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始皇高祖母羋月,兵馬俑盡然是為了她而造,是她的陪葬品

從“羋八子”到宣太后

秦宣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妻子, 是楚國的姑娘嫁到秦國來的, 姓羋氏, 稱“羋八子”。

秦惠文王有多位妻子, 第一妻子稱王后,

第二妻子稱夫人, 其餘妻子的名號順序是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 當時, 宣太后是“八子”, 因此被稱為“羋八子”。 羋八子在秦惠文王家庭裡的地位一般, 不過她有3個兒子, 還有一個優勢是她的同母異父弟弟魏冉在朝裡做官。

秦惠文王是秦孝公的兒子, 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富國強兵。 秦孝公死後, 秦惠文王作了秦王, 用“車裂”酷刑殘忍地殺害了商鞅, 但仍繼續推行商鞅所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 秦惠文王死後, 他的王后的兒子秦武王繼位。 秦武王體魄健壯, 喜歡運動。 西元前307年, 好勝心極強的秦武王與大力士比賽舉鼎, 不慎折斷了脛骨, 不久去世。

秦武王沒有兒子, 王位由誰繼承呢?秦武王有許多異母兄弟, 相互明爭暗鬥,

都想繼承王位。 羋八子的大兒子嬴稷是秦武王的異母兄弟之一, 當年19歲, 在燕國做“人質”。 羋八子和弟弟、也就是嬴稷的舅舅魏冉經過一番努力, 使得嬴稷繼承了王位, 就是秦昭王。 他的母親羋八子的地位立即上升, 升格為“太后”。 從此以後, 羋八子就被稱為“宣太后”。

秦昭王年輕, 他的母親宣太后掌管秦國大權。 宣太后任命魏冉為國相, 封為穰侯;又封同父同母弟弟羋戎為華陽君;還封了兩個兒子也就是秦昭王的兩個弟弟:嬴悝為涇陽君, 嬴顯為高陵君。 穰侯魏冉、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這4人的權力極大, 當時人們稱之為秦國“四貴”。

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執掌秦國朝政後, 繼續執行商鞅制定的一套耕戰政策, 啟用著名將領白起,

不斷對外用兵, 各諸侯國都很畏懼。 西元前288年, 秦昭王不滿足于“王”的稱號, 自稱為“西帝”。 這一切, 都是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功勞。

人的觀念裡人死後靈魂不會消失, 作為中國最講排場的帝王, 秦始皇認為忠心耿耿的軍隊最適合為他死後守靈,

但要將活生生的士兵陪葬, 有些太不人道, 於是他下令工匠按照各個兵種以真人大小比例製作成陶俑來為其陪葬, 便有了今日大家看到的氣勢磅礴、威武雄壯的地下軍陣場面。

但是有一位考古愛好者陳景元卻提出兵馬俑不是秦始皇陪葬品,

講排場還輪不到他秦始皇, 據陳景元的說法, 兵馬俑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太奶奶秦宣太后的陪葬, 也就是熱播電視劇《羋月傳》中的女主角羋月。 兵馬俑的主人到底是不是秦始皇?以往的發現和這位考古愛好者的觀點相互碰撞能否擦出新的火花?

陳景元對此說法的證據是:

兵馬俑沒有戴頭盔,這違反軍隊作戰常理;

秦始皇時期主要以步兵騎兵相結合作戰,由於戰車作戰不靈活逐漸被棄用,但卻出現在陪葬品中;

鐵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得鐵質兵器取代了青銅兵器,同一時期的楚國已經在使用鐵制兵器,秦國強盛,沒有理由還用青銅兵器陪葬;

陪葬品和主陵距離太遠,秦時三百丈是現在的690米,但秦陵到兵馬俑陪葬坑的距離卻超過了1.5公里;

兵馬俑其中一位士兵手臂上寫著“羋”字; 士兵的髮髻向右偏,這是楚國人的習慣,而羋月正是出生于楚國。

秦主崇尚黑色,但兵馬俑上顏色比較鮮豔,以上證據表明有可能是為宣太后陪葬,但真是這樣嗎,現在還不能確定。

陳景元對此說法的證據是:

兵馬俑沒有戴頭盔,這違反軍隊作戰常理;

秦始皇時期主要以步兵騎兵相結合作戰,由於戰車作戰不靈活逐漸被棄用,但卻出現在陪葬品中;

鐵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得鐵質兵器取代了青銅兵器,同一時期的楚國已經在使用鐵制兵器,秦國強盛,沒有理由還用青銅兵器陪葬;

陪葬品和主陵距離太遠,秦時三百丈是現在的690米,但秦陵到兵馬俑陪葬坑的距離卻超過了1.5公里;

兵馬俑其中一位士兵手臂上寫著“羋”字; 士兵的髮髻向右偏,這是楚國人的習慣,而羋月正是出生于楚國。

秦主崇尚黑色,但兵馬俑上顏色比較鮮豔,以上證據表明有可能是為宣太后陪葬,但真是這樣嗎,現在還不能確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