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平吳會北定沙漠:衛公李靖

李靖, 本名藥師, 雍州三原人。 此人累世為將, 祖父李崇義是後魏殷州刺史, 父李詮是隋朝趙郡郡守。

史載, 李靖“姿貌瑰偉, 少有文武才略”,

他常對朋友講:“大丈夫若遇主逢時, 正當立功立事, 以取富貴。 ”

其舅韓擒虎是隋朝名將, 常常與這個從未經過戰陣的外甥論兵, 每次都嘖嘖稱奇(最終事實表明, 李靖不是趙括式“紙上談兵”的人物)。

李靖年輕時就聲名通顯, 常常是左僕射楊素和吏部尚書牛弘的座上客。 楊素曾有次拍著自己的坐床(椅子)對李靖說:“卿終當坐此。 ”後來小說中有楊素侍兒紅拂夜奔李靖兩人私逃的故事, 應是附會編造。 觀史可以明人, 以李靖的性格, 肯定不會有這麼“浪漫”的事。 況且楊素何人, 誰敢偷當朝第一紅人大臣的女侍!

不知為何, 李靖做官一直也沒做大, 隋煬帝大業末年只當個馬邑郡丞。 當時李淵奉隋廷詔命勒兵在塞外擊突厥, 李靖已經得知這位唐公有不臣之意,

就暗中潛逃往隋煬帝所在的江都方向跑, 想密報李淵要造反的消息(更加看出此人忠勇)。

當時天下已經大亂, 李靖跑到長安就過不去了。 不久, 李淵攻克長安, 馬上把李靖抓起來親自臨斬。

李靖臨刑大呼:“唐公您興義兵, 本為天下除暴亂, 難到為私仇斬壯士嗎?”

李淵聞言壯之, 李世民一旁又數次懇請放掉李靖, 最終李靖得以免斬。

李靖馬上被秦王李世民延入幕府, 在討伐王世充過程中表現不錯, 以軍功授開府。 當時南方多事, 蕭銑坐大, 唐高祖就派李靖率軍前去征伐。

也怪李靖出道運氣差, 在硤州被蕭銑軍隊阻擋, 遲留許多天。 李淵聞訊覺得李靖是故意遲留觀變, 前仇新怨, 加上李淵是小氣之人,

就密令硤州都督許紹斬殺李靖。

許紹愛惜李靖才能, 估計兩人也一起宴座談過兵, 為李靖請命, 有了這麼一個貴人, 李將軍又逃過一死。

正趕上王爺李孝恭討伐開州土蠻冉肇則兵敗, 李靖將兵八百奇襲, 臨陣斬冉肇則, 俘虜五千多人。

至此, 高祖李淵大喜, 對旁人講:“朕聽說, 使功不如使過, 李靖果展其效!”馬上親降璽書慰問李靖, 手敕告訴這位應死了兩回的將軍:“朕既往不咎, 舊事吾久忘之矣。 ”

在其後攻伐蕭銑的戰鬥中, 李靖首出奇兵, 擊敗蕭銑大將文士弘, 兵圍江陵, 迫使蕭銑投降, 以軍功獲封為嶺南道撫慰大使。

其後, 他率軍平滅江南輔公祏, 並帶江淮兵一萬人前赴太原前拒突厥。 當時諸軍皆敗, 唯李靖一軍獨全。

唐高祖李淵對李靖大為歎賞,

常說:“李靖打蕭銑、輔公祏, 手到擒來, 數古代良將如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 恐怕都趕不上他。 ”

太宗李世民繼位後, 拜李靖為刑部尚書。 貞觀三年, 封兵部尚書。

當時, 突厥諸部離叛, 唐朝方盛, 正想報昔日委曲求和之怨, 就派李靖為代州道行軍總管, 乘間討伐。

李靖僅率三千騎兵, 自馬邑飛奔至惡陽嶺, 使得突厥突利可汗大駭。

這位可汗望著忽然出現的三千唐軍, 驚惶地說:“唐兵如果不是傾國大軍隨後, 李靖斷不敢孤軍而至!”

李靖立營, 也不馬上進擊, 先和突利可汗打心理戰。 突利可汗的軍隊一日數驚, 嚇得寢食不安。

李靖摸清突利可汗底細後, 暗中離間可汗左右, 逼使突利親信大將康蘇密來降。

貞觀四年,

李靖進擊定襄, 找到了隋朝齊王楊暕的兒子楊正道和陷入突厥多年的隋煬帝皇后蕭氏。 突利可汗大敗, 僅以身免。

太宗李世民大喜, 進封李靖為代國公, 並對凱旋而還的李靖誇道:“從前李陵將五千兵入塞北, 不免身陷匈奴, 但尚能因勇武而青史留名。 愛卿你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 克復定襄, 威振北狄, 真是古今未有之奇跡!”

自高祖武德四年起, 突厥頡利可汗就不斷攻伐中國(處羅可汗死, 其弟為頡利可汗。 突利可汗是處羅可汗之子, 頡利可汗之侄), 李世民從武德五年起多次與兩可汗交戰, 時戰時和, 從無大勝。

唐太宗新登基不久, 頡利可汗自率十多萬騎兵入寇, 與突利可汗稱二可汗總兵百萬來戰, 害得剛剛坐上帝位還沒熱乎的太宗以天子之尊親自披甲上陣, 隔渭水與頡利交語,曉以利害。頡利見所屬各部落酋師見太宗都恭敬羅拜,知道沒有勝算,就做個順水人情請和。而後,就趕上突利可汗被李靖打敗,頡利可汗聞訊後大懼,忙率軍退保鐵山,遣使入朝謝罪。

無論是匈奴、柔然、突厥、吐蕃,這些北方少數民族都是這樣,打勝仗則大掠人民財物而去,打敗仗就奉表稱臣裝孫子,喘息定後又回來大肆殺掠。

太宗李世民任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率軍迎降頡利。你不是說投降嗎,大唐現在派兵來受降。

頡利實際上根本不想投降,只是想找藉口趁機喘息重整旗鼓。太宗不放心,派出鴻臚卿唐儉和將軍安修仁帶國書前往慰諭。

李靖對當時突厥內部的情勢知道得一清二楚,對將軍張公謹說:“我國詔使到頡利處,他肯定一時心安,不再防備逃逸。可以馬上精選一萬騎兵,備二十天糧食,引兵奇襲,肯定大勝。”

張公謹有些為難,“皇上已答應他投降,又有使臣在頡利處,好像不該此時進擊啊。”

李靖不以為然,斷然道:“此兵機也,時不可失,正是韓信破齊的良機。似唐儉之輩,又何足惜!”(唐儉日後也是淩煙閣功臣)

他馬上下令發兵,督師疾進,行至陰山,俘獲突厥邊哨千餘帳,都用繩子拴上隨軍。

這一廂,頡利可汗見唐帝使者來,大悅,根本沒想到李靖一軍突然殺來。直到唐兵距帳十五裡,突厥人才發覺,頡利可汗嚇得自己跨乘上千里良馬一溜煙跑得沒影,部眾大潰。

李靖軍斬萬餘級,俘虜男女十余萬,並殺掉一直和唐朝作對的隋朝義成公主(處羅可汗之妻)。

頡利可汗跑到半道被人抓住,捆送京師。

突利可汗聽說叔父敗訊,自知不是“天可汗”李世民的對手,也忙派人內附稱臣。

此役大獲全勝,唐儉並沒像漢代那位“高陽酒徒”酈食其一樣被用油鍋烹死,他乘間跑掉,平安回朝。

太宗聽說李靖大破頡利,喜出望外,對侍臣說:“朕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往年國家草創之際,太上皇不得已向突厥稱臣,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現在李靖將一偏師,無往不捷,使得頡利可汗被俘,突利單于附款,往年大恥,一朝而雪!”

於是,唐太宗大赦天下。

當時,唐高祖李淵作為“太上皇”還活著,聞訊忙命人大擺酒席。席間,他命被俘的頡利可汗起舞,讓入貢的林邑王上酒賦詩,真正享受到了大唐天子之父太上皇的尊榮。

縱觀整個中國古代歷史,多是中原之主被馬上民族俘獲“青衣侑酒”的恥辱,堂堂“天之驕子”被抓入漢庭,起舞獻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李靖雖建此殊勳,仍為文吏御史大夫溫彥博彈劾,說他軍無綱紀,縱兵搶掠突厥寶物。

太宗聞言大怒,召李靖責讓,大將軍伏地道歉。

過了幾天,太宗把李靖又召來,說:“有人說你壞話,我現在忽然明白過來,希望愛卿不要介懷。”賜絹二千匹,拜尚書右僕射。

雖官至宰相,李靖為人謙恭至極,朝會之上總是作恂然若不能言之狀,太宗深歎其為“真是一代楷模!”

貞觀九年,吐谷渾侵犯邊塞,太宗對侍臣說:“如果李靖為元帥,戰勝不難啊。”

已經退休在家的李靖馬上對房玄齡說:“靖雖年老,固堪一行。”

太宗大悅,以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攝兵部尚書任城王李道宗、涼州都督李大亮、利州刺史高甑生三總管前往征伐吐谷渾。

吐谷渾為慕容氏別部,鮮卑種,聽聞李靖率師前來,堅壁清野,燒掉野草,退保大非川。

唐朝諸將都認為春草未生,馬匹無草羸弱,不能打仗。李靖力排眾議,決計進擊。唐軍逾積石山,前後與吐谷渾大戰數十合,殺傷甚眾,大破其國。

最後被迫無奈,吐谷渾貴族殺掉可汗前來歸降。唐軍扶立聽話的慕容順為王,振旅而還。

貞觀十一年,詔改封李靖為衛國公。貞觀十四年,李靖結髮老妻病死,按例夫妻同葬,先營墳塋。太宗下詔,命有司為李靖營墳依據漢朝衛青、霍去病故事,築闕像突厥鐵山、吐谷渾積石山的形狀,以表彰他的赫赫戰功。

後來,太宗親帥軍隊伐高麗前,召李靖入閣賜座,問這位老英雄,“公南平吳會,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東有高麗未服,公意如何?”

李靖強撐病體,壯言道:“臣雖殘年朽骨,陛下不棄,請隨軍行。”

太宗憐其病老,沒有答應。

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死於家,享年79歲。冊贈司徒,陪葬昭陵,諡曰景武。

隔渭水與頡利交語,曉以利害。頡利見所屬各部落酋師見太宗都恭敬羅拜,知道沒有勝算,就做個順水人情請和。而後,就趕上突利可汗被李靖打敗,頡利可汗聞訊後大懼,忙率軍退保鐵山,遣使入朝謝罪。

無論是匈奴、柔然、突厥、吐蕃,這些北方少數民族都是這樣,打勝仗則大掠人民財物而去,打敗仗就奉表稱臣裝孫子,喘息定後又回來大肆殺掠。

太宗李世民任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率軍迎降頡利。你不是說投降嗎,大唐現在派兵來受降。

頡利實際上根本不想投降,只是想找藉口趁機喘息重整旗鼓。太宗不放心,派出鴻臚卿唐儉和將軍安修仁帶國書前往慰諭。

李靖對當時突厥內部的情勢知道得一清二楚,對將軍張公謹說:“我國詔使到頡利處,他肯定一時心安,不再防備逃逸。可以馬上精選一萬騎兵,備二十天糧食,引兵奇襲,肯定大勝。”

張公謹有些為難,“皇上已答應他投降,又有使臣在頡利處,好像不該此時進擊啊。”

李靖不以為然,斷然道:“此兵機也,時不可失,正是韓信破齊的良機。似唐儉之輩,又何足惜!”(唐儉日後也是淩煙閣功臣)

他馬上下令發兵,督師疾進,行至陰山,俘獲突厥邊哨千餘帳,都用繩子拴上隨軍。

這一廂,頡利可汗見唐帝使者來,大悅,根本沒想到李靖一軍突然殺來。直到唐兵距帳十五裡,突厥人才發覺,頡利可汗嚇得自己跨乘上千里良馬一溜煙跑得沒影,部眾大潰。

李靖軍斬萬餘級,俘虜男女十余萬,並殺掉一直和唐朝作對的隋朝義成公主(處羅可汗之妻)。

頡利可汗跑到半道被人抓住,捆送京師。

突利可汗聽說叔父敗訊,自知不是“天可汗”李世民的對手,也忙派人內附稱臣。

此役大獲全勝,唐儉並沒像漢代那位“高陽酒徒”酈食其一樣被用油鍋烹死,他乘間跑掉,平安回朝。

太宗聽說李靖大破頡利,喜出望外,對侍臣說:“朕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往年國家草創之際,太上皇不得已向突厥稱臣,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現在李靖將一偏師,無往不捷,使得頡利可汗被俘,突利單于附款,往年大恥,一朝而雪!”

於是,唐太宗大赦天下。

當時,唐高祖李淵作為“太上皇”還活著,聞訊忙命人大擺酒席。席間,他命被俘的頡利可汗起舞,讓入貢的林邑王上酒賦詩,真正享受到了大唐天子之父太上皇的尊榮。

縱觀整個中國古代歷史,多是中原之主被馬上民族俘獲“青衣侑酒”的恥辱,堂堂“天之驕子”被抓入漢庭,起舞獻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李靖雖建此殊勳,仍為文吏御史大夫溫彥博彈劾,說他軍無綱紀,縱兵搶掠突厥寶物。

太宗聞言大怒,召李靖責讓,大將軍伏地道歉。

過了幾天,太宗把李靖又召來,說:“有人說你壞話,我現在忽然明白過來,希望愛卿不要介懷。”賜絹二千匹,拜尚書右僕射。

雖官至宰相,李靖為人謙恭至極,朝會之上總是作恂然若不能言之狀,太宗深歎其為“真是一代楷模!”

貞觀九年,吐谷渾侵犯邊塞,太宗對侍臣說:“如果李靖為元帥,戰勝不難啊。”

已經退休在家的李靖馬上對房玄齡說:“靖雖年老,固堪一行。”

太宗大悅,以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攝兵部尚書任城王李道宗、涼州都督李大亮、利州刺史高甑生三總管前往征伐吐谷渾。

吐谷渾為慕容氏別部,鮮卑種,聽聞李靖率師前來,堅壁清野,燒掉野草,退保大非川。

唐朝諸將都認為春草未生,馬匹無草羸弱,不能打仗。李靖力排眾議,決計進擊。唐軍逾積石山,前後與吐谷渾大戰數十合,殺傷甚眾,大破其國。

最後被迫無奈,吐谷渾貴族殺掉可汗前來歸降。唐軍扶立聽話的慕容順為王,振旅而還。

貞觀十一年,詔改封李靖為衛國公。貞觀十四年,李靖結髮老妻病死,按例夫妻同葬,先營墳塋。太宗下詔,命有司為李靖營墳依據漢朝衛青、霍去病故事,築闕像突厥鐵山、吐谷渾積石山的形狀,以表彰他的赫赫戰功。

後來,太宗親帥軍隊伐高麗前,召李靖入閣賜座,問這位老英雄,“公南平吳會,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東有高麗未服,公意如何?”

李靖強撐病體,壯言道:“臣雖殘年朽骨,陛下不棄,請隨軍行。”

太宗憐其病老,沒有答應。

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死於家,享年79歲。冊贈司徒,陪葬昭陵,諡曰景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