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話題:最笨的方法是什麼?

正值雙節放假, 我給您講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是我大概十年前看的, 主人公姓康, 我們就管他叫老康。 老康畢業之後進了一家修理廠, 那這個老康, 我估計也不是大學本科畢業, 估計就是個專科。 進了修理廠, 修理廠裡面有四個修理工人, 那幾個同事下班之後經常在一起閒聊, 聊些什麼內容呢?用老康的話說就是經常抱怨老闆, 給的活多, 給的錢少, 加班不給加班費之類的, 那其實這個在辦公室當中, 職場當中, 這是經常見到的現象。 老康自己倒不是很在意, 倒不是因為他境界高, 而是老康覺得自個是個外地人,

你說下了班之後, 自個也沒什麼事幹, 所以乾脆就用工作來打發時間, 所以他也就不在乎什麼上班時間, 下班時間, 也就不在乎老闆給的多給的少, 就一門心思地紮進工作當中。 結果讓老康沒有想到的是, 他自個居然成了這家店的店長, 您看所謂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是無欲則剛。 我覺得老康就是一個無欲則剛的人。

魯迅先生不是也說過嗎, 當工作不以賺錢為目的的時候, 錢反而是越賺越多, 這個用來形容老康, 我看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這是故事的第一段落。 第二段落發生了什麼呢?

他們所在的這家修理廠, 被一個上市公司給收購了,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那收購之後, 誰能留下, 誰要離開, 這就說不準了。

當時, 在整個同事圈當中, 可以說是人心惶惶, 老康自然也不例外, 他也擔心自己的崗位還能不能保住, 結果又一次讓他喜出望外, 他不但留下來了, 而且成了當地的負責人, 換句話說現在的老康搖身一變是上市公司在當地分公司的總經理, 那來說這老康也太順利了, 您別著急。

進了第三段落, 老康就要倒楣了

怎麼了?你想, 這人進步的太快了, 難免的心裡邊就開始飄飄忽忽, 不知所以了, 老康可能就在職場當中有一些自大了, 可能一些細的事情他也不照以前那麼上心了, 可能不知不覺的也就得罪人了, 結果他居然被解雇了, 一下子從上市公司分公司總經理變成了失業人員, 沒辦法, 開始找工作吧。 不過您想這找工作咱都有這種想法,

怎麼著也得比我上一份工作強吧?老康就抱著這種想法去找工作, 結果哪那麼好找, 上市公司分公司總經理, 比這崗位強的它不多, 找來找去找不著, 就逐漸的降低預期, 不能比原來強, 跟我原來差不多也行, 還是找不著。 預期是一點一點的降低, 可是這降低了還是找不著, 怎麼了, 您想, 你因為前期找不著工作降低預期, 再找不著工作再降低預期, 這不工作的時間可就越來越長, 而你失業的時間越長是越難找工作的, 因為你沒辦法跟你的面試單位解釋為什麼這麼長時間不工作。 所以您看任何事情都是這個樣子的, 不是說什麼事情, 哢, 一下子從A就翻成B了, 從陰就翻成陽了, 總有一個漸變的過程,
而這個漸變的過程卻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2017/10/04

您看這次我打車, 我跟司機師傅聊, 我說保險, 我說您要不要配一份, 結果司機師傅說我可不要這個, 我要是生了病, 我就死了算了。 可是您各位想一想, 哪個生病的人一開始就確定自己這個病治不好, 他總得想辦法治一下,想辦法治一下這就是花錢的開始,

那你想如果真得了重病, 病人往往不是第一個知道的, 往往是最後一個才知道的, 再一個真要是得了這種絕症, 跟你說還有3個月, 你敢馬上就去死嗎?這個純粹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在說。 我是見過處於臨終狀態, 醫院都判他再也治不好的病人, 他真是那時候對生命的留戀那真是無限的, 可以說有個偏方他就想試試, 而在這種無限的留戀當中病人自己受苦, 往往也把整個家庭的經濟拖累了, 這就是保險的意義。

好, 不說保險, 再說老康, 老康的工作就是這個樣子的, 剛開始病了, 他還不以為自己的工作有病了, 慢慢的去治, 結果治來治去發現怎麼也治不好, 就是怎麼也找不著工作, 找不著工作的老康這地位可就一落千丈,今天咱這故事其實跟保險沒關係,但是故事當中卻又涉及到了保險,怎麼了,老康當時是一個人在外地,他是農村出來的,自己一個人在重慶打拼,在重慶也了結婚了,住在自己的岳父岳母家裡面,那你想岳父岳母家,畢竟不是你的家,你能賺錢的時候你體面的時候,一家人和和氣氣的沒什麼,但你賺不了錢,也別說岳父岳母沒說什麼,就是你自己住在人家裡面,你也覺得沒面子。

這不這麼一天,家裡面來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咱們一個保險同行,這個保險同行跟老康的岳母聊了聊天,聊的結果就是岳母想給老康的孩子買一份保險,岳母的意思是保險費要讓老康出,可你想老康當時已經失業很久了,他根本就沒錢買這筆保險,本來他此時心裡面就脆弱,又沒有錢給孩子買保險,他自己就感覺到,全家人看他的眼光,跟他說話的語氣,臉上的神色都不對了,他的家人對他的態度到底有沒有變化,這個我不知道,我感覺這也不一定有變化,但是作為老康自己,你一個年輕力壯的男人處在這種環境當中,你感覺到別人對你的態度有變化也正常,咱們簡短解說反正老康的心裡邊是不好受,可是不好受不能改變自己的處境,工作還是沒有著落,到了這年春節他在岳父岳母家裡面是再也住不下去了,自己一個人就出來了,出來到哪了呢?沒有回老家,而是回到了自己弟弟的出租房當中。

咱插一句,老康的弟弟也在重慶打工,他弟弟在重慶租了一個房子,過年他弟弟回老家了,老康因為囊中羞澀,不能回老家,就搬到自己弟弟的出租房當中了,整個一個春節,老康的生活就是一個人躲在出租房裡面自己煮面吃,走投無路的老康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活,他產生了一個讓他自己都覺得害怕的念頭,

這是什麼念頭呢?

他想的是我既然什麼工作都找不著,那我幹什麼不去做那個最最普通的工作呢?他去做什麼,他要去做農民工,過完春節,他就到工地上去找工作了。您猜怎麼著,農民工這工作他找的都不順利,第一家直接就把他拒絕了,第二家還是如此,後來終於有一個工地勉強的把他留了下來,那就說了,老康怎麼找個農民工的工作都不好找,這個當時的老康也想不明白,事後他跟工地上的工頭,工友混得比較熟了,他才知道,原來當時工地上的人看他長得白白淨淨的也不像個農民工,以為他是個吸粉的,那位說什麼叫吸粉的,就是吸毒的,老康在這個工地上幹了三個月,三個月之後,老康就覺得自己走投無路可以做一時的農民工,但不能做一世的農民工,在這三個月當中他就發現了有一個生意他是可以做的,幹什麼?賣建材!因為這三個月當中,他觀察到了建材原材料的價格和到了工地的價格,觀察到了什麼樣的建材多大批量的建材,到底是工地上哪一個等級的人說了算,換句話說他有了寶貴的第一手經驗,說到這的時候咱得說一句,用老康的話評價,就是現代人以為互聯網能解決一切問題,實際上不是,你要想拿這第一手資訊,還得親自去考察。

這不前兩天我聽東吳同學會,吳國凡老師說,他說實際上搜尋引擎能夠檢索到的資訊只占全部資訊的4%,96%的資訊實際上是檢索不到的,我覺得這也可以當做宇宙真理來看。據說咱們宇宙當中能夠觀察到的物質也僅有5%,剩下的95%是暗物質,觀察不到的,開始去跑建材生意,那一開始你自己也開不起店,也就是拎個皮包,挨個工地問,哪需要建材,然後再到建材市場上去上貨,賺這個中間的差價。

有這麼一個例子,

就是有一次老康去談一個工地,結果到那之後遇到一個同行,眼看這個同行跟這個工地就談得差不多,即將成交了,此時的老康站在一邊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光急嘛,還緊張。緊張的是如果這單生意自己不做下來就要餓肚子了,眼看著人家就要談成了,老康在急促的心跳之下,鼓足了勇氣上去搭了一句話,說我這也有這種材料要不跟您談一談,當然了最終的結果皆大歡喜,但是老康一出門就被那個同行給打了一頓,當時老康的體會是出來混你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經常有我們的同行跟我說,說陳老師,我不知道怎麼跟客戶談保險,我不敢開口跟客戶談保險,談了幾次被拒絕了我就沒有信心了,我就想問他一句話:

如果每談一次都給你一套房,你會不會開口?

開口這件事情不會因為給你一套房變得更簡單對不對?那為什麼給你一套房你就能開口了呢?說明你不是不會講,不是不敢講,你只不過是在給自己偷懶找藉口,當然了我這麼說話是有抬杠的嫌疑,但您記住了事物的道理就是這個樣子。

那好老康一點一點的,生意漸漸好起來,也不再拎個皮包,走一個地方,問一個地方,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了,開始準備開店。在開店之前老康為弄明白究竟這個店該怎麼開,他守著一個建材的店在門口蹲了整整15天,這15天當中他仔細觀察什麼人,什麼時間進的這家店,什麼時間出的這家店,進去的時候拿著什麼?出來的時候拿著什麼?進去時的表情什麼樣子,出來時候表情是什麼樣子,就靠著這種最笨的方式觀察,他觀察到了整個的建材商店的第一手資料,還是那句話,這點東西互聯網幫不了您。

您看老康這個的方法,需要多高的智商嗎?不需要。需要勤奮嗎?需要。

其實老康的所作所為,都是普通人可以複製的,我之前提到過,在老康走出了人生的困境,也買了房子,也有了一百萬存款的時候,寫的。這本書的特點就是老康在書中講的自己的經歷,自己的工作方法都是最笨的方法,都是每個人可以複製的。老康算不算一個成功的人呢?分跟誰比,要是跟那些名人相比,什麼約伯斯,比爾蓋茨,馬雲,馬化騰,那老康連他們的一個小指頭都比不了。但我覺得讀老康的故事更符合我們大多數人的需求,因為只有他才是我們最需要模仿的,也是我們最能模仿的,剛才說了這本書,我是十年前看的,故事當中的細節,很多我也記不清了,我剛才講的老康的故事,也只是粗略地撿了幾個點來介紹給您。

老康,三十而立,帶著老婆,拖著兒子,沒有存款,沒有房子,讀的是爛學校破專業,一無所長。畢業後混了多年,稀裡糊塗,不幸下崗,因為混的差,朋友都斷了聯繫,舉目望去,走投無路,看見老婆就內疚,丈母娘面前更是抬不起頭,一家三口低聲下氣,長期在丈母娘家蝸居,遠在農村的老父母還以為他在城裡混的不錯,他只好一直逃避,他不是沒有理想,而是什麼都不敢想。有一天,這個無權無勢,又年輕的迷茫青年,竟做在書桌前,開始全面分析自己糟糕的人生,他決定從身邊入手,去尋找最小最近的機會,老老實實深入一行,就在那些看似渺茫可笑的機會背後,老康一次次抓到了實實在在的金錢,並從中悟到樸實的生財之道,他做的事情都沒有難度,他遇到的機會是我們天天都碰到的機會,他靠最平庸的方式,日積月累,越做越大,就這樣經過三年堅持,老康最終成為年入百萬的富翁。

老康成功的奇特之處,在於他做的事,沒有任何奇特之處,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的老康,在一個做生意的前輩面前,聽前輩訓話,前輩說:小康,當你的生意步入正軌,你會發現,你賺錢的速度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找不著工作的老康這地位可就一落千丈,今天咱這故事其實跟保險沒關係,但是故事當中卻又涉及到了保險,怎麼了,老康當時是一個人在外地,他是農村出來的,自己一個人在重慶打拼,在重慶也了結婚了,住在自己的岳父岳母家裡面,那你想岳父岳母家,畢竟不是你的家,你能賺錢的時候你體面的時候,一家人和和氣氣的沒什麼,但你賺不了錢,也別說岳父岳母沒說什麼,就是你自己住在人家裡面,你也覺得沒面子。

這不這麼一天,家裡面來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咱們一個保險同行,這個保險同行跟老康的岳母聊了聊天,聊的結果就是岳母想給老康的孩子買一份保險,岳母的意思是保險費要讓老康出,可你想老康當時已經失業很久了,他根本就沒錢買這筆保險,本來他此時心裡面就脆弱,又沒有錢給孩子買保險,他自己就感覺到,全家人看他的眼光,跟他說話的語氣,臉上的神色都不對了,他的家人對他的態度到底有沒有變化,這個我不知道,我感覺這也不一定有變化,但是作為老康自己,你一個年輕力壯的男人處在這種環境當中,你感覺到別人對你的態度有變化也正常,咱們簡短解說反正老康的心裡邊是不好受,可是不好受不能改變自己的處境,工作還是沒有著落,到了這年春節他在岳父岳母家裡面是再也住不下去了,自己一個人就出來了,出來到哪了呢?沒有回老家,而是回到了自己弟弟的出租房當中。

咱插一句,老康的弟弟也在重慶打工,他弟弟在重慶租了一個房子,過年他弟弟回老家了,老康因為囊中羞澀,不能回老家,就搬到自己弟弟的出租房當中了,整個一個春節,老康的生活就是一個人躲在出租房裡面自己煮面吃,走投無路的老康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活,他產生了一個讓他自己都覺得害怕的念頭,

這是什麼念頭呢?

他想的是我既然什麼工作都找不著,那我幹什麼不去做那個最最普通的工作呢?他去做什麼,他要去做農民工,過完春節,他就到工地上去找工作了。您猜怎麼著,農民工這工作他找的都不順利,第一家直接就把他拒絕了,第二家還是如此,後來終於有一個工地勉強的把他留了下來,那就說了,老康怎麼找個農民工的工作都不好找,這個當時的老康也想不明白,事後他跟工地上的工頭,工友混得比較熟了,他才知道,原來當時工地上的人看他長得白白淨淨的也不像個農民工,以為他是個吸粉的,那位說什麼叫吸粉的,就是吸毒的,老康在這個工地上幹了三個月,三個月之後,老康就覺得自己走投無路可以做一時的農民工,但不能做一世的農民工,在這三個月當中他就發現了有一個生意他是可以做的,幹什麼?賣建材!因為這三個月當中,他觀察到了建材原材料的價格和到了工地的價格,觀察到了什麼樣的建材多大批量的建材,到底是工地上哪一個等級的人說了算,換句話說他有了寶貴的第一手經驗,說到這的時候咱得說一句,用老康的話評價,就是現代人以為互聯網能解決一切問題,實際上不是,你要想拿這第一手資訊,還得親自去考察。

這不前兩天我聽東吳同學會,吳國凡老師說,他說實際上搜尋引擎能夠檢索到的資訊只占全部資訊的4%,96%的資訊實際上是檢索不到的,我覺得這也可以當做宇宙真理來看。據說咱們宇宙當中能夠觀察到的物質也僅有5%,剩下的95%是暗物質,觀察不到的,開始去跑建材生意,那一開始你自己也開不起店,也就是拎個皮包,挨個工地問,哪需要建材,然後再到建材市場上去上貨,賺這個中間的差價。

有這麼一個例子,

就是有一次老康去談一個工地,結果到那之後遇到一個同行,眼看這個同行跟這個工地就談得差不多,即將成交了,此時的老康站在一邊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光急嘛,還緊張。緊張的是如果這單生意自己不做下來就要餓肚子了,眼看著人家就要談成了,老康在急促的心跳之下,鼓足了勇氣上去搭了一句話,說我這也有這種材料要不跟您談一談,當然了最終的結果皆大歡喜,但是老康一出門就被那個同行給打了一頓,當時老康的體會是出來混你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經常有我們的同行跟我說,說陳老師,我不知道怎麼跟客戶談保險,我不敢開口跟客戶談保險,談了幾次被拒絕了我就沒有信心了,我就想問他一句話:

如果每談一次都給你一套房,你會不會開口?

開口這件事情不會因為給你一套房變得更簡單對不對?那為什麼給你一套房你就能開口了呢?說明你不是不會講,不是不敢講,你只不過是在給自己偷懶找藉口,當然了我這麼說話是有抬杠的嫌疑,但您記住了事物的道理就是這個樣子。

那好老康一點一點的,生意漸漸好起來,也不再拎個皮包,走一個地方,問一個地方,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了,開始準備開店。在開店之前老康為弄明白究竟這個店該怎麼開,他守著一個建材的店在門口蹲了整整15天,這15天當中他仔細觀察什麼人,什麼時間進的這家店,什麼時間出的這家店,進去的時候拿著什麼?出來的時候拿著什麼?進去時的表情什麼樣子,出來時候表情是什麼樣子,就靠著這種最笨的方式觀察,他觀察到了整個的建材商店的第一手資料,還是那句話,這點東西互聯網幫不了您。

您看老康這個的方法,需要多高的智商嗎?不需要。需要勤奮嗎?需要。

其實老康的所作所為,都是普通人可以複製的,我之前提到過,在老康走出了人生的困境,也買了房子,也有了一百萬存款的時候,寫的。這本書的特點就是老康在書中講的自己的經歷,自己的工作方法都是最笨的方法,都是每個人可以複製的。老康算不算一個成功的人呢?分跟誰比,要是跟那些名人相比,什麼約伯斯,比爾蓋茨,馬雲,馬化騰,那老康連他們的一個小指頭都比不了。但我覺得讀老康的故事更符合我們大多數人的需求,因為只有他才是我們最需要模仿的,也是我們最能模仿的,剛才說了這本書,我是十年前看的,故事當中的細節,很多我也記不清了,我剛才講的老康的故事,也只是粗略地撿了幾個點來介紹給您。

老康,三十而立,帶著老婆,拖著兒子,沒有存款,沒有房子,讀的是爛學校破專業,一無所長。畢業後混了多年,稀裡糊塗,不幸下崗,因為混的差,朋友都斷了聯繫,舉目望去,走投無路,看見老婆就內疚,丈母娘面前更是抬不起頭,一家三口低聲下氣,長期在丈母娘家蝸居,遠在農村的老父母還以為他在城裡混的不錯,他只好一直逃避,他不是沒有理想,而是什麼都不敢想。有一天,這個無權無勢,又年輕的迷茫青年,竟做在書桌前,開始全面分析自己糟糕的人生,他決定從身邊入手,去尋找最小最近的機會,老老實實深入一行,就在那些看似渺茫可笑的機會背後,老康一次次抓到了實實在在的金錢,並從中悟到樸實的生財之道,他做的事情都沒有難度,他遇到的機會是我們天天都碰到的機會,他靠最平庸的方式,日積月累,越做越大,就這樣經過三年堅持,老康最終成為年入百萬的富翁。

老康成功的奇特之處,在於他做的事,沒有任何奇特之處,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的老康,在一個做生意的前輩面前,聽前輩訓話,前輩說:小康,當你的生意步入正軌,你會發現,你賺錢的速度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