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乳☆禁☆頭混淆怎麼辦?

乳頭混淆

乳頭混淆, 指新生兒因為吸吮母親乳頭之前先吸吮了奶瓶, 或者頻繁使用奶瓶, 而不會吸吮或不願吸吮母乳的現象。

之所以叫“混淆”, 是吸吮母乳和吸吮奶瓶的動作和技術是不同的, 嬰兒習慣了奶瓶的吸吮方式之後, 在吸吮母乳時就產生了技術上的混淆。 吸吮奶嘴只要嘴巴輕輕一吸, 奶瓶裡的奶水就因為嘴巴裡的負壓而流出了。 而吸吮母乳需要嬰兒用舌頭和下顎配合擠壓乳暈位置。

乳頭混淆現在已經成為導致母乳餵養失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1]很多家長和月嫂不重視也不瞭解如何成功實現母乳餵養, 早早的用奶瓶給新生寶寶喂上了奶粉。 很快, 寶寶愛上了吸吮奶嘴的容易, 熟悉了吸吮奶嘴的技術, 對吸吮媽媽的乳頭既沒有興趣, 也不知道該怎麼吸吮。 看著哭鬧著不肯吸吮媽媽乳房的寶寶, 家人又心疼又著急, 更不知道怎樣糾正乳頭混淆,

於是奶粉越喂越多, 母乳則越來越少, 慢慢就徹底沒有了。

認識誤區

有的媽媽覺得, 母乳瓶喂不是一樣麼, 還省得糾正乳頭混淆讓孩子哭哭啼啼的。 但母乳餵養不只是喂孩子食物, 要考慮的遠不僅是營養因素。 母乳的好處, 除了營養, 其他全都是和親喂聯繫在一起的, 包括給孩子安全感和自信, 預防吮指癖、戀物癖和口欲期固結, 幫助學步兒更快的從沮喪中恢復投入探索等等。

親喂母乳在寶寶1歲後的價值是巨大的, 而瓶喂母乳在1歲後的價值非常小。 因為寶寶1歲後2/3的營養都來自飯菜了, 只要飲食搭配合理, 營養已經足夠均衡全面。 而且, 親喂母乳在1歲後沒有任何機會成本。

瓶喂母乳則不必等到1歲,

從第一天就開始消耗媽媽本可用來陪伴、觀察、幫助孩子的時間。 尤其是在孩子能爬能走之後, 有大量的活動和探索需要成年人去説明。 如果媽媽還要上班, 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限, 耗在吸奶器上的每一分鐘, 都是要付出高昂的機會成本的。 所以, 不要把瓶喂母乳這種非常情況下的暫時的權宜之計當做日常的餵養方式固定下來。 媽媽不能短視, 要把目光放長遠。

解決措施

很多媽媽不得已持續母乳瓶喂, 僅僅是由於沒掌握糾正乳頭混淆的正確方法, 讓錯誤的方法和沒有進展的絕望把自己和家人都拖垮了。

糾正乳頭混淆要儘早:寶寶越小, 使用奶瓶的時間越短, 糾正乳頭混淆就越容易。 糾正方法也沒有更多選擇,

就是停止使用奶瓶, 在寶寶重新接受媽媽乳頭之前使用小勺餵奶, 或者“手指餵奶法”等任何寶寶能接受的, 奶瓶以外的餵奶方式。

餵奶前刺激奶陣:乳頭混淆的寶寶拒絕媽媽乳頭的最大原因是覺得這樣吃奶沒有吃奶瓶來的快, 來的容易。 所以媽媽可以在餵奶之前, 刺激出奶陣來, 讓寶寶一吃上乳頭就能大口的吃到母乳。 具體做法是, 放鬆心情, 想著寶寶吃奶的可愛樣子, 用洗淨的手指輕輕捏住乳頭左右轉動, 並不時觸碰乳頭的前端。 當乳房有癢癢的感覺, 乳房變硬, 乳頭潮濕, 輕輕一捏, 會有奶水噴出來, 就表明奶陣來了。 趕快抱起寶寶來喂吧。 奶陣刺激法對使用吸奶器吸奶也很有幫助哦。

最好在寶寶不太餓, 心情好的時候嘗試給母乳:這樣寶寶會更有耐心多嘗試一會兒。

有的家長以為, 餓著寶寶, 寶寶最後就不得不吃母乳了。 這是錯誤的。 饑餓的寶寶不會有耐心來探索吸吮母親乳頭的技術的。 媽媽可以先抱著寶寶玩, 讓寶寶接近胸部, 然後自然的把乳頭送到寶寶嘴邊。 不要突然喂母乳, 不要強迫喂, 也不要過於頻繁的嘗試餵奶。 這都會讓寶寶更討厭吃母乳這件事。

幫寶寶學會等待:寶寶並不完全拒絕吸吮媽媽乳頭, 也會用正確的銜乳和吸吮姿勢來吃母乳, 只是還不明白媽媽的乳汁是一個奶陣一個奶陣分泌的, 不像奶瓶裡的奶那樣能一直大口吃到沒有。 所以, 當一個奶陣過去, 下一個奶陣還沒到來的時候, 不能耐心的一邊吸吮一邊等待, 會吐出乳頭大哭。這時媽媽有兩種做法可以嘗試。一是把寶寶抱起來哄逗,等情緒好轉了再餵奶。二是用上餵奶輔助器,在兩個奶陣之間緩慢的釋放奶水,“挽留”寶寶繼續吸吮,以便刺激出下一個奶陣來。

重要原則

1、立即堅決停止使用奶瓶,停奶瓶必須徹底。在寶寶不餓的時候嘗試親喂,在寶寶饑餓的時候,用小勺或手指哺乳法餵養,或者用餵奶輔助器來輔助親喂。總之,不要使用奶瓶。 很多媽媽不捨得看到寶寶煩躁哭泣,一旦寶寶哭鬧起來就又拿出奶瓶了。這樣的方式教給寶寶的是:必須哭鬧才會得到奶瓶,而且只要堅持哭鬧,堅持不吃母乳,媽媽一定會給奶瓶的。很多媽媽聲稱糾正了一個月甚至更久,大人孩子都受盡煎熬,卻始終不能成功,就是因為沒徹底停止使用奶瓶。媽媽要記住,如果不徹底停奶瓶,時常在寶寶哭鬧的時候拿出來用,那就是在人為延長寶寶的混淆,讓寶寶受更多的折騰。

2、提高奶量。 乳頭混淆的寶寶的媽媽,通常也都受到“奶水不足”的困擾。乳頭乳暈缺少寶寶吸吮的刺激,奶量上不來是很正常的。奶水越少,寶寶越不愛吃。寶寶越不吃,奶水就越少。這個惡性循環的打破除了要糾正寶寶的乳頭混淆,媽媽提高奶量也是當務之急。

如果寶寶拒絕吸吮媽媽乳頭,媽媽可以借助吸奶器來模擬寶寶的吸吮,增加對乳頭乳暈的刺激,進而增加奶量。可以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就吸奶一次,不要等到奶漲了再吸。如果寶寶至少有時能夠吸吮媽媽乳頭,媽媽最好不用吸奶器追奶。而是用上餵奶輔助器,就把寶寶抱在懷裡猛喂上幾天。這樣的追奶效果是最好的。如果寶寶不配合,媽媽就在儘量親喂之餘勤用吸奶器。然後把吸奶器吸出來的奶通過餵奶輔助器補充給寶寶。

乳頭混淆的寶寶吃不到心愛的奶瓶,都會哭鬧的。媽媽或其他家人要允許寶寶用哭泣表達不滿,也要溫柔慈愛的給予安慰,更要對糾正計畫堅定樂觀。一看寶寶哭鬧就慌張了,焦慮的抱著寶寶,甚至就此變卦,都是不恰當的做法。儘管有的媽媽以驚人的毅力一直把奶吸出來用奶瓶喂到寶寶1歲甚至更久,但其中的辛苦和不便都是巨大的。更常見的是,乳頭混淆沒得到糾正的寶寶早早的結束了有母乳吃的幸福日子。

會吐出乳頭大哭。這時媽媽有兩種做法可以嘗試。一是把寶寶抱起來哄逗,等情緒好轉了再餵奶。二是用上餵奶輔助器,在兩個奶陣之間緩慢的釋放奶水,“挽留”寶寶繼續吸吮,以便刺激出下一個奶陣來。

重要原則

1、立即堅決停止使用奶瓶,停奶瓶必須徹底。在寶寶不餓的時候嘗試親喂,在寶寶饑餓的時候,用小勺或手指哺乳法餵養,或者用餵奶輔助器來輔助親喂。總之,不要使用奶瓶。 很多媽媽不捨得看到寶寶煩躁哭泣,一旦寶寶哭鬧起來就又拿出奶瓶了。這樣的方式教給寶寶的是:必須哭鬧才會得到奶瓶,而且只要堅持哭鬧,堅持不吃母乳,媽媽一定會給奶瓶的。很多媽媽聲稱糾正了一個月甚至更久,大人孩子都受盡煎熬,卻始終不能成功,就是因為沒徹底停止使用奶瓶。媽媽要記住,如果不徹底停奶瓶,時常在寶寶哭鬧的時候拿出來用,那就是在人為延長寶寶的混淆,讓寶寶受更多的折騰。

2、提高奶量。 乳頭混淆的寶寶的媽媽,通常也都受到“奶水不足”的困擾。乳頭乳暈缺少寶寶吸吮的刺激,奶量上不來是很正常的。奶水越少,寶寶越不愛吃。寶寶越不吃,奶水就越少。這個惡性循環的打破除了要糾正寶寶的乳頭混淆,媽媽提高奶量也是當務之急。

如果寶寶拒絕吸吮媽媽乳頭,媽媽可以借助吸奶器來模擬寶寶的吸吮,增加對乳頭乳暈的刺激,進而增加奶量。可以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就吸奶一次,不要等到奶漲了再吸。如果寶寶至少有時能夠吸吮媽媽乳頭,媽媽最好不用吸奶器追奶。而是用上餵奶輔助器,就把寶寶抱在懷裡猛喂上幾天。這樣的追奶效果是最好的。如果寶寶不配合,媽媽就在儘量親喂之餘勤用吸奶器。然後把吸奶器吸出來的奶通過餵奶輔助器補充給寶寶。

乳頭混淆的寶寶吃不到心愛的奶瓶,都會哭鬧的。媽媽或其他家人要允許寶寶用哭泣表達不滿,也要溫柔慈愛的給予安慰,更要對糾正計畫堅定樂觀。一看寶寶哭鬧就慌張了,焦慮的抱著寶寶,甚至就此變卦,都是不恰當的做法。儘管有的媽媽以驚人的毅力一直把奶吸出來用奶瓶喂到寶寶1歲甚至更久,但其中的辛苦和不便都是巨大的。更常見的是,乳頭混淆沒得到糾正的寶寶早早的結束了有母乳吃的幸福日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