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既然中秋賞月的習俗起源于“牛渚玩月”——那牛渚到底是誰?

中秋節究竟起源於哪朝哪代, 因何人何事, 歷來說法較多, 已然不太容易考證。

但“中秋”一詞, 最早確實明明白白見於《周禮》的。

然而, 它指的並不是中秋節, 而是指秋天的第二個月——

古人將一年劃分為四個季度, 每季三個月, 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 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我國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

《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 秋夕月。 ”這裡的“夕”是祭拜的意思, 夕月就是拜月——這說明早在春秋時代, 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

所謂“上行下效”, 無數貴族官吏和文人雅士也相繼仿效, 逐步傳到民間。

魏晉時, 有“諭尚書鎮牛渚, 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說的是東晉時, 謝尚、袁宏于中秋夜在牛渚(今南京採石磯)泛舟江上吟詩賞月, 故而有了“牛渚玩月”(也稱“牛渚泛月”)這一典故。

由此可見, 當時的中秋節已具雛形。

留傳下來的故事是這樣的:

鎮守牛渚(今安徽採石磯, 當時屬於建業的管轄範圍內)的謝尚(當時的謝家可是望族喲!記得那首詩不?“舊時王謝堂前燕”)月夜泛舟牛渚江上, 此時月朗中天, 忽聞有人在船上高聲吟誦自己的《詠史》詩, 大為讚賞, 於是邀請過船, 此人即是袁宏。

他們一見如故,

吟詩暢敘直達天明。

當時謝尚身為鎮西將軍, 而袁宏只是個靠運租為業的窮書生, 由於對才能的尊重, 他們打破了當時晉朝嚴苛的地位壁障, 成了莫逆之交。

袁宏因受到謝尚的讚譽, 從此名聲大振, 不久被延聘為桓溫大司馬府掌書記, 後成為東晉著名史學家。

(本圖片出自百度百科)

謝尚玩月聞袁宏詠史于前, 文人雅士亦趨之於後, 自此之後, 每年逢中秋之夜泛舟、登樓玩月者連綿不絕。

唐代李白在金陵時, 中秋曾賦詩曰:“昔聞牛渚泳五章, 今來何謝袁家郎?”

感慨不得志的自己是否也能遇見貴人賞識, 唏噓至於, 獨自一人登上城西的孫楚酒樓“玩月達曙”。

唐時, 中秋賞月已成為節令, 因此還誕生了流傳至今的佳話——“唐王遊月宮”。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 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

於是天師作法, 三人一起步上青雲, 漫遊月宮。

但宮前有守衛森嚴, 無法進入, 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 在此之際, 忽聞仙聲陣陣, 清麗奇絕, 宛轉動人!

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 於是默記心中。

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

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 自己又譜曲編舞——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最後, 恭祝看到本文的各位, 中秋安康, 祥和快樂喲!O(∩_∩)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