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想要寶寶睡整覺,你一定要知道這9件事!

“每個陪睡的媽媽, 都有一部血淚史”

“每個陪睡的媽媽, 全世界都欠你一個擁抱”

“每個陪睡的媽媽, 都值得被溫柔以待”

似乎所有人都在敬佩、讚美著陪睡媽媽

我今天不想說這些虛頭巴腦的

只想給陪睡媽媽8個實實在在的方法

讓你和寶寶睡得更好

寶寶睡不安穩時, 別著急安撫

有時候, 寶寶好不容易哄睡了, 媽媽卻不敢掉以輕心, 寶寶稍有動靜(吭嘰、翻身、呢喃等), 媽媽就馬上餵奶、抱起或輕拍寶寶,

生怕ta醒過來。

夜間, 如果寶寶出現“醒來”的跡象, 不要立馬去哄, 這是寶寶由深睡轉入淺睡再轉入深睡的一個過程, 媽媽此時的干擾反而不利於寶寶自主再進入深睡的練習。 可以先觀察幾分鐘, 如果孩子不能再次進入深睡, 再輕拍安撫。 如果寶寶轉為大哭, 或是突然大哭驚醒, 則需要馬上抱起安撫或查看是否需要吃奶或換尿布了。 在寶寶不斷的自我練習轉換深淺睡眠後, 就不會頻繁夜醒需要媽媽哄才能再入睡了。

寶寶不醒, 代表ta不餓、不需要換尿片

別去打擾ta

對寶寶照顧過於細緻的媽媽, 會擔心寶寶在睡眠中, 會餓、會紙尿褲不舒服等各種需求, 即便寶寶還在深睡中, 也要按時給寶寶餵奶、喂水、換尿布。 這樣人為的干擾寶寶睡眠, 反而會破壞、打亂寶寶的睡眠節律, 導致寶寶夜醒。

6個月以內排除一切可能影響寶寶睡眠的因素

這個階段的小寶寶, 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 晝醒夜眠的條件反射還未建立, 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聲、光等刺激的影響, 驚醒哭鬧。 所以想要確保寶寶睡安穩, 媽媽要儘量做到:

睡前喂飽寶寶

睡前更換新尿片(最好用尿不濕)

室溫最好控制在26度

寶寶睡覺時穿的衣服、蓋的被子不宜過厚

不要穿襪子

不要開夜燈

房間儘量安靜

6個月以內

給寶寶裹在繈褓裡, 睡的更好

剛出生的寶寶, 是從熟悉而又溫暖的媽媽的子宮中來到這個世界的, 媽媽子宮對寶寶的包裹感, 最讓ta感到安全。 所以, 剛出生的寶寶喜歡被繈褓包裹起來, 尤其是睡覺的時候, 給剛出生的嬰兒包繈褓會讓寶寶感覺溫暖又安全, 能幫助寶寶平靜下來, 睡的更好。

繈褓的包法:

▶ 把毯子呈菱形的鋪在床上, 把最上面的背角折下約15釐米。

▶ 把寶寶平放在毯子上,讓他的脖子處於折痕的位置。

▶ 把寶寶的右胳膊平放在他身體的右側,拉起毯子的左角向右裹,把寶寶的右胳膊和身體都包進去。把毯子超出寶寶身體的部分折起來掖在他身後。

▶ 把寶寶的左胳膊放下來,拉起毯子下面角蓋住寶寶的左肩膀。長出的部分折起來掖在寶寶的左胳膊下面。

▶ 把毯子的右角向外拉緊,然後從前面裹住寶寶的身體,把長出來的一角裹在他的背後,就完成了。繈褓不要太緊,以免影響寶寶血液迴圈。但也不可過松,容易被寶寶蹬開。

3歲前和媽媽一起睡的寶寶更不易夜醒

不少媽媽覺得,儘早讓寶寶獨自睡,甚至從出生就讓寶寶單獨睡,既能培養獨立性,又能不打擾到自己安睡。但真正這樣執行起來,你就會知道,這樣睡,自己反而更累。原本可以伸手拍拍就繼續睡的寶寶,反而需要你跑到另一個房間,花更多時間安撫才能睡熟。寶寶醒來的次數也更多了。

嬰兒從出生到3歲,需要的不是什麼獨立性,而是最大程度上滿足對父母的依戀。西爾斯醫生在《親密育兒百科》裡批評了嬰兒睡眠訓練法,鼓勵媽媽和寶寶一起睡。夜間寶寶需要睡在媽媽身邊,需要聽到媽媽的心跳、聞到媽媽的體味、感受到媽媽肌膚的溫暖,藉此獲得安全感,才能睡得更安穩。

午睡太晚、太久會影響晚上睡覺

為了讓寶寶晚上睡得早、睡得香,而不讓孩子午睡,這種想法並不對。若寶寶白天過於疲勞、晚上困過頭兒了,反而更不容易順利入睡,夜醒的次數也會多。

寶寶的午睡與晚上的睡眠品質有很大關係。白天適當午睡,會保持寶寶的情緒平和,但午睡時間過長或者睡得過晚就不好了。一般睡覺時間在正午或下午的早些時候,比如中午12點半午睡1-2個小時,既能確保寶寶下午有足夠的精神,也不會影響晚上睡覺。當然,不同年齡段寶寶,對於睡眠時間的需求也不一樣。

白天活動少、寶寶難入睡,睡不深

有些寶寶屬於天生精力旺盛型,如果白天沒有相對足夠的運動量,午睡或晚間入睡就會十分困難。所以,白天讓孩子有充分的活動或遊戲,尤其以室外活動為好,消耗掉過剩的精力和體力,哄睡就容易多了,夜間也會睡的更深,不易醒。

媽媽白天的陪伴要足夠,寶寶才不會在夜裡頻繁需要媽媽哄

很多上班族、沒有斷夜奶的媽媽都反映,寶寶會在夜裡頻繁吃奶,哪怕只是吸上幾口。這些寶寶都不是餓醒的,只是因為白天媽媽的陪伴太少,只能在夜裡睡覺時,用各種方式“討要”媽媽的關注了。這樣的話,父母就要儘量在白天多一些時間,高品質的陪伴孩子,滿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才更容易安心睡眠。

睡前玩的太興奮,寶寶夜裡更易驚醒

睡前過於激烈、刺激的活動或遊戲,會提升孩子的神經興奮度、加速心率和呼吸,讓孩子很難馬上進入較為安靜的狀態。寶寶體內會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來對抗疲勞,反而會因此出現煩躁、哭鬧,難以入睡,夜裡更易驚醒。

5S哄睡法,推薦給入睡難的寶媽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風靡美國的《卡普新生兒安撫法》,也叫作“5S哄睡法”。這個哄睡法是在抱著寶寶哄睡的前提下進行的。

▶ 白噪音shusing:像生活中的吹風機聲、電風扇聲、海浪聲都屬於白噪音,在實際哄寶寶睡覺時,可用噓聲和輕聲呢喃代替,要注意寶寶的哭聲有多大,我們發出的白噪音就應有多大,以保證寶寶聽到。

▶ 側身躺side or stomath:側臥偏俯臥,或側臥臉稍稍朝下,是寶寶入睡最舒服的姿勢。

▶ 搖晃swinging:搖晃幅度要拿捏好,要點是幅度小、速度均勻、動作輕,讓寶寶的頭自然隨節奏擺動,找回羊水裡的感覺。

▶ 吮吸sucking:親自母乳或吸奶嘴時,可稍稍將乳頭(奶嘴)拔出,寶寶就會吸得更緊,更有助入睡。(媽媽們對是否用奶嘴哄睡爭議頗多,此處只做為5S睡眠法介紹)

▶ 包裹swadding:0-3個月是用包裹法的最有效時期。雖然在包裹過程中寶寶會掙扎哭鬧,但將寶寶緊緊包裹的確可以成功安撫情緒焦躁的寶寶。

睡前儀式,讓寶寶入睡快,睡得香

寶寶不願意入睡,或頻繁夜醒,是因為醒來的世界很精彩,寶寶懼怕睡著後的不自控感,睡前儀式就是要讓寶寶知道睡覺是一件按部就班的事情。它能幫助寶寶建立好的睡眠習慣,越是有規律的、可預見的生活方式,寶寶越會感到安全、放鬆,樂於接受。孩子越放鬆,就越容易上床快速入睡,並且睡得更好:

1.洗澡,一年四季都適合睡前儀式

夏天,沖去暑熱;冬天,帶來溫暖。最好再配合上浴後的寶寶撫觸,讓寶寶感受到與父母肌膚的接觸,安全與舒適的感覺,能夠瞬間舒緩寶寶的情緒,促進睡眠。

2.溫和的遊戲,睡前最珍貴的親子交流

寶寶入睡前,可以跟ta在床上玩個溫和的小遊戲,這是媽媽和寶寶共同度過一段睡前快樂時光的好方式。遊戲要避免激烈、刺激,要儘量溫和、安靜,比如做鬼臉、手指操等。

3.聊天兒,學話期寶寶和大寶寶的最愛

寶寶剛會說話的時候,特別喜歡聽媽媽講話,也喜歡和媽媽咿呀對話。臨睡前和寶寶聊會兒,能補充白天缺失的陪伴。

4.Say goodnight,儀式感最強的一招

媽媽和孩子互道“晚安”,即使ta還聽不懂。這樣做不僅明確、清晰的傳遞給寶寶“該睡覺”了的信號,更是一種禮儀、教養的言傳身教。這是睡前的最後一句話,然後就需要安靜的睡覺了。

5.講故事,最適合沒時間陪讀的媽媽

都知道親子閱讀對孩子的好,忙碌的媽媽可以用睡前15分鐘,給孩子讀一個繪本,或講一個故事。聽故事的寶寶是最專注的,最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馬上就要睡覺了”這件事上。意外的驚喜是,堅持下來你會發現,寶寶的閱讀量驚人。

6.聽音樂,在美妙的聲音中,睡的更深沉

小時候,媽媽會唱著搖籃曲哄我們睡覺。現在,如果你不擅唱歌,放一些搖籃曲、古典音樂或輕音樂都可以,只要旋律和緩、聲音輕柔就好。另外,有一種音樂(阿爾法腦波音樂)的效果更神奇,它的神奇之處在於能把人們帶入到阿爾法腦波狀態。有利於穩定寶寶的情緒,改善寶寶的睡眠品質。阿爾法腦波音樂可以在網上搜到,與此相似的還有眾多媽媽推薦,屢試不爽的哄睡神曲《離人》。

以上這些小儀式,媽媽可以根據自己家情況,選擇寶寶喜歡的2-3種,串聯起來,成為自家的一套睡前程式,堅持下去,就會看到成效。

▶ 把寶寶平放在毯子上,讓他的脖子處於折痕的位置。

▶ 把寶寶的右胳膊平放在他身體的右側,拉起毯子的左角向右裹,把寶寶的右胳膊和身體都包進去。把毯子超出寶寶身體的部分折起來掖在他身後。

▶ 把寶寶的左胳膊放下來,拉起毯子下面角蓋住寶寶的左肩膀。長出的部分折起來掖在寶寶的左胳膊下面。

▶ 把毯子的右角向外拉緊,然後從前面裹住寶寶的身體,把長出來的一角裹在他的背後,就完成了。繈褓不要太緊,以免影響寶寶血液迴圈。但也不可過松,容易被寶寶蹬開。

3歲前和媽媽一起睡的寶寶更不易夜醒

不少媽媽覺得,儘早讓寶寶獨自睡,甚至從出生就讓寶寶單獨睡,既能培養獨立性,又能不打擾到自己安睡。但真正這樣執行起來,你就會知道,這樣睡,自己反而更累。原本可以伸手拍拍就繼續睡的寶寶,反而需要你跑到另一個房間,花更多時間安撫才能睡熟。寶寶醒來的次數也更多了。

嬰兒從出生到3歲,需要的不是什麼獨立性,而是最大程度上滿足對父母的依戀。西爾斯醫生在《親密育兒百科》裡批評了嬰兒睡眠訓練法,鼓勵媽媽和寶寶一起睡。夜間寶寶需要睡在媽媽身邊,需要聽到媽媽的心跳、聞到媽媽的體味、感受到媽媽肌膚的溫暖,藉此獲得安全感,才能睡得更安穩。

午睡太晚、太久會影響晚上睡覺

為了讓寶寶晚上睡得早、睡得香,而不讓孩子午睡,這種想法並不對。若寶寶白天過於疲勞、晚上困過頭兒了,反而更不容易順利入睡,夜醒的次數也會多。

寶寶的午睡與晚上的睡眠品質有很大關係。白天適當午睡,會保持寶寶的情緒平和,但午睡時間過長或者睡得過晚就不好了。一般睡覺時間在正午或下午的早些時候,比如中午12點半午睡1-2個小時,既能確保寶寶下午有足夠的精神,也不會影響晚上睡覺。當然,不同年齡段寶寶,對於睡眠時間的需求也不一樣。

白天活動少、寶寶難入睡,睡不深

有些寶寶屬於天生精力旺盛型,如果白天沒有相對足夠的運動量,午睡或晚間入睡就會十分困難。所以,白天讓孩子有充分的活動或遊戲,尤其以室外活動為好,消耗掉過剩的精力和體力,哄睡就容易多了,夜間也會睡的更深,不易醒。

媽媽白天的陪伴要足夠,寶寶才不會在夜裡頻繁需要媽媽哄

很多上班族、沒有斷夜奶的媽媽都反映,寶寶會在夜裡頻繁吃奶,哪怕只是吸上幾口。這些寶寶都不是餓醒的,只是因為白天媽媽的陪伴太少,只能在夜裡睡覺時,用各種方式“討要”媽媽的關注了。這樣的話,父母就要儘量在白天多一些時間,高品質的陪伴孩子,滿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才更容易安心睡眠。

睡前玩的太興奮,寶寶夜裡更易驚醒

睡前過於激烈、刺激的活動或遊戲,會提升孩子的神經興奮度、加速心率和呼吸,讓孩子很難馬上進入較為安靜的狀態。寶寶體內會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來對抗疲勞,反而會因此出現煩躁、哭鬧,難以入睡,夜裡更易驚醒。

5S哄睡法,推薦給入睡難的寶媽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風靡美國的《卡普新生兒安撫法》,也叫作“5S哄睡法”。這個哄睡法是在抱著寶寶哄睡的前提下進行的。

▶ 白噪音shusing:像生活中的吹風機聲、電風扇聲、海浪聲都屬於白噪音,在實際哄寶寶睡覺時,可用噓聲和輕聲呢喃代替,要注意寶寶的哭聲有多大,我們發出的白噪音就應有多大,以保證寶寶聽到。

▶ 側身躺side or stomath:側臥偏俯臥,或側臥臉稍稍朝下,是寶寶入睡最舒服的姿勢。

▶ 搖晃swinging:搖晃幅度要拿捏好,要點是幅度小、速度均勻、動作輕,讓寶寶的頭自然隨節奏擺動,找回羊水裡的感覺。

▶ 吮吸sucking:親自母乳或吸奶嘴時,可稍稍將乳頭(奶嘴)拔出,寶寶就會吸得更緊,更有助入睡。(媽媽們對是否用奶嘴哄睡爭議頗多,此處只做為5S睡眠法介紹)

▶ 包裹swadding:0-3個月是用包裹法的最有效時期。雖然在包裹過程中寶寶會掙扎哭鬧,但將寶寶緊緊包裹的確可以成功安撫情緒焦躁的寶寶。

睡前儀式,讓寶寶入睡快,睡得香

寶寶不願意入睡,或頻繁夜醒,是因為醒來的世界很精彩,寶寶懼怕睡著後的不自控感,睡前儀式就是要讓寶寶知道睡覺是一件按部就班的事情。它能幫助寶寶建立好的睡眠習慣,越是有規律的、可預見的生活方式,寶寶越會感到安全、放鬆,樂於接受。孩子越放鬆,就越容易上床快速入睡,並且睡得更好:

1.洗澡,一年四季都適合睡前儀式

夏天,沖去暑熱;冬天,帶來溫暖。最好再配合上浴後的寶寶撫觸,讓寶寶感受到與父母肌膚的接觸,安全與舒適的感覺,能夠瞬間舒緩寶寶的情緒,促進睡眠。

2.溫和的遊戲,睡前最珍貴的親子交流

寶寶入睡前,可以跟ta在床上玩個溫和的小遊戲,這是媽媽和寶寶共同度過一段睡前快樂時光的好方式。遊戲要避免激烈、刺激,要儘量溫和、安靜,比如做鬼臉、手指操等。

3.聊天兒,學話期寶寶和大寶寶的最愛

寶寶剛會說話的時候,特別喜歡聽媽媽講話,也喜歡和媽媽咿呀對話。臨睡前和寶寶聊會兒,能補充白天缺失的陪伴。

4.Say goodnight,儀式感最強的一招

媽媽和孩子互道“晚安”,即使ta還聽不懂。這樣做不僅明確、清晰的傳遞給寶寶“該睡覺”了的信號,更是一種禮儀、教養的言傳身教。這是睡前的最後一句話,然後就需要安靜的睡覺了。

5.講故事,最適合沒時間陪讀的媽媽

都知道親子閱讀對孩子的好,忙碌的媽媽可以用睡前15分鐘,給孩子讀一個繪本,或講一個故事。聽故事的寶寶是最專注的,最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馬上就要睡覺了”這件事上。意外的驚喜是,堅持下來你會發現,寶寶的閱讀量驚人。

6.聽音樂,在美妙的聲音中,睡的更深沉

小時候,媽媽會唱著搖籃曲哄我們睡覺。現在,如果你不擅唱歌,放一些搖籃曲、古典音樂或輕音樂都可以,只要旋律和緩、聲音輕柔就好。另外,有一種音樂(阿爾法腦波音樂)的效果更神奇,它的神奇之處在於能把人們帶入到阿爾法腦波狀態。有利於穩定寶寶的情緒,改善寶寶的睡眠品質。阿爾法腦波音樂可以在網上搜到,與此相似的還有眾多媽媽推薦,屢試不爽的哄睡神曲《離人》。

以上這些小儀式,媽媽可以根據自己家情況,選擇寶寶喜歡的2-3種,串聯起來,成為自家的一套睡前程式,堅持下去,就會看到成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