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清朝把它扔掉,日本拿去後稱霸亞洲~

甲午中日戰爭。 這場戰爭敗的有多沉痛?不但朝野一片憤怒, 民間更滿滿哀鴻。

一二次鴉片戰爭喪權辱國後, 清廷舉國上下依舊不可救藥的自大麻木,

甲午戰敗, 卻真真正正令舉國各行業階層集體悲痛。

如此痛徹心扉, 以至於大清當時, 著實舉國追問:為什麼?

但有一個日本人卻總結出了離奇原因, 早在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前, 日本思想家佐久間象山, 就堅定認為日本一定會贏:因為撿到了一件來自中國的絕世法寶——《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有著完全不同的命運。 在它的祖國, 此書出版後幾乎無人問津。 據統計, 當時國內有紳士百萬余人, 有能力讀此書的也多達300多萬人, 然而卻很少有人認真地閱讀和領會書中的深刻內涵。 相反, 許多守舊的朝廷官吏的罵聲卻撲面而來, 他們無法接受書中對西方蠻夷的“讚美”之詞, 更有甚者主張將《海國圖志》付之一炬。 在腐敗守舊的清政府眼中, 《海國圖志》無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書籍。

而日本人卻如獲至寶, 通過不斷轉譯翻刻, 使之成為日本朝野上下革新內政的“有用之書”。 半個世紀後, 梁啟超先生說, 日本明治維新的前輩們, “皆為此書所刺激, 間接以演尊攘維新之活劇。 ”

1868年7月, 日本新政府宣佈將江戶改稱東京, 並定為日本首都。 此後, 以天皇睦仁為首, 由改革派武士掌握的明治政府, 開始著手實行維新, 推進變革, 日本逐漸擺脫了西方列強的肆意欺辱, 並一躍成為東亞第一強國。 半個世紀後, 梁啟超先生在回顧這段明治維新的歷史時,

曾這樣評價說, 日本維新派前輩“皆為此書(《海國圖志》)所刺激”, 最終完成了改革圖新大業。

直到此時此刻, 清朝人才知道, 他們白白閒置了一件怎樣強大的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