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原城的雙龍巷與“寶晉局”

近日新收藏了一枚“康熙通寶”背右“原”字錢, 此錢乃康熙朝早期鑄行, 屬仿會昌開元錢制的一種形式。 背文“原”字表示為太原局所鑄造。

西元1644年, 清軍攻入關內, 清愛新覺羅·福臨至北京, 即皇帝位, 改元順治, 成為清世祖。 在北京設鑄錢局鑄錢, 於工部、戶部開設寶源局、寶泉局, 後隨著天下統一, 在各地開錢局, 並鑄“順冶通寶”。 在清軍剛入關時, 充許明錢流通, 但不久即嚴禁使用明錢及其它古錢, 獨行清錢。 順治年間對製錢成分有明確規定, 即銅七成, 白鉛(鋅)三成, 為合金, 稱之為“黃銅”, 一千銅錢稱為一串, 年鑄一萬二千串稱為一卯即每開一期的額定數稱為“正卯”, 正卯以後凡有加鑄數稱為“加卯”。

順治朝先後開設錢局22個, 除“戶”“工”為寶泉、寶源泉兩局所鑄。 其它有“臨、宣、延、原、西、同、荊、河、昌、寧、浙、東、福、陽、襄、江、薊、廣、陝、雲”等。 其中“原”字為太原局所鑄、“同”字為大同局所鑄、“陽”字為大同陽和局所鑄,

山西的銅資源匱乏, 但卻開設三個錢局, 這種情況在當時也是很少見的!康熙帝繼位後, 只保留戶部寶泉局和江南省江寧局鑄“康熙通寶”製錢, 其餘各局停鑄, 後於康熙六年各省恢復鑄行, 此後又相繼停鑄行。 雍正帝即位後, 當時全國共有二十多個錢局, 都是康熙時的鑄局, 雍正規定一省只設一個錢局。 於 四年時, 改山西局為寶晉局, 山東局為寶濟局, 臺灣省局為寶台局等等。 九年時又在江南增設了江甯寶安局, 在西南分別設立了四川寶川局, 貴州寶黔局, 湖北寶武局等, 又停撤了臨、清、宣府、薊、同、等局, 一省一局的政策最終得以實現。 從雍正朝開始這種一省一局的的制式一直保持到宣統清朝滅亡。

清朝在太原市開設的鑄局先後有“寶原局”、“寶晉局”兩局。 現在我們對“寶原局”的確切位置似乎已無處可考, 本人幾年前就去省圖書館查看過清朝年間的《太原縣誌》, 可一無所獲, 就連“寶晉局”的位置也是隻字未見。 近年來太原市發現了一張清道光二十三年的地圖,

在地圖上可清楚的看到在雙龍巷和東夾巷間有一處叫作“錢局”, 這一個“錢局”不知道是不是當年的“寶晉局”。 在《太原縣誌.地名篇》中也清楚的記載著:雙龍巷附近有錢局。 我本人也專門去雙龍巷看過多次, 現在的雙龍巷是一片古老的民居, 看不出一點“錢局”的影子, 問當地的年長者也都不知道什麼是“寶晉局”。

清錢 “寶晉局”背面的滿文“寶晉”

“寶晉局”的存在, 在某種意義上對山西金融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現在這個在太原市土地上存在了200多年的“寶晉局”居然從我們現代人的視線中消失了, 甚至未留下一點史料記載,這於歷史是一種損失。真希望有一天太原的學者們能從更多的古籍中尋找到“寶晉局”今天的確切位置,讓這太原鑄錢局重現光芒。

甚至未留下一點史料記載,這於歷史是一種損失。真希望有一天太原的學者們能從更多的古籍中尋找到“寶晉局”今天的確切位置,讓這太原鑄錢局重現光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