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中從古到今的變遷

漢中是陝西省西南部的一個歷史悠久、如詩如畫、時尚現代的城市。 “天府之國”說的是這裡, “西北小江南”說的是這裡, “中國最美油菜花海”說的也是這裡。

這裡的山川形勝、人文歷史、氣候生態、特產珍寶等等, 無不在用事實告訴你——漢中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漢中因漢水而得名。 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發源于市域甯強。 西元前451年, 楚國在漢江中游的安康設漢中郡(轄今安康、漢中);東漢初,

郡治遷入本地後仍稱漢中, “地名漂移”延用至今。

漢中因歷史而聞名。 1994年, 國務院批准漢中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在有史記載的4000多年歷史長河中, 漢中或屬楚、或屬秦、或屬魏、或屬蜀;元代建省後, 漢中一直隸屬陝西。 漢中土地上, 設過國、設過州、設過郡、設過道、設過路、設過區。

1996年, 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漢中市。 在歷次土地權屬的爭奪中, 發生了無數征戰廝殺、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 湧現出了眾多彪炳千秋的歷史人物, 遺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歷史印記。

考古發現, 市域內發掘出幾十處舊、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遺跡,

其中以南鄭龍崗、西鄉李家村文化遺跡最為典型, 印證了漢中是中華民族、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穿越歷史, 我們仿佛看到:劉邦發配漢中時的滿腹惆悵、到達漢中後的暗自竊喜、“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問鼎天下的雄才大略;蕭何率眾將士修築五門堰的火熱場面;韓信在拜將壇上降兵多多益善的躊躇滿志;張良功成身退隱歸山林、亦儒亦道的白衣秀士身影;

我們還仿佛聽到:張騫在絲綢之路上的冽冽西風;李固在朝堂上怒斥侫臣梁冀的義正嚴辭;張魯“五斗米教”政權下人民安居樂業的田園牧歌;楊修多言“雞肋”而斷送滿腹經綸的臨終哀鳴……在這塊神奇的大地上, 褒河棧道展示了世界上的第一條“高速公路.

石門十三品顯示了書法藝術史上的舉世無雙;褒河激流留下了曹操即興揮毫“袞雪”的珍貴墨蹟;舊州鋪遺存下劉備小心翼翼稱王的青瓦土台;定軍山訴說著老黃忠刀劈夏侯淵的精彩故事;古陽平關記錄下諸葛亮“五出祁山”的疲憊身影;念佛岩回蕩著法照“五會念佛”的嫋嫋佛音;仙人關、饒鳳關、武休關輩輩人講述著吳玠、吳璘兄弟三代人抗擊金軍80年的壯麗場景;漢江漣漪至今輝映著陸游吟哦愛國詩篇的流光倒影……明清以降,李自成、張獻忠、藍大順、白蓮教、太平軍在漢中馳騁搏殺,給予封建王朝一次次沉重打擊。

民國時的漢中,中共陝南特委領導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壓迫鬥爭;紅25軍、紅29軍、紅四方面軍在漢中與川北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成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全國重要的戰略後方,為建黨建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追尋漢中歷史名人的足跡,我們依稀聽到歷史的滾滾雷聲。漢中歷史群星燦爛,啟迪後輩開創新篇。

漢中因氣候物產而盛名。鑲嵌在秦嶺、巴山之間的漢中,市域2.7萬平方公里,385萬人生長於斯。這裡居北方之南,南方之北,屬亞熱帶與北溫帶過渡區。山川相間,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度濕度有度,生態環境宜人。正可謂“氣候居南北之適中,物產兼東西之共有”。漢中的植被覆蓋率、森林覆蓋率、林木蓄積量居全省第一,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能資源全國聞名。高等植物3000餘種,素被稱為“天然藥庫”,其中天麻、杜仲、棗皮、西洋參全國馳名。農業主產大米、油菜,林特產品種類繁多、品質優良。城固柑桔、西鄉櫻桃聞名遐邇;“漢中仙毫”茶葉榮獲第31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著名小吃麻辣雞、牛肉幹、面皮、菜豆腐、罐罐茶等色香味形讓人留連忘返。野生動物500多種,尤以大熊貓、金絲猴、朱鹮、羚牛等最為珍稀。探明礦藏60多種,甯強、略陽、勉縣“金三角”地帶是全國五大黃金生產基地之一,洋縣的釩鈦磁鐵礦、西鄉的石膏礦、鎮巴的煤碳、石油、天然氣等開發價值巨大。漢江、嘉陵江流經市域,水資源總量達146億立方米。漢江水質最為優良,成為“南水北調”供北京、供西安的首選水源。凡到過漢中的人往往感慨不已,無不稱讚這塊鐘靈毓秀的土地“處處皆風景,氣候最宜人,物產惹人醉,難忘漢中情”。

漢中,幾經繁華,幾經滄桑。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苦難的漢中浴火重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任市委(地委)、市政府(行署)帶領人民,勵精圖治,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新篇章,相繼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美麗中國十大最美城鎮、省級生態園林城市等多項殊榮。 

歷史沿革

2016年12月25日

夏至西周,境內有褒國。先後屬梁州、雍州。春秋戰國時境內為南鄭地,先後分屬巴蜀、秦國。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前312),秦始置漢中郡(治在今安康市境內)隸之。東漢初,郡治遷于南鄭(今漢中)。東漢末,張魯割據漢中,改為漢寧郡;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征降張魯,又改為漢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佔據漢中,仍設漢中郡。三國魏景元四年(263)魏滅蜀,分梁、益二州,梁州領八郡,治于南鄭。晉太康十年(289)改設漢國,不久即廢。南北朝時,漢中先後屬劉宋、蕭齊、北魏、蕭梁、西魏、北周,境內設梁州、興州(今略陽縣)、洋州(今西鄉縣),並僑置秦州及70多僑縣。隋初,境內仍置梁、興、洋州,後改為漢川郡、順政郡、洋川郡。唐代設梁州總管府,後改為都督府,下設梁、興、洋、集4州;貞觀元年(627),廢府設道,漢中屬山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山南道分為東、西兩道,漢中屬山南西道,道治設于南鄭(漢中);天寶元年(724)設漢中郡、洋川郡、順政郡;後又改為梁州、洋州(今洋縣)、興州;興元元年(784)改梁州為興元府,道、府同治于南鄭,開我國歷史上用帝王年號命府名之先河,興元府地位同于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北都太原;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後唐、後蜀先後據有漢中,仍設興元府及洋、興2州。北宋至道三年(997)境內置興元府及洋、興2州,屬峽西路。熙寧五年(1072)設利州路及所屬興元府,治所均設於漢中。利州路轄秦嶺以南、長江以北地區。南宋紹興十年(1141)分利州路為東、西兩路,東路治設於興元(漢中),西路治設於興州(略陽);後利州東、西路幾經分合。元代設興元路於漢中,為隸屬於陝西之始。明洪武三年(1370)改路為府,設漢中府。清代設陝安道於漢中,轄漢中、興安府(今安康市)。1913年設漢中道,轄今漢中、安康及商洛市部分縣,共25屬縣。1928年,廢道,縣直隸於省。1935年,設立陝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6日,漢中解放,設陝甘寧邊區陝南行政區漢中分區。

1996年2月21日,撤地設市,漢中地區改為地級漢中市。下轄漢台(原縣級漢中市改為漢台區)、城固、洋縣、勉縣、甯強、略陽、西鄉、鎮巴、南鄭、留壩、佛坪11個縣區。同年4月,開展撤區並鄉建鎮工作,全市66個區公所建制全部撤銷,477個鄉鎮建制撤銷203個。

2002年,成立漢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由南鄭經濟開發區和漢台經濟開發區合併)。

2003年底,漢中市轄11個縣區和1個開發區。

2011年,撤並鄉鎮46個。由撤並前的226個鄉鎮、8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180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鄉建制在漢中消失。

漢中,猶如滾滾東逝的漢江:從遠古歷經坎坷向我們走來,向未來九曲回腸奔向大海。漢中因漢江哺育而熣燦,漢江因漢中明珠而絢爛。

漢中,歷史和自然一體,科技與人文合璧。她既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又像一個風情萬種的少女;既是一座無盡的寶藏,又是一部厚重的百科全書。說她“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不為過分,說她“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也算得體。但,大象無形,大美無垠。任何絞盡腦汁的解讀都形相見拙,難免會有見仁見智、挂一漏萬、盲人摸象之嫌。聽景不如身臨其境。倒不如請您走進漢中,用您的視覺、智慧和足跡去親自領略她那——夢幻真容、無窮魅力和無限商機!

石門十三品顯示了書法藝術史上的舉世無雙;褒河激流留下了曹操即興揮毫“袞雪”的珍貴墨蹟;舊州鋪遺存下劉備小心翼翼稱王的青瓦土台;定軍山訴說著老黃忠刀劈夏侯淵的精彩故事;古陽平關記錄下諸葛亮“五出祁山”的疲憊身影;念佛岩回蕩著法照“五會念佛”的嫋嫋佛音;仙人關、饒鳳關、武休關輩輩人講述著吳玠、吳璘兄弟三代人抗擊金軍80年的壯麗場景;漢江漣漪至今輝映著陸游吟哦愛國詩篇的流光倒影……明清以降,李自成、張獻忠、藍大順、白蓮教、太平軍在漢中馳騁搏殺,給予封建王朝一次次沉重打擊。

民國時的漢中,中共陝南特委領導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壓迫鬥爭;紅25軍、紅29軍、紅四方面軍在漢中與川北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成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全國重要的戰略後方,為建黨建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追尋漢中歷史名人的足跡,我們依稀聽到歷史的滾滾雷聲。漢中歷史群星燦爛,啟迪後輩開創新篇。

漢中因氣候物產而盛名。鑲嵌在秦嶺、巴山之間的漢中,市域2.7萬平方公里,385萬人生長於斯。這裡居北方之南,南方之北,屬亞熱帶與北溫帶過渡區。山川相間,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度濕度有度,生態環境宜人。正可謂“氣候居南北之適中,物產兼東西之共有”。漢中的植被覆蓋率、森林覆蓋率、林木蓄積量居全省第一,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能資源全國聞名。高等植物3000餘種,素被稱為“天然藥庫”,其中天麻、杜仲、棗皮、西洋參全國馳名。農業主產大米、油菜,林特產品種類繁多、品質優良。城固柑桔、西鄉櫻桃聞名遐邇;“漢中仙毫”茶葉榮獲第31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著名小吃麻辣雞、牛肉幹、面皮、菜豆腐、罐罐茶等色香味形讓人留連忘返。野生動物500多種,尤以大熊貓、金絲猴、朱鹮、羚牛等最為珍稀。探明礦藏60多種,甯強、略陽、勉縣“金三角”地帶是全國五大黃金生產基地之一,洋縣的釩鈦磁鐵礦、西鄉的石膏礦、鎮巴的煤碳、石油、天然氣等開發價值巨大。漢江、嘉陵江流經市域,水資源總量達146億立方米。漢江水質最為優良,成為“南水北調”供北京、供西安的首選水源。凡到過漢中的人往往感慨不已,無不稱讚這塊鐘靈毓秀的土地“處處皆風景,氣候最宜人,物產惹人醉,難忘漢中情”。

漢中,幾經繁華,幾經滄桑。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苦難的漢中浴火重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任市委(地委)、市政府(行署)帶領人民,勵精圖治,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新篇章,相繼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美麗中國十大最美城鎮、省級生態園林城市等多項殊榮。 

歷史沿革

2016年12月25日

夏至西周,境內有褒國。先後屬梁州、雍州。春秋戰國時境內為南鄭地,先後分屬巴蜀、秦國。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前312),秦始置漢中郡(治在今安康市境內)隸之。東漢初,郡治遷于南鄭(今漢中)。東漢末,張魯割據漢中,改為漢寧郡;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征降張魯,又改為漢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佔據漢中,仍設漢中郡。三國魏景元四年(263)魏滅蜀,分梁、益二州,梁州領八郡,治于南鄭。晉太康十年(289)改設漢國,不久即廢。南北朝時,漢中先後屬劉宋、蕭齊、北魏、蕭梁、西魏、北周,境內設梁州、興州(今略陽縣)、洋州(今西鄉縣),並僑置秦州及70多僑縣。隋初,境內仍置梁、興、洋州,後改為漢川郡、順政郡、洋川郡。唐代設梁州總管府,後改為都督府,下設梁、興、洋、集4州;貞觀元年(627),廢府設道,漢中屬山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山南道分為東、西兩道,漢中屬山南西道,道治設于南鄭(漢中);天寶元年(724)設漢中郡、洋川郡、順政郡;後又改為梁州、洋州(今洋縣)、興州;興元元年(784)改梁州為興元府,道、府同治于南鄭,開我國歷史上用帝王年號命府名之先河,興元府地位同于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北都太原;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後唐、後蜀先後據有漢中,仍設興元府及洋、興2州。北宋至道三年(997)境內置興元府及洋、興2州,屬峽西路。熙寧五年(1072)設利州路及所屬興元府,治所均設於漢中。利州路轄秦嶺以南、長江以北地區。南宋紹興十年(1141)分利州路為東、西兩路,東路治設於興元(漢中),西路治設於興州(略陽);後利州東、西路幾經分合。元代設興元路於漢中,為隸屬於陝西之始。明洪武三年(1370)改路為府,設漢中府。清代設陝安道於漢中,轄漢中、興安府(今安康市)。1913年設漢中道,轄今漢中、安康及商洛市部分縣,共25屬縣。1928年,廢道,縣直隸於省。1935年,設立陝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6日,漢中解放,設陝甘寧邊區陝南行政區漢中分區。

1996年2月21日,撤地設市,漢中地區改為地級漢中市。下轄漢台(原縣級漢中市改為漢台區)、城固、洋縣、勉縣、甯強、略陽、西鄉、鎮巴、南鄭、留壩、佛坪11個縣區。同年4月,開展撤區並鄉建鎮工作,全市66個區公所建制全部撤銷,477個鄉鎮建制撤銷203個。

2002年,成立漢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由南鄭經濟開發區和漢台經濟開發區合併)。

2003年底,漢中市轄11個縣區和1個開發區。

2011年,撤並鄉鎮46個。由撤並前的226個鄉鎮、8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180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鄉建制在漢中消失。

漢中,猶如滾滾東逝的漢江:從遠古歷經坎坷向我們走來,向未來九曲回腸奔向大海。漢中因漢江哺育而熣燦,漢江因漢中明珠而絢爛。

漢中,歷史和自然一體,科技與人文合璧。她既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又像一個風情萬種的少女;既是一座無盡的寶藏,又是一部厚重的百科全書。說她“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不為過分,說她“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也算得體。但,大象無形,大美無垠。任何絞盡腦汁的解讀都形相見拙,難免會有見仁見智、挂一漏萬、盲人摸象之嫌。聽景不如身臨其境。倒不如請您走進漢中,用您的視覺、智慧和足跡去親自領略她那——夢幻真容、無窮魅力和無限商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