝玄又是謝安的侄子,論輩分的話,謝靈運應該管謝安叫三太爺。

謝靈運是南北朝時期的大咖。大到什麼程度呢?還是先說一個成語。謝靈運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他說:如果給天下的才華加一個重量的話,那麼我希望是一石(dan第四聲,古代容積單位,等於十鬥)。在這一石的才華裡,曹植一個人就占了八鬥。剩下的,我得一鬥,天下人共分一鬥。

“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就是謝靈運創造的,說的是曹植。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曹植死了快兩百年了,高興不起來,但這個成語讓謝靈運本人火了。他這麼說,有他的道理,因為後世詩壇中那個地位甚高的“山水詩派”就是他開創的。這足夠了。

如果李白粉謝安是因為理想和功業,那麼他粉謝靈運一定是因為情懷和才華。李白在謝靈運的詩歌中取法多少,成就了他自己豪放飄逸的詩風,我還是不想說。畢竟這些很無聊。繼續說說他追星的事。

謝靈運作為山水詩歌的開創者,首先他得去遊山玩水。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詩和遠方的人生理想,謝靈運在作詩之餘,還自己動手DIY了一雙戶外登山鞋,取名為“謝公屐”。李白追星就是從這雙鞋開始的。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夢遊天姥吟留別》

看到了嗎?腳上穿著愛豆品牌兼同款的鞋子,便能身輕如燕,一直走到雲霄當中去。這就是偶像的力量。我覺得,李白在心裡肯定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這輩子走過最長的路,就是穿上謝公屐之後腳下的路。

-4-

李白的第三個偶像,依然姓謝,叫謝朓。也是南北朝時期人士,據說與謝靈運為同族,但並沒有太直接的親屬關係,人們稱他倆為“大小謝”。小謝的詩,以其清新俊逸和直抒懷抱的風格,一下子就俘獲了李白的心。

李白是如何粉謝朓的呢?呵呵,去找他拍過照的郵筒合影啊!沒錯,我說的不是鹿晗的粉絲,是李白。

謝朓只活了三十六歲,一生中大部分時光都是在一個叫宣城的地方度過的,並在為官期間修建了一座叫“高齋”的樓閣,後人稱為“謝朓樓”。西元753年-754年,安史之亂爆發的前夕,李白兩次來到宣州,登上謝朓樓,把酒臨風,懷念偶像。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李白是四川人,但李白死在了安徽,安葬在當塗縣青山南麓。而這座青山,謝朓在宣城任太守時,曾築室於此。“宅近青山同謝脁”,這個地方對於李白來說,大概是最好的歸宿。

關於粉謝朓這件事,李白自己說:“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清人王士禎說:“白紵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謝宣城。”

-5-

好巧,李白的偶像都姓謝。是不是同一姓氏人的血脈中都攜帶著相似的基因,繼而具有相仿的氣質,吸引了相同的人呢?我想是的。

謝安有“東山再起”的豐功偉績,也有“攜妓冶遊”的風流雅興;謝靈運有“才高八斗”的狂傲,也有開創山水詩的才華;謝朓有三十六歲冤死獄中的苦楚,也有梁武帝說“不讀謝詩三日覺口臭”的風光。

李白也是一樣。一面渴望出仕,一面嚮往遊俠;一面為世人的偶像,一面為愛豆瘋狂;一面是“古來聖賢皆寂寞”的惆悵,一面又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

這樣的李白對這樣的“謝家人”說:“姓謝的,我跟你沒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