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挖開國君陵墓,養活軍隊三年,死後提倡薄葬

曹操在亂世中戎馬征戰一生, 能夠成為三國之雄, 而被套上陰險狡詐, 亂臣賊子, 殘暴無情的標籤。 但同樣他也擁有著文韜武略的才情。 在歷史上曹操除卻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外, 他還是盜墓中的王者, 鼻祖一樣的傳奇人物。

東漢末年黃巾之亂, 使漢室威信受挫, 各地諸侯自組勢力。 緊接著董卓及李傕郭汜之亂, 獻帝逃出長安流離失所, 漢室已經是達到最低點名存實亡。 此時野心勃勃的曹操, 攜天子以令諸侯, 群雄割據開始顯得理所當然。 在戰亂的年代民不聊生, 往往大多年壯之士為一頓飽餐和養活父母, 從而參軍, 或許還可以建功立業。 曹操創業初期, 第一條件當然是要解決吃飯和軍餉問題, 還有勢力的擴張都需要錢。 於是乎, 軍中專職盜墓機構, 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脫穎而出。 這也為曹操兵強馬壯, 統一北方奠定基礎,

成為三國之雄的根本。

眾所周知, 西漢歷經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後, 社會生產力得到充分發揮, 經濟繁榮使得當時厚葬成風。 這也為曹操盜墓創立良好條件, 為了保證盜墓高組織、高效率性, 還特別設置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 並親自指揮現場,

可以說這是史上官方第一個正式盜墓機構。 雖說盜墓有點不光彩, 但曹操只要軍隊能吃上飽飯, 打出勝戰, 駡名似乎不是那麼在乎了。 不過當年陳琳將此事寫入榜文, 也從而揭秘出曹操盜墓的真相。

曹操所盜墓中, 最出名的是梁孝王墓。 梁孝王是劉邦孫子, 文帝的兒子, 與景帝是同胞兄弟。 梁孝王的封地梁國是西漢最強大的諸侯國, 居天下膏腴之地, 府庫金錢且百巨萬, 珠玉寶器多於京師。 雖然梁孝王過著奢侈豪華帝王般的生活, 但最大的遺憾是沒有登上九五至尊, 其死後建造的陵墓巍峨, 陪葬品令人歎為觀止。 據《水經注疏》記載, 操引兵入碭, 發梁孝王塚, 破棺, 收金寶數萬斤。 據史料記載, 曹操從這次墓葬得到寶物, 足足養活軍隊三年。

在曹操生涯裡, 隨著盜墓財富的支撐, 其勢力也逐漸壯大。 然而一生風光無限的曹操, 在死後陵墓卻極其寒酸。 《三國志·魏書》記載, 西元218年, 曹操頒佈一道《終令》, 提出陵址要選在瘠薄之地, 平地深埋, 不封不樹, 陵內無藏金玉珍寶。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然來曹操一生盜墓多了,

懂得厚葬容易招盜墓賊的道理, 這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統治者。 與此同時, 他還採取“72疑塚”的措施, 更加完美的保護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