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濱湖老地名全集!各種犄角旮旯全齊了!

濱湖的這些老地名

你都認得嗎?

周新鎮

原名東絳(土字旁), 明朝時因這裡地勢較高, 又在西絳之東, 故稱東絳。 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無錫工商先驅周舜卿新建街鎮, 取名“周新鎮”。 1929年即建鎮。 解放後將周新鎮改名為東絳鎮。 現為太湖街道。

南方泉

現名南泉, 因鎮內有一方泉而得名。 1929年即建鎮。 為與北方泉區別, 又在方泉前加“南”字。

河埒口

在古城西郊。 宋朝有蔣姓沿梁溪河築埂埒地養魚而得名。

1929年始有河埒鄉, 後為鎮, 現併入榮巷街道。

榮巷

因明代正統年間, 榮氏在此聚族而居始得名。 分上榮、中榮和下榮。 1929年即建鎮。 現為榮巷街道。

胡埭

宋代原名湖埭, 因毗鄰太湖而得名。

古竹

位於馬山冠嶂峰北側。 因生長著大量的竹子, 後人便將此地稱為古竹。 是馬山島上最大的一個集鎮。

太湖

古稱震澤。 《史記正義》載:縱廣三百八十三裡, 周回三萬六千頃。 或謂之震澤。 《禹貢》謂之具區。 《山海經》謂之笠澤。 《史記正義》曰:五湖, 菱湖、游湖、莫湖、貢湖、胥湖也, 皆大湖東岸五灣。 《左傳》《職方》《越語》:謂之五湖。 其中相傳吳王種菱處名菱湖。

五裡湖

又名蠡湖。 舊時又稱漆湖, 亦稱小五湖, 系太湖(梅梁湖)伸入無錫城區的內湖。 相傳2500多年前春秋時期, 越國大夫范蠡助越滅吳, 功成身退, 偕西施泛舟於此, 故又名蠡湖。

馬跡山

因西北狹窄, 東北寬廣, 狀如駿馬, 因而得名。 傳說當年秦始皇東巡會稽, 乘騎踏浪途經太湖留下馬蹄印, 遂現一座湖中仙島, 故名。 馬跡山及周圍部分湖面, 面積約116平方公里。 自然景觀以龍頭渚、仙鶴嘴、冠嶂峰等為主,

近年來依託小靈山和祥符寺所建“靈山勝境”而聞名遐邇。

長廣溪吳塘門

全長約15公里, 水面最寬處約300米。 取“溪闊水長”之意。 吳塘門在長廣溪南入太湖之口。 因位於吳塘山附近而得名吳塘門。

蠡園

由王禹卿始建於1927年, 1936年其子王亢元作擴建。 因園主為“三槐堂”王氏後裔, 據說原擬名“槐園”, 後正式命名為“蠡園”並沿用至今。 園名出典據園主身前見諸傳媒的文字資料及口述資料而有兩個版本:一是慨慕范蠡為人, 園以湖名;另一是“以蠡測海”(用瓢測量海水)、“管窺蠡測”表示謙虛。 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向西續建長廊與陳梅芳始建於1930年的“漁莊”相聯, 漁莊併入蠡園, 後老蠡園大部份劃入賓館(今湖濱飯店), 上世紀80年代初和2004年蠡園分別作東擴西延。

2002年“蠡園及漁莊”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蠡園列為AAAA級旅遊景區。

高子水居

明東林黨人高攀龍始建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的五裡湖水上別墅, 故名。 原址在東蠡湖東北角“魚池頭”(今湖濱區東降(土字旁)鎮境內)遺址現已淹沒水中, 2005-2006年在遺址附近建“水居苑”以志紀念。

梅園

1912年榮德生在無錫西郊的東山購地植梅為梅園起點,數年間購山糧地150畝,植梅三千株,於1922年後園址擴大至滸山,成為江南三大賞梅勝地之一。1955年,榮毅仁根據父親榮德生遺願將梅園除“樂農別墅”留作紀念先父外贈獻政府,當時梅園遊覽面積為81畝,此即“榮氏梅園”範圍,或稱“老梅園”。鑒於該由名人用名花構築的名園,在歷史轉型期引領生態園林建設的風氣之先,又開私園為社會公益之先河,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科學藝術價值,2006年國務院公佈“榮氏梅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梅園在1959年征地50公頃,向東拓展至橫山,2009年列為AAAA級旅遊景區。

黿頭渚

前身為1916年購地、1918年始建於黿頭渚沿湖山地上的橫雲山莊,1944年易名橫雲公園。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更名為黿頭渚公園。1958年,原“太湖別墅”7棟建築併入公園,後陳家花園(若圃)、三山島、鄭園部分舊址、原郊區河埒公社黿頭渚大隊相繼併入公園,遂於1993年1月命名為“太湖黿頭渚風景區”,但黿頭渚公園名稱並未廢除。其範圍包括面積3平方公里的黿頭渚半島和面積0.12平方公里的三山島。該景區於2002年列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6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而“黿頭渚”因南犢山(充山)伸入太湖的餘脈狀如黿頭而得名。明末,王永積《錫山景物略》稱:“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為黿頭狀,因呼為黿頭渚。

犢山

又稱獨山、中犢山。位居太湖與五裡湖交匯處。

金城灣

位於蠡湖東端,蠡湖兩個重要源頭——馬蠡港、梁塘河在此匯合形成湖灣。

軍(山字旁)嶂山成性寺

曾為南唐屯兵之處,故又名軍(山字旁)將山。金匱縣誌載“軍(山字旁)將山一名軍帳,在縣西南四十裡,濱太湖南”,後名軍(山字旁)嶂山。成性寺(龍寺),在軍(山字旁)嶂山麓龍湫旁,始建於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開禧二年(1206)獲賜“孚澤”額。

雪浪山

宋代山頂建有雪浪庵而得名。為軍(山字旁)嶂山東延橫脈,故又名橫山,山東麓建有橫山寺。

無錫濱湖發佈

Live in Binhu

長按二維碼,每天發現濱湖新鮮事

2005-2006年在遺址附近建“水居苑”以志紀念。

梅園

1912年榮德生在無錫西郊的東山購地植梅為梅園起點,數年間購山糧地150畝,植梅三千株,於1922年後園址擴大至滸山,成為江南三大賞梅勝地之一。1955年,榮毅仁根據父親榮德生遺願將梅園除“樂農別墅”留作紀念先父外贈獻政府,當時梅園遊覽面積為81畝,此即“榮氏梅園”範圍,或稱“老梅園”。鑒於該由名人用名花構築的名園,在歷史轉型期引領生態園林建設的風氣之先,又開私園為社會公益之先河,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科學藝術價值,2006年國務院公佈“榮氏梅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梅園在1959年征地50公頃,向東拓展至橫山,2009年列為AAAA級旅遊景區。

黿頭渚

前身為1916年購地、1918年始建於黿頭渚沿湖山地上的橫雲山莊,1944年易名橫雲公園。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更名為黿頭渚公園。1958年,原“太湖別墅”7棟建築併入公園,後陳家花園(若圃)、三山島、鄭園部分舊址、原郊區河埒公社黿頭渚大隊相繼併入公園,遂於1993年1月命名為“太湖黿頭渚風景區”,但黿頭渚公園名稱並未廢除。其範圍包括面積3平方公里的黿頭渚半島和面積0.12平方公里的三山島。該景區於2002年列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6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而“黿頭渚”因南犢山(充山)伸入太湖的餘脈狀如黿頭而得名。明末,王永積《錫山景物略》稱:“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為黿頭狀,因呼為黿頭渚。

犢山

又稱獨山、中犢山。位居太湖與五裡湖交匯處。

金城灣

位於蠡湖東端,蠡湖兩個重要源頭——馬蠡港、梁塘河在此匯合形成湖灣。

軍(山字旁)嶂山成性寺

曾為南唐屯兵之處,故又名軍(山字旁)將山。金匱縣誌載“軍(山字旁)將山一名軍帳,在縣西南四十裡,濱太湖南”,後名軍(山字旁)嶂山。成性寺(龍寺),在軍(山字旁)嶂山麓龍湫旁,始建於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開禧二年(1206)獲賜“孚澤”額。

雪浪山

宋代山頂建有雪浪庵而得名。為軍(山字旁)嶂山東延橫脈,故又名橫山,山東麓建有橫山寺。

無錫濱湖發佈

Live in Binhu

長按二維碼,每天發現濱湖新鮮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