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徽宗後宮三千不滿足,還專門設立行幸局,明說出行,暗裡召妓

蔡京一生, 在仕途摸爬滾打五十多年, 歷經宋神宗、哲宗、徽宗、欽宗四朝, 五登相位, 可謂官運亨通, 榮貴至極。 不過, 他雖然一直順利, 但讓他五登宰相之位、任相近二十年的, 只有一個宋徽宗。 也就是說, 他雖然在神宗朝十五年、官至從三品龍圖閣直學士, 在哲宗朝十五年、官至正三品翰林學士, 但這前三十年也有過起起落落、跌跌撞撞, 且從未有過拜相之兆。 唯獨在宋徽宗一朝, 不但拜相, 而且三次致仕退休, 三次被重新起用, 而且不斷加官進爵。

宋徽宗是宋神宗第十一子, 宋哲宗的弟弟。 元符三年(1100), 宋哲宗病逝, 宋徽宗繼位, 這一年他十九歲。 宋徽宗是個典型的才子皇帝, 琴棋書畫, 無所不通, 尤其一筆“瘦金體”書法, 俊秀飄逸, 獨步天下。 他喜歡玩, 騎馬, 射箭, 踢球, 樣樣都會。 他愛賞玩愛收藏, 奇珍異寶, 奇花異石, 他恨不能都集中在他的皇宮。 天下的書畫古董, 他恨不能都安置在他的書房。

他更愛女人, 後宮三千粉黛還不能滿足, 常常出宮尋花問柳, 還專門設立“行幸局”, 為他張羅召妓和善後諸事。 他既是個才子, 更是個花花公子。 要得到一個公子哥兒皇帝的賞識, 說難是難, 說易也易。

宋徽宗登基之時, 五十四歲蔡京正走背時運, 被一群諫官彈劾, 一貶再貶, 先由翰林學士貶為龍圖閣直學士, 再貶為太原知府、江甯(今江蘇南京)知府, 後來乾脆被罷去一切行政職務, 閒居於杭州, 抑鬱寡歡。 宋徽宗上臺第三年, 即崇甯元年(1102), 他才起用蔡京為定州知州, 當年便提拔為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 即右丞相。 第二年正月, 又以更快的速度任命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即左丞相, 也就是百官之首的第一宰相。

從進士到翰林, 蔡京一步一個腳印, 艱難跋涉了三十年;從一個賦閑的散官, 到一人下、萬人上的首相, 蔡京只花了短短一年多時間。 如此天上人間的輪回, 只因為宋徽宗對蔡京的特別青睞。

宋徽宗剛剛上位之時, 萬事開頭難, 認真了兩天, 但他愛玩貪婪的本性不久就暴露無遺。

為了得到更多藏匿於民間的字畫珍寶, 他任命童貫為內廷供奉官, 安排他到江浙一帶去搜刮珍奇。 童貫在杭州一住就是數月, 期間, 他多次與賦閑的蔡京交流, 讓蔡京指點迷津。 蔡京不僅藝術造詣極高, 鑒賞眼光也十分獨到, 兩人一拍即合。 童貫搜集, 蔡京鑒定, 把那些歷代遺留下來的書畫珍品、極品, 快馬加鞭源源不斷地送達京城, 同時還附有鑒賞、品評。 宋徽宗把玩著那些國寶級藝術品, 驚喜之餘, 開始對蔡京特別關注起來, 並以突破幹部任免流程的加速度, 三兩步把他提拔為首相。

蔡京出任首相後, 也的確沒有辜負皇帝的信任。 皇帝貪玩, 他就陪玩;皇帝喜歡珍寶, 他就設法搜尋;皇帝要建萬歲山, 要把全國的名勝古跡, 珍禽異獸, 奇花異石, “括天下之美, 藏古今之勝”, 都統統濃縮到這裡, 他就馬上安排心腹朱勔, 在蘇州設立“應奉局”, 專事搜刮。 為了把這些奇花異石、珍禽寶貝運到京城, 他還在全國各地徵調船隻無數, 通過運河、汴河運到汴京, 大興“花石綱”之役。

蔡京投皇帝之所好,不但表現在物質上,還表現在政治上。宋徽宗十分追慕父親宋神宗、兄長宋哲宗的改革理想,他以“紹述父兄”為己任,他在位的第二個年號為“崇甯”,即繼承神宗常法熙寧之意。所以,在政見上,蔡京按照宋徽宗“紹述父兄”的思路,繼續走改革之路,而且成績斐然。任相那些年,他大力改革科舉,發展州縣教育,增設算學、醫學、武學、律學,使科舉考試與行政事務更加協調適應。

他大力改革經濟,對茶法、鹽法、貨幣、漕運、方田等進行了大範圍改革,尤其是茶、鹽的專賣改革,改革後較改革前,國家財政收入成倍增長,連年翻番,“異時一日所收不過二萬緡,則已詫其太多,今日之納乃常及四五萬貫”(《宋史·食貨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蔡京還推行社會救助制度,在全國各地廣泛設立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等機構,“居養鰥寡孤獨之人,其老者並年五十以上,許行收養。”可以說,在宰相任上,他做了一些實事。而蔡京的聚財之能,對於以京畿為自己的後花園、以大宋國為自己的儲藏室、且貪婪成性窮奢極欲的宋徽宗來說,真是求之不得,正中下懷。

于公于私,宋徽宗都對蔡京特別青睞,雖然多次貶過蔡京的宰相職務,但往往轉瞬就重新起用。其對蔡京的眷顧真是情深誼長。崇甯二年任左相,後封為嘉國公。崇甯五年,進司空、開府儀同三司、安遠軍節度使,改封魏國公。同年,罷為開府儀同三司、中太乙宮使。大觀元年,複升左相,拜太尉、太師。大觀三年,致仕退休。政和二年,複召輔政,封魯國公。宣和二年,致仕。宣和六年,再起領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稱“公相”。同年,複致仕。

在宋徽宗的扶持下,蔡京不斷加官進爵,是北宋以來加官最多、地位最高的宰相,宋徽宗還曾七次親臨蔡京府上,權力如日中天,無以復加。當時,民間甚至有:“但知有蔡氏,不知有朝廷”之說(《程俱年譜》)。

大興“花石綱”之役。

蔡京投皇帝之所好,不但表現在物質上,還表現在政治上。宋徽宗十分追慕父親宋神宗、兄長宋哲宗的改革理想,他以“紹述父兄”為己任,他在位的第二個年號為“崇甯”,即繼承神宗常法熙寧之意。所以,在政見上,蔡京按照宋徽宗“紹述父兄”的思路,繼續走改革之路,而且成績斐然。任相那些年,他大力改革科舉,發展州縣教育,增設算學、醫學、武學、律學,使科舉考試與行政事務更加協調適應。

他大力改革經濟,對茶法、鹽法、貨幣、漕運、方田等進行了大範圍改革,尤其是茶、鹽的專賣改革,改革後較改革前,國家財政收入成倍增長,連年翻番,“異時一日所收不過二萬緡,則已詫其太多,今日之納乃常及四五萬貫”(《宋史·食貨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蔡京還推行社會救助制度,在全國各地廣泛設立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等機構,“居養鰥寡孤獨之人,其老者並年五十以上,許行收養。”可以說,在宰相任上,他做了一些實事。而蔡京的聚財之能,對於以京畿為自己的後花園、以大宋國為自己的儲藏室、且貪婪成性窮奢極欲的宋徽宗來說,真是求之不得,正中下懷。

于公于私,宋徽宗都對蔡京特別青睞,雖然多次貶過蔡京的宰相職務,但往往轉瞬就重新起用。其對蔡京的眷顧真是情深誼長。崇甯二年任左相,後封為嘉國公。崇甯五年,進司空、開府儀同三司、安遠軍節度使,改封魏國公。同年,罷為開府儀同三司、中太乙宮使。大觀元年,複升左相,拜太尉、太師。大觀三年,致仕退休。政和二年,複召輔政,封魯國公。宣和二年,致仕。宣和六年,再起領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稱“公相”。同年,複致仕。

在宋徽宗的扶持下,蔡京不斷加官進爵,是北宋以來加官最多、地位最高的宰相,宋徽宗還曾七次親臨蔡京府上,權力如日中天,無以復加。當時,民間甚至有:“但知有蔡氏,不知有朝廷”之說(《程俱年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