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教育體制必須為天才發光創造管道

教育誤區:天才總是要發光的

我們說孩子天賦好, 自己努力, 到了哪裡, 他都可以表現突出。 但這個突出不假, 問題是他如果到了一個很差的環境, 他是可以突出, 也就是相對於環境的突出, 總體的發展空間和高度是受到限制的。

這就如我們下棋, 優秀的人在哪裡都可以變成那裡的第一, 但如果不跟更優秀的人一起切磋, 在業餘棋手圈裡混的, 永遠成為不了專業高手, 專業高手是需要成長環境的, 你必須不斷的找高手切磋, 不斷的換到高手的圈子裡面去。 我們的學習也是一樣的, 為什麼我們要分班分層,

要有重點, 就是不斷的讓最好的孩子集中到一起, 讓他們彼此激發, 同時給他們最好的教育資源, 讓這個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率。

天才要發展的更高, 必須是天才與天才的接觸和切磋, 必須是要把他們集中起來的, 同時這些天才對老師要求更高, 也會激勵和提高老師的水準, 成天教授普通孩子的老師, 是難以教授天才孩子的。 你讓天才的孩子去薄弱校, 這些孩子可以成為薄弱校的第一, 但薄弱校的老師和環境差距, 結果就是總孩子的學習水準也難以趕上重點校孩子的差距, 這些孩子其實就是被犧牲和埋沒了。 這就如文革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結果他們是發光了沒有?多少人才在這上山下鄉當中被埋沒?他們的到來確實是改善了農村文化水準了,

但這個改善和發光, 比起沒有去的留城的孩子, 比起世界上其他優秀孩子的發展, 又有多大的差距。

好生源給薄弱校, 確實好孩子還是優秀的, 你可以再以“校額到校”的政策保障他們以後有機會上重點。 但這個彎路走下來, 他們與本來就能夠直接上最好學校, 爭分奪秒學習的外國孩子相比, 也就是與最頂尖的外國孩子, 他們未來的競爭對手相比, 就如拿他們在黑暗裡面的月光去比白天的太陽, 他們確實也發光了, 但這個光芒實在是太微弱了。

中國古代是一個隱士的社會, 有不少世外高人, 中國人也相信這個世外高人的故事。 但在當今知識爆炸的年代, 世外高人只能是神話了!因為我們的環境下,

知識的增長是幾何級數的, 過去的上千年知識積累, 也就是現在的一年時間, 你在世外脫離了這個環境閉門造車, 不能及時的學習爆炸當中的知識, 你要成才就是沒有可能!古代可能的, 現在絕對不可能了。 這是一個你隔絕世間嘈雜靜心思考和在知識環境下薰陶的比較, 在知識快速增長的時代, 你是越來越不能片刻脫離這個時代環境了, 所以越來越不可能有隱士, 越來越天才的成長需要環境的支撐, 不是以往的時代了。 中國過去的與世隔絕, 帶給我們代價是巨大的, 教訓必須牢牢銘記。

我們的知識發展, 早已經遠遠超過了人類智商的進化, 千年以上古代人的智慧, 現在依然能夠在我們文藝青年面前大放光芒。

但古代人與我們現代人的差距, 就是在這個知識環境上!古代人可以在慢發展的農業社會當隱士, 可以自己潛心研究, 背景是掌握了我們現在小學奧數的水準就是全球的智者了。 而現在則是古代智者的數理水準, 孩子們當中的佼佼者, 需要在10歲以前掌握的。 他們沒有現代教育體系, 沒有最好老師教授的環境, 怎麼可能在資訊社會和自然科學知識下發光?能夠發光的最多的文藝部分, 而且難以超越前人的。

在知識爆炸的社會, 天才要發光, 也是要環境的, 是對前人知識的學習要有更高效率的。 在現代教育資源環境支持和個人刻苦下, 發光也越來越不易, 越來越需要國家力量, 過去那種深入我們文化的隱士思維,

覺得在哪裡都行的想法, 已經不符合這個時代了。

因此我們必須創造人才的成長環境, 人才不是哪裡都會發光, 而是很容易被環境所埋沒。 而教育資源有限, 是必須向有能力的天才們傾斜的。 現在資訊社會, 人才就如海量資訊一樣, 沒有核心檢索的支持, 沒有排名優先, 就是要被埋沒在垃圾資訊當中, 永遠不會被發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