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悲歌:北京城破之後,殉城者的絕望百態!

【崇禎十七年三月戊申, 二十日】

三月二十日, 奉詔入援的吳三桂率軍趕到了豐潤。 如果以山海關為起點前往北京, 走到豐潤這裡, 算是走了一半的路程。

在豐潤, 吳三桂得到北京陷落的消息, 入援行動一下子失去了意義, 所以吳三桂停了下來。

北京城裡, 崇禎皇帝的三個兒子都落入李自成之手。 按照《甲申傳信錄》的說法, 三月二十日這一天, 嘉定伯周奎帶著兩位皇子來見李自成, 李自成讓劉宗敏“善養之”。

皇太子是被太監出賣的。 《爝火錄》中說:“奄監獻太子, 賊送劉宗敏所……又舁長公主, 賊令劉宗敏療治, 越五日復蘇。

北京的陷落讓許多人痛心不已, 許多貴戚大臣選擇了自決殉國。 其中有闔門同死、父子俱死、妻妾從死的, 最多的則是獨自赴死。 各人的心態也頗為複雜, 為國為君, 痛惜絕望, 同時也有深深的自責與憤懣。

這其中, 有些人是皇親或者勳舊之臣, 屬於權力的核心層, 更清楚局勢的危殆, 而且按照先前的經驗, 這個階層是農民軍首先要清算的對象, 所以他們比一般的大臣更清醒、更絕望。

《明史紀事本末》中專門有“甲申殉難”一節, 羅列眾多死難者。

當李自成逼近北京時, 大學士兼工部尚書范景文提前開始絕食。 三月十八日崇禎皇帝召他進朝, 范景文已經餓了三天, 聲音微弱。

城破的消息傳來, 范景文感覺餓死太慢, 望闕再拜, 懸樑自盡, 卻被家人救了下來。 范景文寫了兩首詩, 悄悄投入龍泉巷的一眼古井當中, 他的小妾也自殺而死。

劉文炳是崇禎皇帝的表兄弟, 他的祖母瀛國太夫人是崇禎皇帝的外祖母, 此時還活著, 已經年過九十。

李自成攻進北京, 劉文炳說:“身為戚臣,

義不受辱, 不可不與國同難。 ”

劉文炳的弟弟劉文耀是左都督, 兄弟二人選擇了一眼大水井。 全家男女老幼一共十六人, 全被他們驅趕著投到井裡去, 也包括九十多歲的瀛國太夫人。 然後兄弟二人在宅中縱火, 一起投身火海。

駙馬都督鞏永固娶的是樂安公主, 此時公主已經去世。 鞏永固從皇宮回到家裡, 把自己的愛馬殺死, 珍藏的寶刀鎧甲等寶物全部焚毀, 在牆上大寫:“世受國恩, 身不可辱。 ”

他的五個子女被他用黃繩子捆到柱子上, 另一種說法是, 公主已死, 還沒有殯葬, 五個子女被綁到靈柩旁, 房中縱火, 活活燒死, 最後鞏永固自刎而死。

太傅、惠安伯張慶臻的自絕, 悲愴壓抑之中帶著一點達觀、平靜。 他把家中財物全部贈送親戚,

然後一家人準備了一桌酒菜, 房屋周圍堆滿薪柴, 全家人坐在屋裡一起痛飲, 外面燃起火來, 全家葬身火海。

宣城伯衛時春, 全家投井而死。 錦衣衛都指揮使王國興在城破之後自縊而死。

一些大臣合門俱亡, 臣為君死, 妻為夫死, 子為父死, 僕為主死。 一時之間, 北京城中一片悲風淒雨。

最先死掉的一批官員是負責守城的, 有人是被殺, 有人自殺, 遭遇各不相同。

協理京營、兵部右侍郎王家彥負責守衛德勝門, 城陷之後, 王家彥跳城自盡, 但只摔斷了手足。 他的僕人把他扶進一處民宅中, 王家彥死志已決, 自縊而亡。

監察禦史王章負責巡城, 走到阜城門時, 王章親手放了兩炮, 逼退下麵進攻的士兵。 農民軍蜂擁入城時, 光時亨拉著王章要一起逃走, 王章不肯, 怒道:“事已至此, 還怕死嗎?”

光時亨很會說:“我們死在這裡有何益處?趕快進宮去見皇上, 見到皇上再死不遲。 ”

兩個人奔向宮中, 半路遇到農民軍, 喝令他們下馬。 生死時刻最能見出一個人的真性情, 曾經在殿堂之上義正辭嚴、反對皇太子南下的光時亨, 此時慌忙下馬,跪倒在地。王章揚一揚手中的馬鞭,喝道:“我是視軍禦史,誰敢動我?”

農民軍用利刃回答他,一刀刺到他的腿上,王章跌落馬下,大罵:“各地勤王的大軍很快來到,我死了,你們的死期也不遠了!”

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奉命守衛正陽門,城破時死於城下,妻子聞訊自盡。兒子孟章明是一位進士,速速安葬父母之後,和夫人謝氏一起自盡。

四川道禦史趙撰負責巡視中城,農民軍進城之後將他擒獲。趙撰“瞑目大罵”,被殺死在白帽胡同。

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珪負責守衛崇文門,城陷之後作絕命詞:“死矣!即為今日事;悲哉!何必後人知。”自縊而死。

太常少卿吳麟征死得比較曲折。他負責守衛西直門,攻城最急的時候,身邊的同僚們紛紛逃走,他卻堅持到最後。城破之後他徒步走回家,發現宅子已經被農民軍佔用,只好躲進一間祠堂裡,自殺求死,卻被家人救了過來。第二天他的老朋友祝淵來探望,吳麟征擺酒與他告別,說自己老了,山河破碎,不死何為?

一對老朋友相對灑淚,然後吳麟征提筆寫下訣別的文字,要求“殮時用角巾青衫,覆以單衾,籍以布席足矣。茫茫泉路,咽咽寸心,所以瞑予目者,又不在乎此也。”

寫完自縊而死,祝淵看著他被裝殮。

左中允劉理順是河南杞縣人,考中狀元。城破之後劉理順決心殺身成仁,痛飲一番,自盡而亡。他的妻、妾、兒子和婢僕十八人全部自縊而死。

李自成軍中大部分是河南人,早就聽說過劉理順的大名,專門派出一隊人馬上門來保護劉理順,結果只見到滿室的死屍,大為震驚。

城破之前,兵部員外郎金鉉跪倒在母親章氏面前,說他世受國恩,必將與城共存亡,他已經為母親找好了藏身之地,安排好母親之後就自盡。

章氏說:“你受國恩,我沒受過國恩嗎?事急之際,廊下那一眼深井就是我的葬身之地。”

金鉉聞言,痛哭叩首,告別母親去忙公務。十九日那天,金鉉在禦河橋邊聽說農民軍進城,向著家宅的方向遙拜之後,跳進禦河之中。三月的北京雨水稀少,禦河裡的水很淺,金鉉奔向水深的地方,被僕人死死拉住,氣得金鉉張嘴咬他們,掙脫出去。河水不夠深,他就一頭沖向淤泥之中,把自己活活悶死。

家裡聽到消息,母親和小妾一起跳井而死。金鉉的弟弟哭著安葬了母親,三天之後自己也投井而死。

監察禦史陳良謨痛飲作詩,準備自盡。小妾已經懷孕,陳良謨說:“吾年逾五十無子,汝幸有娠,倘生男,以延陳氏血食,汝必勉之。”小妾說:“主人死,妾將誰依?與其為賊辱,不如無子也。妾請先死,以絕君念。”

陳良謨於是與她一同懸樑。

城陷之時,左諭德馬世奇正在吃飯,很平靜地說:“我必須死。”然後給母親寫信告別。身邊兩位小妾仔細打扮之後,三人一起自縊。馬世奇卻被家人救了過來,勸他說:“聽說皇上出城南下,大人可以想辦法出城。”

馬世奇不肯,看到兩位小妾的遺體,微笑道:“你們年輕,死得也爽快!”

他拿出自己的官服燒掉,印信交給僕人,叮囑他們如果皇上果然出行,將來一定交給皇上,或者交到吏部。然後向南拜別母親,再次自縊而死。

翰林院檢討汪偉一直對形勢悲觀,早就做好必死的打算,提前幾日絕食。城破之後,他與耿氏擺酒對飲,提筆在牆上大寫:“志不可屈,身不可降,夫婦同死,節義成雙。”

然後在梁間懸繩,共赴黃泉。

戶科給事中吳甘來也早有死志,城陷之後,他對家裡人說:“皇上英明,輕易不會離開北京。形勢至此,我不能調兵殺賊,也不想苟活於世。”

他的兄長是禮部員外郎,吳甘來寫信叮囑兄長,稱自己不死,無以明志,兄弟同難,必存其一,以終養父母。然後整理衣冠,北向五拜,南向四拜,賦詩一首,和汪偉一樣自縊而死。

此時慌忙下馬,跪倒在地。王章揚一揚手中的馬鞭,喝道:“我是視軍禦史,誰敢動我?”

農民軍用利刃回答他,一刀刺到他的腿上,王章跌落馬下,大罵:“各地勤王的大軍很快來到,我死了,你們的死期也不遠了!”

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奉命守衛正陽門,城破時死於城下,妻子聞訊自盡。兒子孟章明是一位進士,速速安葬父母之後,和夫人謝氏一起自盡。

四川道禦史趙撰負責巡視中城,農民軍進城之後將他擒獲。趙撰“瞑目大罵”,被殺死在白帽胡同。

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珪負責守衛崇文門,城陷之後作絕命詞:“死矣!即為今日事;悲哉!何必後人知。”自縊而死。

太常少卿吳麟征死得比較曲折。他負責守衛西直門,攻城最急的時候,身邊的同僚們紛紛逃走,他卻堅持到最後。城破之後他徒步走回家,發現宅子已經被農民軍佔用,只好躲進一間祠堂裡,自殺求死,卻被家人救了過來。第二天他的老朋友祝淵來探望,吳麟征擺酒與他告別,說自己老了,山河破碎,不死何為?

一對老朋友相對灑淚,然後吳麟征提筆寫下訣別的文字,要求“殮時用角巾青衫,覆以單衾,籍以布席足矣。茫茫泉路,咽咽寸心,所以瞑予目者,又不在乎此也。”

寫完自縊而死,祝淵看著他被裝殮。

左中允劉理順是河南杞縣人,考中狀元。城破之後劉理順決心殺身成仁,痛飲一番,自盡而亡。他的妻、妾、兒子和婢僕十八人全部自縊而死。

李自成軍中大部分是河南人,早就聽說過劉理順的大名,專門派出一隊人馬上門來保護劉理順,結果只見到滿室的死屍,大為震驚。

城破之前,兵部員外郎金鉉跪倒在母親章氏面前,說他世受國恩,必將與城共存亡,他已經為母親找好了藏身之地,安排好母親之後就自盡。

章氏說:“你受國恩,我沒受過國恩嗎?事急之際,廊下那一眼深井就是我的葬身之地。”

金鉉聞言,痛哭叩首,告別母親去忙公務。十九日那天,金鉉在禦河橋邊聽說農民軍進城,向著家宅的方向遙拜之後,跳進禦河之中。三月的北京雨水稀少,禦河裡的水很淺,金鉉奔向水深的地方,被僕人死死拉住,氣得金鉉張嘴咬他們,掙脫出去。河水不夠深,他就一頭沖向淤泥之中,把自己活活悶死。

家裡聽到消息,母親和小妾一起跳井而死。金鉉的弟弟哭著安葬了母親,三天之後自己也投井而死。

監察禦史陳良謨痛飲作詩,準備自盡。小妾已經懷孕,陳良謨說:“吾年逾五十無子,汝幸有娠,倘生男,以延陳氏血食,汝必勉之。”小妾說:“主人死,妾將誰依?與其為賊辱,不如無子也。妾請先死,以絕君念。”

陳良謨於是與她一同懸樑。

城陷之時,左諭德馬世奇正在吃飯,很平靜地說:“我必須死。”然後給母親寫信告別。身邊兩位小妾仔細打扮之後,三人一起自縊。馬世奇卻被家人救了過來,勸他說:“聽說皇上出城南下,大人可以想辦法出城。”

馬世奇不肯,看到兩位小妾的遺體,微笑道:“你們年輕,死得也爽快!”

他拿出自己的官服燒掉,印信交給僕人,叮囑他們如果皇上果然出行,將來一定交給皇上,或者交到吏部。然後向南拜別母親,再次自縊而死。

翰林院檢討汪偉一直對形勢悲觀,早就做好必死的打算,提前幾日絕食。城破之後,他與耿氏擺酒對飲,提筆在牆上大寫:“志不可屈,身不可降,夫婦同死,節義成雙。”

然後在梁間懸繩,共赴黃泉。

戶科給事中吳甘來也早有死志,城陷之後,他對家裡人說:“皇上英明,輕易不會離開北京。形勢至此,我不能調兵殺賊,也不想苟活於世。”

他的兄長是禮部員外郎,吳甘來寫信叮囑兄長,稱自己不死,無以明志,兄弟同難,必存其一,以終養父母。然後整理衣冠,北向五拜,南向四拜,賦詩一首,和汪偉一樣自縊而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