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並沒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實際功勞可是比楊業還要大的

由於《楊家將》的廣泛傳播, 害死楊家父子的潘仁美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奸臣之一。 在《楊家將》中, 他公報私仇, 對於陷入敵營的楊業不但不予接應, 致使楊業撞死在李陵碑, 他還亂箭射死楊七郎。

歷史上並沒有潘仁美, 其原型是潘美, 實際功勞可是比楊業還要大的, 參與過陳橋兵變, 擁立趙匡胤稱帝, 是宋朝開國功臣, 後撫陝帥袁彥, 協平李重進, 協征嶺南, 廣北門役, 征江南, 說降陳, 擊北漢, 戰太原, 抵遼軍, 稱得上政治家軍事家了。 《宋史》傳中, 潘美位於列傳第十七的位置, 而楊業僅在列傳三十一。

之所以被牽扯到《楊家將》,

是986年的一場戰爭。 雍熙三年(986), 宋遼岐溝關之戰中, 潘美任西路軍主將, 楊業為副將, 但實際掌權的是監軍王侁。

當時西路軍的主要任務是掩護各州人民撤退到內地, 楊業提出聲東擊西的辦法, 潘美表示認同, 但王侁強迫楊業通過出擊吸引敵軍的辦法, 換取民眾撤退時間。

楊業沒辦法, 又自知敵眾我寡, 此戰難以取勝, 遂要求王、潘在陳家穀口(即演義中兩狼山)預設強弩步兵接應。 楊業的作戰經驗豐富, 北宋軍以步兵為主, 對抗契丹騎兵在野戰中難有勝算, 但用勁弩裝備的軍陣確實是抵抗騎兵的最佳選擇。

實戰中, 王侁和另一個監軍劉文娛率領的接應人馬先是為了爭功私離防地, 發現戰況不妙又狂奔而逃。

楊業突破遼軍重圍, 浴血轉戰到陳家穀口, 已經矢盡弓折, 卻發現接應人馬早已逃走, “撫膺大慟, 再率帳下士兵力戰”, 以疲兵反身迎戰。 最終, 楊業負數十創被俘, 絕食而死。

按照《宋史》說法, 潘美當時與楊業的立場相近, 只是沒有力爭, 王侁軍離開防地時還曾予以制止, 似乎潘在其中責任不大。 從戰後的處分來看也是如此, 潘美僅受降職處分, 而兩個監軍皆被撤職發配。

但潘美倒楣在他是此戰的主將上, 後世演義誰管他監軍的事。

另根據某些歷史考證, 佘太君、穆桂英等人物並非真實存在, 而是民間杜撰出來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