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黃庭堅寫給雛妓的一首詞,巧妙融合杜牧的兩首詩

宋朝時, 文人狎妓是司空見慣的事, 也是他們創作的重要源泉。 和唐人略有不同的是, 宋人習慣將狎妓的感受寫進詞裡, 詞是他們風流的一面。

有一次, 黃庭堅在衡陽結識了一位名叫陳湘的雛妓, 她天生麗質, 嬌俏可愛, 年約十三四歲, 給了中年黃庭堅莫大的慰藉。

由於陳湘是官妓, 並不能隨意帶走, 所以在黃庭堅離開衡陽時, 他的內心無比傷感。 想到此生可能再也見不到她, 黃庭堅懷著惆悵的心情寫了一首詞:

《驀山溪·贈衡陽妓陳湘》

鴛鴦翡翠, 小小思珍偶。 眉黛斂秋波, 盡湖南、山明水秀。 娉娉嫋嫋, 恰似十三餘, 春未透, 花枝瘦, 正是愁時候。

尋花載酒, 肯落誰人後。 只恐遠歸來, 綠成陰, 青梅如豆。 心期得處, 每自不由人, 長亭柳, 君知否, 千里猶回首?

此詞上半片寫陳湘的豆蔻年華, 又柔情脈脈, 使人心醉神迷, 我見猶憐;下半片寫自己載酒尋芳, 臨別傷懷, 後會無期的悵惘之情。

鴛鴦和翡翠都是成雙成對的水鳥, 它們終日形影不離, 一生恩愛。 通過這兩種物象, 委婉的暗示陳湘情竇初開, 渴望一份屬於自己的愛情。

接下來的三句, 是描寫陳湘的外貌, 用山明、水秀來比喻她的眉黛和秋波, 讓人想起王觀《蔔運算元》中的“水是眼波橫,

山是眉峰聚”。

最後五句則巧妙融合了杜牧的《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 豆蔻梢頭二月初。 “透”、“瘦”、“愁”三字將陳湘的情竇初開、婀娜身材和多愁善感寫得具體可感。

“尋花載酒, 肯落誰人後”是說自己對陳湘愛慕有加, 特意帶著美酒, 跟隨美人的香氣一路尋來, 雖然年紀不小了, 但那勁頭兒不輸給小夥子。

接下來的三句又融合了杜牧的《歎花》詩:自是尋春去太遲, 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吹盡深紅色, 綠葉成蔭子滿枝。 他唯恐自己來得太晚, 被別人給搶了先。

結尾五句是黃庭堅的想像, 如此俏麗佳人, 卻馬上就要分離了, 造化弄人, 後會無期, 我的心就像長亭上的垂柳, 雖在千里之外, 卻還在徒然的回首, 這你都知道嗎?

這首詞語淡而情深, 意濃而韻遠, 如果沒有切實的生活體驗, 恐怕很難寫得出。 從藝術上看, 香而不豔, 豔而不淫, 恰到好處的深情款款, 寫盡大叔對小蘿莉的真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