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神經衰弱

顧建文教授, 解放軍306醫院, 腦科醫院

瞭解病因很重要

無論什麼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原因。 神經衰弱也是這樣,也有它發生的原因。

我們治療疾病,如果單治療疾病的現象而不探究其原因,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這樣是難以治好的。 譬如治療瘧疾, 只給病人用退熱藥而不用抗瘧藥, 那麼即使熱退了,過後瘧疾還是要發作的。 有些神經衰弱病人只要醫生把他的頭痛或者失眠治好, 別的就不想管了。 向他們瞭解症狀時, 總是滔滔不絕地談得非常認真, 但等到同他們討論病因時, 就不那麼感興趣了, 而且不一會又扯到症狀上去了, 他們,,總是不太重視病原而把症狀孤立起來看, 認為醫生對他的症狀瞭解得愈詳盡, 治療好的希望就愈大。 我們說症狀固然是要詳細瞭解的, 但瞭解病因同樣也是重要的, 有時更為重要。 因為只有在瞭解病因之後才能找到癥結,
才可能從根本上採取各方面的有效措施, 消除病因, 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引起神經衰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的是以某一個原因為主, 有的是一連串的原因紛至遝來。 有的原因顯著, 有的原因不明顯, 有的原因現實存在, 有的原因已成為匿跡。 往往多種原因交織耳互為因果, 盤根錯節地交織而成。 下面列舉的是神經衰弱較為多見的原因

是工作太繁重嗎?

很多朋友認為得神經衰弱的原因全是由於工作太繁重, 認為特別是用腦過度、腦力消耗太多之後, 會使神經慢慢衰弱下去。 這樣的說法不能說完全不對, 但也不能說是對的。 長期工作繁重且缺乏休息, 超過了神經系統所能負擔的限度, 確實可成為神經衰弱的一個原因, 不過僅僅是工作繁重, 卻不致於造成神經衰弱.請看那些科學家和搞科研的, 他們孜孜鑽研, 真可謂工作繁重了, 可是他們有多少人得了神經衰弱呢?可見費力勞動會使神經慢慢衰弱下去的看法是一種有害的偏見。 我們說, 無論何種勞動都不會對神經系統有害,

相反地“揣著鐵飯碗”工作過於鬆懈,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而精神空虛……倒是對神經系統有害的。 那麼為什麼確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工作過度繁重而得了神經衰弱呢?這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缺乏適當的休息來作為調節, 其二, 是工作缺乏計劃性。

先談談“努力勞動(費力勞動)與" 過度勞動"二者之間的區別。 努力勞動是指它的強度和時聞在神經系統所能勝任的範圍以內。 我們提倡要讓神經系統經常地得到“跳一跳把果子摘下來”的鍛煉程度.。 象田徑運動員經常在自己的記錄線上鍛煉並不斷打破自己的記錄那樣。 “流水不腐、戶樞不蠢”這樣的“努力勞動”是健全神經系統的一種途徑。 而“過度勞.動”則是指超越了神經系統所能負坦的限度。

例如, 白天工作晚上繼續到深夜, 而且非常緊張。 如果為了突擊任務需要僅僅持續數天或數星期, 還不致發生多大影響, 但如經常如此, 過度的繁重的勞動, 是可以導致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皮質的過度疲勞的。 大家都知道要勞動得好就必須要休息得好, 休息是為了消除勞動所產生的疲勞。 對腦子來講, 它是人們從事勞動與其他活動最重要的主導器官和調節器官, 象總指撐、總調度一樣。 勞動時腦子努力地工作著, 它在工作了一定的時間之後, 必須有適當的休息未消除疲勞。 可見“過度勞動”與“努力勞動”的主要區別, 是缺乏適當的休息。

但在我們所見的許多神經衰弱患者中,以上因素造成僅僅是為數不多的一部分。

有不少病人把自己得病的原因委諸於操勞過度,仔細分析起來,他們每天工作的時間確實較長,然而效果不高。由於缺乏計劃性,故而弄得頭緒茫然,東抓一把,西扯一下,繁瑣、反復、拖遝、淩亂、忙忙碌碌、辛辛苦苦,總是延長工作時問。這種匆促忙亂的局面不僅違背了用腦衛生,而且工作效率不高,並常發生各種困難或差錯,進而喪失了來自工作並推動工作的愉快情緒所引起的回饋動力,如再聽到一些批評,更感到委屈,心裡沉甸甸地老是想不開,於是頭痛、失眠、煩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都接踵而來。這種由於工作忙亂缺乏計劃性以致高級神經活動過度緊張而發展成為神經衰弱的,實不罕見。

學習缺乏計劃性和方法不當

在學習方面,由於缺乏計劃性和方法不當,加之其他心理因素(如要求取得優良成績的壓力過大或缺乏信心等),學習成績不滿意。這些原因互為因果,而發展成為神經衰弱的情況多見於青年人。

有的人終日捧著書本,他們捨不得花時間去參加文娛體育活動,甚至佔用了吃飯和睡眠時間,邊吃飯邊解題或看書。課間十分鐘,不是圍住老師請教就是與同學討論彼此間有分岐的問題,要不就搶著這空隙時間把剛才漏掉的筆記補起來。其實這是得不償失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大腦活動有一定耐量,課間休息是按照青年人的大腦生理特點安排的,為消除疲勞而設置的,應當儘量利用這十分鐘提高休息效果,以保持下一堂課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理解力和記憶力增強。不注意這一點,片面延長學習時間,易產生過度疲勞。

記憶是學習的重要環節,對於須識記的材料,多重複幾遍以強化其痕跡是很必要的,但若不遵循識記規律去掌握一些識記方法,而是接連地、機械地死記硬背,或象小和尚念經有 口無心,重複過多過久之後,非但不能將它納入自己的知識系統中貯存起來,而且使大腦皮質相應區域容易轉為抑制過早地出現疲勞。

有的人在困難的作業面前過於持久的連續硬拼,當然我們說學習要提倡拼搏糟神,要有不畏艱難的堅強毅力。但是倘若持續時間過久,大腦會不由自主地出現“自動休息”,表現為越搞越糊塗,越鑽越不通。此時如果稍事別的活動作為調節,之後再來做作業,往往問題會豁然開朗。倘若仍持續硬拼,會造成過度疲勞。所以要正確估計和正確對待自己在學習方面的耐受性,在保證單位時間內實效的前提下,合理地進行學習。

有的人學習活動缺乏一定的緊張度,不是竭盡全力提高單位時間裡的實效,而是鬆懈冗長,這種馬拉松式學習容易產生慢性疲勞。

有的青年在訴說他們求知如何心切的同時,常傾訴自己注意力難以集中,難以持久的苦衷,總是流露焦慮甚至產生自責情緒,這是值得同情和必須加以關心的。要使注意維持相對穩定,在大腦皮質形成一個優勢興奮中心是有其主客觀兩個方面因素,客觀因素如學習材料是否枯燥?環境是否過於嘈雜?此外,在很大程度上還與主觀因素有關。如學習目的是否明確、基礎知識是否完整、對該學習材料是否具有直接興趣(愛好),以及當時的機體狀態(包括生理、心理狀況》均有關。總之注意力的轉移和穩定是有其自身規律的。我們避循規律,才能有利注意集中,反之,忽視了規律而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難以持久是正常的心理現象,把它看成是患了神經衰弱這是一種誤解,但是倘若長期地處於以上違反規律的狀態下,如學習材料不適合、壓力感、自卑惑、環境嘈雜等等,均有可能造成神經系繞過度疲勞。過度疲勞與學習成績下降,會產生”力不從心“的壓力感與焦急緊張不安等情緒。反過來又影想學習能力,更加容易疲勞。這樣,互為因果,互相變織而置神經系統於一種超負荷的狀態,是神經衰弱的一個原因。

生活無規律與生活單調

無規律的生活也可能是得神經衰弱的一個原因。有的人工作與休息的時間不分,飲食與睡眠的時間不定。他們在晚上或午間休息時繼續工作或學習,該進行文體活動時又覺得不習慣,或沒有興趣而不參加,或站在旁邊看一看就走開。.對電視電影等興趣不大。而另有一些人則漫無節制地過分娛樂,打撲克、下棋至深更半夜,妨礙必要的睡眠,第二天勉強支援著去工作,頭昏腦脹。有的人做夜班,白天也不補償睡眠,上街或做家務,等到休息日子再補償睡眠,甚至餓著肚子蒙頭大睡一晝夜。一個人如果偶而因出差、搞科研等因素暫時起居飲食被打亂了些,那也不致發生多大影響,但著長期地生活淩亂不規律,即可能成為神經衰弱的原因。

前面談了神經系統負荷經常超重,有可能引起神經衰弱。這裡又例舉了神經系統運用不規則,它的任務過於紊亂,也可成為神經衰弱的另一個原因。那麼,是不是任務越輕越簡單、刻板就越其有防病意義呢?完全不是這樣。一定量的刺激和緊張對於機體的保健是不可缺少的。神經系統若過於鬆懈同過於苟求二樣,同樣是不符合用腦衛生的。有的人上班、吃飯、睡覺、閑坐,天天如此,月月不變。這樣在不同程庭上,使感覺被限制為一種不變環境下的單調刺激,神經系統的工效率就會降低,並經受到某種程度的損害。C.伯尼在他的著名記事中寫道“變化並不是生活的調味品,而是生活的要素”生活不充實,缺乏豐富多彩,就是缺乏這種要素,也是神經衰弱的一個原因。

再談休息

只要在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有適當的休息來調節,以消除其疲勞,腦子是不會“衰弱”的。對於這個間題,可能有人要發生疑問:我是在工作學習之餘儘量休息的,可是為什麼還是得了神經衰弱呢?下面我們再來討論關於休息的問題。

人們在一天緊張的工作之後晚上需要睡眠,這是一種很好的休息方式。在從事工作學習到了一定的時間後停止一下或代之以別的活動,這也是一種休息的方式。休息一般分為“安靜休息”和“活動休息”。工作或學習之後坐在椅子上喝喝茶,或是躺在床上,閉目養神。這樣的休息稱“安靜休息”,有時也是必要的,但一般說來,這樣休息時,肢體是相對靜止了。腦子卻往往還在活動。我們能使腦子不思索麼? 至多只能使它不思索數分鐘,以後就非思索不可了(除非經過良好的鍛煉) 。如果我們在閉目養神時,腦子裡仍在考慮工作上的間題,這就等於我們又在工作,並沒有休息。再不然,就是虛無飄渺地亂想,或是為了某件事而擔憂。這樣“神’就難以養起來。“活動休息”則是一種活動方式的休息。如各類體育活動、戲劇、電影、種花、散步或在音樂環境中作肢體節律活動( 如跳舞、奏樂、唱歌、打打拍子等)這些活動可使神經系統在變化多樣的環境下按受豐富而適量的刺激,特別是未曾預期的良性刺激(如好球入網、舞姿優美、喜劇笑料)是神經系統的最隹狀態。有利恢復疲勞,養精蓄銳。

究竟選擇哪一種休息方式最好呢?這要根據各個人不同的愛好、不同的體質和環境條件,還要根據疲勞的來源而決定。人們在生活中都有這樣一種體驗,當一個人站立久了的時'候,坐下來就是一種休息,但對一個坐久了的人來說,站起來也就成為是一種休息。人們乘長途火車時,當中途停站數分鐘時,常喜歡下車來走幾步或跳幾下,感到非常舒服,這樣的“走”或“跳”對當時來講就是一種休息方式,這是因為“坐”與“跳”這兩種不同的姿勢和動作,它們所涉及的骨胳肌肉以及神經系統相應部分是不同的,通過活動各部分所負擔的側重得到了置換輪休的調節,大腦皮質有140億個神經細胞,它們大小不同,形狀各異,機能也不完全一樣,並排列組合成許多不相同的聯合區,它們需要輪換使用,交替休息。有名的心理、生理學家謝切諾夫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用兩種方法使疲勞的右手得到恢復,一是讓兩手都靜止休息,一是在右手靜止休息時讓左手進行適當活動,然後在疲勞測量器上對右手的握力進行測驗,結果證明在左手活動的情況下,右手的疲勞消除得更快,這說明變換活動的內容和方法,是消除疲勞的有效方法。所以人們進行各類活動(工作、學習、生活)要有計劃,要儘量安排得使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的各部分以及軀體各部分(骨骼、肌肉、眼、耳、口等)輪流活動,間 隔使用。課間操、眼保健操等都是參照這一原則編操,我們選擇休息方式也要考慮到這個原則。“安靜休息”與“活動休息”都是需要的,大致上說,腦力勞動所產生的疲勞,以採用活動休息容易消除,體力勞動所產生的疲勞,以活動休息與安靜休息相配合為宜。總之要根據個人不同的體質興趣、環境條件以及產生那個疲勞的因素而自找規律選擇休息方式,不能生搬硬套。至於休息所需要的時間,也各人不一,這與體質、神經系統健康、神經系統特徵、疲勞程度、休息效果均有關。一般以消除疲勞,經歷充沛為宜。

所以,學習了一兩個小時後,不要還死啃著課本,“磨刀不誤砍柴功”,出去透透氣,散散步,聽聽音樂,和同學聊聊天,交流一下,都挺好。

適應困難

對環境發生適應困難,也是神經衰弱的一個原因。

人們更換了陌生的生活(學習或工作環境也同樣)環境,要求神經系統以新的適應方式來適應新環境,例如遷居到一個生活風俗習慣大不相同的地區居住,調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學習或工作,都要有一個對新環境適應的過程。適應能力個別差異甚殊,與年齡、神經類型、性格、體質等均有關。倘若環境變異較大,適應上發生困難,對神經系統有時也會是一個負擔。

強烈的心理矛盾也表現為適應困難,面臨是非顛倒,真假幻變,反復多變,處於一種真假難分、是非難辨的矛盾相持狀態之中,迷茫徘徊,左右為難。這種情景在人們的生活中均可能碰到,諸如強烈地頻繁地要求在難度較高的情況下判斷是非真偽,迅速作出決擇或者長期地從事某種較為複雜的精密度較高的分化作業,而又不善於休息。生活中的類似情景,在電影、小說中常有所描寫,例如傳統故事《白蛇傳》裡的許仙,在被白素貞用仙草救活之後,又遭了法海和尚的挑撥。一邊是對素貞夫妻情深萬般恩愛,一邊是對法海無限信賴毫不 懷疑。孰真孰假,孰善孰惡,無能辨別、無所適從。可使興奮與抑制這兩個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在大腦皮質的相應區域,在時間和空間上出現過於接近而發生頻繁衝突。猶如在交通 要道幾輛汽車同時作急發動伴急刹車,急刹車尚未刹住又要急發動,急發動剛剛沖出馬上急刹車,不但汽車容易損壞而且可發生兩車相撞。神經細胞的“起動”與“刹車”使得過於頻繁而猛烈,神經衝動也會發生相撞。 巴甫洛夫及其學生做過實驗性神經症的試驗,對受試動物,用正圓形投影作為給食的訊號,用直徑與橫徑之比為l:2的等面積橢圓形投影作為通電刺激訊號,分別建立了條件反射之後,逐次將橢圓形的兩徑之比改為2:3、8:4、4:5、……當橢圓形的兩徑之比呈現出8:9時,受試動物由於鑒別困難,在禍福相依的緊急關頭,無所適從而出現血壓上升、掙扎、消化紊亂、失眠等症狀。人類在鑒別困難(即分化困難)情況下出現的神經功能暫時失調,與此類似。

對於環境適應困難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抱定一個主意,就只相信一面,假如你是許仙,那就只相信自己的媳婦,假如有時難於做出決定,那就深思熟慮後果斷行動,即使錯了也不要緊,我們還很年輕,有的是機會。如果你已經得了神經衰弱 ,雖然很痛苦,當只要相信一點就可以了,那就是一定可以治癒的,那一天的到來只是時間問題。只想著努力治療就行了。

精神創傷

人們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事件而產生憂傷、焦慮、煩躁、驚恐等不良情緒,倘若持續或過於強烈,對腦子來說是一種有害的不良刺激,稱之謂“精神創傷”。

急性精神創傷如突然發生的強大刺激,如地震、洪水、親人喪亡、被搶劫陷害、工作事故等引起恐懼、氣憤等情緒改變所引起的神經衰弱,有時在遭遇過去之後才反映出來,這是因為人的大腦具有防害的緩衝餘地。一般認為,引起人們產生損失感、威脅感和不安全感的心理刺激最易致病。但也確存在一部分神經衰弱的病人,生活中由於某種不幸或天災人禍,環境變得差了,體力勞動多了,並處於某種特殊的精神緊張,原來的那些症狀反而減輕了。可見不是所有的精神創傷都會造成神經衰弱。

慢性的焦慮、憂傷、苦悶、不安全感、自責感、委屈感、孤獨感等不良情緒,可因工作學習不順利、家庭不和、婚姻戀愛遭挫折、受冷遇歧視、健康不良等等而產生,也可通過回憶或浮想而引起。不良情緒倘若經常地出現並持續相對穩定,就成為不良心境,心境具有彌散泛化的特性,它可在不良心境的背景上對其他各種活動,幾乎一切活動都蒙上不良情緒的色彩,凡事乏昧,容易發怒、消沉怕困難。這種不良情緒象慢性炎症一樣,是一種潛在的致病因素。人們生活在不斷變化著的世界,不良情緒對任何人都是難以絕對避免的。不同思想觀點不同性格不同神經系統生理特徵的人,對各種刺激產生不同程度的耐受性和易感性,只有當某一不良刺激對某一具體的人產生特殊嚴重意義時,才成為這個人的精神創傷。在過度疲勞、軀體疾病等神經系統代償能力削弱的情況下,原來不致於致病的精神創傷也可成為致病因素。總之主要取決於個性上對挫折的應付水準,也同創傷的強度、頻度有關。

精神創傷作為致病因素是通過神經生理、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個系統相互聯繫起著的仲介作用,損害人體的各個系統的各器官,從而引起各種疾病,如與高血壓、冠心病、哮喘、甲亢、精神病、腫瘤(包括癌症)、潰瘍病、糖尿病、皮膚病、婦科病……都有關係。在神經衰弱的致病過程中更尤為明顯地起著直接的主要的致病作用。

醫源性因素

有的醫務人員對病人講話不小心,往往一句話說得不妥當也可引起病人的神經衰弱。例如有這樣一位病人,他本來是健康的,有次作健康檢查,由於有些緊張而心跳快了一些。他問,心跳快有什麼害處? 醫生回答說:如果心跳快到每分鐘150次就有危險。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他的腦子裡。以後他經常數自己的脈搏,越數越緊張,越緊張心跳就越快,有時竟達100次以上,就更害怕了,深恐達到150次。這樣天天數脈搏,恐懼與緊張的心理越來越加深,最後頭痛、頭昏、失眠、心慌、心悸、心跳加速等症狀都來了。這樣成為神經衰弱的人並不太少見。

自我暗示

有一些人,起因可能是由於進食不當或乏睡等有點頭昏乏力,這本來是極為普通的事。又如健康男子可以有遺精現象,均屬於正常的生理範圍而用不著擔心,但是有些人財過分地加以關注。也有些人從醫藥書刊上斷章取義地看到一二句話,就注意自己身上的某一現象,認為自己正是得了某種病,“對號入座”越體驗越象,於是緊張起來。既已得“病”總得去醫院檢查與治療,醫生儘管檢查不到任何疾病的依據,但還是要開張方子,配點藥片、藥水,也總要有個說法,有時還用“稍為弱一點”、“略為偏高些”“基本尚正常”等答覆病人。病人有時看到醫生在為之聽心肺或測血壓時臉上掠過一刹那的疑慮神色,或在X光透視時醫生在某一部位認真地多照了一下,這些都被認為是自己某一不適現象的尚未查清的“疑團”。於是尋名醫覓良藥,更要爭取作進一步徹底檢查。也有從外地轉到大城市大醫院來做各種檢查,如腦電圖、鋇餐造影、超聲、心電圖、CT,越現代化越好,越難覓越好、價格越貴越好。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之後,原來的一些頭痛、失眠、乏力等現象明顯起來了。.煩惱、憂慮、求醫心切。文體活動興趣減少,工作學習效率降低。最後發展成為真的神經衰弱。

自我暗示其實就是一把雙刃劍,當你往不好的方面暗示時,如上面說說的,結果可想而知,當你往好的方面暗示時,就不會得這個病,就算得了,治療起來比前者還是要效果好,快的多,這裡深層面其實還是樂觀和悲觀的另一種體現。幾年前,當我面對頭痛失眠時,我最常說的是:怎麼辦?現在我最喜歡說的是:無所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也沒有治不好的病!!

關於雜訊

城市中的汽車喇叭聲,工廠機器馬達聲,鄰近高音量的收音機廣播聲,人們的嘈雜聲......都給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造成一種無形的污染——雜訊。

聲音的計量單位是分貝,一般辦公室、學校、家庭不宜超過30~40分貝,工廠車間不宜超過60分貝,90分貝以上的強烈雜訊,可使人聽覺暫時遲鈍,產生頭昏、心煩、情緒急躁等反應。如經常處於這種雜訊環境,還可引起血壓升高、消化不良等,也可引起神經衰弱。在城市中最多的是60~80分貝的中等雜訊,對一般人影響尚不嚴重,但持續時間較長,可使耐受力差的人感到心情不安、厭煩、疲倦、工作效率降低、失眠等,也是神經衰弱的原因之一。許多朋友經常抱怨,晚上會被一些聲音驚醒而影響睡眠,不勝煩惱,也有的對光很敏感,即使很微弱的燈光也會“刺激”他們無法入睡,目前我採用的辦法是塞耳塞,戴眼罩,有朋友說,這不是長久之計,確實如此,但目前我感覺還沒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有,請一定要告訴我,謝謝,我時常想,等到徹底好了,這應該就不再成為問題了,所以,我要努力使這一天早點到來。

營養問題

有些人認為得神經衰弱的原因是由於營養不良,假如營養好,滋補得好,那麼雖然工作多、用腦多身體還是可以勝任的。這話也有些道理,如果營養不良,身體確可衰弱,衰弱的身體給各種疾病有機可乘,當然神經衰弱也不例外。不過營養不良並不是神經衰弱的主要因素,還須加上別的原因才會引起。我們可以看一看,解放前許多人在饑餓線上掙扎的人們,他們並不見得都得神經衰弱。很多優秀工作者、腦力勞動者,他們由於從事著繁重的工作,常常無暇顧及自己,飲食也不一定天天有牛奶、雞鴨、魚肉等高蛋自食品,他們也沒有都患神經衰弱。

當然腦細胞需要有一定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腦磷脂和礦物質等作為營養物質的供應,但這些營養成分在平時飲食中一日三餐合理搭配不偏食也就夠了。再看神經衰弱的病人中,有不少人營養不差,有的還特別好。

有的人認為腦細胞需要最好的蛋白質。這也是片面的,適量蛋白質固然重要,此外大腦在勞動中損耗較大的熱量,主要取自葡萄糖,由於葡萄糖主要來源於日常主食如米麵等,腦組織中又沒有葡萄糖的貯存倉庫,所以每天每餐應當進食定量的主食,不宜偏廢,總之只要飲食足夠身體的需要,營養問題同神經衰弱的發生就沒有什麼關係。

有時候去醫院看病,時常會聽見醫生說,開點藥,輸點液“營養”一下神經,從上面可以看出,他們如果不是不懂神經衰弱,就是想法多給自己和醫院多創收!!

生理變更期心理障礙

由於過去一段時期對性教育的問題被視為禁區。醫務工作者、心理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對青少年進行正常的性知識教育存在著障礙。人到青春期,神經內分泌系統處於發育狀態,但尚未成熟穩定,機體性腺也漸趨發育成長階段。有的少年處在性萌芽時期而對此又缺乏知識,產生神秘感好奇心,也有偶犯手淫,以後又發生遺精,在這基礎上也可能發展為神經衰弱。這情況一方面固然由於手淫是一種不良的行為,過度手淫可引起神經的疲勞,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另一方面,由於認識到手淫是一種不可告人的自瀆行為,往往產生悔恨和罪惡感、自責惑,同時由於認識到手淫對身體有損害,又產生了恐懼情緒。於是就下決心糾正這種不良習慣,但由於缺乏正確的誘導和教育,缺乏意志和毅力,往往戒了又犯,因而又引起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自卑惑這樣長期地恐懼、焦慮、悔恨、罪惡感、自卑感等情緒交織著,使自己不勝苦惱和煩悶。由此也就形成了精神創傷,使神經系統長期地處於緊張狀態中,久而久之,就發展成為神經衰弱。所以手淫和遺精引起神經衰弱的機制之一,是通過慢性的精神創傷造成的。如不糾正,可遷延至婚後,以至中年。

軀體疾病

如果得了一次急性病,如痢疾、傷寒、肺炎,瘧疾等使整個身體衰弱。若休養不當衰弱的情況繼續下去,未能在短期內恢復健康,在這個基礎上,再在生活中碰到些困難問題或急切地耽心工作學習或其他問題,也往往可造成類似神經衰弱的現象。這些現象一般在全身情況恢復之後隨之消失。

某些軀體慢性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壓、潰瘍病、肺結核、慢性肝炎、各種慢性中毒、腦外傷後等,也可以有神經衰弱的表現,但各有其發病的臨床特徵,原發病痊癒後神經衰弱的表現也隨之消失。臨床上稱這些為神經衰弱綜合征。而不屬於神經衰弱的範疇。

可是許多慢性病如結核病、潰瘍病、心臟病、腎臟病等能不斷地給神經系統傳遞不良的刺激而使神經系統遭到一定的損害。同時得了這類病之後,有時會產生精神上的 負擔,覺得健康被剝奪了,不能再象別人那樣愉快地工作學習,還要花時間去治療。由於中心任務是養病,也容易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病上,而對外界事物的興趣與關心少了。此外為了這類病,特別是肺結核需要較長時期休養,又可能因此而產生其他困難。更增加了焦急和煩惱。也可使神經系統長期地緊張而造成神經衰弱。

長期休養

得了某種慢性病或受了外傷以後,常常需要較長時期的休養。如果休養的方法不適當,也往往可以引起神經衰弱;如果臥床過多,肢體活動過少或不作適當的文體活動和學習,突然從緊張愉快而有秩序的工作學習環境轉到枯燥的休養生活,容易形成以病為中心的不良心境。我們知道假如肌肉長久不活動就會消瘦無力。肌肉的活動是同腦子的活動密切關聯著的。因為人體是一個統一完整的機體,一切器官的活動都要由腦子來支配和調節。在長期休養過程中,如果缺乏適當的活動,腦子就長期處於不良狀態中。前面說過,腦子如果不作一定量的活動反而有害(見13頁“是工作太繁重嗎”〉。人的腦子好比一部機器,長久不用也會生“鏽”,並且單調枯燥的生活也容易引起大腦的疲勞。所以在長期不適當的休養之後,非但不會增進腦的健康,反而越休養越衰弱。我們時常看到本來是身體健康的人,因得了某種慢性病或外傷,經過長期休養之後,人雖胖了些,原來的病也大有好轉,但卻由於漸漸發生了頭昏、頭痛、食欲不振、失眠、乏力等症狀,休養效果不但不理想甚至反復,因此大大地延長了休養的時間。如果能根據不同疾病不同階段的具體病情,因人因病因地制宜地安排一個豐富多采的休養生活,不僅有利病癒後工作學習方面的適應性,同時也可預防併發神經衰弱。

個性因素

可以引起神經衰弱的各種致病因素,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但是得神經衰弱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往往在同樣環境中接受同樣刺激的人,有的人得了神經衰弱,有的人卻安然無恙,這又是什麼緣故呢?這是因為人們的個性存在差異,俗語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們由於遺傳基礎不同、環境教育與主觀努力的不同,每個人形成了與別人不同的個性特點。個性特點一般包括性格、氣質、能力、興趣等方面。我們就從這幾方面談談個性特點與神經衰弱發病的關係。

個性的主要方面是性格。它的形成與變化貫穿於人的整個一生,具有可塑。已經形成的性格也有相對穩定性(不是絕對穩定性)。在人們千差萬別的性格中,有一些性格特點往往使人大大地增加額外的精神負擔,從而造成神經系統的負擔過重現象。諸如:有的人不善於生活,不能把人生看作一個趣味無窮的旅程,缺乏抱負,缺乏對前途的信心,缺乏對生活的熱愛。對過去的挫折和不幸缺乏正確的看待,而常常從回憶中去過多地體驗懊喪與痛苦。須知任何一個人,若要在以往經歷中尋找不愉快的體驗,總是尋得到的。這種悲觀的性格常常讓一個人往不好的方面考慮,而忽視了事務的良好方面。

有的人不善於處理同別人之間的關係,不大注重互相尊重互相體諒,或者常常討厭別人,因而也就難免為別人所不夠諒解,缺乏人間的情誼和溫暖。有的人欲念過高,脫離實際,使自己經常地處於力不從心的艱難困境或失望狀態 。有的人任性、急躁、主觀,好與人發生爭執,同時又缺乏自製力,忍耐性羞差,容易發脾氣,甚至暴跳如雷。有的人容易興奮,也容易洩氣,做事性急,一股衝勁之後遇挫折便沒精打采,灰心喪氣。

有的人做事前怕狼後怕虎,顧慮多端,猶豫不決,讓自己經常地處於舉棋不定的矛盾狀態之中。有的人遇困難既不想方設法去解決,又不善於同別人商量,卻是沉甸甸地老老想不開,讓那些本來並不嚴重的所謂“困難”保留著時時來來苦惱自己。

有的人孤僻沉默,過敏多疑,好生悶氣,同時伴有對情緒體驗特別深刻的特點。雙眉緊鎖腹中愁,不傾吐,不疏泄,勢必長期積鬱。有的人過於靦腆拘謹,膽小怕羞,因而常常感到窘迫。

有的人的多疑性格表現在老是擔心自己會生某種疾病(如肺結核、癌症等)。看到別人生某種病,就毫無根據地聯繫到自己會不會也生這種病。有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先問問自已“我什麼地方有病痛? ”然後著手全身檢查(體驗)確可發現真有某一部位在作痛。這種性格傾向特別明顯的人,是神經衰弱起病的溫床。

氣質是個性的另一個方面。初生的嬰兒有的好哭好動,有的安靜,這就是氣質的不同。這在兒童的遊戲、作業和交際活動中也均有表現。我國古代醫學曾按人的好動或喜靜的程度,用陰陽五行學說把人分為五型,即好動的太陽型、少陽型。喜靜的太陰型、少陰型和動靜適中的陰陽和平型。

古代希臘和羅馬醫生用體液解釋氣質類型,雖然缺乏科學根據,但人們日常生活中確實觀察到這四種氣質類型的代表。直率、熱情、精力旺盛、情緒易於衝動、心境變換劇烈等等是膽汁質的特徵.活潑、好動、敏惑、反應迅速、喜與人交往、注意容易轉移,興趣容易變換等是多血質的特徵。安靜穩重、反應緩慢、沉默寡言、情緒不易外露、注意穩定但又難於轉移、善於忍耐等等是粘液質的特徵。孤僻、行動遲緩、體驗深刻、善於覺察別人不易覺察到的細小事物等等是抑鬱質的特徵。因此,這四種氣質類型的名稱被一直沿用到現在。巴甫洛夫根據高級神經活動基本過程的三個特徵(強度、靈活性、平衡性)劃分出高級神經活動的四種基本類型(l)強、不平衡型(不可抑制型),(2)強、平衡、靈話型(活潑型) 、(3) 強、平衡、不靈活型(安靜型)(4)弱型。這四種高級神經活動的一般類型表現在人的行為方式上就是氣質。神經類型是氣質的生理基礎。不可抑制型相當於膽汁質,活波型相當於多血質,安靜型相當於粘液質,弱型相當於抑鬱質。在四種氣質類型中,膽汁質(不可抑制型)抑制能力差、情緒反應性高,反應速度快但又不靈活。因而神經系統的能量損耗多、負擔重,使本來就已經興奮佔優勢的不乎衡狀態更加不平衡而抑制過程更加減弱。抑鬱質氣質類型的人神經類型本身脆弱。感受性(即人 對外界產生感覺的能力)高、而耐受性(即人經受外界事物的 刺激作用在時間和強度上的感受程度)低,情緒興奮性高而體驗深、明顯內傾。就是別人尚沒有惑受到的感受到了,別人尚能耐受的耐受不了。伴有強烈的情緒和深刻的體驗,又不外露。容易造成神經系統的超負荷狀態。

膽汁質與抑鬱質倆種氣質類型的人,相對而言,較之其他氣質類型的入容易得神經衰弱。其他氣質類型的人也不是絕對“免疫" ,在別的致病因素強烈作用下也可以得病。更何況氣質類型純粹典型的很少,以某一特徵為主的混合型者居多數。其次由於每個人所受的鍛煉和生理基礎的不同,各個人的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像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大小和側重也各不相同。因而對所從事的活動(包括工作、學習生活方面)所感的難易程度就不同。倘若經常地感到極為艱難,神經系統也是一種超重負坦。還有,人們的興趣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人狹窄,有的人雖廣泛但多變沒有中心,有的人則能在興趣廣博的基礎上持有中心興趣。興趣有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之分。直接興趣指對某事物本身感興趣(如對讀英文感興趣),間接興趣是對活動的結果感興趣(如對英文雖無興趣但對讀好後能為自己有一門特長而感興趣),二者可互相補償、互相激發。古人說”志能生趣,趣從志生”。興趣可以培養。

人們從事任何活動 (工作學習等) 如果懷有濃厚的興趣,可以做得好做得快有創造成績,而且可以持續較長時間而不感疲勞。反之如果缺乏興趣,那麼不容易做得又快又好,而且容易過早地出現疲勞。

性格、氣質、能力、興趣等方面的特點,決定著對上面所談種種致病因素的耐受程度,在神經衰弱的致病過程中起著耐受或易感作用。

氣質無好壞之分,但性格卻有相對完善和有缺陷的區別。自卑、多疑、敏感、猶豫不決、不願與人交往、孤僻、靦腆、沉默、悲觀......這些不良性格是培養神經衰弱的溫床,一旦罹患神經衰弱後,它們也會大大阻礙你的治療進程。所以,糾正完善這些性格是極為必要的。自卑的人要學會自信,多疑的人要學會相信別人,敏感的人要學會對一些無關痛癢的話和事視而不見、猶豫不決的人要學會果斷,即使一時做錯了決定也不要緊,我們還很年輕,有的是時間和精力、悲觀的人要學會樂觀,凡事都往好的方面考慮...........

完善你的性格,你的治療將會事半功倍,我想這應該就是神經衰弱的主要治療方法——心理療法的核心部分吧!

病理迴圈

神經衰弱患者往往對病的症狀產生焦慮和優愁。也可以說是繼發的精神症狀。使高級神經活動格外緊張。同時因長期的失眠、頭痛、消化不良等症狀以及其他內臟機能障礙所產生的不良刺激,不斷地向大腦傳遞。這樣,焦慮憂愁加上機體內部傳來的不良刺激,雙重地增加大腦皮質的負擔,使本來已經衰弱的神經系統更加衰弱,陷人一個病理的惡性循環。

更見不少患者,原有性格上的一些特點,特別是一些心理弱點,在病的影響下推向尖銳化,往往引起在工作或學習方面或在與家庭成員關係上處理不當,因而產生新的矛盾以及新的思想負擔。例如,把一件本來並不複雜的完全可以處理妥善的事,由於過於激動、緊張、或過於冷淡而處理成僵局,甚至事與願違,明明出於好心好意卻辦不成好事。這些新的矛盾和新的思想負擔,不僅使己經處於衰弱狀態的大腦更增加負擔,而且直接可以“立竿見影”地產生煩躁、苦悶、焦慮、失眠、頭痛……。症狀的明顯反過來又成為病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神經過度緊張

上面所列舉的種種原因,都是比較常見的,有的病人還可能由別的原因引起。但不管是什麼原因,總不外是神經細胞受到超強度的、轉變劇烈的、互相矛盾的、不規律的、或單調刻板的刺激,使神經過度緊張難以應付。因而造成神經衰弱這種病。

但在我們所見的許多神經衰弱患者中,以上因素造成僅僅是為數不多的一部分。

有不少病人把自己得病的原因委諸於操勞過度,仔細分析起來,他們每天工作的時間確實較長,然而效果不高。由於缺乏計劃性,故而弄得頭緒茫然,東抓一把,西扯一下,繁瑣、反復、拖遝、淩亂、忙忙碌碌、辛辛苦苦,總是延長工作時問。這種匆促忙亂的局面不僅違背了用腦衛生,而且工作效率不高,並常發生各種困難或差錯,進而喪失了來自工作並推動工作的愉快情緒所引起的回饋動力,如再聽到一些批評,更感到委屈,心裡沉甸甸地老是想不開,於是頭痛、失眠、煩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都接踵而來。這種由於工作忙亂缺乏計劃性以致高級神經活動過度緊張而發展成為神經衰弱的,實不罕見。

學習缺乏計劃性和方法不當

在學習方面,由於缺乏計劃性和方法不當,加之其他心理因素(如要求取得優良成績的壓力過大或缺乏信心等),學習成績不滿意。這些原因互為因果,而發展成為神經衰弱的情況多見於青年人。

有的人終日捧著書本,他們捨不得花時間去參加文娛體育活動,甚至佔用了吃飯和睡眠時間,邊吃飯邊解題或看書。課間十分鐘,不是圍住老師請教就是與同學討論彼此間有分岐的問題,要不就搶著這空隙時間把剛才漏掉的筆記補起來。其實這是得不償失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大腦活動有一定耐量,課間休息是按照青年人的大腦生理特點安排的,為消除疲勞而設置的,應當儘量利用這十分鐘提高休息效果,以保持下一堂課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理解力和記憶力增強。不注意這一點,片面延長學習時間,易產生過度疲勞。

記憶是學習的重要環節,對於須識記的材料,多重複幾遍以強化其痕跡是很必要的,但若不遵循識記規律去掌握一些識記方法,而是接連地、機械地死記硬背,或象小和尚念經有 口無心,重複過多過久之後,非但不能將它納入自己的知識系統中貯存起來,而且使大腦皮質相應區域容易轉為抑制過早地出現疲勞。

有的人在困難的作業面前過於持久的連續硬拼,當然我們說學習要提倡拼搏糟神,要有不畏艱難的堅強毅力。但是倘若持續時間過久,大腦會不由自主地出現“自動休息”,表現為越搞越糊塗,越鑽越不通。此時如果稍事別的活動作為調節,之後再來做作業,往往問題會豁然開朗。倘若仍持續硬拼,會造成過度疲勞。所以要正確估計和正確對待自己在學習方面的耐受性,在保證單位時間內實效的前提下,合理地進行學習。

有的人學習活動缺乏一定的緊張度,不是竭盡全力提高單位時間裡的實效,而是鬆懈冗長,這種馬拉松式學習容易產生慢性疲勞。

有的青年在訴說他們求知如何心切的同時,常傾訴自己注意力難以集中,難以持久的苦衷,總是流露焦慮甚至產生自責情緒,這是值得同情和必須加以關心的。要使注意維持相對穩定,在大腦皮質形成一個優勢興奮中心是有其主客觀兩個方面因素,客觀因素如學習材料是否枯燥?環境是否過於嘈雜?此外,在很大程度上還與主觀因素有關。如學習目的是否明確、基礎知識是否完整、對該學習材料是否具有直接興趣(愛好),以及當時的機體狀態(包括生理、心理狀況》均有關。總之注意力的轉移和穩定是有其自身規律的。我們避循規律,才能有利注意集中,反之,忽視了規律而出現注意力難以集中、難以持久是正常的心理現象,把它看成是患了神經衰弱這是一種誤解,但是倘若長期地處於以上違反規律的狀態下,如學習材料不適合、壓力感、自卑惑、環境嘈雜等等,均有可能造成神經系繞過度疲勞。過度疲勞與學習成績下降,會產生”力不從心“的壓力感與焦急緊張不安等情緒。反過來又影想學習能力,更加容易疲勞。這樣,互為因果,互相變織而置神經系統於一種超負荷的狀態,是神經衰弱的一個原因。

生活無規律與生活單調

無規律的生活也可能是得神經衰弱的一個原因。有的人工作與休息的時間不分,飲食與睡眠的時間不定。他們在晚上或午間休息時繼續工作或學習,該進行文體活動時又覺得不習慣,或沒有興趣而不參加,或站在旁邊看一看就走開。.對電視電影等興趣不大。而另有一些人則漫無節制地過分娛樂,打撲克、下棋至深更半夜,妨礙必要的睡眠,第二天勉強支援著去工作,頭昏腦脹。有的人做夜班,白天也不補償睡眠,上街或做家務,等到休息日子再補償睡眠,甚至餓著肚子蒙頭大睡一晝夜。一個人如果偶而因出差、搞科研等因素暫時起居飲食被打亂了些,那也不致發生多大影響,但著長期地生活淩亂不規律,即可能成為神經衰弱的原因。

前面談了神經系統負荷經常超重,有可能引起神經衰弱。這裡又例舉了神經系統運用不規則,它的任務過於紊亂,也可成為神經衰弱的另一個原因。那麼,是不是任務越輕越簡單、刻板就越其有防病意義呢?完全不是這樣。一定量的刺激和緊張對於機體的保健是不可缺少的。神經系統若過於鬆懈同過於苟求二樣,同樣是不符合用腦衛生的。有的人上班、吃飯、睡覺、閑坐,天天如此,月月不變。這樣在不同程庭上,使感覺被限制為一種不變環境下的單調刺激,神經系統的工效率就會降低,並經受到某種程度的損害。C.伯尼在他的著名記事中寫道“變化並不是生活的調味品,而是生活的要素”生活不充實,缺乏豐富多彩,就是缺乏這種要素,也是神經衰弱的一個原因。

再談休息

只要在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有適當的休息來調節,以消除其疲勞,腦子是不會“衰弱”的。對於這個間題,可能有人要發生疑問:我是在工作學習之餘儘量休息的,可是為什麼還是得了神經衰弱呢?下面我們再來討論關於休息的問題。

人們在一天緊張的工作之後晚上需要睡眠,這是一種很好的休息方式。在從事工作學習到了一定的時間後停止一下或代之以別的活動,這也是一種休息的方式。休息一般分為“安靜休息”和“活動休息”。工作或學習之後坐在椅子上喝喝茶,或是躺在床上,閉目養神。這樣的休息稱“安靜休息”,有時也是必要的,但一般說來,這樣休息時,肢體是相對靜止了。腦子卻往往還在活動。我們能使腦子不思索麼? 至多只能使它不思索數分鐘,以後就非思索不可了(除非經過良好的鍛煉) 。如果我們在閉目養神時,腦子裡仍在考慮工作上的間題,這就等於我們又在工作,並沒有休息。再不然,就是虛無飄渺地亂想,或是為了某件事而擔憂。這樣“神’就難以養起來。“活動休息”則是一種活動方式的休息。如各類體育活動、戲劇、電影、種花、散步或在音樂環境中作肢體節律活動( 如跳舞、奏樂、唱歌、打打拍子等)這些活動可使神經系統在變化多樣的環境下按受豐富而適量的刺激,特別是未曾預期的良性刺激(如好球入網、舞姿優美、喜劇笑料)是神經系統的最隹狀態。有利恢復疲勞,養精蓄銳。

究竟選擇哪一種休息方式最好呢?這要根據各個人不同的愛好、不同的體質和環境條件,還要根據疲勞的來源而決定。人們在生活中都有這樣一種體驗,當一個人站立久了的時'候,坐下來就是一種休息,但對一個坐久了的人來說,站起來也就成為是一種休息。人們乘長途火車時,當中途停站數分鐘時,常喜歡下車來走幾步或跳幾下,感到非常舒服,這樣的“走”或“跳”對當時來講就是一種休息方式,這是因為“坐”與“跳”這兩種不同的姿勢和動作,它們所涉及的骨胳肌肉以及神經系統相應部分是不同的,通過活動各部分所負擔的側重得到了置換輪休的調節,大腦皮質有140億個神經細胞,它們大小不同,形狀各異,機能也不完全一樣,並排列組合成許多不相同的聯合區,它們需要輪換使用,交替休息。有名的心理、生理學家謝切諾夫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用兩種方法使疲勞的右手得到恢復,一是讓兩手都靜止休息,一是在右手靜止休息時讓左手進行適當活動,然後在疲勞測量器上對右手的握力進行測驗,結果證明在左手活動的情況下,右手的疲勞消除得更快,這說明變換活動的內容和方法,是消除疲勞的有效方法。所以人們進行各類活動(工作、學習、生活)要有計劃,要儘量安排得使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的各部分以及軀體各部分(骨骼、肌肉、眼、耳、口等)輪流活動,間 隔使用。課間操、眼保健操等都是參照這一原則編操,我們選擇休息方式也要考慮到這個原則。“安靜休息”與“活動休息”都是需要的,大致上說,腦力勞動所產生的疲勞,以採用活動休息容易消除,體力勞動所產生的疲勞,以活動休息與安靜休息相配合為宜。總之要根據個人不同的體質興趣、環境條件以及產生那個疲勞的因素而自找規律選擇休息方式,不能生搬硬套。至於休息所需要的時間,也各人不一,這與體質、神經系統健康、神經系統特徵、疲勞程度、休息效果均有關。一般以消除疲勞,經歷充沛為宜。

所以,學習了一兩個小時後,不要還死啃著課本,“磨刀不誤砍柴功”,出去透透氣,散散步,聽聽音樂,和同學聊聊天,交流一下,都挺好。

適應困難

對環境發生適應困難,也是神經衰弱的一個原因。

人們更換了陌生的生活(學習或工作環境也同樣)環境,要求神經系統以新的適應方式來適應新環境,例如遷居到一個生活風俗習慣大不相同的地區居住,調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學習或工作,都要有一個對新環境適應的過程。適應能力個別差異甚殊,與年齡、神經類型、性格、體質等均有關。倘若環境變異較大,適應上發生困難,對神經系統有時也會是一個負擔。

強烈的心理矛盾也表現為適應困難,面臨是非顛倒,真假幻變,反復多變,處於一種真假難分、是非難辨的矛盾相持狀態之中,迷茫徘徊,左右為難。這種情景在人們的生活中均可能碰到,諸如強烈地頻繁地要求在難度較高的情況下判斷是非真偽,迅速作出決擇或者長期地從事某種較為複雜的精密度較高的分化作業,而又不善於休息。生活中的類似情景,在電影、小說中常有所描寫,例如傳統故事《白蛇傳》裡的許仙,在被白素貞用仙草救活之後,又遭了法海和尚的挑撥。一邊是對素貞夫妻情深萬般恩愛,一邊是對法海無限信賴毫不 懷疑。孰真孰假,孰善孰惡,無能辨別、無所適從。可使興奮與抑制這兩個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在大腦皮質的相應區域,在時間和空間上出現過於接近而發生頻繁衝突。猶如在交通 要道幾輛汽車同時作急發動伴急刹車,急刹車尚未刹住又要急發動,急發動剛剛沖出馬上急刹車,不但汽車容易損壞而且可發生兩車相撞。神經細胞的“起動”與“刹車”使得過於頻繁而猛烈,神經衝動也會發生相撞。 巴甫洛夫及其學生做過實驗性神經症的試驗,對受試動物,用正圓形投影作為給食的訊號,用直徑與橫徑之比為l:2的等面積橢圓形投影作為通電刺激訊號,分別建立了條件反射之後,逐次將橢圓形的兩徑之比改為2:3、8:4、4:5、……當橢圓形的兩徑之比呈現出8:9時,受試動物由於鑒別困難,在禍福相依的緊急關頭,無所適從而出現血壓上升、掙扎、消化紊亂、失眠等症狀。人類在鑒別困難(即分化困難)情況下出現的神經功能暫時失調,與此類似。

對於環境適應困難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抱定一個主意,就只相信一面,假如你是許仙,那就只相信自己的媳婦,假如有時難於做出決定,那就深思熟慮後果斷行動,即使錯了也不要緊,我們還很年輕,有的是機會。如果你已經得了神經衰弱 ,雖然很痛苦,當只要相信一點就可以了,那就是一定可以治癒的,那一天的到來只是時間問題。只想著努力治療就行了。

精神創傷

人們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事件而產生憂傷、焦慮、煩躁、驚恐等不良情緒,倘若持續或過於強烈,對腦子來說是一種有害的不良刺激,稱之謂“精神創傷”。

急性精神創傷如突然發生的強大刺激,如地震、洪水、親人喪亡、被搶劫陷害、工作事故等引起恐懼、氣憤等情緒改變所引起的神經衰弱,有時在遭遇過去之後才反映出來,這是因為人的大腦具有防害的緩衝餘地。一般認為,引起人們產生損失感、威脅感和不安全感的心理刺激最易致病。但也確存在一部分神經衰弱的病人,生活中由於某種不幸或天災人禍,環境變得差了,體力勞動多了,並處於某種特殊的精神緊張,原來的那些症狀反而減輕了。可見不是所有的精神創傷都會造成神經衰弱。

慢性的焦慮、憂傷、苦悶、不安全感、自責感、委屈感、孤獨感等不良情緒,可因工作學習不順利、家庭不和、婚姻戀愛遭挫折、受冷遇歧視、健康不良等等而產生,也可通過回憶或浮想而引起。不良情緒倘若經常地出現並持續相對穩定,就成為不良心境,心境具有彌散泛化的特性,它可在不良心境的背景上對其他各種活動,幾乎一切活動都蒙上不良情緒的色彩,凡事乏昧,容易發怒、消沉怕困難。這種不良情緒象慢性炎症一樣,是一種潛在的致病因素。人們生活在不斷變化著的世界,不良情緒對任何人都是難以絕對避免的。不同思想觀點不同性格不同神經系統生理特徵的人,對各種刺激產生不同程度的耐受性和易感性,只有當某一不良刺激對某一具體的人產生特殊嚴重意義時,才成為這個人的精神創傷。在過度疲勞、軀體疾病等神經系統代償能力削弱的情況下,原來不致於致病的精神創傷也可成為致病因素。總之主要取決於個性上對挫折的應付水準,也同創傷的強度、頻度有關。

精神創傷作為致病因素是通過神經生理、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個系統相互聯繫起著的仲介作用,損害人體的各個系統的各器官,從而引起各種疾病,如與高血壓、冠心病、哮喘、甲亢、精神病、腫瘤(包括癌症)、潰瘍病、糖尿病、皮膚病、婦科病……都有關係。在神經衰弱的致病過程中更尤為明顯地起著直接的主要的致病作用。

醫源性因素

有的醫務人員對病人講話不小心,往往一句話說得不妥當也可引起病人的神經衰弱。例如有這樣一位病人,他本來是健康的,有次作健康檢查,由於有些緊張而心跳快了一些。他問,心跳快有什麼害處? 醫生回答說:如果心跳快到每分鐘150次就有危險。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他的腦子裡。以後他經常數自己的脈搏,越數越緊張,越緊張心跳就越快,有時竟達100次以上,就更害怕了,深恐達到150次。這樣天天數脈搏,恐懼與緊張的心理越來越加深,最後頭痛、頭昏、失眠、心慌、心悸、心跳加速等症狀都來了。這樣成為神經衰弱的人並不太少見。

自我暗示

有一些人,起因可能是由於進食不當或乏睡等有點頭昏乏力,這本來是極為普通的事。又如健康男子可以有遺精現象,均屬於正常的生理範圍而用不著擔心,但是有些人財過分地加以關注。也有些人從醫藥書刊上斷章取義地看到一二句話,就注意自己身上的某一現象,認為自己正是得了某種病,“對號入座”越體驗越象,於是緊張起來。既已得“病”總得去醫院檢查與治療,醫生儘管檢查不到任何疾病的依據,但還是要開張方子,配點藥片、藥水,也總要有個說法,有時還用“稍為弱一點”、“略為偏高些”“基本尚正常”等答覆病人。病人有時看到醫生在為之聽心肺或測血壓時臉上掠過一刹那的疑慮神色,或在X光透視時醫生在某一部位認真地多照了一下,這些都被認為是自己某一不適現象的尚未查清的“疑團”。於是尋名醫覓良藥,更要爭取作進一步徹底檢查。也有從外地轉到大城市大醫院來做各種檢查,如腦電圖、鋇餐造影、超聲、心電圖、CT,越現代化越好,越難覓越好、價格越貴越好。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之後,原來的一些頭痛、失眠、乏力等現象明顯起來了。.煩惱、憂慮、求醫心切。文體活動興趣減少,工作學習效率降低。最後發展成為真的神經衰弱。

自我暗示其實就是一把雙刃劍,當你往不好的方面暗示時,如上面說說的,結果可想而知,當你往好的方面暗示時,就不會得這個病,就算得了,治療起來比前者還是要效果好,快的多,這裡深層面其實還是樂觀和悲觀的另一種體現。幾年前,當我面對頭痛失眠時,我最常說的是:怎麼辦?現在我最喜歡說的是:無所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也沒有治不好的病!!

關於雜訊

城市中的汽車喇叭聲,工廠機器馬達聲,鄰近高音量的收音機廣播聲,人們的嘈雜聲......都給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造成一種無形的污染——雜訊。

聲音的計量單位是分貝,一般辦公室、學校、家庭不宜超過30~40分貝,工廠車間不宜超過60分貝,90分貝以上的強烈雜訊,可使人聽覺暫時遲鈍,產生頭昏、心煩、情緒急躁等反應。如經常處於這種雜訊環境,還可引起血壓升高、消化不良等,也可引起神經衰弱。在城市中最多的是60~80分貝的中等雜訊,對一般人影響尚不嚴重,但持續時間較長,可使耐受力差的人感到心情不安、厭煩、疲倦、工作效率降低、失眠等,也是神經衰弱的原因之一。許多朋友經常抱怨,晚上會被一些聲音驚醒而影響睡眠,不勝煩惱,也有的對光很敏感,即使很微弱的燈光也會“刺激”他們無法入睡,目前我採用的辦法是塞耳塞,戴眼罩,有朋友說,這不是長久之計,確實如此,但目前我感覺還沒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有,請一定要告訴我,謝謝,我時常想,等到徹底好了,這應該就不再成為問題了,所以,我要努力使這一天早點到來。

營養問題

有些人認為得神經衰弱的原因是由於營養不良,假如營養好,滋補得好,那麼雖然工作多、用腦多身體還是可以勝任的。這話也有些道理,如果營養不良,身體確可衰弱,衰弱的身體給各種疾病有機可乘,當然神經衰弱也不例外。不過營養不良並不是神經衰弱的主要因素,還須加上別的原因才會引起。我們可以看一看,解放前許多人在饑餓線上掙扎的人們,他們並不見得都得神經衰弱。很多優秀工作者、腦力勞動者,他們由於從事著繁重的工作,常常無暇顧及自己,飲食也不一定天天有牛奶、雞鴨、魚肉等高蛋自食品,他們也沒有都患神經衰弱。

當然腦細胞需要有一定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腦磷脂和礦物質等作為營養物質的供應,但這些營養成分在平時飲食中一日三餐合理搭配不偏食也就夠了。再看神經衰弱的病人中,有不少人營養不差,有的還特別好。

有的人認為腦細胞需要最好的蛋白質。這也是片面的,適量蛋白質固然重要,此外大腦在勞動中損耗較大的熱量,主要取自葡萄糖,由於葡萄糖主要來源於日常主食如米麵等,腦組織中又沒有葡萄糖的貯存倉庫,所以每天每餐應當進食定量的主食,不宜偏廢,總之只要飲食足夠身體的需要,營養問題同神經衰弱的發生就沒有什麼關係。

有時候去醫院看病,時常會聽見醫生說,開點藥,輸點液“營養”一下神經,從上面可以看出,他們如果不是不懂神經衰弱,就是想法多給自己和醫院多創收!!

生理變更期心理障礙

由於過去一段時期對性教育的問題被視為禁區。醫務工作者、心理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對青少年進行正常的性知識教育存在著障礙。人到青春期,神經內分泌系統處於發育狀態,但尚未成熟穩定,機體性腺也漸趨發育成長階段。有的少年處在性萌芽時期而對此又缺乏知識,產生神秘感好奇心,也有偶犯手淫,以後又發生遺精,在這基礎上也可能發展為神經衰弱。這情況一方面固然由於手淫是一種不良的行為,過度手淫可引起神經的疲勞,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另一方面,由於認識到手淫是一種不可告人的自瀆行為,往往產生悔恨和罪惡感、自責惑,同時由於認識到手淫對身體有損害,又產生了恐懼情緒。於是就下決心糾正這種不良習慣,但由於缺乏正確的誘導和教育,缺乏意志和毅力,往往戒了又犯,因而又引起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自卑惑這樣長期地恐懼、焦慮、悔恨、罪惡感、自卑感等情緒交織著,使自己不勝苦惱和煩悶。由此也就形成了精神創傷,使神經系統長期地處於緊張狀態中,久而久之,就發展成為神經衰弱。所以手淫和遺精引起神經衰弱的機制之一,是通過慢性的精神創傷造成的。如不糾正,可遷延至婚後,以至中年。

軀體疾病

如果得了一次急性病,如痢疾、傷寒、肺炎,瘧疾等使整個身體衰弱。若休養不當衰弱的情況繼續下去,未能在短期內恢復健康,在這個基礎上,再在生活中碰到些困難問題或急切地耽心工作學習或其他問題,也往往可造成類似神經衰弱的現象。這些現象一般在全身情況恢復之後隨之消失。

某些軀體慢性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壓、潰瘍病、肺結核、慢性肝炎、各種慢性中毒、腦外傷後等,也可以有神經衰弱的表現,但各有其發病的臨床特徵,原發病痊癒後神經衰弱的表現也隨之消失。臨床上稱這些為神經衰弱綜合征。而不屬於神經衰弱的範疇。

可是許多慢性病如結核病、潰瘍病、心臟病、腎臟病等能不斷地給神經系統傳遞不良的刺激而使神經系統遭到一定的損害。同時得了這類病之後,有時會產生精神上的 負擔,覺得健康被剝奪了,不能再象別人那樣愉快地工作學習,還要花時間去治療。由於中心任務是養病,也容易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病上,而對外界事物的興趣與關心少了。此外為了這類病,特別是肺結核需要較長時期休養,又可能因此而產生其他困難。更增加了焦急和煩惱。也可使神經系統長期地緊張而造成神經衰弱。

長期休養

得了某種慢性病或受了外傷以後,常常需要較長時期的休養。如果休養的方法不適當,也往往可以引起神經衰弱;如果臥床過多,肢體活動過少或不作適當的文體活動和學習,突然從緊張愉快而有秩序的工作學習環境轉到枯燥的休養生活,容易形成以病為中心的不良心境。我們知道假如肌肉長久不活動就會消瘦無力。肌肉的活動是同腦子的活動密切關聯著的。因為人體是一個統一完整的機體,一切器官的活動都要由腦子來支配和調節。在長期休養過程中,如果缺乏適當的活動,腦子就長期處於不良狀態中。前面說過,腦子如果不作一定量的活動反而有害(見13頁“是工作太繁重嗎”〉。人的腦子好比一部機器,長久不用也會生“鏽”,並且單調枯燥的生活也容易引起大腦的疲勞。所以在長期不適當的休養之後,非但不會增進腦的健康,反而越休養越衰弱。我們時常看到本來是身體健康的人,因得了某種慢性病或外傷,經過長期休養之後,人雖胖了些,原來的病也大有好轉,但卻由於漸漸發生了頭昏、頭痛、食欲不振、失眠、乏力等症狀,休養效果不但不理想甚至反復,因此大大地延長了休養的時間。如果能根據不同疾病不同階段的具體病情,因人因病因地制宜地安排一個豐富多采的休養生活,不僅有利病癒後工作學習方面的適應性,同時也可預防併發神經衰弱。

個性因素

可以引起神經衰弱的各種致病因素,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但是得神經衰弱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往往在同樣環境中接受同樣刺激的人,有的人得了神經衰弱,有的人卻安然無恙,這又是什麼緣故呢?這是因為人們的個性存在差異,俗語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們由於遺傳基礎不同、環境教育與主觀努力的不同,每個人形成了與別人不同的個性特點。個性特點一般包括性格、氣質、能力、興趣等方面。我們就從這幾方面談談個性特點與神經衰弱發病的關係。

個性的主要方面是性格。它的形成與變化貫穿於人的整個一生,具有可塑。已經形成的性格也有相對穩定性(不是絕對穩定性)。在人們千差萬別的性格中,有一些性格特點往往使人大大地增加額外的精神負擔,從而造成神經系統的負擔過重現象。諸如:有的人不善於生活,不能把人生看作一個趣味無窮的旅程,缺乏抱負,缺乏對前途的信心,缺乏對生活的熱愛。對過去的挫折和不幸缺乏正確的看待,而常常從回憶中去過多地體驗懊喪與痛苦。須知任何一個人,若要在以往經歷中尋找不愉快的體驗,總是尋得到的。這種悲觀的性格常常讓一個人往不好的方面考慮,而忽視了事務的良好方面。

有的人不善於處理同別人之間的關係,不大注重互相尊重互相體諒,或者常常討厭別人,因而也就難免為別人所不夠諒解,缺乏人間的情誼和溫暖。有的人欲念過高,脫離實際,使自己經常地處於力不從心的艱難困境或失望狀態 。有的人任性、急躁、主觀,好與人發生爭執,同時又缺乏自製力,忍耐性羞差,容易發脾氣,甚至暴跳如雷。有的人容易興奮,也容易洩氣,做事性急,一股衝勁之後遇挫折便沒精打采,灰心喪氣。

有的人做事前怕狼後怕虎,顧慮多端,猶豫不決,讓自己經常地處於舉棋不定的矛盾狀態之中。有的人遇困難既不想方設法去解決,又不善於同別人商量,卻是沉甸甸地老老想不開,讓那些本來並不嚴重的所謂“困難”保留著時時來來苦惱自己。

有的人孤僻沉默,過敏多疑,好生悶氣,同時伴有對情緒體驗特別深刻的特點。雙眉緊鎖腹中愁,不傾吐,不疏泄,勢必長期積鬱。有的人過於靦腆拘謹,膽小怕羞,因而常常感到窘迫。

有的人的多疑性格表現在老是擔心自己會生某種疾病(如肺結核、癌症等)。看到別人生某種病,就毫無根據地聯繫到自己會不會也生這種病。有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先問問自已“我什麼地方有病痛? ”然後著手全身檢查(體驗)確可發現真有某一部位在作痛。這種性格傾向特別明顯的人,是神經衰弱起病的溫床。

氣質是個性的另一個方面。初生的嬰兒有的好哭好動,有的安靜,這就是氣質的不同。這在兒童的遊戲、作業和交際活動中也均有表現。我國古代醫學曾按人的好動或喜靜的程度,用陰陽五行學說把人分為五型,即好動的太陽型、少陽型。喜靜的太陰型、少陰型和動靜適中的陰陽和平型。

古代希臘和羅馬醫生用體液解釋氣質類型,雖然缺乏科學根據,但人們日常生活中確實觀察到這四種氣質類型的代表。直率、熱情、精力旺盛、情緒易於衝動、心境變換劇烈等等是膽汁質的特徵.活潑、好動、敏惑、反應迅速、喜與人交往、注意容易轉移,興趣容易變換等是多血質的特徵。安靜穩重、反應緩慢、沉默寡言、情緒不易外露、注意穩定但又難於轉移、善於忍耐等等是粘液質的特徵。孤僻、行動遲緩、體驗深刻、善於覺察別人不易覺察到的細小事物等等是抑鬱質的特徵。因此,這四種氣質類型的名稱被一直沿用到現在。巴甫洛夫根據高級神經活動基本過程的三個特徵(強度、靈活性、平衡性)劃分出高級神經活動的四種基本類型(l)強、不平衡型(不可抑制型),(2)強、平衡、靈話型(活潑型) 、(3) 強、平衡、不靈活型(安靜型)(4)弱型。這四種高級神經活動的一般類型表現在人的行為方式上就是氣質。神經類型是氣質的生理基礎。不可抑制型相當於膽汁質,活波型相當於多血質,安靜型相當於粘液質,弱型相當於抑鬱質。在四種氣質類型中,膽汁質(不可抑制型)抑制能力差、情緒反應性高,反應速度快但又不靈活。因而神經系統的能量損耗多、負擔重,使本來就已經興奮佔優勢的不乎衡狀態更加不平衡而抑制過程更加減弱。抑鬱質氣質類型的人神經類型本身脆弱。感受性(即人 對外界產生感覺的能力)高、而耐受性(即人經受外界事物的 刺激作用在時間和強度上的感受程度)低,情緒興奮性高而體驗深、明顯內傾。就是別人尚沒有惑受到的感受到了,別人尚能耐受的耐受不了。伴有強烈的情緒和深刻的體驗,又不外露。容易造成神經系統的超負荷狀態。

膽汁質與抑鬱質倆種氣質類型的人,相對而言,較之其他氣質類型的入容易得神經衰弱。其他氣質類型的人也不是絕對“免疫" ,在別的致病因素強烈作用下也可以得病。更何況氣質類型純粹典型的很少,以某一特徵為主的混合型者居多數。其次由於每個人所受的鍛煉和生理基礎的不同,各個人的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像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大小和側重也各不相同。因而對所從事的活動(包括工作、學習生活方面)所感的難易程度就不同。倘若經常地感到極為艱難,神經系統也是一種超重負坦。還有,人們的興趣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人狹窄,有的人雖廣泛但多變沒有中心,有的人則能在興趣廣博的基礎上持有中心興趣。興趣有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之分。直接興趣指對某事物本身感興趣(如對讀英文感興趣),間接興趣是對活動的結果感興趣(如對英文雖無興趣但對讀好後能為自己有一門特長而感興趣),二者可互相補償、互相激發。古人說”志能生趣,趣從志生”。興趣可以培養。

人們從事任何活動 (工作學習等) 如果懷有濃厚的興趣,可以做得好做得快有創造成績,而且可以持續較長時間而不感疲勞。反之如果缺乏興趣,那麼不容易做得又快又好,而且容易過早地出現疲勞。

性格、氣質、能力、興趣等方面的特點,決定著對上面所談種種致病因素的耐受程度,在神經衰弱的致病過程中起著耐受或易感作用。

氣質無好壞之分,但性格卻有相對完善和有缺陷的區別。自卑、多疑、敏感、猶豫不決、不願與人交往、孤僻、靦腆、沉默、悲觀......這些不良性格是培養神經衰弱的溫床,一旦罹患神經衰弱後,它們也會大大阻礙你的治療進程。所以,糾正完善這些性格是極為必要的。自卑的人要學會自信,多疑的人要學會相信別人,敏感的人要學會對一些無關痛癢的話和事視而不見、猶豫不決的人要學會果斷,即使一時做錯了決定也不要緊,我們還很年輕,有的是時間和精力、悲觀的人要學會樂觀,凡事都往好的方面考慮...........

完善你的性格,你的治療將會事半功倍,我想這應該就是神經衰弱的主要治療方法——心理療法的核心部分吧!

病理迴圈

神經衰弱患者往往對病的症狀產生焦慮和優愁。也可以說是繼發的精神症狀。使高級神經活動格外緊張。同時因長期的失眠、頭痛、消化不良等症狀以及其他內臟機能障礙所產生的不良刺激,不斷地向大腦傳遞。這樣,焦慮憂愁加上機體內部傳來的不良刺激,雙重地增加大腦皮質的負擔,使本來已經衰弱的神經系統更加衰弱,陷人一個病理的惡性循環。

更見不少患者,原有性格上的一些特點,特別是一些心理弱點,在病的影響下推向尖銳化,往往引起在工作或學習方面或在與家庭成員關係上處理不當,因而產生新的矛盾以及新的思想負擔。例如,把一件本來並不複雜的完全可以處理妥善的事,由於過於激動、緊張、或過於冷淡而處理成僵局,甚至事與願違,明明出於好心好意卻辦不成好事。這些新的矛盾和新的思想負擔,不僅使己經處於衰弱狀態的大腦更增加負擔,而且直接可以“立竿見影”地產生煩躁、苦悶、焦慮、失眠、頭痛……。症狀的明顯反過來又成為病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神經過度緊張

上面所列舉的種種原因,都是比較常見的,有的病人還可能由別的原因引起。但不管是什麼原因,總不外是神經細胞受到超強度的、轉變劇烈的、互相矛盾的、不規律的、或單調刻板的刺激,使神經過度緊張難以應付。因而造成神經衰弱這種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