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誰數三國第一

第一謀士易中天教授說:“賈詡堪稱三國時代一等一的奇才、怪才和鬼才”。 此話不假, 他真有料事如神的本領, 三國志賈詡傳有記載。 話說當年王允利用呂布殺了董卓, 董卓校尉李催, 郭氾等想解散隊伍, 各自逃命歸鄉。 賈詡進言:“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 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朿君矣。 不如率眾而西, 所在收兵, 以攻長安, 為董公報仇, 幸而事濟, 奉國家以征天下, 若不濟, 走未後也”。 李催郭氾接受這個建議, 果真攻下了長安。 催等欲以功侯之, 詡曰:“此救命之計, 何功之有”!固辭不受。 賈詡此計其實也是為了保自己的命。
李催郭氾一個挾天子, 一個持百官, 長期內鬥, 國家再次遭殃。 賈詡雖然利用自己的身望保護了皇帝和許多大臣, 但是並不能改變整個局勢, 大失所望的賈詡投奔了將軍段煨。 段煨表面上很尊重賈詡, 但是賈詡又投靠了張繡。 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離開段煨, 他說:“段煨有忌詡意, 禮雖厚, 不可恃, 我去必喜, 又望吾結大援於外, 必厚吾妻子。 繡無謀主, 亦願得詡, 則家與身必俱全矣”。 賈詡的判斷完全正確:張繡像兒子一樣敬重他, 段煨待他的家人也特別照顧。 曹操第一次征討張繡, 張繡不戰而降。 曹操得意忘形, 強納張繡的嬸嬸為妾, 張繡受此羞辱, 怒而複叛。 賈詡設計發動突然襲擊, 曹操差點丟了性命。 曹操第二次征張繡時,
因故引軍退。 繡自追之, 詡謂繡曰:“不可追也, 追必敗”。 結果大敗而返。 賈詡又說:“促更追之, 再戰必勝”。 張繡再追, 果以勝還。 張繡百思不得其解, 賈詡曰:“將軍雖善用兵, 非曹公敵也。 彼軍雖退, 曹公必自斷後, 故知其敗。 曹操己破將軍, 必輕軍速進, 縱留諸將斷後, 諸將雖勇, 亦非將軍敵, 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 張繡佩服得五體投地, 從此一切都聽賈詡的。 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 袁紹派人來結交張繡, 並且寫信給賈詡請他從中邦助, 張繡想歸順袁紹。 賈詡卻對袁紹的使者說:“歸謝袁本初, 兄弟尚不相容, 而能容天下國士乎”?(袁紹袁術內鬥)賈詡 力勸張繡投奔曹操, 繡曰:“袁強曹弱, 又與曹為仇, 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
其宜從一也。 紹強盛, 我以少眾從之, 必不以我為重, 曹公眾弱, 其得我必喜, 其宜從二也。 夫有霸王之志者, 固將釋私怨以明德于四海, 其宜從三也。 願將軍無疑”!繡從之, 果然受到曹操的重用。 曹操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 子也”。 賈詡的分析非常到位, 曹操雖弱, 但他代表正義, 且有雄才大略。 賈詡正確選擇了曹操, 使自己和張繡有了最好的歸宿。 曹操平定荊州後, 準備進攻孫權。 賈詡建議:“憮安百姓, 使安土樂業, 則可不勞眾而江東服矣”。 曹操不聽, 致有赤壁之敗。 曹操征馬超韓遂, 採用了賈詡的離間計, 大勝而返。 曹操與賈詡密談立儲之事, 詡嘿然不對。 曹操曰:“與卿言而不答, 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 故不即對耳”。 曹操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曹操大笑, 太子遂定。 因為袁劉兩人 都是廢長立幼而失敗的, 賈詡的一句話就決定了曹操長子曹丕的太子地位, 曹丕後來當了皇帝。 詡自以非太祖舊臣, 而策謀深長, 懼見猜疑, 闔門自守, 退無私交, 男女嫁娶, 不結高門。 這樣低調的人, 曹操父子當然不會懷疑他有個人野心, 所以官運亨達, 位致太尉, 死後諡曰肅候。 曹操的謀士裡, 他的結局最好。 賈詡一語亂天下, 一言定帝王。 三國謀士中, 數他最聰明。

第一美女

提起三國美女, 人們就會想到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嬋。 其實貂嬋是個虛構的人物, 三國志呂布傳曰:“布與卓侍婢私通, 恐事發覚, 心不自安”。 董卓的侍婢即是三國演義裡貂嬋的原型。 但是在三國中, 確有一個美女, 呂布喜歡, 曹操也喜歡, 關羽更喜歡, 最終歸曹操所得, 她就是秦宜祿之妻杜氏。

呂布是天下第一勇將, 長得也帥, 有“人中呂布, 馬中赤兔”之稱。 他非常好色, 見到美女就一定要搞到手, 連自己部下的妻子也不放過。 這是有證據可查的, 英雄記中有段曹操與呂布的對話;布謂太祖曰:“布待諸將厚也,諸將臨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愛諸將婦,何以為厚”?布默然。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杜氏美若天仙,呂布豈肯放過?他把杜氏據為己有,打發秦宜祿到袁術那裡去。袁術的老婆為秦宜祿另娶了個妻子,於是杜氏就成了呂布名正言順的侍妾。呂布偷襲了劉備的徐州,劉備只好投奔曹操。曹操和劉備打敗了呂布,於是就發生了關羽與曹操相爭杜氏的一幕。魏氏春秋是這樣記述的;秦宜祿為呂布使詣袁術,術妻以漢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圍,關羽屢請于太祖,求以杜氏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見之,乃自納之。蜀記的描述更具體;關羽啟公,乞娶秦宜祿之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這兩部書都講到關羽多次請求曹操,要娶杜氏為妻,(不是為妾)。可見關羽對杜氏不僅真心喜歡,而且非常看重。曹操的妻妾眾多,巳經答應了關羽的請求,但是他寧可背著食言的壞名,也要納杜氏為妾。杜氏若非天下第一美女,曹操怎麼會這樣做呢?曹操是我最敬佩的人,唯獨這件事他做得太不地道了,可是英雄過不了美人關呀!曹操不僅喜歡杜氏,而且愛屋及烏,連杜氏的兒子秦朗也視為己出。呂氏春秋裡有段這樣的話:“朗隨母畜于公宮,太祖甚愛之,每座席,謂賓客曰:世有人愛假子如孤者乎”?杜氏的丈夫秦宜祿也歸順了曹操。張飛謂宜祿曰:“人取汝妻,而為之長,乃蚩蚩若是邪”!結果秦宜祿被張飛殺了。

關羽是條硬漢,一個從不低頭的人。但是為了得到杜氏,再三求曹操,結果杜氏反被曹操霸佔了,關羽恨之入骨。所以後來曹操無論對關羽怎樣好,關羽都不為所動,一定要千里走單騎去找劉備。人們敬重的武聖,其實名不符實。如果尊他為情聖,倒很合適。

第一儒將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強虜灰飛煙滅”。這是蘇東坡赤壁懷古裡的佳句,把周瑜吹得神乎其神。其實在三國中,周瑜沒有陸遜厲害,赤壁之戰也不及夷陵之戰規模大。

赤壁之戰周瑜的有利條件很多。第一:集孫劉兩軍之力。第二:曹軍得了傳染病。第三:北方人不習水戰。第四:曹操燒船自退。所謂火燒赤壁,曹操的戰船黃蓋只燒了一少部分,大部分是曹操自己燒的。曹操給孫權的信中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夷陵之戰就不同,陸遜沒有任何有利條件,劉備傾全國之力而來,如果陸遜馬上迎戰,必敗無疑。但是陸遜據險固守,待到劉備疲憊鬆懈了,發動突然襲擊,火燒連營七百里,穩准狠地消滅了蜀國的有生力

量,把劉備活活氣死了。這兩次戰爭,周瑜對抗的是曹操,陸遜打擊的是劉備,由於尊劉貶曹的歷史原因,沒有文人替陸遜當吹鼓手,所以陸遜的名氣反不如周瑜。我們大家都知道;分裂是戰爭的根源,統一才有和平。赤壁

之戰是地方對抗中央,當時吳國的大臣們都願歸順朝庭,魯肅和周瑜堅持要打,孫權才決定打。夷陵之戰則不同,劉備志在滅吳,沒有調和的餘地。所以就大漢而言,周瑜是割據者的幫兇。以吳國為論,陸遜是衛國的英雄。兩者豈可同日而語?

陸遜一生征戰,從未打過敗仗。他第一次代理呂蒙當大將,就巧取荊州,殺了不可一世的關羽。孫權對陸遜最信任:“吳蜀連和,時事所宜,權輒令遜語亮,並刻權印,以置遜所”。也就是說陸遜持有孫權印章,可以代表國家和諸葛亮直接訂立兩國條約。陸遜向孫權提的建議,孫權都樂意接受,常有:“權大笑稱善”,“權敬納其言”等語。赤烏七年,陸遜晉升為相,成了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全權大臣。陸遜不僅是特殊的軍事家,也是卓越的政治家。他說:“國以民為本,強由民生,財由民出。夫民殷國弱,民瘠國強者,未之有也”。“以民為本”這句話並非近代語,陸遜早在一千八百年前就提出來了。

陸遜的品德也直得誇獎;太守淳于式在孫權面前說他的壞話,他不計較,反而對孫權說淳於式是佳吏。他不為家人謀私利,認為:“子弟苟有才,不憂不用,不官私出以要榮利”。陸家是吳國四大仕族之一,本來很富裕,但是陸遜死時家無餘財,可見他為官之清廉。他的兒子陸抗也不錯,陸抗為吳國的邊關大將時,晉國的守將是羊祜。陸抗送羊祜美酒,祜飲之不疑。抗有病,羊祜送藥來,抗推心服之。在他倆的帶領下,邊境人民友好往來,安居樂業。

三國第一儒將非陸遜莫屬。

英雄記中有段曹操與呂布的對話;布謂太祖曰:“布待諸將厚也,諸將臨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愛諸將婦,何以為厚”?布默然。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杜氏美若天仙,呂布豈肯放過?他把杜氏據為己有,打發秦宜祿到袁術那裡去。袁術的老婆為秦宜祿另娶了個妻子,於是杜氏就成了呂布名正言順的侍妾。呂布偷襲了劉備的徐州,劉備只好投奔曹操。曹操和劉備打敗了呂布,於是就發生了關羽與曹操相爭杜氏的一幕。魏氏春秋是這樣記述的;秦宜祿為呂布使詣袁術,術妻以漢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圍,關羽屢請于太祖,求以杜氏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見之,乃自納之。蜀記的描述更具體;關羽啟公,乞娶秦宜祿之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這兩部書都講到關羽多次請求曹操,要娶杜氏為妻,(不是為妾)。可見關羽對杜氏不僅真心喜歡,而且非常看重。曹操的妻妾眾多,巳經答應了關羽的請求,但是他寧可背著食言的壞名,也要納杜氏為妾。杜氏若非天下第一美女,曹操怎麼會這樣做呢?曹操是我最敬佩的人,唯獨這件事他做得太不地道了,可是英雄過不了美人關呀!曹操不僅喜歡杜氏,而且愛屋及烏,連杜氏的兒子秦朗也視為己出。呂氏春秋裡有段這樣的話:“朗隨母畜于公宮,太祖甚愛之,每座席,謂賓客曰:世有人愛假子如孤者乎”?杜氏的丈夫秦宜祿也歸順了曹操。張飛謂宜祿曰:“人取汝妻,而為之長,乃蚩蚩若是邪”!結果秦宜祿被張飛殺了。

關羽是條硬漢,一個從不低頭的人。但是為了得到杜氏,再三求曹操,結果杜氏反被曹操霸佔了,關羽恨之入骨。所以後來曹操無論對關羽怎樣好,關羽都不為所動,一定要千里走單騎去找劉備。人們敬重的武聖,其實名不符實。如果尊他為情聖,倒很合適。

第一儒將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強虜灰飛煙滅”。這是蘇東坡赤壁懷古裡的佳句,把周瑜吹得神乎其神。其實在三國中,周瑜沒有陸遜厲害,赤壁之戰也不及夷陵之戰規模大。

赤壁之戰周瑜的有利條件很多。第一:集孫劉兩軍之力。第二:曹軍得了傳染病。第三:北方人不習水戰。第四:曹操燒船自退。所謂火燒赤壁,曹操的戰船黃蓋只燒了一少部分,大部分是曹操自己燒的。曹操給孫權的信中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夷陵之戰就不同,陸遜沒有任何有利條件,劉備傾全國之力而來,如果陸遜馬上迎戰,必敗無疑。但是陸遜據險固守,待到劉備疲憊鬆懈了,發動突然襲擊,火燒連營七百里,穩准狠地消滅了蜀國的有生力

量,把劉備活活氣死了。這兩次戰爭,周瑜對抗的是曹操,陸遜打擊的是劉備,由於尊劉貶曹的歷史原因,沒有文人替陸遜當吹鼓手,所以陸遜的名氣反不如周瑜。我們大家都知道;分裂是戰爭的根源,統一才有和平。赤壁

之戰是地方對抗中央,當時吳國的大臣們都願歸順朝庭,魯肅和周瑜堅持要打,孫權才決定打。夷陵之戰則不同,劉備志在滅吳,沒有調和的餘地。所以就大漢而言,周瑜是割據者的幫兇。以吳國為論,陸遜是衛國的英雄。兩者豈可同日而語?

陸遜一生征戰,從未打過敗仗。他第一次代理呂蒙當大將,就巧取荊州,殺了不可一世的關羽。孫權對陸遜最信任:“吳蜀連和,時事所宜,權輒令遜語亮,並刻權印,以置遜所”。也就是說陸遜持有孫權印章,可以代表國家和諸葛亮直接訂立兩國條約。陸遜向孫權提的建議,孫權都樂意接受,常有:“權大笑稱善”,“權敬納其言”等語。赤烏七年,陸遜晉升為相,成了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全權大臣。陸遜不僅是特殊的軍事家,也是卓越的政治家。他說:“國以民為本,強由民生,財由民出。夫民殷國弱,民瘠國強者,未之有也”。“以民為本”這句話並非近代語,陸遜早在一千八百年前就提出來了。

陸遜的品德也直得誇獎;太守淳于式在孫權面前說他的壞話,他不計較,反而對孫權說淳於式是佳吏。他不為家人謀私利,認為:“子弟苟有才,不憂不用,不官私出以要榮利”。陸家是吳國四大仕族之一,本來很富裕,但是陸遜死時家無餘財,可見他為官之清廉。他的兒子陸抗也不錯,陸抗為吳國的邊關大將時,晉國的守將是羊祜。陸抗送羊祜美酒,祜飲之不疑。抗有病,羊祜送藥來,抗推心服之。在他倆的帶領下,邊境人民友好往來,安居樂業。

三國第一儒將非陸遜莫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