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義士:文武雙全、信義篤烈的東萊太史慈

三國時期, 群雄紛爭, 也是歷史上將星雲集的時期之一。 但是真正堪稱智勇雙全的名將又有幾人?在我看來, 太史慈自然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名將。 但太史慈與常人理解不同, 他並不只是什麼猛將, 是名揚天下的義士, 無論他走到哪裡總有英雄會敬重他, 北海孔融、平原劉備、江東孫策、許昌曹操。 真的沒錯, 曹操曾給太史慈送了一盒子的當歸, 暗示讓太史慈回歸中原。

太史慈

太史慈, 字子義, 東萊黃人也(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 “猿臂善射, 弦不虛發”是《三國志》中對其的評價, 然而太史慈在史書中卻是作為一個文官出場的。

我喜歡太史慈倒不是因為他幹過什麼了不得的事, 而是他的人生態度“大丈夫生於亂世, 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 奈何死乎!”

相比較與《三國演義》中的太史慈而言, 雖然羅貫中大神已經為太史慈加重筆墨, 並為其延壽數年,

但是史書上的太史慈才是真正“尤為可稱”的人物, 雖然史料不多, 但是太史慈所展現的武藝、性格、特質, 讓無數熟悉其生平的人為之嘆服。

武藝:太史慈在孔融手下能突圍求救, 箭無虛發;在劉繇手下能與孫策單挑不分勝負;在孫策手下能仰射活人。 由此可見, 太史慈武藝高強, 射箭技術尤佳。 《三國志》裡這麼描述他:慈長七尺七寸, 美須髯, 猿臂善射, 弦不虛發。

統帥力:估計也不錯, 原因後面說。

至於勇、謀、義:比如說為了報答孔融而突圍, 即是勇, 突圍前先麻痹敵人, 即是謀, 至於肯報答孔融, 乃至後面的劉繇、孫策, 即是義。 看太史慈的傳, 能體現這三者的還有一些, 就不列出來了。

太史慈從一開始名聲就不錯, 重義的性格也為世人承認, 比如江表傳裡記載了孫策評價太史慈的一段話:策曰:“諸君語皆非也, 孤斷之詳矣。 太史子義雖氣勇有膽烈, 然非縱橫之人。 其心有士謨, 志經道義, 貴重然諾, 一以意許知己, 死亡不相負, 諸君勿複憂也。 ”

太史慈能養成這樣的性格, 和他的母親是分不開的。

他去遼東避禍時, 孔融很照顧他的母親, 太史慈回來後他的母親這樣說:“汝與孔北海未嘗相見, 至汝行後, 贍恤殷勤, 過於故舊, 今為賊所圍, 汝宜赴之。 ”

太史慈在家伺候了三天就跑去找被人圍困的孔融了。

孔融問他為什麼敢冒風險突圍, 他說:“昔府君傾意於老母, 老母感遇, 遣慈赴府君之急, 固以慈有可取, 而來必有益也。 今眾人言不可, 慈亦言不可, 豈府君愛顧之義, 老母遣慈之意邪?事已急矣, 原府君無疑。 ”

報答孔融後回家, 他的母親對他說:“我喜汝有以報孔北海也。 ”

我覺得太史慈母親和呂蒙母親是吳國的兩大英雄母親, 教子有方, 頗有見識, 太史慈和呂蒙能成功二人功不可沒。 可惜這麼好的素材現在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似乎都沒提及。

為什麼太史慈事蹟偏少呢?目前的答案似乎都少考慮了一點, 太史慈的傳在哪?

吳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

和他在一起的劉繇、士燮, 都是統領一方的人。

劉繇, 揚州刺史, 病死後孫策還善待他的家屬, 兒子劉基長得漂亮, 孫權很寵愛他。

士燮,交阯太守,大土豪,在交阯無人能動,威風無比,在吳國官至衛將軍,活了九十歲,死後孫權才敢動交阯,士燮兒子不服,結果不幸玩脫。(士燮是個三國不出名但有講頭的人)

而且,這三個都是讀過書的人。

太史慈呢?

慈當與繇俱奔豫章,而遁於蕪湖,亡入山中,稱丹楊太守。是時,策已平定宣城以東,惟涇以西六縣未服。慈因進住涇縣,立屯府,大為山越所附。(稱丹楊太守、大為山越所附)

後劉繇亡於豫章,士眾萬餘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撫安焉。(太史慈應該比較有威望,除了他名聲在外,統帥能力應該也不錯。)

劉表從子磐,驍勇,數為寇於艾、西安諸縣。策於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縣,以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昬,並督諸將拒磐。磐絕跡不復為寇。(督諸將、另外,他抵抗劉磬頗有成效,統帥能力應該不錯。)

劉磐

孫權統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委南方之事)

太史慈曾稱丹楊太守,在當地也很有號召力,山越依附他,劉繇的舊部也需要他招撫,可以把他當做一個小諸侯。但是可貴之處在于太史慈有才,為人忠誠,且並非縱橫之人。而孫策用人不疑,對太史慈的性格把握頗准,兩人還是挺合的來的,太史慈就此忠於孫家。之後他在孫家地位應該挺高,可以督諸將抵禦劉磬,孫權又將南方的事情委託給他。

讓人覺得他記載少事蹟少的原因是分階段的,從孔融時他才開始展現實力,在劉繇處又不被重用,單幹沒折騰多久,所以投靠孫策前展示機會不多。在東吳的時候又被委託一方。

同樣是委託一方,關羽的記載也不多。而且太史慈的對手又是劉表等人、主要處理南方的事務,他的對手也缺乏記載,沒有其他人的史料能補充他自己,這點就比不了關羽——關羽的對手是魏和吳,有許多人的傳記可以補充——而東吳將領,如賀齊,雖是吳國大將,但一直負責壓制山越,並沒有參與主要戰場,事蹟就顯得“沒份量”、“不精彩”,太史慈與之同理。

士燮,交阯太守,大土豪,在交阯無人能動,威風無比,在吳國官至衛將軍,活了九十歲,死後孫權才敢動交阯,士燮兒子不服,結果不幸玩脫。(士燮是個三國不出名但有講頭的人)

而且,這三個都是讀過書的人。

太史慈呢?

慈當與繇俱奔豫章,而遁於蕪湖,亡入山中,稱丹楊太守。是時,策已平定宣城以東,惟涇以西六縣未服。慈因進住涇縣,立屯府,大為山越所附。(稱丹楊太守、大為山越所附)

後劉繇亡於豫章,士眾萬餘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撫安焉。(太史慈應該比較有威望,除了他名聲在外,統帥能力應該也不錯。)

劉表從子磐,驍勇,數為寇於艾、西安諸縣。策於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縣,以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昬,並督諸將拒磐。磐絕跡不復為寇。(督諸將、另外,他抵抗劉磬頗有成效,統帥能力應該不錯。)

劉磐

孫權統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委南方之事)

太史慈曾稱丹楊太守,在當地也很有號召力,山越依附他,劉繇的舊部也需要他招撫,可以把他當做一個小諸侯。但是可貴之處在于太史慈有才,為人忠誠,且並非縱橫之人。而孫策用人不疑,對太史慈的性格把握頗准,兩人還是挺合的來的,太史慈就此忠於孫家。之後他在孫家地位應該挺高,可以督諸將抵禦劉磬,孫權又將南方的事情委託給他。

讓人覺得他記載少事蹟少的原因是分階段的,從孔融時他才開始展現實力,在劉繇處又不被重用,單幹沒折騰多久,所以投靠孫策前展示機會不多。在東吳的時候又被委託一方。

同樣是委託一方,關羽的記載也不多。而且太史慈的對手又是劉表等人、主要處理南方的事務,他的對手也缺乏記載,沒有其他人的史料能補充他自己,這點就比不了關羽——關羽的對手是魏和吳,有許多人的傳記可以補充——而東吳將領,如賀齊,雖是吳國大將,但一直負責壓制山越,並沒有參與主要戰場,事蹟就顯得“沒份量”、“不精彩”,太史慈與之同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