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黃金家族的最後一滴血——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的英雄末路

在明朝末年風雲際會, 波濤洶湧的爭霸舞臺上, 除了遼東後金政權的努爾哈赤, 中原大地上的李自成的農民軍, 掃清閹党躍躍欲試妄圖中興大明的崇禎帝, 還有一位在北方草原意圖重振成吉思汗霸業的少年英雄。

圖片來自網路

這個人便是林丹汗。 林丹汗本名林丹巴圖爾, 是成吉思汗之嫡系後裔、達延汗的7世孫。 林丹汗繼位時年僅13歲, 蒙古汗權此時更多的只是個符號。 漠南的科爾沁、內喀爾喀、土默特、鄂爾多斯諸部各自為政, 蒙古大汗只能支配遼河套的察哈爾部。 而且僅被漠南諸部奉為名義上的共主。 漠北的外喀爾喀更不承認蒙古大汗為共主, 而漠西衛拉特仍然與蒙古帝國為敵。 此時東方的女真族正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也成為一隻潛在對抗力量。

而明朝人眼裡更不把這個林丹汗當回事, 明人稱林丹汗為"窮餓之虜"。 然而十年磨一劍, 胸懷抱負的林丹汗考慮到要想收復蒙古各部, 必須發展自己的經濟實力, 因此為了和明朝人開啟貿易。 開始用行動讓明朝證明自己的實力。 1612年, 林丹汗率軍3萬入侵明朝。 到1615年秋, 他親率數萬軍隊三次抄掠明邊, 自廣寧至錦州長達數百里的戰線上頻繁出擊,

聲勢浩大。 明朝方面驚呼"虎墩兔憨為虜中名王, 尤稱桀驁"。 到1617年時, 林丹汗送還了擄掠的明朝人口, 終於如願以償獲得了與明朝互市的權利。

圖片來自

然而還沒等林丹汗去降服漠南蒙古諸部的時候, 東北的努爾哈赤已然把勢力滲透進蒙古諸部裡。

內喀爾喀五部覆滅, 科爾沁部則徹底倒向後金政權。 羽翼未滿的林丹汗只好離開遼河套, 踏上西遷之路。 事實上西遷右翼是明智之舉, 遠離了明金對抗激烈的遼東地區。 此時的林丹汗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擊潰了駐牧于宣府外元上都故地的哈喇慎部和定居於歸化城的土默特部, 很快在右翼立足。 經過數次戰役, 林丹汗在1628年底平定右翼地區, 驅逐了順義王蔔失兔。

圖片來自網路

可惜本來聯明抗金的策略卻因崇禎皇帝的繼位而宣告破裂, 而此時後金的皇太極繼位後後金的實力更是東滅朝鮮屢次意圖扣關北京, 消滅林丹汗, 解除後顧之憂成了皇太極的眼下之事。 1628年二月, 皇太極一征察哈爾, 到九月時吞併了察哈爾及哈喇慎之故地。 林丹汗僅據有宣府邊外以西的河套和土默川一帶。 632年三月, 皇太極第二次遠征察哈爾林丹汗, 傳令歸順後金的蒙古各部速率部來會。 四月, 科爾沁、紮魯特、巴林、奈曼、敖漢、喀喇沁(哈喇慎)、土默特、阿魯科爾沁、翁牛特、阿蘇特等部的台吉會於西拉木倫河岸, 總兵力約10萬。

1592——1634林丹汗

面對後金與反抗他的蒙古各部,林丹汗大敗,只好再次西遷青海。在青海時與漠北外喀爾喀的綽克圖台吉(卻圖汗)、西藏的藏巴汗、康區的白利土司結盟,因為他們都不信仰黃教,所以被稱為"反黃教聯盟"。而林丹汗正想要靠這個聯盟再次與明和後金一爭高下時,卻不幸得了天花。蒙古末代大汗,成吉思汗黃金家族最後的一滴復興之血於西元1634年隕落在青海茫茫的大草灘上。

總兵力約10萬。

1592——1634林丹汗

面對後金與反抗他的蒙古各部,林丹汗大敗,只好再次西遷青海。在青海時與漠北外喀爾喀的綽克圖台吉(卻圖汗)、西藏的藏巴汗、康區的白利土司結盟,因為他們都不信仰黃教,所以被稱為"反黃教聯盟"。而林丹汗正想要靠這個聯盟再次與明和後金一爭高下時,卻不幸得了天花。蒙古末代大汗,成吉思汗黃金家族最後的一滴復興之血於西元1634年隕落在青海茫茫的大草灘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