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南門」龍珠——千年泮池

大南門西北角有一池, 城裡人土話叫"簷屋塘", 是儒學塘的意思。 若再專業點則稱"泮池"。 泮(pàn), 本義是古代天子諸侯舉行宴會或作為學宮的宮殿, 也稱泮宮。 泮池, 指的是學宮前的水池。 但現在有不少龍遊人會把泮池與西湖搞混, 以為這個池子就是西湖。 這次大南門考古, 泮池是其中之一。 有些關注者問我, 泮池裡挖到寶貝沒?我笑笑, 首先我沒參與考古發掘。 然後, 我覺得即使泮池中發現點歷史遺物, 也與泮池本身沒多大關係。 譬如坊間傳聞, 民國時期有官太太將象骨麻將扔進泮池。 關於寶貝, 我先說個故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 全國農村興起了"農業學大寨"運動, 農民開山鑿坡, 修造梯田, 會經常挖到許多瓶瓶罐罐, 他們想像著裡面可能藏著金銀財寶, 於是一鋤頭敲下去, 瓶罐裡除了積泥, 什麼也沒有。 可是, 他們不知道, 真正的寶貝就是這些好看的瓶瓶罐罐。 于泮池而言, 也是同樣的道理。 大南門泮池的歷史可追溯到北宋。 龍游, 古太末墟, 儒風甲於一郡。 龍游的學宮, 當然包括泮池, 始于宋至和初(1054年), 由縣尉劉達元建造, 毀于宣和三年正月(1121年)方臘亂。 宣和七年(1125年), 邑令邵洪重建於縣治之西。 對這個時間上的理解, 我們可以找個參照物"衢州孔廟"來比對。 建炎二年(1128年)宋高宗南渡, 孔子第48代嫡孫衍聖公孔端友扈蹕南下。 建炎四年(1130年),
賜家衢州。 也就是說龍游始有學宮比衍聖公來衢早了76年, 即使是宣和七年的重建, 也早了5年。 紹興三年(1133年), 知縣李萃民建禦書閣, 藏高宗禦書《孝經》、夫子像。 看來, 衍聖公選擇衢州安家, 是與轄縣龍游厚重的儒風有關。 泮池是學宮的標配, 在風水上有對內止氣 、對外擋煞之功用。
泮池, 取半璧之義以別於辟雍, 故有硯池之說。 元徐伯彪《文廟記》寫道:"硯池鏡其前, 瀔江環其後。 方、岑二山, 左右映帶。 高峰遠岫, 勢若拱揖。 "泮池也稱半月池, 有諺語:"半月池, 半月池, 迎肥水, 積肥水。 "大南門泮池體量之大在全國都是罕見的。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知縣秦既堅到任龍遊, 拜竭文廟時, 他站在欞星門外閱視泮池, 見大如月半規, 清波澄澈, 石欄繚繞。 龍丘勝地黌宮前, 山光水色交澄鮮, 此處景色就是這般美。 然而五年之後, 洪水入城, 泮池石欄半數傾圮。 昔人雲:"泮水之盈涸, 關乎運之盛衰。 "於是, 廢者舉, 壞者修, 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又修復如初。 在近千年的歷史中, 泮池的局部也有些小變化。 明天順庚辰年商輅《修儒學記》:"門之內泮池,
通溪支流, 水浸淫易漬, 茲以石甃之, 橋於其上。 "冸池中間原來是有橋的。 而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泮池, 東西兩邊向濠河沿伸處也是有石欄杆的, 泮池周邊環繞著柳樹。 由於洪災等原因, 泮池也曾淤泥沉積、污濁不堪, 甚至成為一潭死水, 但仍屢廢屢修, 現在也基本保持完整, 這比學宮幸運多了。 泮池歷經風雨, 也見證人世興衰。 三年一次的"秋闈", 科舉考場就設在學宮或西首鳳梧書院內。 家屬們則拎著考籃在泮池邊等候, 考籃內裝有一些帶"吉利"名稱的點心, 像發糕(與"高"偕間)、粽子(與"中"偕音)等, 殷殷期盼之心可見一斑。 時下正值大南門歷史文化街區重建之際。 平洋之地以水為龍脈。 平洋之地, 山脈潛蹤, 水行即是龍行。
盤活大南門的水系在整個佈局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泮池就是大南門的龍珠, 若通過疏淤和重俢, 可再現儒家思想的世澤流長。 這一切, 值得我們期待。

閱讀 10000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