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代丟失的領土,最慘的一個淪陷三分之二以上

經過夏商周遠古三代上千年的努力, 奠定了中華民族最核心的區域。 大秦帝國統一後, 初步確定了中國版圖的基本輪廓。 在此之後, 歷朝歷代領土基本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增減。

歷代王朝的最大疆域和擴張所得領土, 許多人都知道。 但是, 他們的最小疆域以及統治過程中丟失的領土, 卻沒有多少人清楚。 現在, 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歷代丟失的領土。

漢朝建立之初, 疆域基本等同于秦朝剛剛統一六國時。

正北方向, 整個河南地重新被匈奴佔據, 關中飽受威脅。 西南方向, 剛剛打通的西南夷地區失去聯繫。 正南, 趙佗割據嶺南三郡、自立為王。 東南, 閩越王無諸因功受封閩中郡, 會稽郡南部的東越人也順勢複國。

西漢末, 為逐鹿天下,

劉秀把駐紮在長城以南、防禦胡人的幽州突騎抽調一空。 在鮮卑、烏桓無休止襲擾下, 失去幽州突騎保護的邊民被迫南遷。 燕山以北、長城以南土地全部丟失, 秦漢長城就此廢棄。

東漢打垮匈奴後, 將投降的匈奴人安置在河套地區。 漢靈帝時期,

東漢政府喪失對河套地區的控制, 九原、雲中、朔方等郡放棄。 匈奴人不僅完全割據河南地, 還滲透進入河東, 控制了代北。

八王之亂後, 內遷的胡人起兵作亂。 最落魄的時候, 東晉政權只能控制淮南和長江以南, 剩餘三分之二領土全部丟失。 此外, 雲南地區雖然名義上是東晉領土,

政權卻被當地大族控制、東晉中央毫無影響力。 等到隋朝統一, 雲南地區已經完全胡化, 脫離版圖。

在土著的反抗下, 安東都護府在唐高宗晚期就開始後撤。 唐玄宗即位後, 安東都護府已經遷至遼西, 遼東和朝鮮北部失控。 安史之亂後, 不僅關中以西所有領土丟失,連遼西走廊也在奚人的襲擊下放棄。唐末,交州土豪更是利用權力真空的機會控制了整個安南都護府。

北伐慘敗使得宋太宗開始厭戰,為求安穩,他把好不容易收復的定難五州歸還給黨項李繼遷。為了避戰,宋真宗先是主動放棄重鎮靈州,而後坐視河西重鎮涼州落入黨項人之手。宋神宗時期,在遼國的恐嚇之下,將山西北部八百里土地割讓出去。

靖難成功後,明成祖將長城以北的大寧都司賜予兀良哈三衛,作為他們出兵的酬謝。明朝中期,嘉靖不理朝政,任由蒙古土默特部滲透河套,任由吐魯番攻佔哈密。明末,土默特部遷徙到青海,阻隔了烏斯藏、朵甘兩個都司與明朝中央的聯繫。萬曆末期,建州衛努爾哈赤起兵造反,奴兒幹都司下屬諸衛所也與明朝中央失去聯繫。

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漢人督撫逐漸控制了東南地區。八國聯軍侵華後,長江以南所有省份宣佈中立、與洋人議和。對此,史稱“東南互保”,標誌著滿清喪失對南方的影響。皇族內閣破產後,北方省份也對滿清喪失信心。辛亥革命爆發時,滿清已經政令不出紫禁城,完全喪失對全國的控制。

不僅關中以西所有領土丟失,連遼西走廊也在奚人的襲擊下放棄。唐末,交州土豪更是利用權力真空的機會控制了整個安南都護府。

北伐慘敗使得宋太宗開始厭戰,為求安穩,他把好不容易收復的定難五州歸還給黨項李繼遷。為了避戰,宋真宗先是主動放棄重鎮靈州,而後坐視河西重鎮涼州落入黨項人之手。宋神宗時期,在遼國的恐嚇之下,將山西北部八百里土地割讓出去。

靖難成功後,明成祖將長城以北的大寧都司賜予兀良哈三衛,作為他們出兵的酬謝。明朝中期,嘉靖不理朝政,任由蒙古土默特部滲透河套,任由吐魯番攻佔哈密。明末,土默特部遷徙到青海,阻隔了烏斯藏、朵甘兩個都司與明朝中央的聯繫。萬曆末期,建州衛努爾哈赤起兵造反,奴兒幹都司下屬諸衛所也與明朝中央失去聯繫。

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漢人督撫逐漸控制了東南地區。八國聯軍侵華後,長江以南所有省份宣佈中立、與洋人議和。對此,史稱“東南互保”,標誌著滿清喪失對南方的影響。皇族內閣破產後,北方省份也對滿清喪失信心。辛亥革命爆發時,滿清已經政令不出紫禁城,完全喪失對全國的控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