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袁世凱幹的這兩件大事其實掛名而已,實乃此人所辦

113

他的姓在百家姓排第一;

他生的那一年是甲子年, “甲”是天干第一, “子”是地支第一;

他生的那天是正月初一, 一年之首;

他在家長排行老大, 還是第一;

什麼都排第一, 想想你認識的人, 哪個有這麼巧?歷史上那麼多人, 上述幾個“第一”占全的為數不多, 其中一個叫“趙秉鈞”, 做到了國家總理。 此人在歷史課本上留了一筆:受袁世凱指使, 殺了宋教仁。 趙秉鈞的真實形象, 當然不是如此乾癟。

趙秉鈞之墓, 已塌

趙秉鈞絕對是個勵志哥。 還在穿開襠褲的年齡, 他便父母雙亡, 成了孤兒。 這樣的人一般會走向兩個極端, 或者淪為乞丐泯然眾人, 或者抓住機會出人頭地, 趙秉鈞是後者。 軍隊常常是窮苦人的歸宿, 趙秉鈞長大後即投效左宗棠部隊, 參加收復新疆的戰事, 期間曾被大雪掩埋三天, 大難不死。 有種說法, 這樣的人必有後福。

他與袁世凱的交集發生在小站練兵時期。

能入袁世凱法眼的人, 都有兩把刷子, 趙秉鈞的“刷子”是一個突出的強項——“長於緝捕”, 遂得老袁提拔重用。 不少書上說袁世凱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首創了員警制度, 其實他只是掛名, 真正的創始人乃時任天津南段巡警局總辦的趙秉鈞。

趙秉鈞影視形象

趙秉鈞出力、袁世凱得名的事兒, 還有一件, 而且比創辦員警制度的作用和影響大得多——逼清帝退位。 當時, 趙秉鈞的身份不過民政部大臣, 但另一個身份令見者低頭:袁世凱的“代表”。 袁世凱於1912年1月16日遇刺後稱病不再上班, 但必須處理一些事情, 所以讓趙秉鈞“代表”自己參加最高級別的御前會議。 趙秉鈞對隆裕太后說的話比袁世凱說的話赤裸得多, 意思如果主動退位還能保住腦袋並享受優待, 否則要是革命党提出索命要求, “將有不可測之事”。

老趙的厲害之處在於, 他說這些話的時候並非兇神惡煞, 而是流著眼淚, 帶著哭腔, 讓周圍的人感覺在設身處地替隆裕太后母子著想。 這樣的戲, 趙秉鈞演了好幾次, 他的兄弟都很覺得大哥不容易。

特別是段祺瑞和50多名將領聯名通電要求清帝退位次日, 隆裕太后召集御前會議商討對策, 見到趙秉鈞就哭。 老趙一看, 得趕緊配合, 於是眼淚奪眶而出。 回去以後, 小弟問:“大哥, 今天的戲唱得如何?”趙搖頭道:“難過, 難過, 這種戲真不是人唱的!”

袁世凱將晚清末代皇帝趕下臺後成功上位, 為了感謝趙秉鈞, 不久給了總理要職。 可惜, 老趙只幹了1年半(1912年8月-1914年2月), 就在“宋案”之後暴亡於家中, 年55歲。 趙秉鈞之死眾說紛紜, 其中他兒子是這樣說的:

趙秉鈞

“督署秘書長于27日始電報袁總統, 原電謹稱腹瀉頭暈, 厥逆撲地, 並無七孔流血而死。 後人作傳, 妄加枝葉, 引人猜疑袁有加害之嫌, 指為北洋集團離心之始。 其實他是死於中風, 即今所謂腦溢血, 倒臥於內寢室床頭側旁, 這是當時家屬所見, 並無吐血情形。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