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志成「史海一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楊慎的感悟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自央視版大型古裝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熱播後, 借助著楊洪基那渾厚、蒼勁的嗓音, 片中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便傳唱不衰, 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名曲。 一般人都知道這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但原作者究竟是誰, 知者反倒不多。

其實, 這首迴腸盪氣的詞, 是明代文人楊慎所作的《二十一史》彈詞第三章《說秦漢》的開場詞, 用的是《臨江仙》詞牌。 後在清初被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 以至於後人多誤為羅貫中所作。

詞的開頭兩句, 即使人聯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兩處名句, 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 用後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吒風雲的豐功偉績。 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 “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 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觀。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青山和夕陽象徵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 儘管歷代興亡盛哀、循環往復,

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 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 下片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白髮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于春風秋月, 在把酒談笑間, 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 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 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 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 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這首詠史詞, 文字暢達, 但卻意蘊深邃, 格調清空高遠。 全詞以懷古抒懷為主線, 借敘述歷史滄桑抒發人生感慨。 開篇從大處落筆, 切入歷史的洪流, 四、五句以景寓理。 下片則具體刻畫了老翁形象, 從中寄託自己的人生理想, 從而表現出一種大徹大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整首詞基調蒼涼悲壯, 豪放中兼有含蓄,

一唱三歎, 極富哲理。 雖時空轉換, 但至今讀來仍令人感慨萬千。 楊慎之所以能有這樣恢弘的眼光穿透歷史, 發出這樣令人震撼的感慨, 寫出這樣大氣磅礴的詞篇, 不能不說與他獨特的個人身世經歷有密切關係。

楊慎(1488~1559) , 字用修, 號升庵。 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 出身於官宦門第, 書香世家。 其父楊廷和, 官至首輔, 曾為太子之師, 政聲蜚著。 楊慎少即聰穎,11歲能詩,12歲能文。 24歲時, 殿試第一, 考中狀元, 授翰林修撰。 從此, 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臺。 但由於生性耿直, 因諫議“大禮儀”事件遭廷杖消籍, 37歲被貶戍雲南永昌(今雲南保山)曆35年, 直至72歲老死戍所。 從高中魁首, 春風得意, 前程似錦到謫居邊地, 流放之身, 九死一生。 功名成就竟如同那東去的江水,

轉瞬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其才氣之顯與命運之悲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倘若沒有這番大起大落、痛苦的甚至是殘酷的經歷, 很難說楊慎會有這種痛徹心肺的人生體悟。 正是這種跌宕起伏的生涯, 促使楊慎對人生、命運、歷史作出了深深的思考。 也可以說, 是苦難冶煉成了楊慎這篇傑作。 這絕非是一般文字技巧所能達到的, 在看似平和的表面, 實則是他內心血淚歷程的傾述和對歷史的深刻感悟, 這也是至今令無數讀者心有戚戚的個中原委吧。

但楊慎並沒有落魄自沉, 他的睿智與博學, 使他最終得以大徹大悟:縱覽歷史上多少人曾經轟轟烈烈, 最終無不化為塵埃, 即使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 也只不過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何足道哉!自己則超越是非,順其自然,以秋月春風為伴,在江渚之上過著寄情詩酒的生活,笑談古今。表明詩人超然物外對個人榮辱得失的一種曠達之情。楊慎在滇南漫長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涯中,並未因環境惡劣而消極頹廢,依然然奮發有為,“好學窮理,老而彌篤”(《明史•楊慎傳》)。且每到一處,就對當地風俗民情進行調查瞭解,努力學習當地民族語言,從親身經歷與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知識。他以被逐罪臣的身份,憑自己苦學、實踐、記憶,撰寫了不少筆記、選本以及許多注釋性書籍。如《南詔野史》、《雲南通志》、《雲南山川志》、《慎候記》、《南中志》、《滇載記》、《記古滇說》等書。據《升庵楊慎年譜》記載,楊慎平生著作有400餘種。內容涉及史、詩、文、音韻、詞曲、戲劇、書畫、醫學、天文、地理、動植物等,十分浩瀚。所以,《明史》本傳曰:“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嘔心著述,成就了他為有明一代著名學者兼文學大家的地位。在雲南,他興教育,結詩社,對西南各民族的文化交融,作出了極大貢獻。臨終時,還以“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後身”自勉。 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橫貫古今,道盡永恆人生寫照。是啊,試看古今中外,無論是經天緯地的人雄,還是叱吒風雲的霸主。群雄角逐,王霸相爭,縱一時之豪傑,誇赫赫之偉績,到頭來都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過眼雲煙。又有哪一個人能挽住歷史之逝水,使其能不東流而去?歷史都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千種姿態,萬般差別,生生不息地與命運相搏,而最終,這些又都會在生老病死等人力不可抗拒的“天數”面前消失殆盡,從而還生命大抵以平等。

人,都是父母所生,天地所養,終歸是大自然的產物,都是血肉之軀,誰也不比誰特殊。所謂英雄,只不過是風雲際會,世事促成的罷了。所謂強者、弱者,除了同類間那至今誰也說不清楚的細微差別外,更多的還是週邊因素在起作用。所謂的強者佔據了生存發展的優勢資源,而失去資源的弱者則通過不屈不撓地與命運抗爭,獲得生存的機遇和空間。以至於才演出了這一幕幕人類亙久不息的新陳代謝競爭史。假若從浩瀚的萬里雲天看塵世,如蟻的人群不似飛揚的纖塵?又何苦那樣忙忙碌碌!在洞徹了人與歷史的真相和本質後,楊慎對昔日的英雄只不過是又多了一份平視,隱含了複歸平靜後的一種釋然。此時,在他眼中也再無強者弱者、英雄凡夫之分。唯有“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江山永恆,人生短暫,楊慎愈老愈深悟這一點。與其耿耿于懷與英雄功成名就後的失落、孤獨,倒不如從“是非成敗”的情節中解脫出來,做生活的主人,主動支配生活。悠閒、快樂、充實地面對生活,還原於一個真實的天地間的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不正是楊慎拋卻是非恩怨後的精神嘯傲嗎?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歷經歲月磨礪之後,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和虛偽。所謂的榮辱禍福,不正是這些高居權力巔峰,壟斷了道德評判權的人,給正直而無辜的人強加的嗎?故而他不願屈從、阿附權貴,寧肯終老邊荒而保持自己的節操。這時的楊慎,有的只是對名利的淡泊和輕視,對人生的清醒。

人生固然不可能無追求,但要看清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認清一個人在歷史中的地位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楊慎在艱苦備嘗的流放境遇中不氣餒,拿得起,放得下,跳得出。依然作出了一個文人所能做出的業績,且壽愈古稀,這不能不歸功於他的心胸和識見。筆者也不完全讚賞苦難成才一說,但人的頑強意志是需要千錘百煉這大抵應是不錯。雖說苦難的價值盡人皆知,且也有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一說,但真正能夠勇敢、坦然地面對的人畢竟是少數。這是因為苦難的殺傷力太強所致。它以逆人心智、阻人生活、挫人情志的形式出現。使人由聰明變得愚鈍,由機敏變得麻木,由豪情萬丈變得心灰意冷。許多有才華、有抱負的人,就是因時運不佳,遭遇逆境,往往被殘酷的現實所消磨,最終淪為平庸的人。楊慎當屬這少數能夠衝破這個宿命怪圈的勇敢者之一。

感悟人世滄桑,並非一定要自己親歷痛徹入骨,借鑒古人和別人的體悟,依然會使我們豁然開朗。人的一生,既有豔陽高照之順,也有淒風苦雨之厄;既有過關斬將之雄,也有馬失前蹄之憾。老年人,誰的心中沒有一部辛酸苦辣回憶錄?但一旦從“是非成敗”的情結中解脫出來,太多的重負和遺憾自會拋開。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重要的是我們要珍惜現有的一切,坦然過好現實的生活。

作者簡介:王志成,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陝西作協會員。有《詩療與養生》行世。

漢中市赤土嶺文化交流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也只不過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何足道哉!自己則超越是非,順其自然,以秋月春風為伴,在江渚之上過著寄情詩酒的生活,笑談古今。表明詩人超然物外對個人榮辱得失的一種曠達之情。楊慎在滇南漫長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涯中,並未因環境惡劣而消極頹廢,依然然奮發有為,“好學窮理,老而彌篤”(《明史•楊慎傳》)。且每到一處,就對當地風俗民情進行調查瞭解,努力學習當地民族語言,從親身經歷與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知識。他以被逐罪臣的身份,憑自己苦學、實踐、記憶,撰寫了不少筆記、選本以及許多注釋性書籍。如《南詔野史》、《雲南通志》、《雲南山川志》、《慎候記》、《南中志》、《滇載記》、《記古滇說》等書。據《升庵楊慎年譜》記載,楊慎平生著作有400餘種。內容涉及史、詩、文、音韻、詞曲、戲劇、書畫、醫學、天文、地理、動植物等,十分浩瀚。所以,《明史》本傳曰:“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嘔心著述,成就了他為有明一代著名學者兼文學大家的地位。在雲南,他興教育,結詩社,對西南各民族的文化交融,作出了極大貢獻。臨終時,還以“臨利不敢先人,見義不敢後身”自勉。 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橫貫古今,道盡永恆人生寫照。是啊,試看古今中外,無論是經天緯地的人雄,還是叱吒風雲的霸主。群雄角逐,王霸相爭,縱一時之豪傑,誇赫赫之偉績,到頭來都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過眼雲煙。又有哪一個人能挽住歷史之逝水,使其能不東流而去?歷史都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千種姿態,萬般差別,生生不息地與命運相搏,而最終,這些又都會在生老病死等人力不可抗拒的“天數”面前消失殆盡,從而還生命大抵以平等。

人,都是父母所生,天地所養,終歸是大自然的產物,都是血肉之軀,誰也不比誰特殊。所謂英雄,只不過是風雲際會,世事促成的罷了。所謂強者、弱者,除了同類間那至今誰也說不清楚的細微差別外,更多的還是週邊因素在起作用。所謂的強者佔據了生存發展的優勢資源,而失去資源的弱者則通過不屈不撓地與命運抗爭,獲得生存的機遇和空間。以至於才演出了這一幕幕人類亙久不息的新陳代謝競爭史。假若從浩瀚的萬里雲天看塵世,如蟻的人群不似飛揚的纖塵?又何苦那樣忙忙碌碌!在洞徹了人與歷史的真相和本質後,楊慎對昔日的英雄只不過是又多了一份平視,隱含了複歸平靜後的一種釋然。此時,在他眼中也再無強者弱者、英雄凡夫之分。唯有“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江山永恆,人生短暫,楊慎愈老愈深悟這一點。與其耿耿于懷與英雄功成名就後的失落、孤獨,倒不如從“是非成敗”的情節中解脫出來,做生活的主人,主動支配生活。悠閒、快樂、充實地面對生活,還原於一個真實的天地間的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不正是楊慎拋卻是非恩怨後的精神嘯傲嗎?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歷經歲月磨礪之後,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和虛偽。所謂的榮辱禍福,不正是這些高居權力巔峰,壟斷了道德評判權的人,給正直而無辜的人強加的嗎?故而他不願屈從、阿附權貴,寧肯終老邊荒而保持自己的節操。這時的楊慎,有的只是對名利的淡泊和輕視,對人生的清醒。

人生固然不可能無追求,但要看清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認清一個人在歷史中的地位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楊慎在艱苦備嘗的流放境遇中不氣餒,拿得起,放得下,跳得出。依然作出了一個文人所能做出的業績,且壽愈古稀,這不能不歸功於他的心胸和識見。筆者也不完全讚賞苦難成才一說,但人的頑強意志是需要千錘百煉這大抵應是不錯。雖說苦難的價值盡人皆知,且也有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一說,但真正能夠勇敢、坦然地面對的人畢竟是少數。這是因為苦難的殺傷力太強所致。它以逆人心智、阻人生活、挫人情志的形式出現。使人由聰明變得愚鈍,由機敏變得麻木,由豪情萬丈變得心灰意冷。許多有才華、有抱負的人,就是因時運不佳,遭遇逆境,往往被殘酷的現實所消磨,最終淪為平庸的人。楊慎當屬這少數能夠衝破這個宿命怪圈的勇敢者之一。

感悟人世滄桑,並非一定要自己親歷痛徹入骨,借鑒古人和別人的體悟,依然會使我們豁然開朗。人的一生,既有豔陽高照之順,也有淒風苦雨之厄;既有過關斬將之雄,也有馬失前蹄之憾。老年人,誰的心中沒有一部辛酸苦辣回憶錄?但一旦從“是非成敗”的情結中解脫出來,太多的重負和遺憾自會拋開。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重要的是我們要珍惜現有的一切,坦然過好現實的生活。

作者簡介:王志成,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陝西作協會員。有《詩療與養生》行世。

漢中市赤土嶺文化交流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