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們漢朝時候的人,為啥說話都這麼霸氣?

在世界歷史上, 有很多“狂拽酷炫吊炸天”的豪言壯語, 但說這些話很多都是世界級的國家首腦, 如:

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

——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

歷史對我不錯, 因為都是我寫的。

——邱吉爾···

我來,我看見,我征服!!!

Veni, vidi , vici

I come, I see, I conquer

——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

如果我能活到200歲, 整個歐洲都將匍匐在我腳下。 我要建立一個包括六個都城的大帝國, 它包括彼得堡, 柏林, 維也納, 巴黎, 君士坦丁堡, 阿拉斯特罕。

——葉卡捷琳娜二世

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裡外覓封侯

——李鴻章

很多人認為我是個賭徒。 我這一輩子從來沒賭過。

對我來說, 賭徒是蹲在老虎機前邊的人, 而我更想做老虎機的主人。

------特朗普

原諒恐怖分子是上帝的事, 我們的任務是送他們去見上帝!

--------普京

可是在我們的漢朝, 就算一些中低級官員, 說出來的話也非常霸氣, 這就很難得了。

第一句話, 乃漢軍小兵李敢所說——胡虜亦不過如此, 甚易與耳!

漢武帝元狩二年(西元前121年)夏秋之際, 郎中令李廣率四千騎兵出右北平, 進攻匈奴, 卻遭到匈奴左賢王烏維四萬鐵騎圍攻, 關鍵時刻, 小兵李敢(李廣之子, 但當時尚未官職, 只是隨軍出征)大喝一聲, 拔出長劍, 兩腿一磕戰馬, 飛也似的竄了出去, 直奔匈奴中軍, 率十餘名漢軍壯士陷陣, 只見他們一路猛衝, 竟直線貫穿了如銅牆鐵壁般的匈奴中軍大陣,

馬踏聯營, 從左邊殺進去, 逛了一圈, 從右邊出來;然後掉過頭, 再殺回去, 從左邊出來;風捲殘雲, 出出進進, 如入無人之境, 簡直把匈奴大陣當成自家後院跑馬場了。

風停了, 沙散了, 除了東倒西歪的匈奴陣裡傳來的零星哀嚎聲, 天地一片寧靜。

隨即, 漢軍陣中爆發出如雷霆海嘯般的歡呼:“李敢!李敢!李敢!!”

李敢巡馳在漢軍陣前, 虎視鷹揚, 立馬揚劍, 大笑道:“胡虜亦不過如此, 甚易與耳!”

於是漢軍士氣大振, 從容堅守, 匈奴奈何不了他們, 終於退去。

第二句話, 乃漢軍騎都尉李陵所說——無所事騎, 臣願以少擊眾, 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

天漢二年(西元前99年)五月, 漢武帝遣貳師將軍李廣利以三萬騎出酒泉至天山(此天山為祁連山, 非新疆之天山), 進擊匈奴右賢王部。 並派遣騎都尉李陵率步兵五千為李廣利運輸輜重。 但李陵不願當運輸大隊, 向漢武帝表示:“臣所將屯邊者, 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 力扼虎, 射命中, 願得自當一隊, 至蘭幹山南以分單于兵, 不使專與貳師對敵。

但是漢武帝表示:“吾發軍多, 無騎予汝。 ”

不是漢武帝不讓李陵去打仗, 問題是沒有多餘的戰馬了啊。 因為出塞作戰, 是一定要有騎兵部隊的, 否則一旦被匈奴優勢兵力包圍, 那想逃都逃不掉, 匈奴的戰馬多快啊, 圍追堵截一幫兩條腿的步兵, 那還不跟貓抓耗子一樣, 想怎麼玩怎麼玩?

就算韓白重生, 衛霍在世, 恐怕都不敢輕易步兵出塞, 最多使其行誘敵之計。

但是李陵偏偏不信邪, 居然說道:“無所事騎, 臣願以少擊眾, 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 ”

…………

第三句話, 乃漢使姚定漢所說——宛兵弱, 誠以漢兵不過三千人, 強弩射之, 可盡虜矣。

漢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 漢武帝劉徹遣使臣車令等持黃金千斤及金馬一座, 去大宛購買其國寶汗血馬(稀有品種, 價值連城, 全世界只有兩三千匹)。

大宛為希臘後裔所建之國家, 地處今土庫曼斯坦一帶, 是西域與中亞的連接點, 為康居、大夏、烏孫等國交通之樞紐, 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且有人口三十萬, 大小屬邑七十餘城, 與安息帝國和貴霜帝國也算是同級別的中亞大國。 所以大宛國王也是很拽的,他竟然不肯賣馬,漢使大怒,便在朝堂上大罵大宛國王,罵的大宛國王非常沒面子,於是派屬下郁成王率兵截殺漢使,奪其財物。劉徹的真金沒換來寶馬,反而打了水漂。

漢武帝這暴怒。錢倒是小事兒,關鍵面子掛不住,所謂兩國相爭不斬來使,何況兩國並未交兵,漢朝可是帶著厚禮來與大宛做文化商貿交流的,卻遭如此對待,這簡直是對大漢天威赤裸裸的挑釁與侮辱!

劉徹在廟堂上咆哮:你們說,咱們怎麼辦?

一旁,曾經出使過西域的外交官姚定漢露出了輕蔑的笑容:“宛兵弱,誠以漢兵不過三千人,強弩射之,可盡虜矣。”

第三句話,乃漢使蘇武所說——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

天漢元年(西元前100年)春,漢武帝遣蘇武攜重禮祝賀匈奴新單于且鞮侯繼位,畢竟雙方打了太久的仗了,需要休息一下。

出雁門,越雄關,別父老,辭長安,驅駿馬,跨雕鞍,為國家,求平安,手持一根節杖,胸懷萬里江山,終於,蘇武來到匈奴王庭。

不料,且鞮侯心懷不軌,竟然想盡誅漢使者,有大臣建議不如迫降漢使,讓漢天子丟人又丟面,豈不更妙?

於是單于連派人勸降蘇武,蘇武大罵道:“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汝此舉徒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第四句話,乃漢使傅介子所說——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

漢宣帝元鳳四年(西元前77年),漢使傅介子攜帶金銀財寶,出使樓蘭。當時樓蘭王正在匈奴和漢朝之間搖擺,但又貪圖漢朝的財物,仍然還是接見了傅介子。在宴會上大家喝的正開心,傅介子對樓蘭王說:“天子使我私報王。”樓蘭王還以為有啥秘密寶貝,趕緊支開隨從,跟著傅介子進了後賬。說時遲、那時快,突然從帳後竄出兩個壯士,兩把尖刀一起從背後刺向樓蘭王,利刃穿胸相交,樓蘭王當場斃命。

傅介子鎮定的砍下樓蘭王的頭顱,大搖大擺的走出來,對著宮外幾百劍拔弩張的衛士說道:“王負漢罪,天子遣我來誅王,當更立前太子質在漢者。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衛士們聽說,果然不敢動,於是改立太子為王,樓蘭從此親附漢朝,不敢再叛。

第五句話,乃西域副校尉陳湯所說——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西漢末年,漢西域都護甘延壽與副校尉陳湯萬里遠征中亞,全滅西匈奴,並將斬獲的西匈奴郅支單于的首級送到了長安,此時正值漢元帝建昭四年(西元前35年)春節,這可真是是雙喜臨門了。

漢元帝看著這顆頭,美不自勝。好一顆頭,這顆頭對於漢朝的價值,無異於當今美國夢寐以求的本拉登的頭。

不久,一道更加震撼人心的上疏也發到了長安。執筆者,陳湯。署名者,陳湯,甘延壽。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于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街(漢代長安街名,少數民族聚居之處)蠻夷邸,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請將這顆草原霸主匈奴單于的頭顱,高懸在京城長安的胡人街,豪壯,甚是豪壯!!

沒錯,南越殺我漢使,屠為九郡;宛王殺我漢使,頭懸北闕;朝鮮殺我漢使,即行誅滅,單于殺我漢使,懸首槁街。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就是陳湯這個小小的西域副校尉,要向天下蠻夷萬邦宣示的偉大信念。

第九句話,乃校尉韓威所說——臣願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齎鬥糧,饑食虜肉,渴飲其血,可以橫行!

西漢與東漢之交,王莽施政不當,導致北方大饑,人相食。有大臣建議乾脆解散邊郡軍隊,與匈奴議和。校尉韓威卻反對,他表示:“以我國之威而吞胡虜,無異口中之虱。臣願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齎鬥糧,饑食虜肉,渴飲其血,可以橫行!”

韓威雖然是誇誇其談之輩,但言語頗為豪壯。千載之後,北宋名將岳飛乃因其典而作詞道:“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那些世界級的首腦們能說出那些豪言壯語,要麼是因為他們本身就內心強大,要麼是因為他們手握大權生殺予奪;而我們漢朝這些中級官員也能說出這麼霸氣的話來,則完全是因為身後擁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強漢帝國。

每個人都能挺直腰板豪語沖天,這才是大國氣象。

所以大宛國王也是很拽的,他竟然不肯賣馬,漢使大怒,便在朝堂上大罵大宛國王,罵的大宛國王非常沒面子,於是派屬下郁成王率兵截殺漢使,奪其財物。劉徹的真金沒換來寶馬,反而打了水漂。

漢武帝這暴怒。錢倒是小事兒,關鍵面子掛不住,所謂兩國相爭不斬來使,何況兩國並未交兵,漢朝可是帶著厚禮來與大宛做文化商貿交流的,卻遭如此對待,這簡直是對大漢天威赤裸裸的挑釁與侮辱!

劉徹在廟堂上咆哮:你們說,咱們怎麼辦?

一旁,曾經出使過西域的外交官姚定漢露出了輕蔑的笑容:“宛兵弱,誠以漢兵不過三千人,強弩射之,可盡虜矣。”

第三句話,乃漢使蘇武所說——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

天漢元年(西元前100年)春,漢武帝遣蘇武攜重禮祝賀匈奴新單于且鞮侯繼位,畢竟雙方打了太久的仗了,需要休息一下。

出雁門,越雄關,別父老,辭長安,驅駿馬,跨雕鞍,為國家,求平安,手持一根節杖,胸懷萬里江山,終於,蘇武來到匈奴王庭。

不料,且鞮侯心懷不軌,竟然想盡誅漢使者,有大臣建議不如迫降漢使,讓漢天子丟人又丟面,豈不更妙?

於是單于連派人勸降蘇武,蘇武大罵道:“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汝此舉徒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第四句話,乃漢使傅介子所說——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

漢宣帝元鳳四年(西元前77年),漢使傅介子攜帶金銀財寶,出使樓蘭。當時樓蘭王正在匈奴和漢朝之間搖擺,但又貪圖漢朝的財物,仍然還是接見了傅介子。在宴會上大家喝的正開心,傅介子對樓蘭王說:“天子使我私報王。”樓蘭王還以為有啥秘密寶貝,趕緊支開隨從,跟著傅介子進了後賬。說時遲、那時快,突然從帳後竄出兩個壯士,兩把尖刀一起從背後刺向樓蘭王,利刃穿胸相交,樓蘭王當場斃命。

傅介子鎮定的砍下樓蘭王的頭顱,大搖大擺的走出來,對著宮外幾百劍拔弩張的衛士說道:“王負漢罪,天子遣我來誅王,當更立前太子質在漢者。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衛士們聽說,果然不敢動,於是改立太子為王,樓蘭從此親附漢朝,不敢再叛。

第五句話,乃西域副校尉陳湯所說——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西漢末年,漢西域都護甘延壽與副校尉陳湯萬里遠征中亞,全滅西匈奴,並將斬獲的西匈奴郅支單于的首級送到了長安,此時正值漢元帝建昭四年(西元前35年)春節,這可真是是雙喜臨門了。

漢元帝看著這顆頭,美不自勝。好一顆頭,這顆頭對於漢朝的價值,無異於當今美國夢寐以求的本拉登的頭。

不久,一道更加震撼人心的上疏也發到了長安。執筆者,陳湯。署名者,陳湯,甘延壽。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于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街(漢代長安街名,少數民族聚居之處)蠻夷邸,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請將這顆草原霸主匈奴單于的頭顱,高懸在京城長安的胡人街,豪壯,甚是豪壯!!

沒錯,南越殺我漢使,屠為九郡;宛王殺我漢使,頭懸北闕;朝鮮殺我漢使,即行誅滅,單于殺我漢使,懸首槁街。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就是陳湯這個小小的西域副校尉,要向天下蠻夷萬邦宣示的偉大信念。

第九句話,乃校尉韓威所說——臣願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齎鬥糧,饑食虜肉,渴飲其血,可以橫行!

西漢與東漢之交,王莽施政不當,導致北方大饑,人相食。有大臣建議乾脆解散邊郡軍隊,與匈奴議和。校尉韓威卻反對,他表示:“以我國之威而吞胡虜,無異口中之虱。臣願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齎鬥糧,饑食虜肉,渴飲其血,可以橫行!”

韓威雖然是誇誇其談之輩,但言語頗為豪壯。千載之後,北宋名將岳飛乃因其典而作詞道:“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那些世界級的首腦們能說出那些豪言壯語,要麼是因為他們本身就內心強大,要麼是因為他們手握大權生殺予奪;而我們漢朝這些中級官員也能說出這麼霸氣的話來,則完全是因為身後擁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強漢帝國。

每個人都能挺直腰板豪語沖天,這才是大國氣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