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那年花開,從專業角度重新解讀:神秘的安吳古堡——望月樓!

望月樓(民國)

在吳氏莊園後花園內, 坐落著一座青磚砌築的二層樓房, 名為“望月樓”, 系吳周氏養子吳懷先先生于民國初年所建,

為吳氏花園中賞月納涼所用, 以故得名。 青訓班駐在安吳期間, 馮文彬與胡喬木等班部領導即在望月樓休息, 並在此研究辦學方向和教學內容。

樓高兩層, 坐北朝南, 面闊五間, 進深三間。 底層南部前開敞廊, 總深一米, 牆面上開磚券門, 門楣磚雕“芭蕉夜雨”等橫額, 門側用圓磚拼出倚柱, 門廊柱下用柱礎, 上支牛腿斜撐, 頗有陝南、巴蜀地區民居的韻味。 底層半落於地下, 可通地氣, 冬暖夏涼。 一層北側回廊內留有外樓梯一座, 可直通二樓。 二層採用徹上露明的七架抬梁式屋架, 四坡屋頂, 施布紋板、筒瓦,

並有簡單脊飾。 在二層四周回廊設有木欄杆, 憑欄遠眺, 嵯峨空濛、古堡滄桑可盡收眼底。

望月樓的立面大量採用券窗、弧形掛落、寶瓶欄杆等西式要素, 使整個建築體現出典型的中西合璧風格, 反映了關中地區在接納西方建築思潮的初期採用的折中主義手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