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沈佺期的這首傳世名作,和盛唐詩人比起來如何?

沈佺期和宋之問合稱沈宋, 為唐詩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他們之前, 律詩並未成型, 有的全詩皆對, 有的想對就對, 平仄更是不甚講究。

經過反復的實驗, 他們率先嘗試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首尾可對可不對, 並注意平仄的聲韻變化。 自他二人始, 律詩逐漸成為唐朝詩壇的主流。

和宋之問不同, 沈佺期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多少惡名, 只是作為文學侍從之臣得寵於武則天, 後來也因此遭受牢獄之災。 我們今天, 只需記住他是一個卓有成就的詩人。

《雜詩三首·其三》

聞道黃龍戍, 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裡月, 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 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 一為取龍城。

《雜詩三首》是沈佺期描寫閨中思婦的組詩, 都是五律, 從形式到內容都極為統一。 公認第三首寫得最好, 是沈佺期的傳世名作之一。

首聯是提綱挈領, 仿佛電影中的廣角鏡頭, 先帶讀者進入情境之中。 聽說黃龍戍已經很多年兵戈不息, 流露出一種厭戰情緒。

頷聯猶為人所稱道, 通過對照的藝術手法, 不露聲色地寫出閨中少婦和遠戍征夫綿綿不絕的思念之情, 情景交融, 耐人尋味, 也深深影響到後世詩人。

頸聯是頷聯的進一步生髮, 從景到人, 鏡頭感極強, 把“少婦”與“良人”對舉, 把“意”與“情”對應, 寫出了夫妻分別之後, 歲歲年年, 時時刻刻不在思念。

尾聯是沈佺期的願望, 既然戰爭讓萬千家庭夫妻分離, 他又開始矛盾的期望有一位良將能夠披堅執銳拿下龍城, 讓離家在外的士兵早日凱旋回鄉。

回味整首詩, 音調和諧, 意境蒼茫, 情緒飽滿又溫和, 透出人道主義的光輝, 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即使放在盛唐詩人裡也不落下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