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為什麼要衝破祖制,讓年僅四歲的光緒繼承皇位?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裡, 幾歲的小屁孩繼承皇位、當皇帝並不鮮見, 不敢說歷朝歷代都有, 但絕大多數朝代存在。 而這些朝代裡又數漢朝最多。

作為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清朝也有幾位年僅幾歲就當上了皇帝。

清朝前期年僅六歲的順治帝福臨就在父親皇太極駕崩後繼承了皇位當了皇帝。 清朝的最後三代帝王當皇帝時更是一個比一個幼小, 同治帝六歲即位, 光緒帝四歲即位, 而溥儀當皇帝是更是只有三歲。

在清朝這些小皇帝裡, 光緒帝最有爭議, 按照祖制, 他最沒有資格繼承皇位,

但清廷為何卻要衝破祖制(嚴禁兄終弟及), 硬是讓只有四歲的載湉(光緒帝)繼承皇位呢?難道是晚清愛新覺羅氏人丁稀少, 再沒有其他合適的人選了嗎?

(圖)愛新覺羅·載淳, 即清穆宗, 清朝第十位皇帝, 清定都北京後第八位皇帝, 年號“同治”。

此事還得從道光傳為咸豐說起。

在道光帝的兒子中, 能力最強的當屬後來的恭親王奕䜣, 按理說道光應該將皇位傳給奕䜣, 但道光卻錯誤的將皇位傳給了能力一般的咸豐帝奕詝。 直接導致了晚清後來的一系列巨變。

咸豐統治期間, 清政府可謂是內憂外患。 內有太平天國風起雲湧, 一度佔據中國半壁江山, 並時刻威脅著清朝統治;外有列強不斷入侵, 主權進一步喪失。

作為大清的皇帝, 咸豐帝除沒有治國理政的能力外, 還沒有絲毫的上進心, 政治上幾無建樹, 祖宗的基業在他手裡不斷葬送, 他卻整天沉醉於酒色之中, 放著國事不管, 整天在圓明園和一群妃嬪廝混在一起, 早早得就將自己的身體掏空, 儘管咸豐帝寵倖嬪妃無數, 卻傳宗接代的能力不強,

只有兩子, 且只有慈禧給他生的兒子活了下來。

1860年英法聯軍攻進北京, 咸豐攜妻兒逃亡熱河避暑山莊, 不想身體被色掏空的他一病不起, 沒幾日就一命嗚呼了。 按照咸豐遺囑皇位由他唯一的兒子年僅六歲的載淳繼承, 是為同治帝, 並委託“顧命八大臣”予以輔佐。

但同治帝即位沒幾日, 咸豐帝還屍骨未寒, 慈禧太后就與恭親王奕䜣等人相勾結發動辛酉政變, 攘除了顧命八大臣, 並實行垂簾聽政, 將清廷大權獨攬。

這樣權力欲望極強的慈禧太后開始登上晚清的政治舞臺, 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之久。

(圖)咸豐帝, 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 清朝第九位皇帝, 定都北京後的第七位皇帝, 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 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

話說同治即位後, 由於年幼和慈禧太后垂簾聽政, 軍國大事全有慈禧太后負責, 同治十四歲時親政, 但每天還需要向慈禧太后回報, 慈禧太后依然不肯真正放權, 不僅如此,

慈禧太后還干涉自己兒子同治的私生活, 不允許同治和自己的皇后同居。

同治正值盛年, 正是欲望正盛之時, 為了泄欲, 因此在一群太監的引誘下開始偷偷游走於八大胡同這些煙花柳巷之地, 學會了逛窯子, 不想這卻是一條不歸路——有去無回, 沒幾日就中了梅毒掛了。

同治帝的傳宗接代能力比他老爹還差, 竟無一兒半女, 這樣咸豐一支就在同治帝這絕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

隨著同治帝的英年早逝意外報銷, 皇位繼承又成為大清的當務之急, 讓誰來當皇帝成為清廷的頭等大事。

在皇位的繼承上, 清朝先後經歷“貴族公推制”、“皇帝遺命制”、“秘密立儲制”三種制度, 但不管是哪種, 都遵循著“父死子繼”的原則, 也就是只有前任皇帝的子輩才有資格繼承皇位, 清朝不像明朝和其他朝代,還沒有兄終弟及的先例。

按照清朝的祖制和傳統,同治帝駕崩後,皇位應有自己的子輩繼承,但同治帝早早報銷,膝下無子,沒有一個子嗣繼承皇位。那麼再往上找,只能從咸豐帝的其他兒子的兒子也就是咸豐帝的孫子中找,然而咸豐子嗣極其不旺,也只有同治一子,隨著同治無後,咸豐這支算是徹徹底底完了,沒有了合適的繼承人。

皇位的繼承人只能從道光帝的曾孫中也就是“溥”字輩中選,當時最為合適的當屬道光帝的曾孫溥倫,且溥倫已有十七歲,但溥倫的父親載治已過繼給了他人,慈禧太后以血緣不純,就近避遠極力反對,而道光帝當時又沒有其他的曾孫,只能考慮“兄終弟及”。

因此慈禧太后提出把醇親王•奕譞之子年僅四歲的載湉過繼給咸豐,然後讓載湉以咸豐子嗣的身份繼承咸豐皇位,她的方案一提出,就遭到王公大臣的反對,按照輩分載湉和同治帝載淳是同輩、是弟兄,清朝嚴禁兄終弟及,也沒有兄終弟及的先例。

然而當時慈禧太后已成為大清的實際掌控者,且勢力越來越大,在慈禧太后的強烈要求下,群臣們實在無能為力,只能妥協作罷。

就這樣年僅四歲的載湉繼承皇位,年號光緒,載湉就是光緒皇帝。

光緒帝在位三十四年,與1908年因病駕崩,時年僅三十八歲,和前任皇帝同治帝一樣無一兒半女,也絕了。

那麼慈禧太后為何放著合適的人選不選,卻要頂著衝破祖制的壓力讓年僅四歲的小屁孩光緒帝載湉繼承皇位呢?

概括講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圖)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一、就近避遠,任人唯親,因親戚關係,便於駕馭。

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關係親密,光緒帝父親奕譞與咸豐帝是同父異母兄弟,因此光緒帝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子,慈禧太后是光緒帝的親伯母。光緒帝的母親又是慈禧太后的胞妹,也就是說光緒帝又是慈禧太后的親外甥,慈禧太后是光緒帝的親姨媽,正是親上加親。

而其他人,雖說同為愛新覺羅氏,但關係相對較遠,由於這雙層關係,慈禧太后自然要任人唯親,選擇關係更近的光緒帝載湉了。

作為光緒帝的父親奕譞,在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中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奕譞本人又做事小心謹慎,且沒啥野心,深受慈禧太后重用,慈禧太后讓奕譞的兒子光緒帝繼承皇位,慈禧太后比較放心,也好駕馭,不必擔心光緒帝會聽從父親奕譞的教唆搞一些謀逆之事。

二、光緒即位,慈禧太后便於再度垂簾聽政,繼續掌控清廷大權。

如果讓“溥”字輩的繼承皇位,從輩分上講,慈禧太后就成了太皇太后,不便於垂簾聽政了,在中國歷史上也很少聽說有太皇太后垂簾聽政的事例。

再者,溥倫年已十七,已是成人,已到親政治國的年齡,也有了治國理政能力,自然用不著太皇太后再參與政事。

這樣慈禧太后對朝廷的掌控力就會大大降低,這對於權力欲望極強的慈禧太后是極不願看到的,對於慈禧太后來說什麼都可以放棄,包括祖制,但權力萬萬不可以。

相反如若讓光緒帝繼承皇位,慈禧太后就成了光緒帝的母輩,慈禧太后可以借著光緒帝年幼無法治國理政為由,以太后的身份堂而皇之地繼續垂簾聽政,慈禧太后也可以明正言順地繼續掌控清廷大權了。

光緒帝駕崩後,慈禧太后又讓溥儀繼承了皇位,險些三都垂簾,慈禧太后對權力的欲望可見一斑。

(圖)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

也有人曾說清廷如果選擇了其他人或許會更好些,比如選擇比光緒年長的,或比光緒更有能力的,說實在的,光緒的能力在晚清的皇帝中已算不錯了。

關鍵是清廷沒的選擇,清朝的大權和皇帝的繼承權已掌握在了慈禧太后手中,只有慈禧太后認可的繼承人才有可能當皇帝。

再者,無論誰當,差別也不大,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就像孫悟空蹦躂的再高再遠、卻永遠逃不出如來佛的五指一樣,誰當了皇帝都會受到慈禧太后的控制,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一具不折不扣的政治僵屍。

在清朝日趨衰敗早已腐朽的情下,再傑出的皇帝、再多的努力,也只是迴光返照,堅持不了多久。

或許清朝滅亡的快些對深受苦難的中華民族卻是好事,能讓國家更早的獲得新生和走向復興。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 文:馬峰

清朝不像明朝和其他朝代,還沒有兄終弟及的先例。

按照清朝的祖制和傳統,同治帝駕崩後,皇位應有自己的子輩繼承,但同治帝早早報銷,膝下無子,沒有一個子嗣繼承皇位。那麼再往上找,只能從咸豐帝的其他兒子的兒子也就是咸豐帝的孫子中找,然而咸豐子嗣極其不旺,也只有同治一子,隨著同治無後,咸豐這支算是徹徹底底完了,沒有了合適的繼承人。

皇位的繼承人只能從道光帝的曾孫中也就是“溥”字輩中選,當時最為合適的當屬道光帝的曾孫溥倫,且溥倫已有十七歲,但溥倫的父親載治已過繼給了他人,慈禧太后以血緣不純,就近避遠極力反對,而道光帝當時又沒有其他的曾孫,只能考慮“兄終弟及”。

因此慈禧太后提出把醇親王•奕譞之子年僅四歲的載湉過繼給咸豐,然後讓載湉以咸豐子嗣的身份繼承咸豐皇位,她的方案一提出,就遭到王公大臣的反對,按照輩分載湉和同治帝載淳是同輩、是弟兄,清朝嚴禁兄終弟及,也沒有兄終弟及的先例。

然而當時慈禧太后已成為大清的實際掌控者,且勢力越來越大,在慈禧太后的強烈要求下,群臣們實在無能為力,只能妥協作罷。

就這樣年僅四歲的載湉繼承皇位,年號光緒,載湉就是光緒皇帝。

光緒帝在位三十四年,與1908年因病駕崩,時年僅三十八歲,和前任皇帝同治帝一樣無一兒半女,也絕了。

那麼慈禧太后為何放著合適的人選不選,卻要頂著衝破祖制的壓力讓年僅四歲的小屁孩光緒帝載湉繼承皇位呢?

概括講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圖)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一、就近避遠,任人唯親,因親戚關係,便於駕馭。

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關係親密,光緒帝父親奕譞與咸豐帝是同父異母兄弟,因此光緒帝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子,慈禧太后是光緒帝的親伯母。光緒帝的母親又是慈禧太后的胞妹,也就是說光緒帝又是慈禧太后的親外甥,慈禧太后是光緒帝的親姨媽,正是親上加親。

而其他人,雖說同為愛新覺羅氏,但關係相對較遠,由於這雙層關係,慈禧太后自然要任人唯親,選擇關係更近的光緒帝載湉了。

作為光緒帝的父親奕譞,在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中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奕譞本人又做事小心謹慎,且沒啥野心,深受慈禧太后重用,慈禧太后讓奕譞的兒子光緒帝繼承皇位,慈禧太后比較放心,也好駕馭,不必擔心光緒帝會聽從父親奕譞的教唆搞一些謀逆之事。

二、光緒即位,慈禧太后便於再度垂簾聽政,繼續掌控清廷大權。

如果讓“溥”字輩的繼承皇位,從輩分上講,慈禧太后就成了太皇太后,不便於垂簾聽政了,在中國歷史上也很少聽說有太皇太后垂簾聽政的事例。

再者,溥倫年已十七,已是成人,已到親政治國的年齡,也有了治國理政能力,自然用不著太皇太后再參與政事。

這樣慈禧太后對朝廷的掌控力就會大大降低,這對於權力欲望極強的慈禧太后是極不願看到的,對於慈禧太后來說什麼都可以放棄,包括祖制,但權力萬萬不可以。

相反如若讓光緒帝繼承皇位,慈禧太后就成了光緒帝的母輩,慈禧太后可以借著光緒帝年幼無法治國理政為由,以太后的身份堂而皇之地繼續垂簾聽政,慈禧太后也可以明正言順地繼續掌控清廷大權了。

光緒帝駕崩後,慈禧太后又讓溥儀繼承了皇位,險些三都垂簾,慈禧太后對權力的欲望可見一斑。

(圖)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

也有人曾說清廷如果選擇了其他人或許會更好些,比如選擇比光緒年長的,或比光緒更有能力的,說實在的,光緒的能力在晚清的皇帝中已算不錯了。

關鍵是清廷沒的選擇,清朝的大權和皇帝的繼承權已掌握在了慈禧太后手中,只有慈禧太后認可的繼承人才有可能當皇帝。

再者,無論誰當,差別也不大,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就像孫悟空蹦躂的再高再遠、卻永遠逃不出如來佛的五指一樣,誰當了皇帝都會受到慈禧太后的控制,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一具不折不扣的政治僵屍。

在清朝日趨衰敗早已腐朽的情下,再傑出的皇帝、再多的努力,也只是迴光返照,堅持不了多久。

或許清朝滅亡的快些對深受苦難的中華民族卻是好事,能讓國家更早的獲得新生和走向復興。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 文:馬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