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關羽是怎樣逐步走上神壇的?為何他的廟宇能遍佈全國?

神話的大千世界67:關羽是怎樣成神的

提起關聖帝君、蕩魔真君或者伏魔大帝, 恐怕沒有多少讀者知道, 但一提到關公或者關羽, 或說關雲長, 那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其實兩者是一回事, 前者是神, 後者卻是歷史上的人。 那麼關羽這個人是怎樣成為神的呢?

被神話了的關聖帝君

如果對中國的廟宇作一個統計的話, 關帝廟恐怕是最多的。 以北京為例, 整個北京算上郊縣的話, 起碼超過兩百多座。 據《酌中志》記載, 在明朝的時候, 甚至在宮中寶善門、思善門、乾清門、仁德門、平臺之西及皇城各門, 都會供奉關帝的像。 而清朝甚至在圓明園裡面也要建造幾座關帝廟, 可見關羽的影響有多大。

那麼關帝廟的香火為何如此鼎盛呢?關羽又是如何從一個人逐步成為“帝君”、“大帝”呢?這其中有著極深的歷史和社會原因。

關羽在歷史上實有其人, 他字雲長,

河東解良人(今山西省運城解州)。 所說他本來並不姓關, 年輕時練就一身好武藝, 身強體壯, 臂力過人, 相貌堂堂。 因他好打抱不平, 時常招惹是非。 父母怕他闖禍, 就把他關在了後院的空房裡。 關羽實在憋急了, 就偷偷地打開了窗戶跑了出去, 半道上聽到有人啼哭, 一打聽, 原來卻是縣令的小舅子強娶民女, 民女的父母見無法阻攔, 因此痛哭。 關羽聞聽大怒, 提著寶劍沖進了縣衙, 殺了縣令和他的小舅子, 然後他輾轉逃到了潼關。 關前掛著懸賞捉拿他的圖像, 關羽整整衣服, 大膽走上前雲, 守關將士盤問, 他指著潼關回答說自己姓關, 從此他也就姓關了。

陳壽《三國志》對關羽的生平有詳細記載, 東漢末年, 關羽亡命奔涿君了。 當時劉備在鄉里招兵買馬,

他與張飛往投, 誓共生死, 三人寢則同床, 恩若兄弟, 後世傳為佳話, 這也即是“桃園三結義”的由來。 官渡之戰前, 曹操分兵東征, 大敗劉備, 關羽被俘, 投降了曹操。 曹操封其為偏將軍、漢壽亭侯。 以後他掛印封金, 再次投奔劉備, 被派鎮守荊州。 劉備進為漢中王時, 拜關羽為前將軍。 關羽在與曹操作戰時, 屢立戰功, 水淹七軍, 擒於禁、斬龐德, 威震華夏。 後孫權派呂蒙襲荊州, 他因驕傲輕敵, 兵敗被殺。 死後諡為“壯繆侯”。 當地人在其死處湖北當陽玉泉山立祠祭祀。

這即是歷史上關羽的生平, 他生前最高的封號為“前將軍”, 最高爵位是“漢壽亭侯”。 而且他還是兵敗被擒殺, 鬧了個身首異處, 實在是一個沒什麼神通的凡人。

其實, 自東漢末年到唐代, 關羽在民間的影響並不大。 從宋代開始, 關羽慢慢地走上了神壇, 青雲直上, 關羽廟也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起來。 宋哲宗封其為“顯烈王”, 宋徽宗封其為“義勇武安王”, 元代加封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到了明代, 由於《三國演義》的問世, 使得關羽更是名聲大震, 在民間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於是, 在歷史上並不是很重要的關羽, 在小說中被塑造得極為完美, 儼然成了勇武和忠義的化身。 關羽在民間的聲望達到了頂點, 成為“古今第一將”, 正如湖北當陽關陵的一副對聯所言:“漢朝忠義無雙士, 千古英雄第一人。 ”

關羽之所以受人崇拜, 主要還是因為他講義氣

到了明代萬曆年間, 明神宗加封關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帝”、“二界伏魔大帝, 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甚至讓陸秀夫、張世傑(二人為南宋大臣, 與文天祥並稱“宋亡三傑”)為其左右丞相、岳飛為元帥, 尉遲恭為伽藍。 清代順治皇帝更甚, 對關羽的封號竟長達二十六字:忠義神武靈佑仁通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關羽由武將而升為“王”,升為“帝”,甚至於“大帝”,其名義上的地位,甚至超過了人間帝王,人間的帝王可不敢自稱什麼“大帝”。

由於帝王們的推崇,關羽的地位無比顯赫,不但成為民間供奉的神明,而且還成為國家祭祀的高級神祗,還充當了皇家的保護神,佛道二教也把關羽拉進自己的教門,以壯聲勢。

佛教有天臺宗隋朝智顗大師在當陽玉泉山建立精舍,關羽請求受戒,寺成後關羽為該寺伽藍(寺廟護法神)的說法。這種說法在宋代開始流行,以後各寺院將關羽列為本寺護法神。著名的杭州靈隱寺中十八伽藍神之旁,就加了了個關羽神像。山西交城萬卦山著名的天寧寺中,在大雄寶殿旁就建有關帝端,另一側為觀音殿,意味著關帝與觀音可平起平坐。有趣的是,北京最著名的喇嘛廟——雍和宮的西跨院中,也有座宏偉的“關帝殿”,殿內正中即供奉著一尊精美的關羽銅鑄坐像。如此看來,藏蒙地區極為盛行的喇嘛教,對關羽也是極為感興趣的。而中國本土的道教,更把關羽奉為“蕩魔真君”、“伏魔大帝”,甚至附會其前身為雷首山澤中之老龍,又製造了種種“神跡”,以張大其靈驗。於是關公就成了儒、釋、道共同尊崇的“超級”偶像,這在我國民間神祇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明清時代,關羽極為顯貴,有“武王”、“武聖人”之尊,儼然與“文王”、“文聖人”孔子並肩而坐。由於關帝被說成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邪辟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乃至招財進寶,庇護商賈等“全能”法力。所以,民間各行各業,婦孺老幼,對關羽也是頂禮膜拜,是遠遠超過孔老夫子的。再者,關羽是一位義氣千秋、忠貞不二、見義勇為的英雄好漢。《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成為舊時江湖義氣的楷模,人們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再從統治階層來看,用集忠、孝、節、義於一身的關羽,來“教化”億萬臣民,是強化封建統治的再好不過的了。以上這些,就是為何過去關廟數量最多、遍佈天下的最為主要的原因所在。

桃園三結義

當然,關羽形象也有鼓舞士氣、英勇作戰的作用,而受到人們的推崇。太平天國《天情道理書》就是以關羽的忠勇為榜樣,“掃滅世間妖百萬,英雄勝比漢關張”。義和團也設關帝像,以神咒形式,希望得到關老爺那樣的勇武。

關羽由武將而升為“王”,升為“帝”,甚至於“大帝”,其名義上的地位,甚至超過了人間帝王,人間的帝王可不敢自稱什麼“大帝”。

由於帝王們的推崇,關羽的地位無比顯赫,不但成為民間供奉的神明,而且還成為國家祭祀的高級神祗,還充當了皇家的保護神,佛道二教也把關羽拉進自己的教門,以壯聲勢。

佛教有天臺宗隋朝智顗大師在當陽玉泉山建立精舍,關羽請求受戒,寺成後關羽為該寺伽藍(寺廟護法神)的說法。這種說法在宋代開始流行,以後各寺院將關羽列為本寺護法神。著名的杭州靈隱寺中十八伽藍神之旁,就加了了個關羽神像。山西交城萬卦山著名的天寧寺中,在大雄寶殿旁就建有關帝端,另一側為觀音殿,意味著關帝與觀音可平起平坐。有趣的是,北京最著名的喇嘛廟——雍和宮的西跨院中,也有座宏偉的“關帝殿”,殿內正中即供奉著一尊精美的關羽銅鑄坐像。如此看來,藏蒙地區極為盛行的喇嘛教,對關羽也是極為感興趣的。而中國本土的道教,更把關羽奉為“蕩魔真君”、“伏魔大帝”,甚至附會其前身為雷首山澤中之老龍,又製造了種種“神跡”,以張大其靈驗。於是關公就成了儒、釋、道共同尊崇的“超級”偶像,這在我國民間神祇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明清時代,關羽極為顯貴,有“武王”、“武聖人”之尊,儼然與“文王”、“文聖人”孔子並肩而坐。由於關帝被說成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邪辟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乃至招財進寶,庇護商賈等“全能”法力。所以,民間各行各業,婦孺老幼,對關羽也是頂禮膜拜,是遠遠超過孔老夫子的。再者,關羽是一位義氣千秋、忠貞不二、見義勇為的英雄好漢。《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成為舊時江湖義氣的楷模,人們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再從統治階層來看,用集忠、孝、節、義於一身的關羽,來“教化”億萬臣民,是強化封建統治的再好不過的了。以上這些,就是為何過去關廟數量最多、遍佈天下的最為主要的原因所在。

桃園三結義

當然,關羽形象也有鼓舞士氣、英勇作戰的作用,而受到人們的推崇。太平天國《天情道理書》就是以關羽的忠勇為榜樣,“掃滅世間妖百萬,英雄勝比漢關張”。義和團也設關帝像,以神咒形式,希望得到關老爺那樣的勇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